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新闻信息网 通讯员易春霞报道:在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航空枢纽双流国际机场,有这样一家民航维修企业,她获得的荣誉无数--全国"安康杯"优胜企业、全国"工人先锋号"、全民航"五一"劳动奖状获得者……她取得的成绩斐然--国内首家FAA认证的非合资企业、全民航首家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保障西藏航线安全通航45年……她就是国航股份工程技术分公司成都维修基地。该基地成立于2001年,由西南航空公司飞机维修厂和维修公司组建而成,自中国民航三大航空集团成立后隶属于国航股份工程技术分公司。经过数次转型,该基地由小到大、由弱到强,逐渐成为建设民航强国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回顾发展之路,不难发现正是"创新"增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了基地的持续发展。
图为国航成都维修基地机务人员正在维修国航飞机。易春霞摄
解读一:观念创新--为有源头活水来
在民航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成都维修基地"以创新求发展"的思路愈加清晰,领导班子求真务实,把创新理念贯穿于生产经营全过程,把创新作用发挥到极致。尤其是在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基地敢为人先,对干部和员工实施了真正意义上的绩效考核,而这正是观念创新、制度创新的具体体现。
科学考核评价干部是选准、用好干部的前提。基地坚持对干部进行年度考评,提出"以发展论优劣、凭业绩用干部"的思路,逐年加重考评砝码、加大结果运用,使德才兼备的干部得到奖励和重用,调整或撤销不称职干部的职务。具体做法是组织全体员工参与到对本部门干部的考评,另一方面做到"三坚持、三量化",即坚持民意测评和个别谈话相结合、坚持平时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坚持分析评估与民主测评数据相结合,把上级、同级和下级的测评分数经加权比重后计算出来。考核最大的亮点和意义就是结果运用,这也恰恰是考评工作的难点所在,从而也印证了基地领导班子真抓实干的气魄和胆识。例如对2009年度干部考评后的结果运用,47名被考评为"优秀"的管理者受到了一次性奖励两千元、享受一年同职级绩效高档奖金等嘉奖,对连续三年达到"优秀"的5人分别授予了"优秀管理者"称号,而对11位排名靠后的干部除降低绩效工资外,还分别降级和调整岗位。
该基地对员工的考核也是通过绩效管理来实现的,其特点是让员工直接参与组织目标的设定,即分解组织目标时不仅做到了自上而下,而且充分考虑到员工个人的岗位职责,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这样一来既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又增强了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企业的生产潜能、人力潜能和效益潜能被不断地挖掘和发挥出来。基地正是用绩效考核的形式完成对班子、对干部、对员工的客观评价,从而增强团队的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为所有员工搭建起展现自我、实现价值的舞台。不久前,国航股份在成都组织召开了专题会议,就成都基地员工绩效考核的办法在各单位之间进行了交流,拟借鉴推广成都基地好的做法和经验。可以说,观念创新为基地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撑。
解读二:管理创新--强化规矩成方圆
只有精益管理才能生产出精益产品,这与"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道理一样。以"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为要素的6S管理以及精益管理理念,在成都维修基地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推广。3年来,精益管理不仅使基地生产现场和员工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而且提高了飞机维修品质和服务质量,更重要的是整体管理水平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提升。
精益管理,简单来说就是细节化规则与标准,其难点不在于如何制定一个科学、完善的规则与标准,而是怎样执行和坚持的问题。基地率先在工程技术分公司范围内引入精益管理,由于没有现成的模式照搬,工作难度很大,但是基地领导班子着眼长远,带领全体员工在精益管理之路上摸索前行。从员工的日常行为规范做起,逐步向设备管理、技术管理、现场管理等各个方面延伸。比如针对飞机结构修理周期,基地提出了改善方案,按照精益管理的方法取消、合并、重排、简化生产流程,全年37架定检飞机周期共计缩短119.5天。
改善生产模式,推行项目经理责任制也是管理创新的新举措,该基地在波音737-2599飞机2D检中,采用了项目经理责任制,赋予单机项目经理特殊管理权限,同时对飞机的定检周期、施工过程、支援环节均实施了精益化管理,最终创下波音737飞机最高级别大修38天新记录,也啃下了40天完成国航首架波音757飞机16C检+发动机吊架改装的硬骨头。
