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论坛_航空翻译_民航英语翻译_飞行翻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3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贝宁 [复制链接]

Rank: 9Rank: 9Rank: 9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2-2 14:55:2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概况  国名

  贝宁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Benin,La République du Bénin 代码BJ

  独立日8月1日(1960年)

   国旗


  国旗

  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约为3∶2。旗面左侧为一绿色竖长方形,右侧为上黄下红两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绿色象征繁荣,黄色代表土地,红色代表太阳。绿、黄、红三色也是泛非颜色。

  国徽

   贝宁国徽
中心图案为盾徽。盾面上有四组图案:左上角为古老的城堡,右上角为十字勋章,左下角为棕榈树,右下角为航行的船队。盾徽两侧各有一只金豹;上端为两只羊角,装着颗粒饱满的玉米,象征丰裕;下端的绶带上用法文写着“友爱、正义、勤劳”。

  国家格言

  Fraternité, Justice, Travail(法语,友谊,正义,劳动)

  
人口

  根据1992年2月进行的贝宁独立以来的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全国总人口为491.56万人。1990年总人口为618.7万。根据2002年2月进行的第四次,也是最新一次人口普查,全国总人口为675万人。贝宁的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48.7人。但人口的地域分布极不均匀,其特征是由南向北逐次递减:南方沿海三省的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20人,其中大西洋省的人口密度最高,为330人;中部祖省为45人;而北方的阿塔科拉省和博尔古省则分别只有21人和16人[1]。共60多个部族。主要是芳、约鲁巴、阿贾、巴利巴、颇尔和松巴等族。官方语言为法语。全国使用较广的语言有芳语、约鲁巴语和巴利巴语。居民中65%信奉传统宗教,15%信奉伊斯兰教,约20%信奉基督教。

  首都

  波多诺伏(Porto-Novo),国民议会所在地,人口30万。科托努(Cotonou),政府所在地,人口70万。

  【面积】 112 622平方千米

  【同北京时差】 -7

  【国际电话码】 229

  【语言】 官方语言为法语。此外还有18种民族语言(或称方言),其中芳语、约鲁巴语、巴里巴语、颇尔语、布萨语、特姆语、登迪语和米纳语等为贝宁扫盲中心、电台和电视台用语,但均无正式文字[1]。

  【货币】 非共体法郎 African Financial Community Franc C.F.A.F. XOF

  1XOF=100 centimes(分)

  【民族】 有46个主要部族

  【宗教】 居民信奉拜物教、伊斯兰教

  【国庆日】 8月1日
[编辑本段]
简史  1580年葡萄牙殖民者开始在沿海地区贩卖奴隶。17世纪初南部形成阿波美等王国。1670年法国入侵。18 科托努市烈士纪念碑
94年沦为法国殖民地。1960年8月1日独立,成立达荷美共和国。独立后政局动荡,先后发生5次军事政变,12次更换国家元首。1972年10月26日以陆军副参谋长克雷库少校为首的青年军官发动政变,推翻以阿奥马德贝为主席的三人总统委员会,成立军政府。克雷库自任总统和全国革命委员会主席。1975年11月30日国名改为贝宁人民共和国,1990年3月1日又改为贝宁共和国。贝宁青铜文化:非洲艺术的奇葩
[编辑本段]
政治  1990年12月2日由公民投票通过了贝宁历史上第七部宪法。宪法规定,“建立一个法制和民主多元化的国家”,实行行政、立法和司法分离的原则和总统内阁制。总统为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武装部队统帅,由直接普选产生,任期5年,可连选连任一次。议会称国民议会,最高立法机构,实行一院制,行使立法权并监督政府工作。议员由直接普选产生,任期4年,可连选连任,但不得兼任其他公职。
[编辑本段]
经济  联合国公布的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经济落后,工业基础薄弱,农业和转口贸易为国民经济两大支柱。资源贫乏。矿藏主要有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磷酸盐、大理石、黄金等。天然气储量910亿立方米。铁矿石储量约5.06亿 贝宁水乡冈维埃古朴的房屋
吨。渔业资源丰富,海洋鱼类约有257种。森林面积300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26.6%。工业基础薄弱,设备陈旧,生产能力较低。主要有食品加工、纺织和建材业。有可耕地830万公顷,实际耕种面积不足17%。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0%。粮食基本自给。主要粮食作物有木薯、山药、玉米、小米等;经济作物有棉花、腰果、棕榈、咖啡等。旅游业是贝宁新兴产业,政府对旅游业的投入不断加大。主要旅游景点有冈维埃水上村、维达古城、维达历史博物馆、阿波美古都、野生动物园、埃维埃旅游公园、海滩等。
[编辑本段]
交通  境内有3条窄轨铁路,全长579公里,其中南北向干线长438 公里,以营运尼日尔过境货物为主。公路总长7200余公里(1982),连接国内各主要城镇和邻国,其中通往尼日利亚的高速公路于1978年建成。科托努深水港(深11米)有货轮往返西非和西欧港口,运送本国和尼日尔、多哥部分进出口物资,年吞吐量近120万吨(1981)。出口物资以棕油、棕仁、花生、棉花等农产品为主,进口主要是燃料、水泥、机械、粮食、食品等。主要外贸对象为法国和欧洲共同体其他国家。
[编辑本段]
教育  贝宁教育为西非地区较发达的国家。唯一的大学为贝宁大学。主要报纸为官办的《民族报》,法文版。贝宁新闻社为国家通讯社,主要向本国报社、电台发布消息;国际新闻主要来源于法新社。贝宁广播电视局有电视台和广播电台各1家。
[编辑本段]
旅游  贝宁位于西非,是一个滨海国家,南临大西洋,北与萨赫勒地区的几个国家接壤。

