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论坛_航空翻译_民航英语翻译_飞行翻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7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镜头后的历史:美日两军"猫鼠大战" [复制链接]

Rank: 9Rank: 9Rank: 9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5-15 09:19:0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文/碧海迷踪

在佩里琉岛机场被美军占领后,战斗并没有像预想地那样进入尾声,而是变得愈加残酷、血腥,一支又一支连队在岛屿荒芜破碎的山岭沟壑中被打残拖垮,无论昼夜都要保持高度警觉,提防潜伏在眼前的敌人,战友在身边不断倒下,敌人在火焰中哀号,一幕幕充满血光尸臭的场面挑战着人们的承受极限,这就是真正的佩里琉……


佩里琉岛战役进行图。中部红框处即为“乌穆尔布罗戈尔口袋”,这是陆战队员作战最为困难,伤亡最大的作战地域。图中还显示美陆军81师的323、321团级战斗队也加入了后来的山区清剿作战。
  日军在瓜岛战役失利后转为守势,但在初期的防守战中,日军还没有从原有的思路调整过来。进攻上还是一味追求通过渗透、包抄等战术,防守时通常采取建立地表工事和沿岸工事抵御美军的登陆。结果在美军的优势火力下一败再败。日军痛定思痛,终于开始在战术上做调整,最早的实践者是新几内亚比阿克岛的日军守备部队,他们采取了纵深防御、坑道工事的策略,结果麦克阿瑟原来信心满满以为2周可以解决的战斗持续了整整2个月!而佩里琉的日军指挥官也采用了这一战术,他在滩头只部署了有限的兵力,将主力部署在机场北部的山区坑道中。通过坑道工事,即使美军夺取了机场,日军也可以直接对机场进行威胁。
    更要命的是,美军大意没有充分认识到日军的战术了本质上的改变,在先期准备中有几个地方做得不够到位:一是由于日军重兵防御的岛屿中部山区植被茂密,美军航空兵在先期侦察时并未注意到这一区域,甚至于在登陆时才惊愕地发现这里居然有那么多的山丘;二是舰炮先期攻击进行了3天后,负责攻击的海军部队宣称“已经没有目标可以再进行攻击”,结果不仅中部山区几乎没有怎么被攻击,连滩头的几处明显日军火力点都完好无损;三是过于自信,陆战1师师长鲁普特斯认为该岛战斗可能和塔拉瓦战役一样,开头激烈,但结束也会很快,他乐观估计只要用“几天”就可以夺取全岛。另外佩里琉岛屿较小,美军无法派出海岸警卫哨或侦察部队上岛搜集情报,因此缺少一手信息,阻碍了行动的开展。
    第三集的重点就是艰苦卓绝的山地拔点作战——“乌穆尔布罗戈尔口袋”的激烈战斗。

1944年9月美国海军陆战第1师在佩莱利乌岛登陆时遭遇的日本守军为步兵第2联队,该联队属于第14师团编成内的主力联队,在随后的战斗中让美军吃尽了苦头,显示出日军精锐部队的顽强本色,在此不妨了解一下第14师团的历史。



在中国战争参加徐州会战时进入开封城的日军第14师团战车部队。。
   第14师团成立于1905年的日俄战争末期。在后来的抗日战争初期,第14师团部署在华北,当时的师团长就是后来著名的甲级战犯土肥原贤二,该师团先后参加了保定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等役,切断了陇海路,给中国军队造成重大威胁,1939年末至1940年初回国休整,步兵第50联队被调离,编入第29师团。1940年8月,第14师团第四次进入中国,成为东北永久驻屯师团,也是关东军的主力部队之一。
    1943年8月,日军大本营策定了绝对国防圈,被抽调关东军精锐部队驻防太平洋诸岛,第14师团也在调遣之列,于1944年4月末进驻帕劳群岛,师团主力防守帕劳主岛,第2联队驻守佩莱利乌岛。1944年9月,美军在佩莱利乌岛登陆,第2联队依托既有坑道工事,苦战两月有余,全军覆没,联队长中川州男大佐阵亡。第14师团残余部队则被围困在帕劳群岛的各个岛屿上,在频繁轰炸和饥饿的折磨下度过了余下的战争岁月,于1945年8月15日放下武器,向美军投降。[详细]

