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航空发动机列为构成国家实力基础和我国军事战略的核心技术;统筹资源加强航空发动机预先研究、基础研究和技术验证工作;加大对航空发动机产业的政策倾斜以及研制经费投入和人力资源投入
航空发动机是衡量一个国家动力研发、制造水平的关键领域,是大国实力的重要标志;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军事价值和政治价值。
因此,西方少数发达国家长期以来一直将航空发动机列为优先发展的产业,并对外实行严密封锁政策。目前,能够独立研制航空发动机并形成产业规模的国家只有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在世界范围内具有技术和商业优势的只有美、英两国。
西方发达国家始终通过倾注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来保持其在航空发动机产业的领先地位,并以此确保大国地位。随着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的发展,世界航空发动机技术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以美国为代表的航空发达国家更是引领了当今世界航空发动机的发展方向。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周边的日本、印度等国也正在不惜代价通过国际采购、合作等渠道获取航空发动机高技术,加强本国实力,并以此作为扩大其在国际社会话语权的实力基础。
从发达国家航空发动机产业发展的历程看,这些国家均将航空发动机产业视为保持大国地位的核心。
美国政府从未放松过对航空发动机技术的控制,不仅对我国保持封锁,甚至在某些核心技术上也对其欧洲盟友实行“禁运”。在未来10年到20年,航空发动机产业仍然占据了美国国防科技战略的核心位置。
在组建空客公司的过程中,英国可以放弃飞机整机的研发与制造,却始终牢牢把握航空发动机不放,甚至明确立法阻止英国航空发动机巨头罗罗公司超过15%的股权落入外国投资者手中。同时,发达国家还在人力资源方面实行看不见的封锁,不仅限制其他国家人员进入航空发动机核心研制领域,而且限制本国相关人才向国外转移,以此来保持产业实力。
这些国家对航空发动机产业进行了长期、稳定的投入。西方国家的经验表明,一项新的发动机关键技术从开发到应用需要大约10年的时间;一型先进航空发动机,除了基础研究、预研等费用外,国家直接投入的研制费用在20亿美元左右(均不包括转入型号研制之前的预研经费投入)。
美、英、法等国一直按照“预研先行”的思想,通过国家长期、稳定的大力支持和投入,实施多项超前于具体型号的中长期研究计划,它们都是纯粹的综合性技术研究计划;通过政府与工业界联合投资,实施多项短期专项研究计划,为发动机研制提供了充足的技术储备,降低了工程研制的技术风险,缩短了研制周期。
我国已成为继美、英、俄、法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走上自主研制航空发动机道路的国家,但与西方先进国家相比,差距仍十分巨大,与我国的国际地位也不相适应。为加快振兴我国航空发动机产业,实现航空发动机产业的科学发展,特提出以下建议——
从国家的层面将航空发动机列为构成国家实力基础和我国军事战略的核心技术,制定长期发展规划,将加快航空发动机发展作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列入“十二五”规划,加大投入,先行发展。将航空发动机产业作为关系我国国际地位、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产业,列入国家和国防科技中长期发展规划,作为国家科研重大专项纳入“十二五”规划,注重形成有梯次的航空发动机谱系化产品,尽可能地涵盖我国目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对航空发动机的需求,经过若干个“五年”规划加大支持力度。同时,由于航空发动机研制难度大、周期长,建议将航空发动机研发与具体军民用航空器研制项目分离,由国家有关部门牵头制定详尽、专门的航空发动机研发长期规划,并保持政策的延续性,给予航空发动机产业长期、稳定的支持,并先行发展。
统筹资源加强航空发动机预先研究、基础研究和技术验证工作,打好技术基础。在国家层面,由有关部委牵头,航空工业部门具体实施,在涉及航空发动机核心技术的预先研究、基础研究和技术验证等方面统筹安排资源。尽快组织研究、选择具有普遍制约作用和重大潜在应用价值的基础性技术予以超前安排、持续研究和深入探索,并同步开展配套的技术条件保障设施的建设,为掌握关键技术和早日实现工程化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国家产业和财政政策对航空发动机产业予以必要的倾斜,加大研制的经费投入和人力资源投入。在国家层面统筹协调政府、军队、企业、社会等多种渠道的资金和资源,在航空发动机产品、技术、研保、基础等多个方面有选择、有重点地扩大投资,并逐步根据国民经济和国家整体实力增长情况,结合航空发动机产业发展长远规划,持续加大投资力度,最终形成多方位、大力度的投资,使我国的航空发动机产业与国家实力和地位相当。
同时,要充分重视人力资源投入力度,实施“以人为本”的人才战略,在对航空发动机产业的资金投入中,专门划拨适当比例并辅以相应政策支持人才培养和引进,以造就一支高素质、高水平、有创新力的管理、技术和技能人才队伍。
尹泽勇:中航工业发动机动研所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
高正红:全国政协委员、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教授
欢迎光临 航空论坛_航空翻译_民航英语翻译_飞行翻译 (http://bbs.aero.cn/)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