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论坛_航空翻译_民航英语翻译_飞行翻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0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进口鱼雷空投附件被发现存在严重缺陷 [复制链接]

Rank: 9Rank: 9Rank: 9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8-19 12:37:4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核心提示:某型鱼雷空投附件,是一型从国外引进的设备。在进行定型试验时,发生了因降落伞打不开致鱼雷摔坏的意外。研究所某技术室主任姜培林带领课题组研究发现鱼雷空投附件存在严重设计缺陷和质量问题。


资料图:直-9空投反潜制导鱼雷
新华网8月19日报道    在人民海军序列里,有这么一支专门与水中兵器打交道的神秘部队,是他们让万钧雷霆列阵深海,守卫祖国的万里海疆。
这支神秘部队就是海军某试验基地水中兵器试验研究所。
今年初,该所水下爆炸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建设通过有关部门初审,预示着他们有望成为全军首个拥有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的基层部队单位。作为水中兵器国家级试验靶场部队,该所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6项,军队科技进步奖近50项。近年来,他们承担了4项国家级重大武器装备试验和科研任务,完成了某新型水雷、鱼雷、某型潜艇作战系统等试验鉴定和前沿性课题60多项。
盛夏时节,记者走进该所,记录下水中兵器试验靶场上的一个个传奇。
水中兵器“娘家”
2007年8月,北方某海域,我国首次舰艇抗冲击试验拉开帷幕。抗冲击试验目标舰——某新型猎扫雷舰缓缓驶入“雷区”。
作为此次试验的组织实施单位,该所的科技干部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实船、实兵、实装、实弹、实爆……这就是一场雷霆万钧的水下大战!
“起爆!”随着指挥员的口令,战雷轰然爆炸。刹那间,上千吨重的扫雷舰被强烈的冲击波掀起近1米高,四周的海水也“沸腾”了起来,剧烈地翻腾着,海水像井喷一样,冲出海面10多米高……
“我国首次舰艇抗冲击试验获得圆满成功,开创了我国海上靶场探索舰艇抗冲击试验领域的先河,对海军舰艇装备的未来设计研制和战斗力建设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该所所长宁永成兴奋地说。
舰艇抗冲击试验,战雷引爆控制是一项关键性技术。在试验项目论证阶段,上级有关领导一直对爆源准备及海上引爆能力存有疑虑,几次找到项目负责人、该所高级工程师董忠臣,向他讨一个确切的“说法”——战雷实爆能不能有效规避风险、实现零失误?
董忠臣,这位与水下爆炸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老高工,更愿意用事实作答。他带领4名科技干部,向我国水爆试验高技术领域发起了冲锋。500多个日夜,倾注的是一个老科研工作者一辈子的心血……战雷起爆控制系统终于研制成功。
与此同时,该所还先后研制成功了某型水雷实爆威力测量系统、水下爆炸电测系统以及水下爆炸试验仿真与评估系统等6大系统,全部填补该领域的国内空白。
多年来,该所被称为我国水中兵器研制发展的加速器、水中兵器作战性能的试金石和水中兵器创新成果的孵化器。海军某试验区政委常亥夆自豪地说:“这个研究所是海军水中兵器共同的‘娘家’,海军第一代水中兵器主战装备,以及第二、三代大部分主战装备都是在这里初试锋芒后才装备部队,是他们让‘十八般水中兵器’列阵祖国的万里海疆。”
甘当“黑脸判官”