  在过去的十年里,贝宁的政局稳定、和平,经济持续增长。

  推进民主和人权的进步,以及正确的政治管理是贝宁政府的优先政策。

  贝宁人民十分热情好客。

  贝宁人民爱好和平、智慧勤劳。贝宁被认为是非洲最具人类文明的国家之一。

  贝宁:一个与众不同的旅游目的地。

  贝宁对于游客们来说拥有众多丰富而多样的宝藏。贝宁政府通过旅游发展国策致力于对这些宝藏提供支持,以拓展本国的旅游潜力并在国际旅游市场上积极参与竞争。

  贝宁提供数种旅游形式:

  ·文化旅游提供与国家本身一样广泛的无限种可能,这通过我们众多的博物馆、皇宫、传统宗教、歌曲和

   贝宁冈维埃小贩用独木舟载着蔬菜穿梭于各家
 舞蹈等方面得以体现。贝宁的语言传统是一座尤为独特的文化宝库,例如Gèlèdè人所说的语言就在2001年5月被评为人类语言遗产。另外我们不能忘记的是维达的奴隶之路,它为了解奴隶交易和作为奴隶交易之结果的异域生活提供了一个窗口。

  ·国家剧院的建设作为政府所作的2001年-2006年行为计划的一部分,投入使用后将使贝宁拥有一座文化中心,可举办艺术性表演、展览和交易会等。这个剧院将成为顶尖的文化胜地,为贝宁的艺术家们提供一个自由地展示他们才华的舞台。

  ·北部(Parc de la Pendjari和Parc du W)的国家公园和野生动物保护区里有游乐旅游和safari探险游。

  ·主要城市可作政治与商务旅游。

  ·海岸沿线的海滩旅游。贝宁政府在其2001年-2006年的行动计划中决定,把推广旅游业作为一个重点,

  因为这个方面所具有的潜力可刺激可持续的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这方面努力的开端之一是渔人之路,这是介于历史名城维达与贝宁的经济中心科托努之间的一条滨海道路。

  因此,我推荐游客、商务人士、旅游运营商和酒店业界人士使用本网站以获取所有对您有用的信息——无论是贝宁共和国的概况信息,还是您所需要的特定旅游信息。
[编辑本段]
艺术  贝宁王国美术,突出表现在雕刻方面。贝宁雕刻是世界艺术中的典范之一,可与希腊罗马的雕刻媲美。

  1280年,为了帮助贝宁用青铜铸造雕刻品,伊费国王派铸工专门传授这种技术。贝宁王国从伊费获得铸造术之后,在贝宁城建立起青铜铸造作坊。伊费雕刻对贝宁的影响颇大,甚至有些作品好像是直接模拟的。13世纪以后,贝宁匠师承伊费衣钵,掌握了高度的艺术技巧,雕刻很快超过了伊费,并做出独特的创造。

  早期 贝宁美术的高峰是15~16世纪初,正值奥巴(国王)埃瓦雷和埃西吉统治时期。贝宁青铜雕刻艺术是奥巴的宫廷艺术,它表现王宫贵族,颂扬国王权利,以及塑造他们的武士和盟友形象。一些优秀的匠师被集中到宫廷里,有些名工巧匠还被国王封为贵族,因此他们创作的雕刻品都归国王所有,成为王家珍宝。这一时期的作品大都是为宫廷铸造的头像、小雕像和浮雕。

