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其顿科索沃难民营里的小男孩忧郁地望着窗外。 |
| 一名美国海军陆战队下士在美军基地悼念阵亡战友。 |
|
| 八国集团成为解决科索沃危机的主导力量 | | 90年代中后期,面对科索沃阿族逐渐高涨的民族主义运动,以米洛舍维奇为首的南联盟当局采取强硬武力镇压措施,试图消灭“科索沃解放军”。联合国一直试图调解,但收效甚微。在1999年3月23日的最后通牒时效过后,美国克林顿政府宣告终止外交努力,开始对南联实施空中攻击。而南联盟则以更残酷的种族净化政策作为回应,造成欧洲二次大战以来最大的难民潮。 | | 1999年5月,八国集团外长会议率先通过了有关政治解决科索沃危机的总原则,为解决科索沃危机定了基调,使联合国的作用黯然失色。联合国随后来才同意采取军事行动并通过了1244号决议,而这个决议仿照的是八国集团的公报。八国集团成功解决科索沃危机使人们开始认识到世界的权力中心不再只有联合国一个,八国集团在科索沃争端中成为与联合国平行的另一个“权力中心”。 |
伊拉克战争催生“后安理会”时代 | | 2003年3月20日,以美国和英国为主的联合部队以伊拉克藏匿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萨达姆政权独裁为由,在未经联合国授权下正式宣布对伊拉克开战。约一个月后,美军宣布主要军事行动已经结束。2007年12月30日,萨达姆被执行绞刑。 | | 伊拉克战争是继科索沃战争之后, 对联合国的又一次重创。从表面上看,是伊拉克危机导致了联合国的信誉危机。但这并不是问题的全部,在伊拉克战后重建中,联合国同样处于“靠边站”困境,受到了有史以来最为沉重的打击。其实, 联合国问题由来已久,此次危机不过是自身机制以及运作过程中长期积累的问题的总爆发。美国保守派专栏作家威廉•萨菲尔表示,安理会在伊拉克问题上的外交危机“可能导致后安理会时代的到来”。美国前副总统切尼支持了这种说法:“我们正在向着一个随时变换联盟的世界前进。冷战时期为反对一个大国威胁建立的战略和机制已经不适用于对付本世纪来自恐怖主义和武器扩散造成的威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