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突发的天灾人祸面前,航空救援具有快速高效、灵便多用,受地理空间限制少等优势,是组织应急救援所采用的最及时有效的手段。航空紧急救援产业在培训市场、技术市场、服务市场已经展现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广阔的市场前景。然而,我国的紧急救援目前仍是由政府主导。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社会化紧急救援产业尚处起步阶段,一些体制机制因素亟待突破。
我国紧急救援产业发展落后
日前,在由欧美同学会企业家联谊会主办,民政部紧急救援促进中心、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协办的中国航空紧急救援产业合作发展论坛上,一些专家慨叹:我国“民间的、社会的紧急救援太落后了!”目前,突发性紧急事故的社会化救援行动几乎都是在既无经验又无准备、既缺乏专业知识与技术又缺乏设备与装备的状态下进行的,尤其是社会救援资源还缺乏统一有效的整合,产业发展受到很大制约。业内人士建议,应积极探索社会化航空救援市场运作,可考虑与保险业相结合,还可以跟120合作,打造空中120等高端商业服务。
我国幅员辽阔,地理气象条件复杂,重大的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特别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生产安全、社会公共安全事故呈高发趋势。日本紧急救援权威西川涉先生对中国经济发展速度表示“非常吃惊”,他发现中国高速公路发展特别快,现在已经有65000公里的高速公路,但与此同时发生事故、发生灾害的情况,“也会倍增”。他认为,应关注在这样发达的高速公路上发生了紧急事故,如何用最短的时间进行急救。10年前他们就在日本国内做了试验,得到的结果是利用航空直升机进行紧急救援,救助率、生还率会达到两倍以上,死亡人数可以减少40%,术后恢复率可以达到两倍以上。
紧急救援成发达国家第四大产业
在一些发达国家,紧急救援已经成为继银行、保险、电信之后的第四大产业。而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在法律环境、机构、体制,运作机制等方面还有不小的差距,”民政部紧急救援促进中心于友民副理事长认为,全社会应形成合力,推进中国社会化救援。尤其要尽快把中国民间紧急救援资源加以整合,推动建立中国的航空救援服务平台,作为政府的重要补充。
他透露,民政部紧急救援促进中心正通过紧急救援产业的相关研究,制定产业标准,凝聚社会资本,推动中国社会紧急救援产业发展,形成中国紧急救援物资产品、技术产品和服务产品的生产和营销,同时推进紧急救援体制和法规体系建设,参与重大紧急救援议案的制定和鉴定,配合有关重大紧急救援事项,以及国内国际紧急救援的合作与交流。
建设政府和社会两个层次救援体系
原空军后勤部长乔泰阳将军近20年来多次参与航空紧急救援,他认为要发展航空紧急救援产业,应着重把握好几个问题。首先航空救援体系建设是一项国家战略,涉及国家机关、企业和军队等多个部门和单位,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建议国家有关综合部牵头组织国家救援体系总体规划,围绕低空开放管理和市场运作等方面,统筹安排政府和社会两个层次救援体系建设。我们现在分属多个部门管理,很难有效发挥作用。建议在现有组织机构的基础上,统一设立国家级和地区级航空救援中心和分中心,就政府和社会两方面统一调度使用,在发生大的灾害的时候,以政府力量为主,社会化力量做好协同;在平常救助的时候,以社会化救援为主,政府为辅,开展工作。预计用3至5年的时间,完成试点地区的建设,再用10年左右的时间,在中国重点地区推广,基本形成我国的社会航空救援体系。
其次是市场运作问题,要根据救援机构的资金来源渠道、救援分工以及各种需求采取不同的模式。探索社会化航空救援市场运作,考虑与保险业相结合,在平时可以面向民众。可以有会员制,采取发放航空救援卡的方式,可以提供航空救援的商业服务。
欢迎光临 航空论坛_航空翻译_民航英语翻译_飞行翻译 (http://bbs.aero.cn/)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