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运十下马到大飞机重新立项,中国蹉跎了22年岁月,或许也因此,只争朝夕的人们已经有些等不及了,刚刚成立两年的中国商飞正在承受外界迫不及待的压力。
ARJ危险了
肩负制造中国大飞机重任的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在迎来自己两岁生日之际,也迎来了一次大的考验。
2010年4月,中国商飞宣布原本预计今年年底交付的首架ARJ21-700型飞机,将推迟到明年。ARJ21-700飞机是我国第一次按照国际适航标准进行研制和生产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短程新型喷气式支线客机,采用超临界机翼等先进技术,设计座位数为 78—90座。2002年4月国务院批准立项,项目由原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负责研制,其旗下的中航商用飞机有限公司作为ARJ21-700飞机项目法人。2007年12月21日,首架ARJ21-700飞机总装下线。2008年5月11日中国商飞公司成立后,根据国务院批复的组建方案,中航商用划入中国商飞,ARJ21-700飞机项目转由中国商飞负责实施。
按照最初的可行性研究报告,ARJ21-700第一架飞机的交付时间是2007年底,后来因为技术等原因被迫推迟。中国商飞成立之后,最初定在2009年交付第一架飞机,后又改为2010年年底。而今的再次延期,已经让外界对ARJ21-700是否还能出世产生了怀疑,因为中国商飞真正的主攻目标——干线大客机C919,按计划2014年的首飞时间也已经迫近了。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负责人对《商务周刊》表示,2009年年底ARJ21机体结构在进行一次100%静强度的破坏试验中遭到失败。这证明ARJ21的部分主要结构件未达到适航标准,某些主受力结构件的强度设计存在不足,没有达到应有的设计预定要求。因此ARJ21机体的结构还需要在加强之后重新进行再次试验。
“这直接导致了ARJ21-700首架飞机交付的延期,至于2011年底前是否能够如期交付也很难说。”他说。
中国商飞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商务周刊》采访时也坦承,明年交付首架ARJ21-700的压力的确很大。
“明年复明年,不知道何时才能交付。”曾参与ARJ支线飞机设计的原中国一航第一飞机设计院工程师沈可正对《商务周刊》感慨到。沈可正现任广东昌盛飞机设计有限公司重量和平衡首席专家,虽然早在2004年退休就远离了ARJ支线飞机的设计,但是对于这个曾经捧在手掌中的“孩子”,他从没有将目光移开。
即使明年能成功交付,ARJ取得适航证的进度也不乐观。适航证是一架飞机生产、销售、运营的前提条件。按照目前国际航空市场的游戏规则,美国联邦适航局(FAA)颁发的适航证为大多数国家认可,是飞机进入国际市场的门槛。没有FAA的适航证,任何先进机型也只能飞制造国和购买国的国内航线。
目前申请FAA的适航证有两种办法,一是直接向美国联邦航空局申请;另一种则是通过中美双方达成双边协议、美方认可中国民航的适航证来达成。众所周知,中方研发的飞机申请美国的适航证并不容易,美方可以受理,也可以选择不受理。
2007年,美国联邦航空局派了几个观察员来到中国,但是仅仅只是观察而已,并没有参与到ARJ21新支线飞机的适航审查中,也没有发表任何看法。2008年4月,美国联邦航空局曾正式复函同意受理ARJ21-700飞机型号合格证申请,但此后一直未有取得进展的消息。
去年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期间,中国民用航空局副局长李健与美国联邦航空局负责国际事务的代理助理局长雷蒙德,在北京签署了《中国民用航空局与美国联邦航空局民用航空技术合作协议备忘录附件十》,其中包括推进ARJ21支线飞机“影子审查”方面的内容。所谓的“影子审查”,是指在飞机还未正式投入商业运营前,对飞机的适航条件等进行审定.
欢迎光临 航空论坛_航空翻译_民航英语翻译_飞行翻译 (http://bbs.aero.cn/)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