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论坛_航空翻译_民航英语翻译_飞行翻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8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伊春空难幸存者:我多想拉他一把 但我做不到 [复制链接]

Rank: 9Rank: 9Rank: 9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8-27 12:17:1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2010-08-27 《京华时报》 记者王鹏、王阳


 伊春空难幸存者:我多想拉他一把 但我做不到

 图1:8月24日晚,伊春森警官兵背着一名坠机生还者送医救治。新华社发

  伊春空难发生后,相关部门迅速组织抢险和救援。消防官兵在第一时间赶到了救援现场,现场的惨烈让消防官兵都感到震惊。消防部门的三段视频记录了当时的整个救援过程。

救援

  现场充斥着大量哭声,那种场景,让他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26日,伊春市消防部门提供了一份当时救援的视频,这份视频分为三段,记录了当时消防整个的救援过程。

  在这三段视频中,充斥着大量的哭声,消防官兵奋力地抢救着每一位伤者。从视频中能看到,当时的现场非常惨烈,消防官兵不顾再次发生爆炸的危险,搜救着每个人。经过紧急救援,伊春消防官兵一共搜救出27名幸存者。

  邹文吉是伊春市公安消防支队伊春林都机场中队的一名消防战士,客机坠毁后,他和另外3名消防战士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救援。

  邹文吉说:“我们面前不到100米就是正在猛烈燃烧的飞机……那场景以前只在电影里见过,机舱内火势很猛烈。到处能听到伤者的哭喊声和求救声,我们心里特别难受,含着眼泪拼命灭火,只想尽快将伤者救出险境,根本顾不上随时可能爆炸的油箱。”邹文吉说,他几乎是流着眼泪完成整个救援过程的,那种场景,他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8天前,他参战伊春烟花大爆炸救援。这次,他按照老战士的经验,在下风处适应尸臭。

  10点左右,伊春市消防支队伊春区大队营房内,消防警报电铃乍然响起。战士陈达从床上惊起。按惯例,消防宿舍内9点熄灯。8天前,参战伊春烟花大爆炸事故救援的他,此时神经刚刚松弛下来。

  大约40秒,陈达和同伴集合出发。乘消防车赶到机场后,陈达眼中一片凄惨,飞机已断成两截,大火正熊熊燃烧。通往失事现场的山坡两侧,到处是人。其中的个别人,已无寸衫——航空燃油的高能量,已在瞬间烧走了他们的外套。消防力量分成两队,一队负责控制火势,一队负责搜救。

  在搜救队伍里的陈达,先后救出了两个人——其中一位是严重烧伤的中年男人,他的脸、腿、胳臂上多处严重烧伤。直到将其救到消防车时,他一路只有一个字,“疼”。另外一位,是一位体重超重的男子。陈达咬着牙,和战友一起,一口气将其抬到了500米之外的施救地点。

  火势稍一停顿时,陈达看到:“飞机尾部到处都是遇难者。各种姿势的都有,一些人躲在椅子下,另外一些人则挤在一起,惨不忍睹!”

  11点30分,现场大火被扑灭。消防战士们接到了整理现场尸骸的任务。作为20名突击队员之一,陈达负责飞机尾部朝机头方向的清理工作。

  执行任务前,戴着双层口罩的陈达特意取下口罩,到下风口呆了一会儿。这是老战士传下的经验,若现场尸臭的味道导致不停地有呕吐反应,可以以毒攻毒——在味道最浓烈的下风口待一段时间,适应了最强烈的刺激,之后才能正常工作。

  这也是24岁的陈达见过的最惨烈的一幕:明火扑灭后的现场,抹去灭火泡沫后,已焦黑一片,难以分清哪里是飞机残骸,哪里是人体残骸。高能量的航空燃油,已将难以逃出的大部分人炭化。

  软的是人体,硬的是机壳。为了不破坏遗体和现场痕迹,陈达和战友们放弃了大型破拆机器。他们戴着胶皮手套,一点一点地在现场摸出尸体位置和轮廓,而后将其轻轻地抬出。碰到内脏已因燃烧而爆破的尸体,他们小心翼翼地用床单裹住尸体,而后轻轻地放入尸袋内。

  凌晨4点30分,陈达和战友在机舱内清理出的遗体数加上外围已逃生的人数,正好符合飞机载人数量。获悉这一消息后,外围的搜救人员这才停止了一夜的工作。

  伊春市中心血站透露,伊春市很多市民得知空难的消息后,纷纷来到血站,为幸存的伤者献血。据了解,25日一天的献血量为平时的5倍。

  为了不破坏遗体和现场痕迹,陈达和战友们戴着胶皮手套在现场摸出尸体位置和轮廓。

■讲述

  忙着逃命的时候,没人顾得上拉别人

  这次空难,给每位遇难者家属带来了无比的伤痛,给每个幸存者留下了难以抹去的记忆。几天来,每个幸存者向记者讲述当时的种种情形时,眼神都显得那么惶恐。幸存者黄保进说,那个时候,“我多想拉他一把,但我做不到。”

  26日下午,记者再次来到伊春市传染病医院。黄保进和彭石海是同事,当时他们都坐在18排。彭石海和黄保进坐在过道两侧。黄保进说,他经常做飞机出差,每次坐飞机有个习惯,就是在飞机要降落的时候,他常常会把安全带解开,这次也是,在飞机着陆时出现剧烈的颠簸,他由于解开了安全带,头部撞到了前排座椅上,头部受伤,但现在已无大碍。

