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08-9-13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0 小时
- 阅读权限
- 200
- 积分
- 0
- 帖子
- 24482
- 精华
- 4
- UID
- 9
  
|
概况 “奖状”II为美国赛斯纳飞机公司研制的一种8/12座双发行政勤务运输机。1968年10月赛斯纳飞机公司开始研制“奖状”系列飞机。到目前为止,已研制出“奖状”I、“奖状”II、“奖状”S/II和“奖状”III等主要型号。1971年7月1日,第一架装普拉特·惠特尼加拿大公司JT15D-1B涡轮风扇发动机的“奖状”I生产型首次试飞。同年9月9日获美国联邦航空局型号合格证。1976年12月正式交付使用。“奖状”II是在“奖状”I基础上研制的。与“奖状”I相比,机身加长1.14米,加大了机翼展弦比、燃油量和行李舱容积,并改装普拉特·惠特尼加拿大公司JT15D-4涡轮风扇发动机。1976年9月14日公布。原型机于1977年1月31日首次试飞。1978年3月末获符合美国联邦航空条例第25部运输类飞机双人驾驶型号合格证。随后,又推出赛斯纳551“奖状”II/SP,单人驾驶,可载客10名,最大起飞重量为4570千克。符合美国联邦航空条例第23部的要求。
T/ n4 F" q, y, X) a 1984年夏季,为了改进型“奖状”S/II的销售而将“奖状”II停产。至此共交付了503架“奖状”II飞机。1985年9月在新奥尔良召开的美国国家行政机协会会议上,赛斯纳公司宣布恢复“奖状”II飞机的生产,并于1987年一季度再次交付使用。销售单价为219万美元(1986年)。截止1991年12月31日,共销售“奖状”II各型共641架。
k( F7 @; U; L" f" |设计特点 ) s# y) R8 d. S
机翼 悬臂式下单翼。无后掠。中心线处翼型为NACA23014(修形),247.95翼站处翼型为NACA23012。上反角4°。双梁式全金属破损安全结构,由两个主梁、一个辅助梁、三个机身连接点和常规翼肋及桁条组成。手操纵副翼,左副翼有手动调整片。电操纵单缝后缘襟翼。液压操纵减速板。每台发动机前的机翼前缘采用电除冰。外翼段前缘采用冷气除冰带。
* x* D3 _. s, e& ~7 T 机身 全金属破损安全增压结构。多路传力破损安全设计。* s7 p! |6 g v7 i! V
尾翼 悬臂式全金属结构。水平尾翼上反角9°。机身有大的背鳍和小的腹鳍。手动操纵面。电操纵升降舵调整片,但可手动超控。手操纵方向舵调整片。
) j$ S2 d+ B+ G 起落架 液压收放前三点式起落架均为单轮。主起落架向内收入机翼,前起落架向前收入机头。有自由下落和冷气式应急放下装置。古德伊尔公司的主轮胎,尺寸22.0×8-10,胎压6.9×105帕(7.04公斤/厘米2)。可进行转弯操纵的前轮,轮胎尺寸18.0×4.4-10,胎压8.27×105帕(8.43公斤/厘米2)。液压刹车。有停放刹车和冷气式应急刹车装置。可选装防滑装置。
/ P, f& [6 F/ |: T 动力装置 两台普拉特·惠特尼加拿大公司JT15D-4涡轮风扇发动机,每台额定起飞推力11.12千牛(1134公斤),安装在后机身两边的短舱内。机翼整体油箱,可用油量2808升。% d& F2 C' _& w$ x2 S
座舱 驾驶舱内容纳两名空勤人员。带有座椅安全带、惯性卷筒肩带和遮阳板的可调式座椅。完全铺地毯的客舱内可载客6~10名。在6/8个座椅布局中设有厕所。主行李区在客舱尾部,第二行李区在机头,行李总重量522千克。座舱有增压、加热和空调装置。每位乘客都配有阅读灯和吹风口,有应急使用的连续供氧装置。带登机梯的舱门位于左前方,右侧有一应急出口。机头行李舱两边均有舱门。防鸟撞风挡有除雾、备用酒精除冰和引气除霜装置。- f1 l% J9 _- n$ V" D9 U: G2 D