飞机定检周期大幅度的缩短,体现了基地管理团队的智慧和管理方法的成功。当然,基地对于各种管理方法的运用不是简单的累加,而是把6S管理、精益管理、项目经理责任制、班组建设、团队建设、绩效管理等管理方法,科学地结合起来稳步实施,用管理创新的合力形成基地发展的实力,同时也促进了工程技术分公司的管理工作,比如分公司在机关和另外七个维修基地全面推广了6S管理和精益管理。可以说,管理创新为基地的发展提了速、增了效。
解读三:产品创新--提升品牌影响力
企业的实力最终要靠产品创新来实现。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缩短飞机维修周期、拓展维修深度和领域以提高竞争力势在必行。成都维修基地一次次挑战困难、超越自我,不断书写新记录、创造新业绩。
2010年3月2日,一个新数据被刷新:成都-拉萨航线自1965年开通以来安全运营45周年。作为护航使者,成都维修基地组建前、后一直都把高原航线的机务保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对执飞的机型进行近地警告系统改装、提升飞机起飞着陆最大重量标准改装、加装RNP精密导航系统等,用高品质的机务维修力量保障安全。基地积极开发新品,拓展维修领域,具备了翻修飞机辅助动力装置(APU)的能力,实现了从修理公制发动机向英制发动机的转型,同时新增加了波音737-300飞机反推"C"涵道翻修项目,建立了第四条空客生产线等。不仅如此,基地在突发性的急难险重事件面前也是勇挑重担。今年玉树地震发生后,基地完成国航玉树专机保障任务以及救灾包机保障工作。可以说,产品创新为基地的发展拓宽了道路。
解读四:服务创新--为客户创造价值
现代企业的服务水准、服务创新成为战胜对手、抢占市场份额的重要武器。成都维修基地在民航维修企业中提出了富有前瞻性的"飞机全寿命维修服务"理念,这种创新服务在为国航机务维修品牌增值的同时也帮助客户创造了更多的价值。
飞机的全寿命是指飞机从厂家制造出来后投入运行直至退役的整个周期,而对该周期的技术状态、维修工作、维修成本进行全程的跟踪服务正是全寿命维修服务。这种服务方式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围绕的是市场需求、客户需求,最显著的特征是优化生产流程、扩大业务范围。对于成都基地而言,不再是单一地按照客户要求实施飞机定检维修,而是有针对性地拓展飞机综合维修和管理能力,通过延伸维修服务领域和触角,替客户做得更多、想得更周到,形成"一条龙"服务体系。2009年8月,基地启动飞机全寿命维修服务,确定了三家航空公司作为首批飞机全寿命维修服务对象。针对这些客户的不同需求,基地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建立客户信息库、改进航材保障机制、拟定可靠性管理程序等,帮助客户实施工程管理、制定工作包、优化维修计划、整合航材供应渠道,以此进一步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减少客户成本、提升客户满意度。可以说,服务创新为基地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解读五:科技创新--助推跨越式发展
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已成为当前企业综合实力竞争的焦点。作为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的民航维修单位,成都维修基地非常重视科技研发工作,大力组织开展科学研究、发明创造、技术创新、合理化建议等科技活动。一大批科技项目的成功开发不仅为中国民航科技进步做出了贡献,而且在提升国航的飞机维修能力、保障飞行安全和航班正点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基地研发的科研项目有一部分已经居于国内领先水平,例如飞机货舱动力驱动组件测试系统的开发,实现了精准测试、操作方便,既能降低工作强度又能准确判断故障,该系统兼备自动与手动测试功能,这种方式和电动液压缸顶升技术在国内相关项目测试中属首创。该项目的成功研发使基地成为了国航PDU维修项目的集中送修单位。同时,一线员工的小改小革也为节能降耗、提高工效发挥了积极作用,比如"金点子"活动,附件修理部门每年立项的金点子有40余项,过半的金点子经评估后会运用到工作中。去年获得一等奖的项目--"电话(P/N:285N0412-1)失真度测试附件盒",解决了无专用设备对机载电话听筒进行失真度测试的困扰,满足了适航要求。不仅如此,基地还积极引进先进设施设备用于生产活动,以提高维修工作精度和可靠度,比如在国内民航独家引进的"微区成份分析系统",可以对飞机润滑系统的油滤和磁堵中出现的金属屑成份进行辨别,推断是哪个部件磨损,从而决定是否放行飞机,以确保飞行安全。
"一人治短,两人治长",为了更好地调动广大员工投身科技创新活动,基地每年都要隆重召开科技工作总结会,评选出优秀科技论文和科技人才。可以说,科技创新为基地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创新,是一种攻坚克难的担当;创新,是一种舍我其谁的勇敢。基地组建10年来,从文化上的融合到维修能力的互补、提升,遇到了数不清的困难和阻力,现在回过头来看,基地的每一步突破、每一次成功都是从转变观念开始的,都是从一次次创新起步的,并且都得到了全体员工的支持。肩负着建设民航强国的重任,面临着国航机务大整合的历史机遇,基地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她将一如既往在求真务实中继续开拓、创新,争取早日实现"内部做到一流,外部极具竞争力"的目标。
欢迎光临 航空论坛_航空翻译_民航英语翻译_飞行翻译 (http://bbs.aero.cn/)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