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论坛_航空翻译_民航英语翻译_飞行翻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6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民营航空折翼:“败局”背后的体制不公 [复制链接]

Rank: 9Rank: 9Rank: 9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4-17 12:28:4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2010-04-17 《南方都市报》 马红漫  在东星旗下航空公司破产之后不久,公司“掌门”兰世立也将面临牢狱之灾。据报道,兰世立因犯逃避追缴欠税罪,近日被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兰世立获刑,主要是因其指使手下相关人员共将人民币5亿余元营业收入予以转移、隐匿,造成税务机关无法追缴其所欠缴的税款共计人民币5060万元。东星航空的问题并非个案,近一两年来民营航空折翼者已不在少数,只是东星更加典型而已。   无须讳言,这些失败案例暴露出了部分民营航空公司存在专业背景不足、管理相对落后、运营实力不济等问题,但这并不是否定民航业市场化体制改革的理由。媒体称,原国航董事长李家祥就任民航局局长后,就立即作出了暂时停止受理客运航空公司的筹备申请。   但在笔者看来,民营航空公司大量出现之后虽然难以避免出现大浪淘沙之景,但是整体而言必将在航空业产生“鲶鱼效应”,如东星航空在鼎盛时期也曾密集推出降价活动,比如消费者购买其任一航线的单程全价机票,即可享受免费港澳5日游。这些举措曾被国有背景的同行集体抵制,甚至出现售票系统被封杀的恶劣局面,但却让消费者切实享受到了优惠。更何况,中国民营航空公司整体遇困,在很大程度上是受经济体制的瓶颈因素影响。   在金融危机期间,东航等国有航空能够轻易获得数十亿元的财政注资,但是民营航空则只能凭借一己之力去勉强维持。然而金融危机对民航业的冲击之大,是很难单靠自身能力成功抵御的。试想,如果财政救济资金并非单纯因企业属性“派发”,那么民营航空公司集体困境也许就根本不会出现。更何况,即便是完全依据经营效率来给予财政救济,国有航空根本就不应该独自享受。至少一点,当下中国经营效率最高的航空公司就是民营企业春秋航空,在2009年金融危机影响深重之时,春秋航空的总盈利高达1.5亿元。   财政救济分配标准设立于企业股份属性之上,由此导致业内的经营格局进退不一,这在一定程度上只会倒逼民营航空资本以资本游戏的心态去做实业,是为航空调控政策最大的遗憾。东星航空之困顿就是因为流动资金无法支撑企业运营,除亏欠湖北机场集团超过6000万元巨额费用之外,还分别拖欠杭州萧山机场、深圳机场、云南机场等数额不等、百万级以上的费用。金融危机加剧了资金困局,也使得资金挪动终会成为必然。但反过来说,如果东星是国有企业,在数十亿元的财政救济面前,这百万计的资金缺口还会成为问题吗?   财政救济并不应该永远倾斜于国有企业,纳税人回报最大化才是财政资金使用的最高标准。此外,主管部门当在加大对民营航空监管力度的同时,为它们创造一个良好公平的运营环境,让民营航空与国有航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充分竞争。例如,公平甚至是倾斜航线资源与资金扶持力度,改变目前国有航空垄断热门航线;为应对金融危机而联合政策性金融机构,实施资金低息资金扶持;给予民营公司航站费用、机场费用的优惠,全面取消民营航空的准入瓶颈,鼓励竞争机制强化市场优势等。   东星和兰世立只是个案,我们固然不应为其违法行为而叫冤。但是,我们理应对航空业不公平的竞争环境进行全面修正。(作者系经济学博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航空论坛 ( 渝ICP备10008336号 )

GMT+8, 2024-10-8 02:15 , Processed in 0.023001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MinHang.C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