  16世纪,贝宁城已经成为人口稠密、经济繁荣和文化发达的城市。当时,贝宁王宫建造十分宏伟、富丽堂皇。奥巴宫殿是贝宁城内的一座王城,建筑规模宏大,里面有很多大广场,广场四周筑有壮丽雄伟的回廊,经过4个大广场才能到达金碧辉煌的深宫内院,院内重重宫门,四通八达。宫内柱廊和宫墙上,镶嵌着表现王家题材的青铜浮雕。宫内宝塔林立,塔顶以展翅的朱鹭、头部下垂的大蛇等动物雕刻作为装饰。王宫内院的宫墙上,还装有一排排供奉祖先和神灵的壁龛,里边安放早期国王的青铜像,两旁伫立着侍从们小青铜像。在谒见宫门口,装饰大的青铜豹,作为王权的象征。贝宁国王还特制一些小青铜豹作为王国使节身份的标志。整个贝宁城也是十分壮观,城墙高大,街道宽阔,两旁住宅整齐,房顶还饰有动物雕刻的小尖塔。从这些房屋建筑和装饰,可以看到非洲人民精湛的建筑和雕刻艺术。此外,贝宁青铜雕刻作品主要有姿态自然的雕像,有纪念意义的头像、装饰浮雕、小型面具、动物雕刻、腰间佩带的作为官职证物的小装饰品以及各种祭祀器皿等。

  贝宁青铜装饰浮雕以其花纹图案背景而著称,这种花纹浮雕背景往往利用蔷薇花图案配置而成,前景上有大小不一的人物群像,有时人物多达9个。表现的内容主要是国王的丰功伟绩、战争、狩猎、 出游、 宫廷生活、外国人或动物等,各种人物的社会身份可以从服装、头饰、挂珠等鉴别出来。一些浮雕表现了葡萄牙人的社会风俗和服饰用品,这更能说明作品的创作时代。还有一种是表现风景的,这在西非造型艺术中是很独特的。青铜饰板不仅是艺术史方面的可靠材料,而且是研究贝宁物质文明、意识形态和社会关系的珍贵资料。根据这些饰板上的图像能够研究贝宁王宫建筑格局、宫廷生活,以及各阶层人物的面貌特征。

  青铜饰板高45厘米,宽30~35厘米,主要是钉在宫殿木柱上,在国王举行盛大典礼和上朝时作陪衬用。
[编辑本段]
地理  面积11.2万多平方公里。位于西非中南部,东邻尼日利亚,西北、东北与布基纳法索、尼日尔交界,西与多哥 贝宁农村
接壤,南濒大西洋。海岸线长125公里。全境南北狭长,南窄北宽。南部沿海为宽约100公里的平原。中部为海拔200-400米波状起伏的高原。西北部的阿塔科拉山海拔641米,为全国最高点。韦梅河是全国最大河流。沿海平原为热带雨林气候,中部和北部为热带草原气候,高温多雨。
[编辑本段]
传媒  国家设有最高视听管理委员会,作为新闻和通讯的监察机构,负责有关新闻、通讯法律的咨询工作,保证新闻、通讯自由。主要报刊有《民族报》、《论坛报》、《信使报》、《战鼓报》、《观察家报》和《非洲回声报》等。《民族报》是官方报纸。其他报纸属私人报刊,均为周刊、半月刊或月刊,发行量不大。

  贝宁通讯社是国家通讯社,1961年成立,主要向本国报社、电台、电视台发布消息。国际新闻多来源于法新社。1997年贝通社与新华社签署了新闻交换合作协议,1998年起可接收新华社消息。

  贝宁广播电视局拥有电视台和广播电台各一家。贝宁国家电视台建于1972年,1978年12月31日正式开播,每天播映时间平均近6小时,本国制作的节目约占45%。贝宁国家电台前身是革命之声电台,建于1953年,每天播音约18小时,用法语、英语和民族语言广播。自1992年起,用调频转播法国国际广播电台的节目。
[编辑本段]
外交  贝宁奉行“实用、灵活、不排他”的外交政策,强调“外交为发展服务”;以求外援为基本出发点,重点面向西方,突出同法国的特殊关系,同时保持和发展同其他国家的友好合作。坚持睦邻友好,重视区域合作,支持实现西非一体化;主张和平解决争端和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贝宁于1964年11月12日与中国建交。1966年1月贝宁单方面宣布终止两国关系,1972年12月29日恢复同中国的外交关系。两国签订有经济技术、医疗合作协定以及贸易、文化等协定。法国是贝宁前宗主国。克雷库执政初期两国关系冷淡。80年代以后两国关系趋于密切。法国历来居贝宁援助国之首。1990年2月贝宁政权易手后,成为德国向非洲援助的重点国家之一。美国对贝宁一向只提供极少量援助,官方宣布自1991年起,对贝宁援助从每年200万美元增至800万美元,并允诺为贝宁第2期结构调整计划提供750万美元;在今后6年内提供5700万美元,帮助贝宁发展小学教育。贝宁与毗邻尼日利亚、多哥、尼日尔、布基纳法索均保持友好合作关系。同尼日利亚签有经济、贸易、军事、文化等协定,两国设有混合委员会。与多哥合建了莫诺河南贝托水坝,两国设有边界划分混合委员会和发展混合委员会。与尼日尔共有从科托努到帕拉库铁路。

