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3-30 《中国联合商报》 记者罗丽娟
3月22日,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Air China Limited,简称“国航”)收购深圳航空有限责任公司(Shenzhen Airlines Ltd.,简称“深航”)51%股份,正式成为深航第一大股东,这是继天津大田集团收购奥凯航空有限公司(Okay Airways Company Limited,简称“奥凯航空”)、鹰联航空重组改为成都航空有限公司(United Eagle Airlines Co., Ltd.,简称“成都航空”)后又一起民营航空被国营航空收购的例子。安邦咨询旅游业分析师袁毅对《中国联合商报》表示,未来航空业或将持续面临大洗牌局面,本身管理不完善的民营航空企业将更快的被淘汰出局。
民营航空弊病凸显
2005年3月,伴着中国民用航空局(Civi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 of China,简称“民航局”)颁布了《国内投资民用航空业规定(试行)》后,民间资本的神经就开始被点燃。仅仅在2005年前11个月,国内就有6家民营航空获得筹建资格,随后更多的民营航空公司逐渐起航,但随着金融危机的袭击,一部分民营航空逐渐倒下。
根据历史记录,随着民营航空公司大规模的倒下,挣扎在亏损泥潭中的民营航空似乎找到了一条救赎道路——国有化。
“民营航空公司寻找新的投资者,往往目标多集中在国有航空公司身上。”安邦咨询旅游业分析师袁毅对本报记者说。这也反映了民营航空的一个共同诉求——依靠外部投资者来拯救自己,脱离困境。
民航在中国仅仅拥有5年寿命,随着2004年旅游业的逐渐开放,民航航空公司风生水起,尝到了甜头,但是08年以来,在金融危机的打击下,民航企业出现了集体亏损状态,“没有一家民营航空公司敢说自己在盈利,更没有一家敢说自己不缺钱。”一名不愿具名的航空公司高管对记者说。
似乎,资金匮乏成为民航一个最重要的、不可忽视的问题,据国航披露,2008年深航亏损4.4亿元。“光是高额的租机费、保养费就让许多民营航空公司负债累累。”袁毅表示。
根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nternational Air Transport Association,IATA,简称“国际航协”)公布的航空公司财务报告显示,2008年在国际航协注册的全球230多家航空公司净亏损约50亿美元,全年航空公司市值较前一年“蒸发”一半以上。“08年,国内几乎所有的民营航空公司都集体亏损。”袁毅说。民营航空难以向银行贷款、又没有政府补贴,在资金上难以与国营航空抗衡。
另外,袁毅表示,民营航空的厄运和民营航空业遭遇的集体困境不无关系。虽然民航局允许民营航空成立并参与竞争,但在航线审批上一直比较严格,北京、上海、广州三大“金三角”只被老牌国有航空公司握在手里,民营航空公司根本申请不到,只能飞少量支线航班。
外部的生存压力外加内部的资金匮乏,使得民营航空集体“滑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