2005年11月,在某型猎雷舰系统试验中,猎雷舰成功灭掉被锁定的水雷。返航后,工程师许海昀连夜对试验数据进行收集处理。当处理结果摆在面前时,他不由惊出一身冷汗——猎雷舰的悬停控位精度与战技指标要求相差20米。
然而,试验数据一经公布,立即引发争议。工业部门认为猎雷舰本身没有问题,而是靶场测量系统精度出了问题。
试验分析会上,双方唇枪舌剑,展开激烈争论。
“如果是测量系统有问题,我们当然会很‘掉价’,但面子事小,家国事大。如果舰载导航设备精度不可靠,明天损失的可能就是猎雷舰,丢掉的可能就是官兵的生命……”面对对方的强硬态度,试验技术负责人、高级工程师季新据理力争。最终,双方一致决定:重新试验。
几个航次的试验,问题终于“浮出水面”:舰载导航设备不能正常接收岸基信标台的差分信号!
“今天试验场上的烽火硝烟,与未来海战胜负相关、与官兵生命生死相连,我们如果试验中把关不严,就会成为历史的罪人。”该所政委王先举的这番话,道出了全体试验官兵的心声。
随着新型水中兵器快速发展,该所承担的任务越来越重。“对海军战斗力生成负责、对未来战争胜利负责、对参战将士生命负责”,是他们的庄严承诺。为此,他们敢于唱“黑脸”,也经常与工业部门携手共克难关。
某型鱼雷空投附件,是一型从国外引进的先进设备。在进行定型试验时,却发生了因降落伞打不开导致鱼雷摔坏的意外。该所某技术室主任姜培林带领课题组研究发现,鱼雷空投附件的电熔开锁装置不可靠、不稳定,导致降落伞不解锁、打不开。他发现引进设备存在严重设计缺陷和质量问题。
“一定要让工业部门了解真实情况。”姜培林连夜起草了一份详细的调研报告,建议取消该型空投附件进口。很快,工业部门进行专题研究,采纳了他的建议,及时中止了该型设备的进口。事后,工业部门一名负责人激动地说:“没有你们强烈的责任心,国家花巨资进口的设备,可能就是一堆废品。”
笑对生死试验
2007年10月,某型舰艇水下抗冲击爆炸试验第二航次紧张展开。随着起爆命令下达,起爆控制项目总师董忠臣用力按下起爆按钮。然而,时间一秒一秒地滑过,海面上平静依然,战雷没有爆炸!
那一刻,时间仿佛静止,空气仿佛凝固……试验现场指挥员陷入了两难境地。面对险情,宁永成和董忠臣对起爆系统进行仔细检测,初步断定战雷内有一道保险没有解除,起爆能源无法加到电雷管上,因而未能成功引爆。
“风险再大,也不能把隐患留在海里,启动未爆战雷打捞预案!”经过科学分析后,宁永成果断做出决定。
这是一次生死考验。电磁干扰的不确定性,风浪中的不规则晃动,都有可能引起战雷爆炸。打捞组成员、试验员刘建友小心翼翼地解下电缆接头,接上短路保险接头,完成了断开电缆的第一步。随后,战雷被一点点拖出水面……
此时,舰船上只留下宁永成、董忠臣等少数参试人员,其他人已经全部撤离到安全区域。在进行全身静电防护处理后,拆雷正式开始。董忠臣深深吸了一口气,手把手地指导刘建友慢慢拧动战雷起爆装置的螺丝。
断开各种连接、取出聚能起爆装置……一系列动作完成后,官兵们凝重的脸上终于露出笑容,一场危机化解了。
在该所,像董忠臣一样常年与战雷、炸弹等危险火工品打交道的科技干部还有很多。工程师宋敬利曾在2天时间内拆除过5枚未爆炸的深水炸弹。事后,有人问宋敬利:“打捞炸弹那么危险,你就不害怕吗?”
宋敬利微笑着作答:“说不怕那是假话,我也是血肉之躯,也有妻儿老小。可要是害怕上战场,还是真正的军人吗?!”
大海深处牧雷霆,碧海蓝天树丰碑。在硝烟弥漫的试验靶场上,在充满风险与挑战的严峻考验面前,水中兵器科研试验专家们,用精忠报国的赤子丹心,尽显当代革命军人的英雄本色。(来源:科技日报)
(本文来源:新华网 作者:张强 通讯员 于贵民 肖德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航空论坛 ( 渝ICP备10008336号 )

GMT+8, 2024-6-16 16:11 , Processed in 0.015600 second(s), 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MinHang.C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