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晚8时,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中心开展主题为“十二五”时期国有企业发展和行业发展的网络访谈。武钢集团总经理、党委副书记邓崎琳、东航集团总经理刘绍勇、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3位国有企业负责人代表,结合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与网民进行在线交流。
中国网络电视台:我是中央电视台和中国网络电视台的记者,我想在这里代表网友问刘绍勇代表一个问题,关于国企重组后,怎么样才能保证国有航空公司的健康发展,这样的局面是否会对民企和中小企业航空公司造成生存困难?
刘绍勇:对于国有企业的重组,我认为应该以一种开放的心态来看待,因为它是完全市场化的一种手段,我给大家还在这里讲一个案例,这是东航自身的案例。2009年东航和上海航空重组,大家知道2008年底,由于受到了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和东航自身的困难,东航面临着“入不敷出、资不抵债”的窘境,当时的东航2008年底亏损139.95亿元,这个时候中央下决心调整东航的领导班子,紧接着我们进行一个非常重要的重组就是东方航空和上海航空的重组,当时的东方航空是上市公司,上海航空也是上市公司,这两个公司有共同的命运,在资本市场都是ST公司。在6月8日我们宣布重组的时候,在香港的《南华早报》出了一篇文章,《南华早报》的记者采访了现任的国际航协的主席,时任国泰公司的CEO托尼泰勒先生,他说了一句话,我不相信“两个烂苹果能够做出一份好沙拉”,当然我们的外事部门知道了这件事儿以后,很快跟他进行了沟通,后来这位总裁打电话跟我们道歉,说媒体误解了他的想法,他当时知道东航和上航都是ST公司,都是盈利不太好的公司,怎么会重组在一起?一般是强强联合,他很少听说弱弱联合,但东航和上航的重组,我可以告诉大家,非常成功,我们重组牵扯到1.5万人和5.5万人的重组。牵扯到1100亿资产和1700亿运行资产的重组,牵扯到中央企业和地方企业的重组,牵扯到两个上市公司的重组。我们实现了“四个没有”,没有一个上访的、没有一个下岗的、没有一个告状的、没有一个减薪的,非常成功。
我们认为东航和上航重组发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使服务上海乃至全国的航线网络规模迅速扩大,给大家出行提供的便利迅速增加,那么大家有可能获得我们更多的产品的支持,这何乐而不为呢?同时东航和上航的重组,我认为没有挖了民营公司的墙角,或者是没有对民营公司造成更大的压力,其实上海的另外几家民营公司很优秀,比如说均瑶公司,很优秀,成本低,管理也很优秀。他们去年盈利几个亿,还有一个春秋公司是一个低成本的公司,它的定位和我们不一样。我认为大家有不同的定位、不同的空间,彼此都有比较好的合作、比较好的发展。同时,你经营民营公司,也可以到全球市场去发展。如果大家觉得可以,可以把业务拓展到国际上去,到国际市场上施展我们民营的才能,我认为中国人很聪明,无论是国有还是民营的,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结构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我认为需要按中央的要求共同和谐发展,最终的结果是利国利民。我认为这样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