自从《太平洋》开播以来,第7集无疑是最令人震撼的一集,通过尤金·斯莱奇的视角真实展现了陆战5团第3营K连在佩里琉岛上的所有战斗经历,《太平洋》这一集战斗场面的火爆程度完全超过了《兄弟连》,至少我觉得在阿登森林里挨冻也要比在佩里琉岛上的煎熬强得多,这里的战斗强度和残酷程度是欧洲战场上无法想象的。



陆战5团清除岛屿东部残敌的作战较为顺利,但也蒙受了一些损失(上图)。海军工程兵部队修复效率很高,登陆第4天机场就可起降小型飞机(下图)。
    46度的高温
    《太平洋》第7集用一连串没有旁白的片段拉开序幕,镜头不断地在斯莱奇紧张、焦虑的面孔、游走的笔端和触目惊心的战斗场景之间转换,装弹、发射、死尸、火焰、狂吐火舌的机枪都化成斯莱奇手中《圣经》空白处的铅色笔迹,奠定了全集的基调。其实这段场景表现的是陆战5团在登陆三天后对佩里琉岛东部进行清剿的情况。在占领机场后,陆战一师的三个团各自承担了不同的任务,陆战1团向日军防御最严密的中部山区外围进攻,陆战5团扫荡岛屿东部,而陆战7团清除岛屿南部的残敌。由于日军收缩兵力,后两个团并没有遭遇太大的抵抗,在几天内基本完成了任务,尽管如此,当斯莱奇一伙人返回机场休息时,仍是疲惫不堪。
    “海蜂”部队的工程奇迹
    影片中随后出现了尤金的部队返回机场的场景,大家可以发现有很多衣着整齐的美国海军工程部队(绰号“海蜂”),这些人的任务是修复被炸得千创百孔的机场。“海蜂”们的效率非常高,登陆第四天机场就可起降小型飞机,第10天就可起降战斗机,而第11天后,美军飞机就从机场起飞直接轰炸千米之外的中部山区,由于距离太近,许多飞机连起落架都懒得收起来。[详细]


老军士带着哭腔告诫小伙子们要听话,晚上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到处乱跑,否则很容易被当成“鬼子”暴打。
   在略作休整后,斯莱奇所在的K连再度开拔,向岛屿北部挺进,迎面碰上刚从前线撤下来的陆战一团,所有人都衣衫破烂、遍体鳞伤、满脸倦容,连团长普勒尔上校都挂了彩。相向而行的两支队伍互致问候和鼓励,斯莱奇等人从陆战一团的惨状上已经感受到后面的战斗绝对不会轻松。影片中随后放到夜间的日军渗透,在太平洋战争中日军的夜间渗透是出了名的,即使没有指挥,基层日军士兵也会三五成群甚至单枪匹马前往美军防线,他们或跳进美军的散兵坑刺杀美军士兵,或故意制造杂音破坏美军睡眠动摇美军军心,或开冷枪埋地雷,因此在太平洋战争中美军的神经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大批人成为战争恐惧症患者。
    搜集狂成为牺牲品
    在佩里琉也同样如此,在D日就有3名日军神不知鬼不觉摸到了陆战1师的师指挥部门口,幸而被哨兵及时发现击毙。在后期的“口袋”战斗中,日军在夜里有两种主要战术:一是乘夜色潜伏到美军后方的山洞中,等第二天白天冷不丁在美军后方打冷枪(很多搜集狂成为牺牲品);二是携带炸弹和地雷专找美军的坦克、卡车等重装备进行攻击,但由于美军防守还算严密成果不大。[详细]


