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09-12-25
- 最后登录
- 2021-7-10
- 在线时间
- 3302 小时
- 阅读权限
- 200
- 积分
- 10
- 帖子
- 13416
- 精华
- 1
- UID
- 2036
|
1 三亚飞行情报区(责任区)对流云系的特征 王锡东1 陈涛锋2 (民航海口空管中心航务管理部气象台,高级工程师,邮编:570216) (民航海口空管中心,工程师,邮编:570216) 提要本文利用卫星云图资料对三亚飞行情报区(责任区)的不同 对流强度对流云系的全年活动特征、季节变化特征和海口机场雷暴的 来源问题进行了研究。指出从全年来讲,三亚飞行情报区西北部、东 南部是对流云系、雷暴云系、穿透性对流云系较为活跃地区。对情报 区内的A202、M771、N892 航线影响较大。从季节来说,冬春两季 是情报区飞行的黄金季节,几乎不受对流云系的影响;夏季对流活动 主要集中在情报区的西北部和东南部,对A202、G221、642、M771、 N892 航线影响较大;秋季对流活动主要影响情报区的东南部,对642、 M771、N892 航线影响较大。同时也初步指出海口机场雷暴主要来源 于海南岛西南部陆地地区。 关键词Tbb 资料三亚飞行情报区不同强度对流云系 1 引言 自三亚飞行情报区(责任区)建立以来,飞越南中国海的国内外 航班日益增多。情报区(责任区)内的国内外航线较多(如图1)。 对流的活动,对航线飞行有重要影响。 106oE 108oE 110oE 112oE 114oE N o 16 N o 18 N o 20 N o 22 海口 A202 G221 A 1 A901 642 M771 N892 SANYA F IR(AOR) 2 图1 三亚飞行情报区区域示意图和飞越的航线。 了解和研究情报区内不同强度对流云系活动的气候特征,掌握情 报区不同对流云系活动的区域和季节分布特征,对保障国内外航班的 安全飞行有重要意义。 Tbb 温度的高低与对流发展高度关系密切:Tbb 温度达到-28℃, 意味着对流高度有7.8 公里左右,即对流云系;Tbb 温度达到-54℃, 意味着对流高度有11 公里左右,即雷暴云系;Tbb 温度达到-62℃, 意味着对流高度有14 公里左右,即穿透性对流云系。掌握不同强度 对流云系统计规律,无疑对情报区航线的合理选择和绕飞提供科学的 依据。 2 资料和方法说明 本文采用的资料是日本气象研究所提供的GMS-5 观测到的1980 年到1997 年的黑体辐射温度、2000 年8 月、2001 年8 月逐时红外云 图和2002 年7 月24 日逐时红外云图。 本文所研究的区域是105.5°E 到115.5°E,15.5°N 到22.5°N。 本文分别通过统计Tbb≤-28℃出现频率分布(以下简称F28 的分 布来表示对流云系频率分布)、Tbb≤-54℃出现频率分布(以下简称 F54 的分布来表示雷暴云系频率分布)、Tbb≤-62℃出现频率分布(以 下简称F62 的分布来表示穿透性对流云系频率分布)的方法,研究了 三亚飞行情报区对流云系、雷暴云系、穿透性对流云系等不同强度对 流活动的区域统计分布和日变化特征。 3 不同强度对流云系的全年地理分布特征 图2a、b、c 分别给出了对流云系F28 、雷暴云系F54、穿透性对 3 流云系F62 的分布。从图2 a 中可看出:对流云系F28 高频区有2 个区 域(频率均为:7.5%),分别位于情报区西北部和东南部。情报区西 北部对流高频区反映的是热带海面岛屿的“热岛”效应所造成的活跃 对流。情报区东南部对流高频区反映的是低纬洋面上赤道辐合带所带 来的旺盛对流。 在图2b 所给出的雷暴云系分布中,上面提到的2 个对流高频率 区也同时是雷暴云系的高频率区,但数值比对流云系F28 小得多,仅 为2.0%。表明上述地区对流云系只有1/4 能发展成为雷暴云系。 1 6 11 16 21 26 31 105oE 110oE 115oE 120oE N o 20 N o 25 0.0 2.5 5.0 7.5 10.0 105oE 110oE 115oE 120oE N o 20 N o 25 a 对流云系F28 b 雷暴云系F54 0.0 1.0 2.0 3.0 4.0 5.0 105oE 110oE 115oE 120oE N o 20 N o 25 c 穿透性对流云系F62 图2 对流云系F28 、雷暴云系F54、穿透性对流云系F62 的全年分布图。