系统 座舱增压由发动机引气提供,最大压差0.61×105帕(0.62公斤/厘米2),在6720米高度仍可保持海平面舱内环境。用于操纵起落架和减速板的液压系统压力为103.5×105帕(105.5公斤/厘米2),有一个液压系统用于机轮刹车。电气系统由两台28伏400安的直流起动/发电机和两个350伏安变流器及24伏40安小时的镍镉电池组成。容量为0.62米3的氧气系统包括两名空勤人员用的断续式供氧面罩和5个供乘客用的连续式供氧面罩。可选用大容量氧气系统。发动机装有火警探测和灭火装置。 , @7 [3 |4 d( c2 J0 s: J
技术数据外形尺寸 A% K; q# _& v4 T, t* Q- w
翼展 15.76米3 X% t: v W$ m6 B
展弦比 8.3
) }* s6 Z0 C2 R2 Y6 { 机长 14.39米& r( D2 o$ C/ n+ E1 t
机高 4.57米1 @4 M o" D3 N+ V* p
机翼面积 30.00米2; S. ~. s7 z! @' Y6 I) [2 z
主轮距 5.36米
+ g6 E( s( ?1 G' ^+ Z) R 前主轮距 5.55米
5 @! i* s, W# s" U- M内部尺寸
q5 g& e& I- S H. N* K; l) V 座舱% ~; A N: Z( @& ^3 e! e$ l
长度(从前端到后隔框) 6.37米7 i) ~* H- H* z z9 o( n2 ]
最大高度 1.46米! v2 d, j: y# y# I% ?' I% a
行李舱容积 1.84米3# L6 y9 e7 e# y( a+ m- k. T# A
重量数据8 R Q: ~3 _2 a% p. F3 r( G
空重(装设备) 3351千克4 g! A% m5 z& B2 Q' h4 @* |
最大燃油重量 2272千克3 R, y$ U2 y/ N+ e" b1 H) M
最大起飞重量 6033千克$ _- y) j$ V: @) H8 l% q% x. }
最大停机坪重量 6123千克
n7 H; |0 I+ o 最大零燃油重量(标准) 4309千克: a v% r, U% n$ \& R6 U. w
最大着陆重量 5760千克
6 m6 {1 k' g$ R0 G. L7 Y, c$ U 最大翼载荷 1.97千牛/米2(201.1公斤/米2)
! k6 R! ]- a( w" F' L7 ^* \8 } 最大功率载荷 275千克/千牛: y2 _' P; y- l. T. i* _9 I
性能数据(除注明者外,均为最大起飞重量和国际标准大气)2 l2 G1 [* y9 k
巡航速度(4990千克平均巡航重量,高度7620米) 713公里/小时1 |, A& A" M. o$ V+ s# V" w& D/ s9 f
失速速度(最大着陆重量) 152公里/小时
2 M. u& T2 r5 H! s. u 最大爬升率(海平面) 17.12米/秒
6 W6 ~9 J. L4 J' l! F. ]7 [ 最大爬升率(海平面,单发) 5.37米/秒
6 C5 l* \$ N0 [( [# m% ? 最大合格审定飞行高度 13105米
n- W* {+ v: }4 Q: }0 Q 实用升限(单发) 7680米
4 h7 I2 ~0 k- s) \2 {9 n# Q 起飞距离(至15米高) 727米
]! @- e- w! p6 V% z5 [ 起飞平衡场长(FAR25部) 912米- I: L$ ?5 ^( Y: `; t
着陆场长(最大着陆重量,FAR25部) 692米
; K2 y7 ~& V/ ^/ T k5 @ 航程(最大燃油,两名空勤人员和6名乘客,计及起飞、爬升、在13105米高度巡航、降落及45分钟飞行用余油) 3080公里# {& p+ W, O2 I+ _' }9 i- f
噪音特性
7 U* U, D) U6 f4 c+ F 起飞噪音 80.1分贝
6 J4 @5 c7 X/ o( n9 J& F 进场噪音 90.5分贝
; D* y$ k( N" O0 f 侧向噪音 86.7分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