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论坛_航空翻译_民航英语翻译_飞行翻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0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飞向日本的全球鹰:对中国影响十分有限 [复制链接]

Rank: 9Rank: 9Rank: 9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0-13 09:20:4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10月4日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正讨论采购3架全球鹰无人侦察机,并希望将其写入新的中期防卫整备计划。10月5日格鲁曼公司还首次向日本媒体公开了全球鹰无人机。一切看来似乎日本购买全球鹰无人机十之八九已成定局。那么日本果真愿意购买全球鹰吗?对中国又有何实质影响?



2001年4月22日,“全球鹰”完成了从美国到澳大利亚的越洋飞行创举。全球鹰在无人机中拥有史无前例的大航程。

史无前例的大航程无人机
RQ-4全球鹰无人机是美国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的产品,它堪称全世界技术水平最高的无人机。全球鹰无人机由无人机领域声名赫赫的瑞安公司(Ryan Aeronautical)开发,瑞安公司此前最著名的产品是火蜂无人机,火峰很多年来都是美国靶机的代称,并曾作为高空侦察机入侵中国领空。冷战结束前后,随着无人机技术的进步和高空有人侦察机高成本的压力,西方国家将目光转向高空无人机,这催生了全球鹰的诞生,全球鹰在角色上很类似于洛克希德公司的U-2有人侦察机,它具备高空远程的飞行能力与强大的监视能力。全球鹰来源于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的“高空持久性先进概念技术验证”(ACTD)计划,后1997年1月被赋予RQ-4A的代号,它在ACTD项目内强劲的竞争对手是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暗星无人机,1999年暗星竞争失败。1998年2月全球鹰首飞,在部署和评估阶段进行了多次试飞。2000年6月第一个完整的全球鹰系统(无人机加地面系统)部署到爱德华兹空军基地。2001年4月22日全球鹰完成了美国到澳大利亚的跨洋远程飞行,验证了它史无前例的大航程。
RQ-4A 全球鹰Block 10无人机全长13.5米,高度4.2米,翼展35.4米,翼展长度和庞大的波音747客机相近,这种超大展弦比的机翼使其具有极好的亚音速升阻比,是它超远航程的基础。RQ-4A空重5148千克,起飞重量12110.9千克,最多可携带6985千克燃油,载荷可达907千克(2000磅),它的机身采用铝合金,机翼使用了轻质高强度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全球鹰使用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的AE3007H涡扇发动机,推力31.4千牛,最大升限19.8千米,巡航高度18千米,巡航速度635千米每小时。优秀的气动设计和高载油系数结合,全球鹰的设计最大续航时间高达35小时,实际使用中已经达到了31.5小时的记录,在1200海里外的继航时间也达到了24小时,转场航程高达22236千米。
“全球鹰”可同时携带光电、红外传感系统和合成孔径雷达,具备全天候的高精度侦察能力。图中还可看见头部的Ku波段卫星宽带通信天线。小图为其光电系统拍摄的高画质图片,近乎最好的卫星图片的质量。

具备全天候高精度侦查能力
全球鹰的传感器包括光电红外传感器和合成孔径雷达,正常工作指标是18000米高空的数据。合成孔径雷达具有多个工作模式,它还包含一个X波段3.5千瓦峰值功率的活动目标指示器,可以探测20~200千米每小时范围速度的地面目标,速度误差在7千米每小时以内,在广域动目标指示模式下可以探测半径100公里内的移动目标图像,综合动目标指示模式下可以以6米分辨率提供半径37公里的移动目标图像,点模式可以以1.8米分辨率提供直径10千米范围内的移动目标图像。对固定目标进行侦察时,可以以宽条幅模式(WAS)提供精确到1米分辨率的图片,点模式更可以高达0.3米分辨率。全球鹰的光电和红外探测器可以提供7.4万平方千米范围的光电红外图像,目标定位误差可以降低到20米。综合使用光电红外和合成孔径雷达,全球鹰具备了全天候的高精度侦查能力。
如果说全球鹰传感器的能力是强大的,那么它的通信控制系统不仅是强大的,更是灵活的。全球鹰头部具有一部1.21米直径的Ku波段卫星宽带通信天线,具有1.5、8.67、20、30、40和47.8Mbps的通信速度模式,宽带通信系统具有最高274Mbps的传输速率。全球鹰的通信系统可以和全球指挥控制系统(GCCS)连接,适应陆海空军不同的通信控制系统,它的传感器获得的图像可以实时传递给战地指挥官使用。

