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论坛_航空翻译_民航英语翻译_飞行翻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2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创深潜亚洲纪录 模拟493米深度停留49小时 [复制链接]

Rank: 9Rank: 9Rank: 9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9-7 10:12:1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核心提示:随着4名潜水员6日15时30分走出饱和潜水高压实验舱,一项亚洲模拟饱和潜水实验深度新纪录由此诞生——493米模拟巡潜深度、480米氦氧饱和模拟潜水实验的成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9个掌握突破400米深度、潜水员直接暴露在高压环境下作业技术的国家。


仪表显示实验舱内加压到480米,潜水员打出横幅纪念这一时刻。

左起依次为倪磊、孙志江、李刚、叶永利。
北京日报9月7日报道  昨天下午3时40分,随着4名潜水员走出饱和潜水高压实验舱,一项亚洲模拟饱和潜水实验深度新纪录由此诞生。493米模拟巡潜深度、480米氦氧饱和模拟潜水实验的成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9个掌握突破400米深度、潜水员直接暴露在高压环境下作业技术的国家。
潜水员各项生理指标正常
在鲜花和掌声中,中国海军潜水员李刚、倪磊、叶永利、孙志江在饱和潜水高压实验舱内结束为期19天的工作和生活,安全顺利地走出舱门。
潜水员李刚告诉记者,舱内19天,他们身体情况总体可以,主要受到睡眠和呼吸阻力问题困扰,在高压环境下,呼吸比较困难。在谈到出舱感觉时,李刚兴奋地说:“身体特别放松,就感觉呼吸有点闷,大概要7至15天才能恢复到进舱前的水平。”
经过海军某医学研究所工作人员对4名潜水员的中枢神经功能、体能智力、心理情绪和呼吸、脉搏、血压、体液等14个方面指标进行连续实时监测,他们身体的各项生理指标正常。
难点在于制订加减压方案
饱和潜水是指潜水员在高气压环境下长时间暴露,身体内所溶解的惰性气体达到完全饱和的程度。这是目前潜水员直接暴露于深海海水中,开展水下作业的唯一潜水方式。这次实验使用的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500米饱和潜水实验设备,首次采用自行研究的饱和加减压方案。
海军某医学研究所潜水医学研究室研究员、实验项目负责人肖卫兵告诉记者,实验中人和设备要承受49个绝对大气压,相当于十多厘米厚的精制钢板才能承受得起的压力,实验难点在于加压和减压方案的制订。
肖卫兵说:“这样的深度已经进入到了极限的区域,潜水员将要承受很大的压力负荷,具体表现就是会发生一些高压神经综合征,在我们这个实验当中,潜水员或多或少的也都表现出一些症状,要有一个合理的、科学的加压程序,同时也需要潜水员具有坚强的毅力。”
8月21日下午,高压实验舱加压到480米,潜水员在相当于480米水深的居住舱里停留达49小时。期间,4名潜水员佩戴头盔,身着潜水服,先后潜入巡潜水舱,在模拟493米深水环境下进行了拆装法兰盘、拧螺帽、搬重物、水中行走寻找物品等深潜作业。
标志我国潜水技术的重大飞跃
海军某医学研究所潜水医学研究室主任方以群告诉记者,这次实验的成功标志着我国潜水技术水平有了重大的飞跃,为今后我国深海实际作业提供了理论支持。
方以群说:“第一,提高了我国潜水技术;第二,使我们取得了一系列的技术方案,为我国海洋石油开发,援潜救生提供了技术支持;第三,通过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新数据,对将来进一步实施海上作业和训练,完善医学保障,提供了理论基础。”
由于水下深潜器机械手操作远不及人类手工作业精细,熟悉深潜技术的潜水员无疑成为大深度水下作业的主力军。这次实验的成功也标志着我国成功摸索出了一套科学、先进、安全的大深度饱和潜水程序和深潜医学监护手段,具备培养大批“深海作业员”的能力,从而在我国海上援潜救生、沉船打捞、水下施工、海洋资源勘探开发等军事及民用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实验舱内怎样生活?
高压下说话咕咕噜噜
4个人在空间窄小、高度密闭的实验加压舱里连续生活19天,在氦氧混合气体的高压环境下说话会变成咕咕噜噜的声音,无法用语言进行交流,生活十分单调。为了使舱内潜水员免受孤独寂寞的煎熬,深潜实验引入心理干预的新机制,在悄无声息中消除潜水员不良情绪。
针对舱内人员在高压环境可能出现的医学问题,科研人员研制了高气压下心脑电实时采集分析、手指震颤检测等医学监护装置,按照全程、动态、无创的医学监护标准,为潜水员监护提供客观、实时的监测预警手段,进一步提高了饱和潜水医学的保障能力。
实验舱水流无声
实验舱是要住人的,设计就要体现以人为本。不仅要造一个安全的舱,还要让潜水员在深海里拥有一个舒适、温馨的“家”。在设备调试时,工作人员发现高压环境下,舱内的生活用水时断时续,且水流声音较大,给生活带来不便。为达到水流无声的效果,他们马上组织力量进行研究,发现水流在水管内呈不规则运动,左右敲击管壁,从而产生“水锤”现象。于是,他们对管道进行改造,由硬管连接改为软管连接,并加装蓄能器,彻底消除了这一现象。
舱内看《波斯王子》
进舱的潜水员李刚要求观看某部影片,心理监护干预人员在提前审片时感到,该部影片会激发潜水员潜意识里的负面情绪反应,不利于实验的正常进行。“这么好的影片为什么不给我看?”从传上来的纸条信息里,心理监护干预人员觉察到了李刚由此产生的不满情绪,在舷窗边通过纸条耐心与他进行交流,最终使李刚露出了灿烂的笑脸。
8月20日,舱内气压加到相当于400米海水的深度,潜水员身体进入承受高压的极限区域,生理指标和加压手段都临近变化的拐点。这个拐点就像扼守交通道的关隘。闯过这个关口,实验就进入一个新天地。此时,舱外的科研人员都异常紧张地监测从实验加压舱内传出来的各种数据变化,而舱内潜水员却透过玻璃舷窗欣赏着投影进去的精彩喜剧影片《波斯王子》。
这部具有心理疏导功能和励志作用的精彩电影,伴随潜水员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安全顺利突破了挑战生命极限的“鬼门关”。
饱和潜水的概念由美国海军潜水生理学家邦德于1957年提出,指潜水员在高气压下长时间暴露,体内各组织体液中所溶解的惰性气体达到完全饱和的程度,即进出其体内的惰性气体量达到平衡。在没有深潜器的情况下,饱和潜水具有下潜深度大、作业时间长、工作效率高等特点,是目前世界上保障潜水员直接暴露于高压环境开展水下作业的唯一潜水方式,被广泛应用于援潜救生、海底施工与作业、水下资源勘探、海洋科学考察等领域。
目前,美、英、法、日等国都先后开展了相关研究工作,法国于1992年创造模拟饱和潜水701米的实验深度世界最深纪录,日本于2008年创造饱和潜水实际作业440米、巡潜450米的亚洲最深纪录。海军医学研究所开展的此次实验,在模拟480米深度下获得的数据和积累的经验,将使我国饱和潜水技术实现新的突破,为保障海上大深度氦氧饱和潜水提供有力支撑。
(本文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孙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航空论坛 ( 渝ICP备10008336号 )

GMT+8, 2024-6-2 00:04 , Processed in 0.015600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MinHang.C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