a 为对流云系F28 ; b 为 雷暴云系F54 ; c 为穿透性对流云系F62 单位:%。 在图2c 所给出的穿透性对流云系分布中,上面提到的2 个雷暴 高频率区也同时是穿透性对流云系的高频率区,但数值比雷暴云系 F54 小,频率仅为1.0%;表明上述地区雷暴云系只有1/2 能发展成为 穿透性对流云系。 以上分析表明三亚飞行情报区西北部、东南部是对流云系、雷暴 4 云系、穿透性对流云系较为活跃地区。对情报区内的A202、M771、 N892 航线影响较大。 4 不同强度对流的季节变化特征 图3a、b、c 分别给出了对流云系F28 、雷暴云系F54、穿透性对 流云系F62 的冬季分布。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冬季,情报区内几乎没 有对流活动,是飞行的黄金季节。 106oE 108oE 110oE 112oE 114oE N o 16 N o 18 N o 20 N o 22 106oE 108oE 110oE 112oE 114oE N o 16 N o 18 N o 20 N o 22 a 对流云系F28 b 雷暴云系F54 106oE 108oE 110oE 112oE 114oE N o 16 N o 18 N o 20 N o 22 c 穿透性对流云系F62 图3 对流云系F28 、雷暴云系F54、穿透性对流云系F62 的冬季分布图。a 为对流云系F28 ; b 为雷暴云系F54 ; c 为穿透性对流云系F62 单位:%。 图4a、b、c 分别给出了对流云系F28 、雷暴云系F54、穿透性对 流云系F62 的春季分布。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春季,由于华南前汛期 雨季的影响,情报区北部开始有微弱对流活动(F28 和F54 频率分别只 为2.0%、0.8%),但较深厚的对流活动几乎没有,仍然是飞行的黄金 季节。 5 1 3 5 7 9 11 13 17 106oE 108oE 110oE 112oE 114oE N o 16 N o 18 N o 20 N o 22 0.0 0.8 1.6 2.4 3.2 4.0 4.8 106oE 108oE 110oE 112oE 114oE N o 16 N o 18 N o 20 N o 22 0.8 0.8 0.8 0.8 0.8 a 对流云系F28 b 雷暴云系F54 106oE 108oE 110oE 112oE 114oE N o 16 N o 18 N o 20 N o 22 c 穿透性对流云系F62 图4 对流云系F28 、雷暴云系F54、穿透性对流云系F62 的春季分布图。a 为对流云系F28 ; b 为雷暴云系F54 ; c 为穿透性对流云系F62 单位:%。 图5a、b、c 分别给出了对流云系F28 、雷暴云系F54、穿透性对 流云系F62 的夏季分布。从图中可以看出:由于整个夏季风系统北移, 整个情报区对流活动较频繁,尤其是情报区西北部和东南部,是对流 活动高频区。对流云系F28 在情报区西北部和东南部均为17%,对 A202、G221、642、M771、N892 航线影响较大。在图5b 所给出的 雷暴云系分布中,上面提到的2 个对流高频率区也同时是雷暴云系的 高频率区,但数值比对流云系F28 小,为5.0%。表明上述地区对流云 系只有1/3 能发展成为雷暴云系。在图5c 所给出的穿透性对流云系 分布中,上面提到的2 个雷暴高频率区也同时是穿透性对流云系的高 频率区,但数值比雷暴云系F54 小,频率仅为1.0%;表明上述地区雷 暴云系只有1/2 能发展成为穿透性对流云系。它们的出现可能与台风 6 等强天气系统紧密联系的。 以上分析表明夏季三亚飞行情报区西北部、东南部是对流云系、 雷暴云系、穿透性对流云系非常活跃地区。对情报区内的A202、G221、 M771、N892 航线影响较大。 1 6 11 16 21 26 31 106oE 108oE 110oE 112oE 114oE N o 16 N o 18 N o 20 N o 22 0.0 2.5 5.0 7.5 10.0 106oE 108oE 110oE 112oE 114oE N o 16 N o 18 N o 20 N o 22 5 5 5 5 a 对流云系F28 b 雷暴云系F54 0.0 1.0 2.0 3.0 4.0 5.0 106oE 108oE 110oE 112oE 114oE N o 16 N o 18 N o 20 N o 22 2 2 2 2 3 3 3 3 3 c 穿透性对流云系F62 图5 对流云系F28 、雷暴云系F54、穿透性对流云系F62 的夏季分布图。