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论坛_航空翻译_民航英语翻译_飞行翻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2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京北沙源地投1.3亿治沙无效 奥运后矿企复产 [复制链接]

Rank: 9Rank: 9Rank: 9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4-6 12:18:4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核心提示:今年3月,京城又现强烈沙尘暴,19日至21日,滚滚黄沙蔓延至江南北部,甚至影响台湾。离京最近的沙源地兴和县被列入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重点旗县。至今国家投入1.3亿,但当地荒漠化依旧严重。 2010年3月31日,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兴和县店子镇,村庄里生病的老人戴着口罩在村中慢走,白色的口罩上留着黄色沙土的痕迹。记者 王申 3月31日,兴和县芦尾沟村,大型机械在开挖铁矿石。 3月31日,兴和县南部,公路旁的土地严重沙化。 新京报4月6日报道 兴和县沙患,由来已久。它是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重点旗县。 该县位于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东南部,东距北京240公里。从地理上,兴和县紧邻北京,是内蒙古乃至整个西部地区距离北京最近的县。 因为独特的地理位置,兴和县的环境关系到整个京津冀地区的平衡。 “纳入国家项目后,国家财政每年拨给兴和治沙的资金近2000万元,下达的治理任务约6万亩。”副县长李海介绍,至今国家已投资约1.3个亿用于兴和治沙。 但治沙同时,兴和县还在进行大规模的矿产开发,致使植被严重破坏,土地沙化。县林业局长常兴表示,草地被矿企破坏后,至少要六七年才能恢复。 开矿导致风沙漫卷 开矿后,沙土弃于河道成为沙源;县林业局局长常兴承认,采矿与风沙有关 兴和县店子镇芦尾沟村的山风阴冷,并夹杂着黄沙往人鼻孔、眼睛和耳朵里钻。在当地,许多村民认为兴和县沙患更多的是来自大肆开矿。 70岁的村民赵悦回忆,当地曾水草丰茂,长满一米多高的野芦草,故名“芦尾沟”。如今,一刮风,屋里就全是土,村民们不敢出门。 当了35年小学教师的赵锐对记者说,采矿挖山破坏了植被,矿被选走了,沙被扔到了河道里。下大雨,沙就被冲到了耕地里,刮风就继续往外蔓延。 4月3日,记者探访该县北部被定性为风蚀沙化区的大库联镇。 下午5时许,该镇乔家村村民乔友赶着3只羊出了村子。风挟着沙子扑面而来,人和羊都停了下来。 乔友说,今年和去年同为大旱,但今年春天风沙要比去年大许多。但其中原因,乔友也不得而知。 在采访中,针对为何去年风沙小今年风沙大,兴和县多名官员都强调了同样一个现实: 2008年奥运会前夕,为了控制沙尘进京,兴和县强力全面关停了所有的矿企,“不管有证没证”。2009年,市场不景气,矿企无钱可赚自动关门。2010年,随着各种矿产品价格回升,兴和县各类矿企陆续复产。 兴和县林业局局长常兴认为,采矿与风沙肯定有关系,但兴和的风沙有多少来自采矿无法定量。 石墨矿逼走11个村 该矿废弃的黄沙堵塞河道破坏农田造成重大环境破坏;目前已有157户村民因该矿搬迁 兴和县南部,店子镇黄土窑村外的石墨矿,改变了董万选的人生。 4月初的阳光,静静地散落在山坡上。坡下,朱家营河已开始解冻,因为河道被矿渣堵塞,白花花的冰块融化后只能在一条一米多宽的狭沟里流淌。 67岁的董万选说,石墨矿在日本人占领兴和后就开始采了。此后,经历了资本家、公私联营、国有经营,后来承包给了私人。 过去,董家在河沟边有五六亩地,不算太好,沙石很多,但还能耕种。 自从石墨矿大肆开采后,黄土窑村黄沙也多了起来,耕地逐步被征用,没有征用的也被矿渣掩埋。 因为失去了土地,黄土窑村全村人的户口从农业户口被转成了城镇户口。他们,成为住在深山里的城里人。如今,董万选一家只剩下山坡上的半亩地。 有公开的资料显示,该矿区高峰时每月产石墨3800多吨,全年消耗的矿石近200万吨。而提取石墨后产生的废沙、废水没有经过任何处理就被直接排放到河道中,大量的废沙使河床增高。 于是,石墨矿导致河道被阻、黄沙在雨季淹没农田。 2007年,当地仅被污染的土地就达到了500亩。 据陶钧介绍,污水和矿渣漫到耕地里后,土地板结,严重的不能耕种,轻微的减产。 该县分管林业的副县长李海告诉记者,这个该县最大的尾矿库,已经被鉴定为危库,直接危及下游居民的安全。 “兴和县石墨矿区居民受到尾矿库溃坝、生存环境恶化的多重威胁,居民整体搬迁迫在眉睫。”兴和县人民政府在2010年3月2日的相关报告中说。 据了解,该矿影响当地11个自然村、3500户居民,受害农田则达8000多亩。目前157户、487名村民,已搬走。黄土窑村村民也将搬迁。 1.3亿难治小县沙尘 当地在学大寨时草原造田使土地严重沙化,10年前即被列入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重点旗县 在兴和县,风沙漫卷历来已久,县林业局局长常兴回忆,在该县城关镇23号行政村附近的公路上,过去风沙大的时候小车都无法通行。 在今年3月27日,常兴参加内蒙古自治区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建设经验交流会,他说,兴和沙化及水土流失面积约12.3789万公顷,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34.9%。“干旱少雨、水土流失严重,是兴和县生态环境的主要特征。” 县大库联镇党委书记杨振东认为,当地风沙是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形成的。 据杨振东介绍,该镇北面过去是草原,进入农耕社会不足100年。农业学大寨年代开始开发草原造田,导致植被破坏,风沙日益严重。占地约95万亩的该镇,而沙化面积约40万亩。 2000年,国家启动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兴和县被列入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重点旗县。 兴和县林业局官员称,没有纳入项目工程之前,兴和治沙基本处于地方政府自发状态,而至今年财政收入仅1.2亿左右的兴和,不可能拿出太多钱治沙。 杨振东告诉记者,未纳入国家项目前,该镇从1995年开始推行退耕还林,但处于无偿种树造林治沙状态。 “纳入国家项目后,国家财政每年拨给兴和治沙的资金近2000万元,下达的治理任务约6万亩,地方财政有时会配套拨一点资金。”副县长李海介绍,至今国家已投资约1.3个亿用于兴和治沙。 李海介绍,地方财政的配套资金,常常会因为财政困难而无法到位。而以目前兴和的沙患现状,每年2000万的投入明显不够。 “国家财政拨款,是按每亩100元补助的。但是这个标准是2000年定下的,现在每亩100元只够买树苗,人力、水源等开支完全不够。”李海说,资金短缺仍是治沙难的一个瓶颈。 常兴介绍,今年是京津风沙源治理项目开始第十年,兴和累计完成工程林业建设项目任务78.81万亩,其中人工造林32.93万亩,封山育林37.49万亩;退耕还林工程造林84.32万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航空论坛 ( 渝ICP备10008336号 )

GMT+8, 2024-11-23 10:36 , Processed in 0.021001 second(s), 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MinHang.C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