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 第三十二条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负责全国气候资源的综合调查、区划工作,组织进 行气候监测、分析、评价,并对可能引起气候恶化的大气成分进行监测,定期发布全 国气候状况公报。 第三十三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地区气候资源的特点,对气候资源开 发利用的方向和保护的重点作出规划。 地方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根据本级人民政府的规划,向本级人民政府和同级 有关部门提出利用、保护气候资源和推广应用气候资源区划等成果的建议。 第三十四条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组织和城市规划、国家重点建设工程、重大区域 经济开发项目和大型太阳能、风能等气候资源开发利用项目进行气候可行性论证。 具有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资格的单位进行工程建设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时,应 当使用气象主管机构提供或者经其审查的气象资料。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五条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有关气象主管机构按照权限责令 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可以并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侵占、损毁或者未经批准擅自移动气象设施的; (二)在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内从事危害气象探测环境活动的。 在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内,违法批准占用土地的,或者非法占用土地新建建 筑物或者其他设施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或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土 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处罚。 第三十六条违反本法规定,使用不符合技术要求的气象专用技术设备,造成危害的, 由有关气象主管机构按照权限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七条违反本法规定,安装不符合使用要求的雷电灾害防护装置的,由有关气 象主管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使用不符合使用要求的雷电灾害防护装置给他人造 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十八条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有关气象主管机构按照权限责令 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非法向社会发布公众气象预报、灾害性天气警报的; (二)广播、电视、报纸、电信等媒体向社会传播公众气象预报、灾害性天气 警报,不使用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提供的适时气象信息的; (三)从事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单位进行工程建设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时, 使用的气象资料不是气象主管机构提供或者审查的。 第三十九条违反本法规定,不具备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规定的资格条 件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或者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使用不符合国务院气象主管 机构要求的技术标准的作业设备的,由有关气象主管机构按照权限责令改正,给予警 告,可以并处十万元以下的罚款;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 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条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及其所属气象台站的工作人员由于玩忽职守,导致重大 漏报、错报公众气象预报、灾害性天气警报,以及丢失或者毁坏原始气象探测资料、 伪造气象资料等事故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致使国家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遭受重大 损失,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附则 第四十一条本法中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一)气象设施,是指气象探测设施、气象信息专用传输设施、大型气象专用 技术装备等。 (二)气象探测,是指利用科技手段对大气和近地层的大气物理过程、现象及 其化学性质等进行的系统观察和测量。 (三)气象探测环境,是指为避开各种干扰保证气象探测设施准确获得气象探 测信息所必需的最小距离构成的环境空间。 (四)气象灾害,是指台风、暴雨(雪)、寒潮、大风(沙尘暴)、低温、高温、 干旱、雷电、冰雹、霜冻和大雾等所造成的灾害。 (五)人工影响天气,是指为避免或者减轻气象灾害,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在 适当条件下通过科技手段对局部大气的物理、化学过程进行人工影响,实现增雨雪、 防雹、消雨、消雾、防霜等目的的活动。 第四十二条气象台站和其他开展气象有偿服务的单位,以从事气象有偿服务的范 围、项目、收费等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依据本法规定。 第四十三条中国人民解放军气象工作的管理办法,由中央军事委员会制定。 第四十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有关气象活动的国际条约与本法有不 同规定的,适用该国际条约的规定;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 第四十五条本法自2000 年1 月1 日起施行。1994 年8 月18 日国务院发布的《中 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条例》同时废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