“海盗”式飞机从机场离战场不到1000米,一起飞就能战斗,是最高效的空中支援(上图)。75mm榴弹炮直瞄射击,这是在提南的照片,在佩里硫也这么干的(下图)。
   日军的交叉火网
    然后影片中放到尤金的部队开始挺进山区,这就是前面提到的“口袋”。这里简要说明下“口袋”的情况——这片山区严格说来并不算是山,而是数十座高度在100-300米奇形怪状的珊瑚岭。日军充分发掘了该山区的特点,共修筑了500多个坑道火力点,美军在进攻时往往陷入各山头日军的交叉火力中。而且由于珊瑚岭较为坚硬,即使是海军的舰炮若不直接命中,也很难彻底将其彻底摧毁。
    美军在完成了对岛南、岛东、岛北的扫荡后,开始重点攻击“口袋”。其实在以往的战斗中,美军经常在目标岛屿修建或夺取机场后便就地防御,很少会去将岛上日军赶尽杀绝,如瓜岛、布干维尔岛等地都是如此。但在佩里琉,一方面“口袋”直接位于机场北面,日军的远程炮火可以轻易威胁机场;二来陆战1师的指挥官不愿由陆军登场攻克“口袋”把功劳让给他们,因此打鸡血一般要亲手拿下佩里琉全岛。
    攻不下的五姐妹山
  影片中的山区作战描述的是陆战5团3营于10月3日进攻“口袋”南面五姐妹山(顾名思义,由5个小山包组成)的战斗。这次战斗其实是当日围攻“口袋”战斗的一部分,由陆战7团进攻“口袋”北面和东面的几个目标山头,而由陆战5团在五姐妹山附近做牵制性作战。当日结束时,陆战7团基本完成预定计划,但陆战5团3营在五姐妹山的战斗却受阻,该营一度拿下了5个山头中的4个,但随后遭到附近山头的交叉火力而被迫后撤。到10月4日,陆战5团3营又一次发起对五姐妹山的进攻,但仍然是先取得一定战果,又不得不放弃。在五姐妹山的战斗中,仅尤金所在的K连就伤亡了30个人。[详细]


斯莱奇所在部队在攻打五姐妹山的作战中遭受了严重伤亡,图中红圈处为五姐妹山(上图)。 斯莱奇在佩里琉岛遭遇了太多死亡,连尊敬的连长也被狙击手击中当场身亡。
   斯莱奇编入担架队
    在接下来的战斗中,K连开始进入恐怖的中部山区,这里除了光秃秃的石头和烧焦的枯枝,就是奇形怪状的尸体,有日军的也有美军的,有支离破碎的,也有烧成焦炭的,其状难以言表。日军都深藏在山体工事中,必须以直瞄火力加以摧毁,在这种情况下迫击炮已经发挥不了什么作用,许多炮手被编入担架队,担负从火线抢救伤员的任务,斯莱奇也是如此。在战斗中,日军对于担架兵、医护兵也同样毫不留情,剧中就出现了担架手被日军击伤的镜头,因为日军很清楚,只要击伤一个美军就会引来其他人的救援,从而获得更多的射杀机会。尽管如此,美军还是坚持救回每一名伤员,甚至每一具尸体,因为他们知道,一旦落入日军手中必遭无情折磨,生不如死。在佩里琉战役中,斯莱奇所在的连队尽管伤亡惨重,却没有一名伤员或一具遗体被遗落在战场上。
    连长阵亡
    影片中随后提到了尤金所在的K连连长HALDANE战死。HALDANE是于10月12日在“口袋”北部的140号高地被日军狙击手击中死亡的。当时陆战5团3营正从“口袋”南面调往北部山区,准备替换在那里防御的陆战5团2营,所以影片中放到HALDANE和其他军官当时走在队伍前面查看地形,并询问友军的方位,而也正是在这时刻,隐蔽在山头的日军狙击手击中了他,HALDANE当场死亡。HALDANE威望颇高,尤金回忆道当时他看到有人面色沮丧地从前面下来,他还以为是日军增援部队从帕劳主岛赶来或者是日本海军准备轰炸佩里琉,但结果是连长阵亡了。日军狙击手在佩里琉无处不在,10月4日日军狙击手还打死了陆战1师指挥营的汉金斯上校,这也是美军在佩里琉战死的最高级别军官。HALDANE死得很可惜,因为就在3天后,陆战5团被后续登岛的陆军部队替换。[详细]


