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论坛_航空翻译_民航英语翻译_飞行翻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7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飞机二度起航:政治账与经济账的双重变奏 [复制链接]

Rank: 9Rank: 9Rank: 9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0-13 13:20:3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2009-09-28 《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侯继勇   西安国家航空基地管委会主任金乾生特忙,每周只有周六上午休息。   9月18日,他刚从上海回来,参加完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Commercial Aircraft Corporation of China,Ltd.,简称“中国商飞”)的会议。晚上,他在西安参加西安飞机国际航空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西飞国际”)与德国公司普飞沃(PFW)的合作协议。第二天上午,与参展商商讨将于10月18日举行的通航大会。   大飞机大梦想点燃了金乾生的激情。“中国航空辉煌50年,大飞机造梦30年。”他说,“两代航空人青丝成华发,现在终于看到了希望。”   1970年7月,毛泽东主席在上海指示中国研制大飞机的计划;1984年1月,中国自主研发的首架大型运输运十降落在西藏拉萨贡嘎机场,成功试飞。二十余年后,当时试飞的飞行员忆及往事仍然热泪盈眶。   此后,中国放弃了大飞机项目。“当时下大飞机项目是正确的。”金乾生认为,由于中国当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中国本土民用航空业规模很小,无法支持本土民用大飞机制造,而且中国飞机造价太高,无法进入国际市场。与此同时,改革开放刚刚开始,众多领域需要投入,需要节约资金与资源。   金乾生说,中国现在上大飞机则是千载难逢的好时机,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一个庞大的本土市场完全可以支持本土民用航空业发展,同时飞机制造研发资源全球分布,产业链分工高度专业化,中国可以通过合作、合资等方式获得国外技术资源。   在本土市场迅速崛起,资源全球化,产业链专业化分工的浪潮下,大飞机制造将向中国转移。立项大飞机,志在抓住飞机制造转移的机会。   这是一个新的梦想,此前已经上演类似产业转移的故事,比如小商品、消费电子、PC、汽车制造、装备制造等。

50年航空轨迹

  金乾生回忆,中国航空业始于军事航空业,依托过去六十军事航空业的基础,中国民用航空业起步困难,也大有可为。   解放初期,新生的共和国处于敌对势力的包围之中,先是朝鲜战争爆发,随后敌对势力以韩国、日本、中国台湾、菲律宾为阵地,环中国大陆形成了有名的“新月型包围圈”。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领导人意识到,在新的战争中,没有空军就没有国防。在苏联的帮助下,中国在东北哈尔滨建设了空军基地,开始有了自己的军事航空。当时,由苏联提供飞机,培训飞行员。由元帅聂荣臻负责军事航空。   有了飞机,就需要维修,维修厂建在哈尔滨,就是现在的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哈飞集团”)。通过飞机维修,中国形成了最早的航空力量。随后,沈飞成立,哈飞一部分力量转往沈阳。1950年代末,中国考虑到航空工业的安全性,远离敌方攻击范围,将航空业转向内地,成立西安、江西、成都、贵州等基地。   按照当时的职能划分,西飞主要是轰炸机、运输机,负责运7、运8的生产。运8后来分流,形成陕飞。中国运输机吨位最大的飞机是运输机,运输机为中国大飞机的研发积累下了技术基础。同时,大部件比如机身、机翼都在西飞生产。   哈飞负责生产直升机、小型公务机、小型运输机,沈飞负责生产战斗机、歼击机,江西景德镇负责生产直升机,南昌负责生产交战机,成飞负责生产歼击机,贵阳负责生产交战机。这些飞机属于小型机种,大型机种则分布在西安。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中国完成了军用机的生产布局。   1970年代初,在毛泽东主席的指示下,中国进军民用航空。历经十年,1982年成功研制出大型运输机,并且试飞成功。由于本土商用环境不成熟,大飞机项目最终被终止。那架曾经激起中国人民族自豪感的运十,自1985年2月起就停在了上海飞机制造厂,一停就是20余年。   2004年,中国重提大飞机项目。2006年1月,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温家宝总理在讲到中长期发展规划时,特别谈了关于大飞机项目。金乾生认为,本土市场迅速崛起,资源全球化,产业链专业化分工,中国此时发展大飞机可谓天时、地利、人和皆备。   2008年5月,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整合为航空工业集团,中国商用飞机制造正式起步。据初步技术方案,中国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机初步定型为基本型全经济布局168座、混合级布局156座。   与50年前发展军事航空有国防预算支持不同,也与30年前发展大飞机“政治挂帅”不同,此次制造大飞机是市场化的运作机制。如何合理地利用全球化、专业分工带来的机遇,如何引导外资、社会资本参与是此次发展大飞机的关键。

全球化机遇

  2007年,中国人均GDP超过2300美元。按照国外经验,一个国家人均GDP超过2000美元,私人汽车开始普及,民用航空就应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时,飞机发展将像汽车工业一样,飞机出行将普及。   按照党的十七大规划,到2012年,我国人均GDP将再次翻番,即达4600美元。金预言,那时飞机产业将像今天的汽车产业一样。   “现在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时候,现在不发展,什么时候发展?”金乾生说,“中国航空制造业的发展,挡都挡不住。”   而接下来20年,将是中国民用航空发展的黄金时期。在9月23日举行的第十三届北京国际航空展上,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Aviation Industry Corporation of China,简称“中航工业”)发布了对民用飞机市场的最新预测结果:2009-2028年,中国民航需要补充3796架民用客机,其中大型喷气式客机2922架,支线飞机874架。   金乾生告诉记者,飞机制造技术国外卡得很严,金钱买不来、市场换不来、还偷不来,只能是靠自主创新。而自主发展,投入巨大,建设周期长,需要足够的本土市场支撑,现在离2012年,即人均收入超过4000美元的年头,时间不到3年,此时发展,时机正好。   中国发展自己的航空业,将为中国减少中国大量外汇支出。金乾生透露,中国民航客运量每年以16%,货运每年20%的速度增长,平均每年采购量超过4000亿元人民币。这仅包括采购飞机及零部件采购,不计飞行员培训费用。   金乾生说:尽管波音、麦道在全球相对垄断,但其配套产业的特征是全球化布点、专业化分工。过去三十年,中国也参与了大飞机制造的全球化分工,比如在波音737飞机中,垂尾在西飞生产,平尾、机门则由上飞生产。   目前,全球最大的空中客车A380,零部件达70万件,全球供应商达7000家,不进行全球采购根本不可能实现。这还是部件高度集成之后的数字,空中客车A350的部件集成度比空客380低,其零部件达到300万件。空中客车供应商中,有很多来自中国。   中国还拥有做支线飞机的经验。目前,在运七的基础上研制的国产支线飞机主要为由西飞制造的新舟60,新舟600,座位数约为60座,ARJ系列座位数则达90座。座位达150座以上的飞机即为大飞机,中国已经为大飞机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金乾生刚刚参加上海商用飞机公司的会议,上海商飞认为,2014年制造出大运输机,2016年制造出大客机没有任何问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航空论坛 ( 渝ICP备10008336号 )

GMT+8, 2024-11-23 07:38 , Processed in 0.022001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MinHang.C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