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论坛_航空翻译_民航英语翻译_飞行翻译

标题: 榆林机场从小到大的蜕变 可以复制的神话? [打印本页]

作者: 民航    时间: 2010-8-20 16:56:41     标题: 榆林机场从小到大的蜕变 可以复制的神话?

2010-08-20 《中国民航报》 记者曾晓新

[size=11.6667px][size=11.6667px][size=11.6667px] 榆林,原本只是一个经济落后的陕北边陲小城,2003年由于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价格的疯涨,让其一夜之间富得流油。如今榆林已被冠以“中国科威特”的雅号。据称,全市各类矿产潜在价值超过46万亿元,每个榆林人坐拥1300万元的地下财富。
  能源造就了榆林的经济奇迹,也让这里的机场旅客吞吐量增长如同坐上了火箭,2009年上半年,榆林机场旅客吞吐量同比增长300%,全年完成旅客吞吐量63万人次,打破了3年前旅客吞吐量一直徘徊在10万人次左右的局面。
  而今,榆林从一个小小的支线机场,一下子跃升至即将实现百万人次吞吐量目标的中型机场。人们不禁要问,榆林机场的神话可以复制吗?

煤城上的民航新星

  20世纪80年代,建立在沙漠之上的榆林似乎还是一个对外界封闭的城市。当时榆林市的领导为了改变经济落后的局面,还在四处推销榆林的煤炭,但收效甚微。甚至到2000年,榆林还是一个贫困到发不出工资的城市。
  那时,榆林机场的日子同样不好过,据榆林机场党委书记龚华云介绍,1988年至2007年间,机场20年的时间总共才实现旅客吞吐量65万人次。在民航干了30年的榆林机场老职工曹志腾回忆道,“那时的榆林太贫穷了,没有领导会来,被称为塞外航站”。
  然而,沉睡的大漠煤城终究会醒来。拥有预计煤炭储量2714亿吨的榆林,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工业发展需求的不断刺激下,榆林完成了“灰姑娘式”的蜕变,开始书写令人咋舌的财富神话。
  据了解,自2002年起,榆林市连续7年GDP每年保持20%以上的增幅,增速为陕西省第一。2009年,榆林全市生产总值实现1302.31亿元,财政收入达到300亿元。而这一组数据,在2005年,分别是320亿元、23.8亿元。有人预计,到2015年榆林财政收入将突破1000亿元。榆林一位官员表示,“1000亿元是什么概念?陕西省的财政收入到2008年,才突破1000亿元。”
  榆林机场总经理谢寅勤毫不掩饰当地经济对民航巨大的促进作用。“这几年榆林发展太明显了,现在有很多公商务客人,他们每年都会来榆林二三十趟。”他告诉记者,世界500强企业有7家落户榆林。如今,榆林机场的贵宾厅就有10个。“机场贵宾厅全部冠名了,一年冠名费用就有300万元。现在的贵宾厅还不够用,正打算扩建10个。”龚华云告诉记者。
  这几年,榆林机场的旅客吞吐量成倍数增长。2007年,榆林机场实现旅客吞吐量10.1万人次,2008年旅客吞吐量达到23.8万人次,2009年一下子升到63.18万人次。榆林机场俨然已成为西北民航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快马也要响鞭催

  榆林机场旅客吞吐量的高增长,一方面得益于当地经济发展“这个客观条件”的带动,另一方面还是靠机场的主动作为。
  作为总经理的谢寅勤一直有这样的一个观点,“如果我们主动做一些工作,也许60万的客源会变成80万的客源”。
  榆林机场的高层领导在谈到机场为什么会发展这么快的原因时,不约而同地提及了新机场的启用。2008年4月10日这一天,榆林正式启用了新的榆阳机场。
  与同样拥有煤炭资源,就在不远处的鄂尔多斯相比,榆林由于及时迁建了机场,2009年旅客吞吐量一下子上到60万人次的台阶。而鄂尔多斯受制于现有候机楼27万人次的设计规模,当年旅客吞吐量仅有43万人次。
  新机场的启用,给了榆林机场的领导班子一个施展抱负的舞台。近年来,榆林机场抓住市场和航空公司这两个宝贵资源,实施全方位的营销策略,航空主业得到长足发展。
  “2008年,新机场建成之后,航空公司对榆林机场并不看好。我们到东航、深航去谈判时,他们都认为把空中客车A320、波音737投放到榆林市场很浪费。我们就主动做调研工作,拿了很多数据给航空公司看,让他们对机场发展有信心。到航空公司开通新航线的时候,我们又帮他们主动做宣传,宣传新航线。”谢寅勤告诉记者。
  如今,公司领导带队拜访政府部门、走访航空公司已是常事,而开展市场营销,向代理人、旅行社、主要大型厂矿企业主动通报航班信息,也成为机场的日常工作。据了解,榆林机场拥有西安、北京、上海、成都、深圳、广州、太原和银川等8个通航点,单日运送旅客最多时达到3067人次。

