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在日本的9.0级大地震,震动了远在西方的航空制造巨头。由于日本航空工业一直处于世界第一阵营,无论是波音公司(Boeing Co.)还是空中客车公司(Airbus S.A.S.),都将其零部件生产的大单抛向日本企业。地震突发之后,两大航空制造巨头前端供应链的受损情况成为各方关注焦点。
在此之前,中国航空制造业曾获得波音“全球唯一供应商”的头衔。在日本供应商受到地震影响的情况下,中国航空制造企业有望获得波音、空客等航空制造巨头更多订单,成为航空工业前端供应链的核心供应商。
供应链“余震”
日本大地震在产业界的“余波”迅速在全世界范围内传导开来,在航空制造领域,这一传导效应尤为明显。
波音公司的相关人士告诉记者,波音在日本拥有10家一级供应商和若干次级供应商。就飞机项目而言,日本的航空制造企业承担着波音787项目35%的零部件制造,这一比例在波音777项目中为20%,767项目中为15%。
日本发生大地震后,业内纷纷发出质疑,经历了数次延误的波音梦想787飞机是否会因为日本供应商遭受重创,而再次被宣布推迟?
“从目前波音所得知的合作伙伴的报告来看,它们并未遭受太大影响,不过波音会继续评估有关情况。”3月23日,波音相关人士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
与波音有着同样担心的,还有它的老对手空中客车公司。“由于目前形势仍处于不确定状态,现在评估对供应链的影响还为时过早。”空客总部回复记者,空客正在和日本的合作伙伴一起密切关注事态的发展。
这一切源于日本供应商在全世界航空工业的版图中的举足轻重地位。
目前,世界航空制造业进入了全球采购时代。以波音和空客为例,两者的生产模式惊人一致:在全球范围内采购飞机零部件,再汇集到总部生产线进行总装。现在,“飞机销售+生产外包”已经成为两大巨头的组合拳。
“从全球范围来看,日本在高新电子技术、机体复合材料应用以及第四代计算机发展研究等方面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上述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正因如此,日本吸引了空客与波音为数不少的采购订单。在天灾面前,这些飞机的零部件订单却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生产模式示警
上述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指出,相比于空客,波音与日本供应商有着更为紧密的联系,这意味着它遭受影响的程度会更大。
这一格局早在多年前就已初显端倪。2005年当空客利用新机型A350“阻击”波音787时,曾经向日本的航空制造企业伸出了橄榄枝,但富士重工、三菱重工和川崎重工三大巨头却不约而同地拒绝了空客参建A350项目的邀请;与此同时,日本却在波音787项目中拨出16亿美元的专款补贴。
“日本供应商与波音走得更近,除了地缘政治的原因外,也有技术互补的考虑。”民航干部管理学院前院长田保华告诉记者。
在他看来,日本的应用材料走在世界前列,它在飞机波音787项目中将碳纤维用于机体就是一个佐证。“日本的一些技术专利甚至超越了美国,波音必然会将日本供应商紧密捆绑;相比之下,空客则可以倚赖于欧洲等国的尖端科技。”
不过,“不要将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中”已经成为波音与空客心知肚明的规则。除了倚赖日本供应商以外,两大巨头也一直不断向中国的供应商示好。
此前,波音宣布中国企业的身份由波音的“供应商”变身为“伙伴公司”,并分别将哈飞、成飞、沈飞认定为波音787部分零部件的全球唯一供应商;而空客也“投桃报李”,不但持续扩大中国的采购额,更大方地将空中客车A320生产线落户于中国天津。
“随着竞争的激烈,波音与空客两大巨头已经将战火蔓延到供应商的争夺战中。”上述匿名人士称。
不过他同时指出,波音与空客的生产模式都存在着软肋,即供应商环节的问题会无限扩大,甚至波及整个供应链管理。这也是为何日本遭受地震后,全球航空工业都“风声鹤唳”的原因。
但乐观的看法依然存在。“日本的航空工业区离震区较远,短期内可能会受到地震波及,但长期看来不会给波音与空客的产业链带来威胁。”一位来自波音公司内部的人士告诉记者。
中国供应商的机会
震后日本的光伏业遭受重创,媒体预测或有欧洲订单流入中国。现在民航业内关心的问题在于,同样一幕是否会在航空工业领域重演?
“日本供应商的生产能力受到影响,不排除空客和波音会将一部分订单转投向中国。”在民航干部管理学院副教授邹建军看来,只要技术条件允许,两大巨头会在利益先行的原则下进行合理配置。
不过,技术门槛不可小觑。中航工业沈飞公司一名高层告诉记者,尽管同为波音与空客的供应商,中国与日本的差距还很大。“比如中国的成飞公司为波音787生产方向舵,沈飞则是垂尾前沿。相对而言,日本生产的却是机翼和中机身,技术含量比较大。坦率地说,中国还没有能力生产这部分组件。”
上述高层坦言,尽管都是生产飞机的结构件,但中国的供应商只是参与小件生产,日本企业不但生产大组件,甚至参与了飞机设计。
而上述波音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对于制造一架飞机而言,最关键的两个节点在两头,即飞机的设计和整机的集成能力。
“综合来看,中国供应商承接的订单还是简单的飞机零配件,而日本已经涉及核心配件,甚至最关键的设计环节。”中信建投行业分析师李磊承认,即使有部分飞机部件的订单流入中国,中国的航空工业水平尚与日本差距很远。
欢迎光临 航空论坛_航空翻译_民航英语翻译_飞行翻译 (http://bbs.aero.cn/)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