图1:4月15日,一对在地震中受伤的年轻人相互搀扶着,在医护人员陪护下等待飞机去外地疗伤。摄影:孙松杰
玉树地震发生后,两年前汶川的画面再次浮现。断壁残垣,满目疮痍,带着一股无言的悲凉。一个曾经被称作“最后的天堂”的地方,在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后,变得面目全非。
2009年8月1日,青海玉树巴塘机场(简称“玉树机场”)正式通航,从此三江源头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但通航那天没有人会想到,不到一年后的今天,在这样一场巨大的灾难面前,一个小小的支线机场能够成为一条生命救援的通道。
对于大多数藏族同胞来说,去年开航的玉树机场,虽然离玉树州只有23公里的路,但似乎和他们没有太多的关系。因为在这个经济并不发达的地方,乘飞机的多是游客和有钱人。
图2:4月16日,玉树机场停机坪,两对被解救出的藏族父女,在机场工作人员的引导下登机前往西宁。摄影:郝雪松
在玉树州体育场临时搭建的帐篷区,两个孩子正在兴奋地荡着秋千,在救护车警笛呼啸、人声嘈杂的体育场上玩得不亦乐乎,与抗震救灾的紧张气氛丝毫不入扣。突然一个孩子一边跟我说着藏语,一边兴奋地指着天上。抬头一看,原来是一架飞机飞过。其实,对于许多的藏族孩子来说,飞在天上的那小小的玩具,就是他们心目中的飞机。
更多的孩子想不到,他们很快就坐上了飞机,甚至是没有坐椅的飞机。4月14日,地震发生后的当天,这个不通铁路,到西宁坐汽车需要16个小时的玉树机场宣布可以起降飞机。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China Eastern Airlines Corporation Limited,简称“东航”)空中客车A319飞机落地后,一座生命救援的桥梁搭建起来。
图3:玉树机场候机楼前,参加玉树地震救援的一名山东消防队员和他的搜救犬紧紧地相拥在一起。摄影:郝雪松
在玉树机场,越来越多的重伤员汇集到这里,乘坐东航或者部队的飞机前往西宁、西安等地接受治疗。东航的空中客车A319和空军的伊尔-76轮番降落在这个小小的高高原支线机场上,抗震救灾前3天的航班量相当于平时半年的航班量。越来越多的伤病员乘飞机到了医疗条件相对较好的地方,越来越多的伤病员得到了及时的救治,玉树机场也成为名副其实的生命机场。
在民航工作人员忙碌的身影里,在将伤员们抬上飞机的人群中,争分夺秒就是与生命赛跑,伴随其间的是紧张的气氛。然而,当看到丈夫为在地震中受伤的妻子轻轻捻去头发上的血痂,孩子们脸上依然是无忧无虑的笑容时,就会发现太多的细节让人动容。悲伤并不是这里的主旋律,坚强能让经历过灾难的人们更勇敢地走向明天。
玉树,坚强!
图4:4月14日,西北空管局驰援玉树工作人员李政华正与同事一起调试KU卫星通讯设备。供图:西北空管局党办
图5:救援部队奔赴玉树机场。摄影:张地布
图6:劫后余生的一对夫妻,在玉树机场等待上飞机。摄影:孙松杰
图7:一位藏族妈妈在玉树机场怀抱婴儿,准备登机前往西宁。地震发生后,玉树机场简化了登机手续,伤病人员及其陪同人员凭登机牌就可登机。摄影:郝雪松
图8:4月16日,在玉树机场等待飞机的伤病员们,因轮椅不够用,坐在手推车上。摄影:孙松杰
图9:4月16日,一位年轻的僧人手提输液瓶,等待登上东航的飞机。摄影:孙松杰
图10:在玉树机场候机厅,刚出生两个月的婴儿震后感染了肺炎,正在接受医生的诊治。摄影:孙松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