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行安全是构成民航安全的核心要素。随着现代飞机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其自身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不断提高,人为因素所诱发的飞行事故日益凸显。民航局提出安全防范关口前移,加强民航从业人员的培训,并将飞行人员的训练作为重中之重。而飞行模拟设备又是民航飞行人员训练的关键要素之一,因此,对飞行模拟设备的鉴定与监管就愈发重要。目前,我国民航飞行员的模拟机训练标准高于国际民航组织规定的相关标准,每人每半年需要在模拟机上完成一次复训,每次课程至少12个小时,必须完成训练大纲规定的模拟机训练科目;而初始改装飞行员更是需要在飞行模拟机上完成数十小时的训练,从而掌握相应型别飞机的驾驶技能。毫无疑问,飞行模拟设备的维护质量和运行效能,在很大程度上可帮助飞行人员提高训练水平。
中国民航飞行模拟设备的发展与现状
中国民航飞行模拟设备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逐次提高的阶梯式历程。1974年中国民航第一次引进波音707和三叉戟飞机飞行模拟机,实现了在飞行训练领域零的突破。1988年5月,美国联邦航空局(FAA)国家模拟机评审组完成了对中国民航上海飞行维护培训中心MD-82飞行模拟机的鉴定。这是第一次对我国境内飞行模拟机进行的鉴定,拉开了中国民航飞行模拟设备标准化认证的序幕。1999年,为了降低高额的鉴定成本和规范飞行模拟设备管理,民航总局飞标司请FAANSPM为我国培训了第一批飞行模拟设备鉴定人员,包括5名机长和5名工程人员,并在此基础上首次组建了飞行模拟设备鉴定组。2003年,民航局模拟机鉴定办公室在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安技中心)正式设立,逐步建立起专业的鉴定队伍并成为权威的认证机构。2005年9月1日,中国民航正式颁布了《飞行模拟设备的鉴定和使用规则》(CCAR-60),使我国飞行模拟设备的管理和鉴定水平迈上了新台阶。
目前国内飞行训练机构已达到27家,飞行模拟设备已有134台(预计今年年底达146台),型别已达20余种,但仍远不能满足训练的需求,每年国内的航空公司仍需到国外寻求训练保障,仅去年国外提供训练的飞行模拟设备就多达98台。以国航为例,全年飞行模拟设备的训练总时数需7万多小时,而其15台模拟设备(含国航西南分公司和山东航空公司)在满负荷运转的情况下只能完成5万小时左右。增加模拟设备和提高运行效率,是各训练中心迫在眉睫的问题。面对航空市场的高速发展和训练规模的急速扩大,除了继续保持局方的有力监管之外,还需要着力推动飞行模拟设备质量保证系统,不断加强飞行训练中心运行资质建设,以提高训练时效,从根本上解决飞行模拟设备在训练保障中遇到的瓶颈问题,寻求发展中的突破。
民航局于2007年5月颁布了“飞行模拟设备质量保证系统”咨询通告,指导飞行模拟设备运营人按照CCAR-60部的要求建立运行可靠的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即飞行模拟设备质量保证系统。目的在于通过提升各训练机构自身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实现质量化管理目标,提高训练设备的可靠性和利用率。它将飞行模拟设备的质量化管理引导上了一个更高的平台,从而促进了各个训练机构朝着正规化和规范化的方向迈进。
建设质量保证系统的作用与意义
飞行模拟设备质量保证系统是为实施质量系统管理所需要的组织机构、职责、程序、过程和资源。建设质量保证系统,对于运营人的运行维护、局方的监管,乃至对于民航的运行安全,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开拓性的意义。
更新管理理念。它促使运营人的管理由传统的“被动迎检—整改”模式向更加高效可靠的“主动自查—纠正”模式过渡,促使飞行模拟设备鉴定工作由行政监察机制向系统自控体系过渡,从而使管理者发挥更大的主观能动性,把依赖鉴定“等、靠、要”的传统观念转变为充分发挥自身的管理效能。
提高运行品质。通过建立、维持并持续改进质量保证系统,使运营人首先保证在其内部建立运转高效流畅的组织机构,明晰质量职责,实现责任到人,保证飞行模拟设备管理的完整性和执行力。同时,促使各管理层面制定相应各自量化的质量管理目标,细化工作流程,以形成闭环管理,从而对飞行模拟设备在运行中发生的故障及时进行诊断和排除,实现时效控制。
降低运营成本。通过飞行模拟设备质量保证系统认证之后,运营人飞行模拟设备的合格证有效期将从6个月延长为12个月,将目前一年两次鉴定减少为一年一次。以国航训练中心为例,总量是15台飞行模拟设备,通常局方定期鉴定时要预留一天提前进行定检工作,一天用来实施鉴定和半天用于整改。仅半年,鉴定需要的总时间就需720小时(每台耗时按48小时计算)。在目前训练费用高企的情况下,减少鉴定频次意味着不仅提高了经济效益,还降低了运营成本,同时为飞行人员保证了可观的训练时数。
增强竞争力。质量保证系统运行中形成的各类记录、客户反馈和局方审计结果,还可以向运营人管理层提供决策支持,可以确保“人、财、物”的资源得到有效的分配,从而向客户提供充分的质量保证依据,扩展了诚信度和知名度。
提高局方监管效能。通过对训练机构质量保证系统资质的认可,可以降低模拟机鉴定专家人员的工作强度,有效提高鉴定工作的效率。质量保证系统3年的有效期、局方不定期的监督检查制度以及行之有效的网络化日常动态监控手段,使得定期鉴定的频次虽然得以缩减,但实际上却达到了明松实紧的效果,进一步加强了局方对飞行模拟设备运行状态的监管。
共享安全成果。飞行模拟机质量保证系统的建立,可以作为运营人更大范围质量体系认证的子系统,如包含各航空公司大力推进的SMS系统建设、安全审计的安全体系建设等。质量体系建设产生的成果是共享的,而非孤立的。当然,飞行员是最大的受益者。飞行模拟设备可靠的运行品质直接提升了飞行员的训练效果。
2010年4月,经由民航局飞标司监察员和模拟机鉴定办公室专家组成的评审组的评估审核,珠海翔翼航空技术有限公司成为我国首家获得飞行模拟设备质量保证系统认证资质的运营人。在此次试点的基础上,模拟机鉴定办公室将不断完善和细化质量,保证系统评审流程和程序,鼓励有条件的运营人建立质量保证系统,目前模拟机鉴定办公室已正式受理了4家运营人的申请。我们将持续推进质量保证系统的建设和评审工作,从而促进飞行训练中心运行资质的建设,为保障民航的持续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系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飞行标准室(模拟机鉴定办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