正式生产型的RQ-4B在体积上更为庞大,这使得它的载荷能力显著增大。图中可见其普通人和车辆的体积对比。

试验型在实战中崭露头角
2001年2架全球鹰无人机在阿富汗战场投入试用,2001年11月美国宣布全球鹰具备初始作战能力。同年12月30日一架全球鹰坠毁,当时它在执行第18次飞行侦察任务,调查结果显示原因在于V形尾翼升降舵的结果问题,但这没有影响对全球鹰的评价,2002年2月也开始低速生产,截止2005年中期美国空军获得了12架RQ-4A全球鹰无人机,这个版本的全球鹰最后总计生产了16架。2002年的持久自由行动中全球鹰提供了17000多实时高分辨率的图像情报;2003年入侵伊拉克的行动中,全球鹰15次任务超过350小时的飞行中,拍摄了4800多幅高分辨率图像,其中55%用于为摧毁伊拉克防空系统提供目标指示;全球反恐战争中RQ-4A已经飞行了超过6000小时,提供了大量高价值的情报,不过RQ-4A仅仅是ACTD阶段的试验型全球鹰无人机。
按实战经验全面升级的RQ-4B
RQ-4A型全球鹰已经技压群英,根据近年来实际部署作战的经验,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研制了性能更为强大的型号,主要是加强了载荷的侦察能力,这也是全球鹰的第一个实际生产型号。2003年4月全球鹰的升级版本被赋予RQ-4B的代号,也被称之为全球鹰Block 20。RQ-4B无人机比RQ-4A放大了一圈,全长14.5米,高度4.6米,翼展39.9米,空重6781千克,起飞质量14628千克,其中油料携带量可达7847千克。RQ-4B的巡航速度为574千米每小时,最大继航时间36小时,转场航程22780千米,最重要的是RQ-4B型全球鹰载荷质量增加到1360千克(3000磅),在载荷质量增加50%的同时,通过对AE3007发动机和发电机的改进,电力供应也增加了50%,这为全球鹰提供了载荷的灵活性。
RQ-4B采用开放的系统架构,可以根据任务需要配置传感器,或是进行无人机的软件升级。

RQ-4B采用开放的系统架构
RQ-4B增加了信号情报收集(SIGINT)和电子情报收集(ELINT)的载荷,RQ-4B具备了真正的多情报搜集能力,可以并行的搜集来自红外,光学、合成孔径雷达的情报以及电子信号信息。RQ-4B的另一个重大改进是开放的系统架构,新的传感器可以在不改动任务管理计算机的情况下整合入无人机,开放架构使RQ-4B具备了更大的灵活性,可以根据任务需要配置传感器,或是进行无人机的软件升级。2006年8月25日RQ-4B出厂,2007年3月1日第一架Block 20版全球鹰部署到爱德华兹空军基地。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还继续推出了更新版本的全球鹰,包括全球鹰Block 30和全球鹰Block 40,Block 30主要是增加了先进信号情报载荷,用于高低频段的电子信号情报搜集,Block 40增加了强大的多平台雷达技术嵌入项目(MP-RTIP)雷达,这是原来计划配置在E-10预警机上的先进空对空/空对地监视雷达,具有远距离、高分辨率合成孔径(SAR)、地面动目标指示(GMTI)以及对空中目标的跟踪能力。2009年6月25日全球鹰Block 40首次公开并于同年11月16日进行了首次试飞,目前全球鹰Block 30和Block 40还没有进入现役。

海军型的全球鹰MQ-4C将增加一部360°探测的多功能有源相控阵雷达,将提供大片海域的扫描能力。

美国海军也采购了全球鹰用于广域海上侦察系统(BAMS)的全球鹰无人机,2008年4月22日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得到了美国海军的BAMS合同,BAMS系统的全球鹰编号为MQ-4C,2010年9月开始第一架MQ-4C的生产工作,预期美国海军将采购40架MQ-4C组建BAMS机队。MQ-4C将增加一部360°探测的多功能有源相控阵雷达(MFAS),另外MQ-4C的地面站也根据海军要求进行了更改。
MQ-4C可以为美国海军舰队提供半径2000海里的天候全时段远程侦察能力,它以RQ-4B无人机为基础,机体设计寿命51000小时,在具有3200磅/1452千克内部载荷的同时,还可以外挂1089千克/2400磅的载荷,不过这多少影响到它的航程,转场航程降低到19076千米。BAMS机队将提供大片海域的扫描能力,并为P-8和原有的P-3海上巡逻机提供通信中继。BAMS编号中使用了M,这个字母通常用来指代武装型,如MQ-9无人攻击机,虽然美国海军明确表示MQ-4C将不携带武器,但设计上1吨的外挂能力让人不得不产生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感觉。

