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论坛_航空翻译_民航英语翻译_飞行翻译

标题: 歼10秘闻:发动机推力不足曾导致速度不达标 [打印本页]

作者: 航空    时间: 2010-5-4 10:44:45     标题: 歼10秘闻:发动机推力不足曾导致速度不达标

核心提示:1983年冬,歼-10飞机第一期高速风洞试验在四川进行,而低速风洞试验也在千里之外的冰城哈尔滨进行。此后经过上万次的风洞试验和对百万个气动力数据的分析处理,以及无数次设计图纸到深夜,才有歼10新式气动布局方案的一举成功。


歼10的风洞模型。

歼10的001号原型机。


歼10首飞成功,所有在场人员热泪盈眶。
新华网5月4日报道 上世纪60年代初,宋文骢就和同志们一道首创了我国飞机设计第一个气动布局专业组并担任组长,开始了对飞机新式气动布局的深入研究。
1970年,宋文骢带领同志们着手某新型歼击机的气动布局研究。
三个月后,第一套带鸭翼的高、低速模型风洞试验就开始进行。
为了取得精确的气动数据,设计论证方案的可行性,宋文骢亲自带领布局专业人员,进驻现场,实行三班倒,边试验,边画曲线,边分析,边修改。
高速试验风洞安装在山洞里,试验现场气温很低,寒气逼人,遇上抽风机出故障,洞内空气不流通,令人昏昏沉沉,大热天还需要穿着厚厚的大衣,试验环境十分艰苦。他们没有退缩,一心扑在方案设计和论证上。
所有这些研究成果都被成功运用到歼-10飞机的研制中。
1983年冬,歼-10飞机第一期高速风洞试验在四川进行,而低速风洞试验也在千里之外的冰城哈尔滨进行。
一年之中,宋文骢带领气动专业的设计人员转战在模型生产、风洞试验、数据处理、绘制曲线、结果分析、布局改进等繁重的设计试验中。疲惫和伤病无法阻止他们前进的步伐,亲情和思念没有让他们留恋忘返。在一年的时间里,为选定气动布局方案,他们完成了两轮试验,如此快的速度在国内自行研制的型号中尚属首次。
经过对不同方案的多次论证、研究和评审,新式气动布局方案被确定为我国新一代战机的总体方案。
80年代中后期,上级发文提出要研制一种适合我国空军2000年以后作战环境的歼击机,并列为国家重大专项,代号为“十号工程”。
同年7月,56岁的宋文骢,被国防科工委正式任命为歼-10飞机总设计师。
正是有了上万次的风洞试验,有了百万个气动力数据的分析处理,正是他和同志们无数次面对试验曲线苦思冥想,无数次设计图纸到深夜,才有新式气动布局方案的一举成功。
故事: 为歼-10瘦身
某年春天,成都某机场。
歼-10飞机按照试飞大纲计划,顺利完成了第一次超音速飞行,当时承担试飞任务的飞行员和现场的设计人员都十分兴奋。
中午,在机场附近一个小饭馆吃饭的宋文骢,却皱着眉头不见喜色,与他一起吃饭的同志不解地问道:
“宋总,第一次超音速很顺利,你为什么情绪不高呢?”
“飞行数据我看过了,不理想,再飞一个起落看看吧。”
回所后,宋总立即召集专题会议,并找出当年做方案的模型吹风数据进行反复比较,发现由于更换发动机的原因,使目前飞机的状态很难达到设计的某项指标,如不及时解决,将直接影响飞机的性能和设计定型。
经过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宋文骢作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决定:总体设计单位立即进行优化设计,生产部门进一步提高飞机表面质量。并且及早启动,马上进行。
该项决定十分重大,难度也很大,引来了各方的强烈反响。首先,这个决定意味着生产厂前期生产用过的一些模具和部分零部件将要报废,短暂的周期使他们难以完成新的生产任务,甚至会直接影响当年的生产总值;对工程进展而言,空军已看好这架飞机,正盼着尽早投入批量生产,提交部队领先试用。因此,不同的意见充满了宋总的耳朵。
其实,这些问题宋文骢都预料到了。但是,作为总设计师他考虑得更加深远,顶住来自方方面面的质疑与压力,坚定不移,并积极开展相关工作,他说:“歼-10飞机不瘦身就没有出路,必须破釜沉舟!”最终,这一决定得到了上级的支持和肯定。
此后,在长达半年多的时间里,宋总组织人员进行了必要的风洞试验,并与有关部门和生产厂进行了十几轮的协调,使这一决策得以实现。生产厂后来提供给部队的数架飞机也全部按照宋总提出的瘦身方案进行生产。
正是宋文骢坚定及时的重大决定和生产单位的积极配合,给型号飞机的果断“减肥”,才保证了歼-10飞机得到更好的性能,并按期实现设计定型。
回想当时的情景,有同志感慨:“如果没有宋总这个重大决定,今天我们可能无法为歼-10飞机设计定型庆功。”
(本文来源:新华网 )




欢迎光临 航空论坛_航空翻译_民航英语翻译_飞行翻译 (http://bbs.aero.cn/)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