  “我当时意识到飞机出故障了,在飞机落地后,马上离开座位,由于解开了安全带,我离开座位的时间很短。”黄保进说,在他跑向机舱门的时候,突然被绊了一下,但没有被绊倒。“当时有个人趴在地上,我被绊后从他身上跳了过去。”黄保进说,在大家忙着逃命的时候,没人顾得上去拉那个人一把,还有很多人在逃出的时候摔倒,最后都没有逃出来。

  “我多想拉他一把,但我做不到。”黄保进说,现在他都能想到那人当时的表情。除了这个人以外,黄保进经常还能想起另外一个男人的面孔。黄保进说,在飞机出事后,那个人没有跑出来。飞机火势蔓延得很快,着火后产生的浓烟也比较大,他怀疑可能是由于那个男子太紧张,没有打开安全带。

  幸存者彭石海的伤情有所好转,精神状态也比前一天好了很多。彭石海没有让家人过来。他说,家里离这里太远了。他告诉家人,他只受了点轻伤,并无大碍。

  “太惨了,两天晚上,睡梦中常被惨叫声和呼救声惊醒。”彭石海说,他脑海中一直抹不去当时的情形,每天晚上都难以入睡。

■永别

  他说等忙过这段时间就回去。母亲每次看到这条短信,都会流泪,但还是忍不住拿出来再看。

  办公的人、开会的人、回家的人,最终命运迥异,一些成为命运的宠儿,一些已化成冰冷的遇难者名单。

  事发后,曾有网民“尐吖頭h”不断更新微博“呼唤”乘该航班的男友。后经证实,她的男友李磊已经遇难。李磊,今年21岁。坐在事故航班的12C座位。

  李磊今年7月毕业于黑龙江省农业学院,专业是工程设计。这是他父亲李松江给他设计的未来。李磊是这个家庭的未来和骄傲。大学期间,他多次在多个单位实习。GPS、水准测试仪等工程测量仪器,他个个会使用。工程设计用的一些专业软件,他也一学就会,且非常精通。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这个21岁的小伙子也从来没让父母操心过。他是学校学生会的骨干。假期实习期间,相对成熟的他,多次带队外出,负责“最重要的测量项目”。

  7月底,刚毕业的李磊给母亲发了一条短信。短信的内容是:“妈妈,好好照顾自己,不用惦记我。我现在挺好的。主要是你,别累到,好好吃饭,多吃水果。想吃什么就买,别不舍得。最近实在是抽不开身,等忙过这段时间我就回去。”出事后,他的母亲每一次看到这条短信,都会流泪。但还是会忍不住拿出来再看。

  在李磊二姨的眼中,李磊非常懂事,小时候就知道让着表姐。在朋友的眼中,长大后的李磊更加仁义:朋友之间出了一些纠纷,总是待人宽厚的他站出来调解。有一次,为了劝架,他宁可被双方的拳头都打中。李磊出事后,他的女朋友及其父母一同赶来宽慰李磊父母。这令老人们更加伤心不已。

  李磊和女友已谈了两年多,双方父母已默许他们的将来。李磊的伯父说,李磊和女友有一个博客,上面记载了他们昔日的恩爱。事发后看到这些内容,令他这个中年男人伤心不已。

  出事前,前程光明的李磊已考完驾照。他准备尽快买一辆小车,带着母亲和家人出去游玩。接到出事通知前,李磊的妈妈接到了“要李磊领驾照”的通知。她有些埋怨:如果这个通知早点来到,喜欢开车的李磊一定不会出这趟差。

 

 

  图2:陈达及其同事们正在扑灭飞机大火。宜春市消防支队供图

 

 

■报道

  她被警报吵醒拍到第一个画面。

  24日晚10点30分,已入睡的伊春电视台记者马春艳接到单位领导“飞机出事”的电话。

  一路上,看到对面驶过来的救护车,马春艳打开了镜头。很快,马春艳的车辆被拦在了第一道警戒线之外——这只是机场的外围,离事发地点还有很远。马春艳和摄影记者开始步行。距离飞机失事地点七八百米之外,11点左右,马春艳和央视做了一次“画面现场”,介绍了自己所在的位置、时间、已看到的救援场面——这是外界通过公共媒体获得的第一画面。

  晚12点左右,马春艳爬上了消防车车顶。她选取了一个更广的角度来反映现场情况,通报“明火扑灭、已展开地毯式搜救”的最新情形。现场烟气很大,热浪熏人,马春艳看到了很多熟悉的面孔:他们是消防战士,是120急救人员,是森林公安。

  获救人数,从她一开始赶到现场的48人,后来逐渐增加到了51人。凌晨两点,她回到单位编稿件。3点03分,文字稿提交。此后,是一次次地依据现场消息更正具体的获救人数。6点30分,刚刚赶回家的她看到,中央台的新闻节目使用了她提供的素材;省台也播出了她的带子。大约同一时刻,伊春电视台也在早上插播了这起重大空难。空难及其背后的生死大营救,也在这一刻传到了各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航空论坛 ( 渝ICP备10008336号 )

GMT+8, 2024-12-26 08:32 , Processed in 0.024001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MinHang.C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