全球鹰Block 40在2009年6月的公开仪式上。未来全球鹰还将着重发展反导预警能力,针对弹道导弹的助推和上升段进行监控。

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在2006年7月的范保罗航展上公布了一个未来作战构想,使用全球鹰探测跟踪弹道导弹,执行弹道导弹防御任务。按照设想,全球鹰将在头部搭载全视场覆盖的红外传感器,在高空探测跟踪助推和上升段的弹道导弹,并将数据实时传送给指挥控制系统。空基红外传感器的优势在于它可以在热点区域长时间巡逻,而天基红外系统则存在重放周期的局限性,因此空基红外传感器具备廉价高效的特点。根据2010年公布的美国弹道导弹防御局(MDA)2011财年预算,空基红外传感器正式列入预算开始开发。在研究、发展、试验和鉴定(RDT&E)阶段美国弹道导弹防御局申请了5.01亿美元的预算,其中2011财年预算金额为1.12亿美元。目前MDA尚未选定携带红外传感器的无人机类型,备选方案包括MQ-9和RQ-4,按计划到2015年将部署3个空中巡逻队,每队包括4架携带红外传感器的无人机。前沿部署的空基红外传感器平台将增强弹道导弹防御能力,提供上升段的早期拦截能力。
全球鹰高空远程无人侦察机具有极为优秀的侦察能力,因此也为海外用户所青睐。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和EADS公司合资建立了欧洲鹰股份有限公司,为德国空军研制欧洲鹰高空长航时信号情报系统,编号RQ-4E。2009年2架欧洲鹰无人机完成结构组装,2010年6月29日欧洲鹰完成首次飞行,按计划年底将交付德国空军。

左图为日本自研的FPS-5大型预警雷达,右图为美国部署的AN/TPY-2雷达。由于这两款雷达的存在,日本其实对弹道导弹的监控需要并没有那么迫切。

日本其实是“被采购”全球鹰
根据《航空周刊》报道日本公开提出购买全球鹰的目的是用于弹道导弹防御,日本计划采购的全球鹰将加装日本自己开发的红外传感器,由三菱电子和NEC开发,放置于两侧机翼下的吊舱里,用于探测和跟踪导弹。不过报道同时还提到尽管日本的传感器尚未完成开发也没有和全球鹰系统整合,美国空军计划出售标准的RQ-4B,后继的传感器开发和整合留待日本自己解决。不过美国海军认为日本并没有为部署如此先进的无人机做好准备,因此应该推迟采购决定,留待美国海军的MQ-4C完成开发再做决定。这实在让人觉得所谓日本采购全球鹰加强反导能力的新闻,是一场日本“被采购”的闹剧。再考虑美国弹道导弹防御局的空基红外传感器刚刚开始开发,成熟尚有待时日,空基红外传感器用于导弹防御需要完整的“指挥控制、作战管理与通信”(C2BMC)系统支持,才能有效的实现对远程导弹的早期拦截。最重要的是朝鲜弹道导弹威胁距离日本很近,日本本土的FPS-5大型预警雷达和美国部署的AN/TPY-2雷达可以提供有效的早期预警,并没有迫切的部署空基红外传感器的压力,更是让人怀疑日本为了加强反导能力采购全球鹰无人机的真实目的。
购买RQ-4B只能勉强监视东海争议海域
如果日本年底前做出采购决定,肯定来不及采购尚未完成研制的MQ-4C海军型全球鹰,,这意味着采购的全球鹰很难用于专业的海上监视工作,而日本在东海和中国韩国存在不少争议海域,存在采购海军型全球鹰加强西南海域监视能力的需求。日本共同社报道中公开叫嚣对付中朝威胁,但空军的RQ-4B并没有隐身能力,它依靠超高空巡航和远程传感器避开地面防空系统的威胁,对于战斗机拦截几乎是无效的,这意味着它无法突破中国沿海防空网,更无法对中国内陆进行侦察。综合的判断,笔者认为日本采购全球鹰的新闻,更多是美国军火商利用日美关系中美国的特殊强势地位进行高调推销的结果,而不是日本本身存在迫切需求。日本如在年底决定采购全球鹰侦察机,只能是将RQ-4B全球鹰将错就错的用于东海争议海域的监视,很难说是一个明智的决定。

尽管全球鹰无人机拥有优异的性能和高精度的侦察能力,但现阶段日本并无监控弹道导弹的迫切需要,所谓的日本购买全球鹰无人机其实只是美国军火商利用美国在日美关系中的特殊强势地位在高调推销后,让日本“被采购”的结果。而日本在购买RQ-4B后,由于该机并无专业的海上监视能力,其在日本与中国东海争议海域所能发挥的作用也十分有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航空论坛 ( 渝ICP备10008336号 )

GMT+8, 2024-11-24 06:32 , Processed in 0.022001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MinHang.C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