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08-9-13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0 小时
- 阅读权限
- 200
- 积分
- 0
- 帖子
- 24482
- 精华
- 4
- UID
- 9
|
格伦·古尔德(GlennGould,简称GG)的传记实在太多,他的合作伙伴、童年时的小朋友都写过回忆文章,而学者们写的系统传记也不少,包括“他的音乐”、“他的思想”、“他是怎样工作的”等等。这个被称为“最后的清教徒”的钢琴家,因为早年鼎盛时期从舞台退隐,专心在录音室里弹巴赫、勋伯格,如今已经定格成为“怪杰”。在压抑的古典音乐界,冒出这样一个蔑视大众和权威、特立独行的人确实不容易,而他“孤独”的姿态,简直浪漫得动人。7 C: V2 E3 Z1 H' h
: U% R, y6 l" L$ v0 c s
而KatieHafner这本今年新出版的GG传记———《三条腿上的罗曼史》,开始我以为是不必读的。作者看上去不太懂音乐,随便翻翻,凡是谈到GG的演奏,基本都是人云亦云。而本书的“罗曼史”,除了GG跟钢琴,还包括GG和一位已婚女士据说的爱情。对此我半信半疑。个人以为要了解GG其人,最好的传记是KevinBazzana的《古尔德的艺术和生活》,其中对GG感情生活的谨慎解释更为可信。不过Hafner这一本,有些特别的地方,这就是GG跟斯坦威钢琴的是是非非和一个叫做艾奎斯特(VerneEdquest)的调琴师之间的故事。虽为钢琴迷,我也常常忘记钢琴本身对演奏的影响,总以为只要演奏家足够好,美好的声音就是天造地设的。而本书的作者大概知道GG早已被“过度传记”,所以很罕有地把不少篇幅献给伟大的半盲调琴师艾奎斯特。
J5 L) z$ }$ v5 t5 P) M* ~7 C
) a. E. P4 `. u7 J 大家都知道,GG的怪癖,不只表现在弹琴大声哼唱、非要坐咯吱响的破椅子上以及不许别人握他的手(为此他很发神经地告了别人一官司,因为某人拍了他的肩膀)。他最要命的偏执,是追求“完美”的钢琴,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完美,而且要求键子轻、浅而灵敏,声音干燥而干净,舍此不肯演奏。这个要求解决于他在多伦多坐在CD318———一台斯坦威面前的时刻。作者介绍了大量制琴细节、斯坦威的历史,幸好有艾奎斯特的多味人生穿插,才让故事不那么枯燥。% i- F- @3 V. [
0 \3 W; K$ _9 S5 k1 Z) H; ~
艾奎斯特比GG大一岁,其人生道路虽然平常,但跟躲在巢穴里做孤独艺术家然而名满精英世界的GG放在一起读,实在耐人寻味。他出生于穷困的瑞典移民家庭,从小因视力微弱,要学谋生技能,就去学专门教盲人的调律课程———类似供盲人学习的技能还有修鞋、编篮子。那是四十年代初,美国参加二战不久,就要求工厂为战争服务,而最好的斯坦威钢琴制造商(Steinway&Sons)被要求制造滑翔机。这类生意结束后不久,那台神秘的、让GG一见钟情的CD318就出厂了。当然,它跟GG的缘分,六十年代才开始。
6 N9 U0 e3 h r C
, a$ N# A, N; g f GG和艾奎斯特相遇的时候,艾奎斯特已经克服了无数艰难困苦,成为重要的调律师。他第一次为GG调律,是应要求在另一台琴上做一些修补工作,可是艾奎斯特竟然拒绝了。出于敬业精神,他坚持这台琴必须大修。挑剔、固执的GG竟然被这个看上去温和谦卑的人征服,从此两人开始了二十多年的合作,艾奎斯特随叫随到,忠实地为这台CD318工作。4 ?2 Z& V& R2 V2 ~2 Q0 ]6 X
9 Q* ]. H: ^* g) L$ ?; n
可怕的是,这台凝聚了艾奎斯特无数心血也让GG录出巴赫全部重要作品的宝贝钢琴遭受了重创:1971年运往克里夫兰的途中从车上掉下来。GG和艾奎斯特做了无数调查和分析,最后GG只好挥手忘却这伤心事。修琴、换琴的过程中,GG曾在羽管键琴上录音(他在脆弱的羽管键琴上敲琴的力气让艾奎斯特几乎哭出来!)。而八十年代那个著名的《哥德堡变奏曲》录音,用的是雅马哈。这台琴让GG一筹莫展,最后却录出了更有深度的演奏,尤其是当GG进行到第30变奏的时候,人们对这台琴的评价是,“它失去了那惊人的流畅,却变得更好了。”没有人能解释———也许音乐在某些时刻就如此终于神秘。
W) j4 \; r1 e1 c4 |- n. h+ I' s& Q0 Z* v" w& E
那台CD318最终进了国家博物馆。两人的合作和友谊,在GG开始用雅马哈之后就走向终结,艾奎斯特大约过度伤心,职业道路也开始转变。生活的真实往往如此———圆满的故事只存在于想象,完美的声音偏要终结于破裂。短短的人生,等不及另一台完美钢琴的诞生,甚至也等不及内心的创伤平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