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论坛_航空翻译_民航英语翻译_飞行翻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7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俄将列装苏34战机 称作战效能接近战略轰炸机 [复制链接]

Rank: 9Rank: 9Rank: 9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0-24 14:30:0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核心提示:俄罗斯人由于其航空技术的优势,和对军机技术的多年精心打造,使苏-34战机已经大大超越了同时代其他国家的三代半飞机。而苏34的并列座布局设计在技术上实现了巨大的突破。难怪俄罗斯人说苏-34几乎具备了某些战略轰炸机的作战效能。

资料图:苏34战机。

资料图:苏35战机。
让人看不懂的军机研制体系
关于俄罗斯的苏-34/35战机,我很难从旁观者的角度来谈,因为它们与我的飞行生涯有着某种联系。
1993年秋,我来到俄罗斯格罗莫夫试飞院,在试飞院的停机坪上,面如鸭嘴兽、由苏-27改型的海军型攻击机披着蒙布静静地停放着,不过它有个与众不同的名字——苏-32。
其实苏-32并不神秘,它就是苏-34的前身,而这些令人难以猜测的不同代号,正是俄罗斯军机研制体制的玄机所在。在俄罗斯试飞院的停机坪上所见到的一幕幕场景,对于当时的我而言不知其解。
米高扬公司和苏霍伊公司都有各自的停机坪,而停机坪上停放的不是几架而是多架飞机,有些飞机废弃了,而有些飞机虽然完好却很少试飞,这种同一机种多机型参试的机制为俄罗斯独有。
与欧美战机一个型号5-10架试验机不同,俄罗斯战机一个型号有时会有20几架飞机参试,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俄罗斯没有美国NASA这样的专门从事军机技术预研的机构。
在美国和欧洲,一个型号一旦经过招标立项,其技术基本都经过前期验证,型号研制的主要工作是对飞机进行整体设计和功能整合,研制试飞的主要任务是对整机性能进行考核验证;俄罗斯由于没有专门的军机预研机构,新的技术往往需要通过在型号上进行探索验证,而一款飞机如果有多种改型、并采用大量新技术,就必须要有多个试验平台来支撑。
如此一来,在俄罗斯的军机代号上就出现了令人看不懂的情况,既有T开头的原型机,也有同一型号但后缀不同的改型机,如米格-21就有大约29个改型型号。苏-27飞机设计定型后,由于该平台设计完美,具有巨大的改型空间,可以延伸开发出海军型、空军型、空战型、对地攻击型、侦察型、教练型等不同型号,用加后缀的方法已经难以区分,于是苏霍伊公司干脆从苏-27开始往后排,由此就出现了27、30、32、33、34、35、37这样的不同代号。
需要指出的是,这些命名的型号并非空军列装的标准代号,而是试验验证机的不同称谓而已,因此会出现经常改动的情况,例如:苏-32与大致是一个型号,而苏-35、苏-37与苏-27M在气动外形上没有太多的区别,只是在技术细节上有所改动。
所谓存在即合理,俄罗斯军机研制的独特体制,恰由其国情所决定。由于国力所限,俄罗斯不可能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技术预研和型号研发,因此,一个难得立项的机型就会成为反复应用的平台,一个机型的多种改型其实成了不同技术的验证机。
这种体制的另一个好处是技术升级更加灵活,以米格-29舰载机为例,尽管该项目在1994年就已经下马,但其试验机并没有被废弃,而是不断在该平台上进行技术升级,到最近该机型被印度舰载机项目选中又起死回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航空论坛 ( 渝ICP备10008336号 )

GMT+8, 2024-6-15 15:59 , Processed in 0.031200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MinHang.C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