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整体运行品质支持公司枢纽战略
——记国航北京枢纽运行控制中心(HCC)正式启动
6月1日,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Air China Limited,简称“国航”)北京枢纽运行控制中心(HCC)正式启动,这为实现国航建设北京网络复合型枢纽的战略需求,不断增强北京枢纽自身运行能力和水平,奠定了基础。HCC的正式启动将在北京枢纽的打造上充分发挥其龙头指挥作用,以各单位运行控制部门为基础,以航班生产运行操作岗位为终端,实现国航北京枢纽航班生产运行的有效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从而有效提升北京枢纽的运行品质和工作效率。配合公司战略 HCC应运而生
2007年2月,国航地服正式开始HCC运行模式的设计,对界面划分及现场指挥部门划归地面服务部相关问题进行研讨,6月21日,召开现场指挥与地服运行业务整合动员大会,正式将公司运控的现场指挥部门划归地面服务部,8月3日地服运控中心与现场两个指挥部门合并,标志着HCC的初步组建。打造特色运行模式 建立健全管理规程
经过一年多的试运行,HCC总结出了“一二三四五”的特色运行模式,即北京航站“一场运行”;二号、三号候机楼“两场作业”;生产信息“三级管控”;运行依托“四大系统”;不断完善“五大功能”的特色生产运行模式。目前,国航地面服务部全面落实了“三级信息管控”制度,各业务板块设立了信息专控席位,强化了生产信息传递、控制与处置,规范了FGOS系统的传递信息内容和方式,注重传递信息的准确、及时、有效。明确了各单位、各岗位责任,提高了各部门数据分析、统计力度,实现了“信息共享、资源调配和运行指挥”的统一。切实加强HCC对生产过程的有效控制,加大现场处置力度和控制力度,通过有效控制、果断处置、积极协调,提升北京航站总体运行管控能力。完善离港前端系统(CAPSS)、航班生产运行管理系统(FGOS)、行李再确认系统(BRS)和站坪无线运行控制系统(WROCS)“四大系统”的功能,规划和搭建优质的系统与信息传递平台,为北京枢纽运行提供高效、有力的系统支持,为中转和旅客服务提供便捷、科学的系统支持,实现系统功能开发和使用效率取得突破性进展。进一步加强地服同公司内外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力度,充分发挥HCC指挥、组织、控制、协调和处置这“五大功能”的作用,加大同地面保障单位的沟通力度,明确席位职责,规范席位操作,完善运行奖惩机制;加大同机场、联检单位的沟通力度,提高外部资源的获取和使用效率,提升航班靠桥率;进一步完善应急处置机制,建立和完善突发情况下的应急处置方案,持续提升枢纽航站生产可控力度。展望未来 发展建造网络复合型枢纽
目前国航北京枢纽建设已初见成效,据统计,2008年北京中转旅客总量达到了148万余人次,仅2009年1-4月国航就运送了在北京中转的旅客高达67万余人次,截止到目前为止,国航已在78个国内国际始发站开通了经北京中转的通程登机业务,国航在枢纽建设方面始终处于国内行业的领先地位。但是北京作为国航的主运营基地,为实现公司网络化经营,在充分发挥其现有优势的基础上,力争在2011年建设成为亚洲领先的枢纽航站,枢纽关键指标达到北亚地区排名第一,市场份额占有率达到50%,以北京枢纽的建设,带动成都区域枢纽和上海门户枢纽的建设。欢迎光临 航空论坛_航空翻译_民航英语翻译_飞行翻译 (http://bbs.aero.cn/)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