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论坛_航空翻译_民航英语翻译_飞行翻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2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深海潜水器钛合金制造 潜艇可用相关技术 [复制链接]

Rank: 9Rank: 9Rank: 9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9-1 15:09:3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核心提示:中国第一台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近日的3000米级海试中取得成功,并在南海海底插上中国国旗。为了解决深潜时的海水压力问题,“蛟龙号”的外壳极厚,由钛合金制造,通过先进的焊接技术连为一体,抗压能力很强。


中国科学技术部、国家海洋局26日在北京联合宣布,中国第一台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3000米级海试取得成功,并在南海海底插上中国国旗。

中国的蛟龙号深海潜水器。
青年参考9月1日报道   中国科技部和国家海洋局8月26日宣布,我国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完成海试,并成功地在南海海底插上中国国旗。“蛟龙号”最大下潜深度达到3759米,创了水下和海底作业9小时零3分的纪录。这标志着中国成为全球第5个掌握3500米以上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
3000米远非下潜极限
据新华社报道,5月31日至7月18日,“蛟龙号”潜水器在我国南海进行了3000米级海上试验,共完成17次下潜,其中7次突破2000米深度,4次突破3000米,验证了在深海的各项性能。
潜水器总设计师、深潜技术专家徐芑南表示,3000米级并不是“蛟龙号”的极限,其设计最大下潜深度为7000米,工作范围覆盖全球海洋区域的99.8%。“目前,‘蛟龙号’的每个部件都已通过了7000米压力考核,并将在今后的5000米、7000米海试中加以验证。”
中国载人深潜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引起外媒的普遍关注。美联社、法新社、《印度斯坦时报》、新加坡《联合早报》都进行了报道,中国在南海海底插旗的行动尤其受到重视。《印度斯坦时报》称,“蛟龙号”成功地将中国国旗插到能源丰富的南海海床一个秘密位置,可见中国载人深潜技术已达世界先进水平。
先进设计克服环境挑战
神话传说中“蛟龙入海”的壮丽场景令人神往,但一些实际的限制因素不能因此被忽略。譬如,在水下如何才能听得清?怎样克服巨大的水压?这些在潜水器的设计阶段都需要被考虑到,否则“蛟龙入海”就会变成“泥牛入海”。
在上天、入地、深潜3项极限探索中,深潜的难度毫不逊色于其他二者,深海压力、海水腐蚀、海流的扰动、海洋生物的干扰、地磁的影响等,都给深海探测带来了极大挑战。深潜首先要克服的是海水压力,计算显示,在3700米水深时,每平方米的面积需要承受3700吨的重量。因此,潜水器必须造得非常结实。“蛟龙号”在设计时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它的外壳极厚,由钛合金制造,通过先进的焊接技术连为一体,抗压能力很强。
深海漆黑一片,“蛟龙号”必须保持与母船通信才能安全下潜。在深海中,无线电无法使用,水声通信是远距离数据传输的惟一方法。这项技术难度巨大,比如其传递速度只有每秒1500米,而陆地上的无线电通信速度是每秒30万公里。我国研究人员克服了重重困难才解决了联络问题,使“蛟龙号”具有先进的水声通信能力,可以高速传输图像和语音。
军民两用 前景广阔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是毛泽东主席为中华民族描绘的两大梦想。在我国载人航天屡传捷报的同时,载人深潜计划也稳步推进。深海潜水器是海洋技术开发的制高点,与载人航天工程类似,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综合技术实力。此前,美、法、俄、日拥有世界上仅有的5艘6000米级深海载人潜水器,活动范围遍及大陆坡、海山顶、火山口、洋脊以及洋底,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和海洋生物等方面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
比照国外经验,“蛟龙号”今后的使命包括运载科学家和技术人员潜入深海,在复杂地形上开展探矿、高精度海底测量、可疑物探测和捕获等工作。这对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因为根据国际规章,先行对公海海域进行海底勘探的国家对该海域拥有优先开发权。“蛟龙号”的军事意义也不容忽视,相关技术很容易转到潜艇研制上,促进我国开发出下潜深度更大、性能更稳定的潜艇。
参考资料
国外深海载人潜水器概况
目前,国外共有各类深海载人潜水器13艘,性能与“蛟龙号”大体相当的有5艘,分别是:美国的“阿尔文号”(下潜深度4500米,1963年服役)、日本的“深海6500号”(下潜深度6500米,1989年服役)、俄罗斯的“和平1号”与“和平2号”(下潜深度均为6000米,1987年服役)、法国的“鹦鹉螺号”(下潜深度6000米,1984年服役)。最大下潜深度纪录由“深海6500号”于1989年8月创造,为6527米。
(本文来源:青年参考 作者:森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航空论坛 ( 渝ICP备10008336号 )

GMT+8, 2024-6-16 16:02 , Processed in 0.031200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MinHang.C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