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Commercial Aircraft Corporation of China,Ltd.,简称“中国商飞”)推出的C919大型客机模型日前在范堡罗航展上亮相。目前看来,国产大飞机项目进展顺利,供应商名单陆续敲定,霍尼韦尔、GE、法国CFM国际公司等顶尖国际供应商赫然在列。这让人看到了中国战略型产业取得成功和ABC格局(A指Airbus,B指Boeing,C指中国的C919)出现的希望。但此时此刻,中国航空业者对大飞机产业的隐性风险仍应保持清醒。
回顾过去,中国民用航空工业起步并不晚,成绩也很多,但始终未能跟上世界航空工业发展主流,只能给波音公司(Boeing Co.)、空中客车公司(Airbus S.A.S.)两大巨头打零工。而自“运10”折戟沉沙后,中国航空工业长期处于消沉状态,内部的主流观点是中国还不具备制造干线飞机的能力,必须与国外企业合作,于是发展思路从过去的自主研制转向联合开发。就在此时,麦道公司对中国市场产生了兴趣,同意在上海组装麦道飞机。在麦道的帮助下,中国成为当时为数不多的能组装干线飞机的国家。然而,这项发展计划一开始就潜伏着危机,首先是国内航空公司对在中国组装的飞机并不感兴趣,最终卖出去的只有2架。更为不幸的是,1997年,麦道被波音兼并,而波音随即宣布它在1999年将不再生产MD-90,从而使中方与麦道的合作项目“突然死亡”。
事实表明,没有一定的经济与技术基础,没有自立、自强的精神,而把发展民机的希望寄托在洋人身上是不现实的。无论是麦道、波音还是空客,它们与中国合作的目的都是出于对中国市场的考虑。在这种背景下,它们是不希望中国的民用航空工业独立和强大的。外国人的表面热情,让我们既缴纳了昂贵的学费,又耽误了宝贵的时间。
因此,志向高远的中国商飞必须格外小心,要准备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遏制与打压。谁都知道,享尽了垄断好处的波音和空客,是不希望出现第三家竞争对手的,尤其这个对手来自中国。其实,两大巨头不仅对中国,就是对西方世界可能出现的竞争对手也一样封杀。2000年初,加拿大庞巴迪集团决定发展C系列客运飞机,以此进入巨大的100至150座级客机市场。面对庞巴迪的挑战,空客和波音两大巨头联手阻击:“谁给庞巴迪的C系列客机提供发动机,就别想在空客和波音的新型号上找到位置”,此举迫使庞巴迪最终搁置发展计划。而今,波音和空客为了防止第三者进入大飞机领域,正在美欧支持下,通过标准、规范的制定和推广,将产品竞争演变为市场准入限制,使中国的大飞机项目无论是在发动机、航电系统等重要部件还是在适航证,都会面临垄断巨头可能的干扰、遏制和封杀。对此,中国必须做好应对计划。
不过,国产大飞机项目也并非无牌可打。当初很少有人相信中国会在高铁领域比肩欧洲和日本,但凭借“市场换技术”的理念和再创新的能力,中国不仅迎头赶上,而且正向世界输出产品和技术。高铁的经验值得推广。笔者希望,国产大飞机项目在加强与GE等企业合作的基础上,必须深耕自主创新,力争形成从设计、生产到服务的系统集成,实现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最终走出一条产业化成功的新路子,从而化解世界垄断巨头的干扰。(作者是上海外国语大学东方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