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6日),从伊春空难现场赶回北京的中国民用航空局(Civi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 of China,简称“民航局”)局长李家祥,召开了由全国民航各系统相关高层参加的全国性电视电话会议。
接近民航局和参加会议的多位人士透露,目前对空难发生的原因还没有明确的结论,但从初步情况分析来看,飞行员技术不过硬,可能会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当然也不排除其他一些客观因素。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从多位行业内人士处了解到,此次执飞发生空难飞机的机长齐全军今年40岁,也是教练员,不过当天却是第一次飞伊春,而哈尔滨到伊春的航线,也是河南航空在本月10日刚刚开通的。目前,齐全军仍在伊春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
昨天记者赶往伊春市第一人民医院,齐全军仍在外科抢救室的病床上由家属陪同,不过门外有多名警察守护阻止外人入内。
一位国内航空公司的高层告诉记者,虽然伊春林都机场(简称“伊春机场”)属于复杂地形的机场,但从目前透露出的情况判断,落地出现失误还是比较简单的低级错误,当然也不排除短时间内的气候的变化,甚至也有落地时不符合降落气象标准,但信息没有及时传递给机组的可能。
上海航空有限公司(Shanghai Airlines Co., Ltd.,简称“上航”)的一位机长也曾告诉记者,高温的七八月份是航空事故的多发期:在外部环境方面,夏季经常出现的雷雨天气给飞机飞行造成了很大的安全隐患;而内部环境方面,在高温条件下,飞机的发动机、电子设备等仪器发生故障的概率又会比其他时间高得多。不过,航空技术发展到现在,因硬件、设备上的问题而发生空难的比例已经很低了,而人为因素是现在空难发生的第一大原因,包括飞行员的素质、培训是否到位,飞机维护人员以及空中管制人员等是否按照规章办事等多个方面。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复杂地形和天气常变的伊春机场,目前还没有盲降设备。昨天,伊春机场一位高层对记者证实了这一点,他承认,虽然很多小的支线机场都没有装盲降设备,但对于伊春机场来说,从各种原因考虑,还是需要盲降设备的,“事实上盲降设备也正在申请”。
所谓盲降设备是指仪表着陆系统ILS(Instrument Landing System)的俗称。因为仪表着陆系统能在低天气标准或飞行员看不到任何目视参考的天气情况下,引导飞机着陆,所以人们就把仪表着陆系统称为盲降。
“一些小机场如果航班少,而且只有白天飞的航班,就不装盲降设备了,但没有盲降设备,对飞行员的技术要求就比较高,这意味着在能见度低的时候,仍需要人工操作起降。”一位国内民营航空的高层告诉记者。
不过,不管此次事故的疑点如何多,最终的结论仍需要破译“黑匣子”来做出。
在昨天由黑龙江省和伊春市政府以及民航局和河南航空共同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也没有对空难原因做出任何说明。只有民航局航空安全办公室主任吕尔学代表“8·24”事故调查组表示,民航局已经成立了以副局长李健为组长的事故调查组。目前,飞机上的两个黑匣子已找到,并于25日送到北京由专家进行解码。“从昨天到今天,事故调查组已对事故现场进行了初步勘察,并正在进行全方位的调查取证。”
据记者了解,空难发生后,各个航空公司都在召开紧急会议,强化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
欢迎光临 航空论坛_航空翻译_民航英语翻译_飞行翻译 (http://bbs.aero.cn/)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