寻找更稳定的客源

  资源的开发,会带来城市经济的繁荣、百姓的富裕。然而一旦资源枯竭,城市发展怎么办?这并不是杞人忧天。在中国近200座的矿业型城市中,有10%的城市的矿产资源开始枯竭,如辽宁的阜新、甘肃的白银等。这些矿产资源枯竭型城市,开始面临经济衰退、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
  对于很多的矿业型城市来说,“矿竭城衰”似乎是一个宿命。而对与经济高度相关的民航业来说,自然也会随当地经济的衰弱而一蹶不振。因此,矿业型城市转型亦是机会,也是必须。此理同样适用于民航。民航必须拥有更多、更稳定的客源,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事实上,榆林机场已经开始布局。
  虽然目前在榆林,公商务客源占其总客源的近60%,但他们已然开始改变。作为榆林机场的上级单位——西部机场集团在今年7月初创新地推出了一条类似于公交车的空中快线——西榆快线,每天有4家航空公司的13对航班往返穿梭于西安、榆林之间。西榆快线开通后,旅客可以预订到5折机票。
  西榆快线的推出,可以让更多的普通百姓享受到航空服务,也直接影响了百姓对于出行方式的选择。机场方也坚定地认为,市场需要培育,而培育成熟的市场也会拥有更多、更稳定的客源。
  一位在榆林机场工作的老员工情不自禁地说:“以前来往的旅客都是些熟悉的面孔。过去平民百姓一般很少坐飞机,现在旅客的面孔变得越来越陌生了,飞机成了榆林老百姓眼中较为普遍的出行工具。”
  如今,榆林机场一派欣欣向荣。7月,正值暑期,记者在候机楼现场看到,很多旅客领着小孩出外旅游。一位李姓旅客告诉记者:“机票便宜,也方便,带小孩上西安转转,长点见识。”
  在榆林机场,不爱认车的我竟然在榆林机场停车场中,见识了许多高档名车,百万元价格以上的名车不在少数。与我同行的记者纷纷感慨榆林经济的高速增长。作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当地民航瞬间就感受到了当地经济的繁荣景象。
  但对于众多中小机场而言,他们没有榆林这么好的福气,旅客吞吐量也不可能有如此飞速的增长。也许我们不能复制榆林机场的神话,但我们可以复制榆林机场主动作为、积极奋斗的精神。
  多年前,榆林机场与众多的支线机场一样存在很多问题。榆林机场总经理谢寅勤告诉记者,之前的榆林机场跟当地政府的联系也不多,职工的思想也相当浮躁,主动跑市场根本就不可能。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理,“整个领导班子拧成了一股绳,和员工也打成一片,另外和政府的走访也多了”。
  在榆林这样一个资源新兴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自然会带来旅客吞吐量的增长,但增长比例的多少,却是要靠机场的主动争取。如果没有机场重新提供的详细数据,也许东航就不会投入空中客车A320到榆林运营;如果没有机场员工的积极争取,也许东航的过夜飞机就不会落户榆林;如果没有机场的主动开展异地营销,3月1日,太原——榆林——银川航线也许就不会开通了。
  因此对于支线机场而言,转变观念是第一位的,不能存在“等、靠、要”的思想。行业主管部门、地方政府,也许会在资金投入、经营补贴、航线安排等方面给予一定的倾斜和扶持,但这些终究还只是外部的因素。机场要健康发展,关键还是要依靠自身的努力。机场需要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以及自身的实际状况,转变观念,增强主动性,转换经营管理机制,努力提高管理水平。
  另外,千方百计地培育、挖掘潜在市场也是异常关键的。对于机场来说,客源是基础,没有客源或者旅客很少,生存就会很困难,更谈不上发展了。因此,各机场要充分利用当地的特色产业,优势互补,通过“一条龙”服务,变竞争为联合,共同发展。据研究表明,一些支线机场目前的业务量虽然很少,但当地航空市场的潜力却很大。只要措施对路,方法得当,这些潜在的市场都可以被挖掘出来,形成实际客源。
  复制不了神话,但可以复制一种精神。





欢迎光临 航空论坛_航空翻译_民航英语翻译_飞行翻译 (http://bbs.aero.cn/)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