由于在佩里琉岛伤亡惨重,陆战一师被迫遗憾的离开了这里。
   10月中下旬,筋疲力尽的陆战一师各团终于被陆军部队接替,登船返回帕伏伏岛休整,在持续一个月的战斗中,斯莱奇所在的K连伤亡达64%,而全师伤亡达6500余人,如果算上陆军部队,在此次战役中美军总伤亡近万人,代价非常高昂,而在佩里琉岛上顽抗的日军几乎全军覆没,阵亡达13000余人,生还者仅200余人。
    在陆战一师撤离后,岛上日军有组织的抵抗仍然持续到到11月下旬,但零散日军的袭击一直到战争结束都没有断绝,甚至在1947年初还有30多名日军残兵从藏身的洞中走出来,向美军投降。再度回到帕伏伏,斯莱奇已经与三个月前那个未经战争的新兵蛋子判若两人,他甚至不能理解三位美女护士为路边用橙汁款待归来的战士有何意义?他们在那个该死的岛上所受到的伤害根本不是一杯橙汁所能抚平的![详细]

本集中,美军的山地拔点作战进行的异常艰苦,剧中也出现了多种步兵攻坚用的轻兵器。这包括了M2火焰喷射器和MKⅡ手榴弹。另外美军的“班用机枪”——勃朗宁自动步枪也多次露面,而那些步兵很难啃动的日军大型火力点则丢给了F4U战斗机来解决。


工事清道夫:M2火焰喷射器
    M2火焰喷射器是一种利用火焰杀伤敌人的武器,特别适用于丛林和城市作战。射击时,每秒0.5加仑的燃料能将敌人活活烧死或将其从藏身的工事中驱逐出来,然后再由其他战士射杀。[详细]
步兵必备:MKⅡ手榴弹
    MKⅡ手榴弹是美军在二战中使用最多的手榴弹,也是一种性能颇为优良的手榴弹。在本集攻克佩里琉岛中部山区的战斗中,陆战队员们大量使用该手榴弹来消灭隐蔽在坑道、碉堡中的日军。 [详细]
美军"轻机枪":勃朗宁自动步枪
    美军在二战中并没有列装专门的轻机枪,因而勃朗宁自动步枪就在步兵班中充当了班用机枪的角色,美国人习惯简称为BAR。为保证火力密度,美军一个班通常装备二到三挺勃朗宁自动步枪。[详细]
海盗无敌:F4U战斗机
    F4U战斗机,传奇的"海盗"。它是日本战斗机的强劲对手,拥有着骄人战绩。 海军陆战队自己也有支援飞机F4U机群,虽然是战斗机,但由于载弹量大,往往被用作地面攻击机。[详细]

1944年立在佩里琉岛上的前线警告标识——一个骷髅头上放着一顶日军头盔。

一名陆战队员正在给他的一个受伤的战友喂水。


两名执行火场清理任务的陆战队员,稍事休息的他们满脸倦容。


从飞机上俯视佩里琉中部山区,可以看出不攻下它,机场永远受到居高临下的威胁,陆战一师1团的战斗集中在图中山的左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航空论坛 ( 渝ICP备10008336号 )

GMT+8, 2024-6-28 18:02 , Processed in 0.031200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MinHang.C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