  与中国关系 一、双边政治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贝宁共和国于1964年11月12日建交,1966年1月贝单方面与中国断交。 1972年12月29日克雷库政府与中国复交,此后两国关系发展顺利。

  两国复交以来,中方重要往访有: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姬鹏飞(1978年12月)、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1984年12月)、外经贸部副部长王文东(1990年8月)、国务院副总理兼外长钱其琛(1995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布赫(1996年12月)、外交部长唐家璇(1998年6月)、全国政协副主席陈锦华(1998年12月)、国务委员吴仪(2000年1月)、外交部副部长王光亚(2002年1月)、国家副主席曾庆红(2004年6月)和外交部部长李肇星(2006年12月)。贝方重要来访有:总统克雷库(1976年7月、1986年12月、1998年1月)、索格洛(1992年5月)、外交部长阿达拉耶(1972年12月),外交和合作部长奥古马(1981年10月)、阿吉巴德(1984年6月)、阿福(1986年6月)、奥绍(1991年12月、1997年2月)、伊吉(2000年10月参加"中非合作论坛-北京2000年部长级会议"),国务部长兼国防部长维耶拉(1993年10月)、奥绍(2002年7月),国务部长阿穆苏(2000年10月参加"中非合作论坛-北京2000年部长级会议"),国民议会议长温贝吉(1994年3月)、阿穆苏(1997年4月),最高法院院长津津道胡埃(1997年4月),经社理事会主席阿格博(1997年10月)、图库鲁(2002年4月)、外交和非洲一体化部长比亚乌(2004年2月)、国民议会议长伊吉(2005年5月)、外交和非洲一体化部长迪亚洛(2006年6月)和总统亚伊(2006年8月和11月)。

  二、双边经贸关系和经济技术合作

  中贝签有贸易协定、投资保护协定,设有经贸合作混委会。1997年11月在京召开了混委会第三次会议。

  1972年复交以来,中国政府为贝宁先后援建了农田开发、友谊体育场、洛科萨纺织厂、洛科萨医院、政府办公楼和会议大厦等项目。正在实施的有中国经贸发展中心、科托努立交桥等项目。

  近年来中贝贸易发展较快。2007年双边贸易额为20.8亿美元,同比增长35.2%,其中中方出口19.7亿美元。中方主要出口纺织、轻工和机电产品,进口棉花等。目前,在贝注册的中资贸易机构主要有:上海轻工驻贝代表处、泛非(贝宁)集团有限公司、福建对外贸易中心建华实业有限公司、中国-非洲农机中心、大发环球公司、广州轻工驻贝代表处、浙江中大服装进出口公司驻贝代表处、上海华源集团公司驻贝代表处和深圳汇凯公司驻贝代表处。

  中贝互利合作始于1985年。中国公司先后在贝承建了萨韦-帕拉库公路、伊斯兰文化中心、小水坝和打井工程等项目,承租了贝尼(日利亚)合资的萨维糖联企业。中兴通讯在贝承建了GSM全国网、CDMA全国网和邮政局支撑系统等电信项目。

  三、文教、卫生、领事和军事等合作

  中贝签有文化协定。中方在科托努设有"中国文化中心"。截至2006年底中方共接收贝留学生246名,2006年贝在 科托努市区的“中国文化中心”
华留学生48人。

  两国签有中国向贝派遣医疗队议定书。1978年至今,中方已向贝派出16批医疗队共计316人次,目前中国在贝医疗队员共26人。

  中贝1992年5月签署了互免持外交、公务、因公普通和附有公务证明的普通护照的签证协定,1993年11月起生效。贝在香港设有名誉领事馆。 

  1987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和贝宁博尔古省结为友好省区。

  四、重要双边协议

  1972年12月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达荷美共和国恢复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注:贝宁原称达荷美)。

  2006年8月贝宁总统亚伊访华期间中贝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贝宁共和国联合公报》。
[编辑本段]
节日  节日 日期

  新年 1月1日

  开斋节 3月3日

  青年节 4月1日

  耶稣受难日 4月14日

  复活节后的星期一 4月17日

  劳动节 5月1日

  宰牲节 5月10日

  耶稣升天节 5月25日

  独立日 8月1日

  圣母升天节 8月15日

  军队日 10月26日

  万圣节 11月1日

  烈士日 11月16日

  国庆日 11月30日

  圣诞节 12月25日

  收获日 12月31日
[编辑本段]
政要  总统托马斯·亚伊·博尼(Yayi Boni),2006年4月宣誓就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航空论坛 ( 渝ICP备10008336号 )

GMT+8, 2024-6-25 14:58 , Processed in 0.031200 second(s), 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MinHang.C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