a 为对流云系F28 ; b 为雷暴云系F54 ; c 为穿透性对流云系F62 单位:%。 图6a、b、c 分别给出了对流云系F28 、雷暴云系F54、穿透性 对流云系F62 的秋季分布。从图中可以看出:由于整个夏季风系统南 撤,对流云系F28 高频区主要在情报区的东南部,频率为10%,而雷 暴云系F54、穿透性对流云系F62 频率分别为2.0%、1.0%。对642、 M771、N892 航线有一些影响。 7 1 4 7 10 13 16 19 22 106oE 108oE 110oE 112oE 114oE N o 16 N o 18 N o 20 N o 22 0.0 1.2 2.4 3.6 4.8 106oE 108oE 110oE 112oE 114oE N o 16 N o 18 N o 20 N o 22 1 1 2 2 a 对流云系F28 b 雷暴云系F54 0 1 1 2 2 106oE 108oE 110oE 112oE 114oE N o 16 N o 18 N o 20 N o 22 0.5 0.5 0.5 1 1 1 1 1.5 1.5 2 2 c 穿透性对流云系F62 图6 对流云系F28 、雷暴云系F54、穿透性对流云系F62 的秋季分布图。a 为对流云系F28 ; b 为雷暴云 系F54 ; c 为穿透性对流云系F62 单位:%。 5 关于海口机场雷雨的来源问题 从上述讨论中可知:夏季情报区西北部、海南西南部陆地上空是 雷暴高发区。多年的实际观测也表明,夏季影响海口机场的雷雨大多 数是从机场西南方向移来影响机场的。我们猜想机场西南方向移来的 雷雨可能起源于海南岛西南部陆地上空。为此,我们普查了2000 年 8 月、2001 年8 月每日逐时红外云图演变、2002 年7 月24 日逐时红 外云图和海口机场雷暴活动时间观测记录。结果如表1 所示: 表1:海口机场雷暴天数和海南岛西南部雷暴天数关系 海口机场雷暴活动时 间 海南岛西南部陆地上 空雷暴活动时间 是否来源于海南岛西 南部陆地上空 2000.8.1 2000.8.1 是 2000.8.2 2000.8.2 是 2000.8.3 2000.8.3 是 2000.8.4 2000.8.5 2000.8.5 是 2000.8.6 8 2000.8.7 2000.8.7 否 2000.8.8 2000.8.8 是 2000.8.9 2000.8.10 2000.8.11 2000.8.12 2000.8.13 2000.8.13 是 2000.8.14 2000.8.14 是 2000.8.17 2000.8.18 2000.8.18 是 2000.8.19 2000.8.19 是 2000.8.21 2000.8.21 否 2000.8.22 2000.8.22 否 2000.8.24 2000.8.25 否 2000.8.26 2000.8.27 2000.8.28 2000.8.28 否 2000.829 2000.8.29 否 2000.8.30 2000.8.31 2000.8.31 否 2001.8.1 2001.8.1 是 2001.8.2 2001.8.2 是 2001.8.4 2001.8.5 2001.8.5 是 2001.8.6 2001.8.7 2001.8.9 2001.8.10 2001.8.11 2001.8.12 2001.8.12 是 2001.8.13 2001.8.13 是 2001.8.14 2001.8.14 2001.8.15 2001.8.15 是 2001.8.16 2001.8.18 2001.8.17 否 2001.8.19 2001.8.19 否 2001.8.20 2001.8.24 2001.8.25 2001.8.25 是 2001.8.27 2001.8.26 否 2001.8.28 2001.8.28 否 2001.8.29 2001.8.29 否 2001.8.30 2001.8.31 2001.8.31 否 2002.7.24 2002.7.24 是 合计天数30(天) 51(天) 17 天(是)/13 天(否) 从表1 可看出:2000 年8 月、2001 年8 月、2002 年7 月24 日 9 中,海南岛西南部陆地有51 天有雷暴产生,对流相当活跃。而海口 机场雷暴天数有30 天,其中17 天来源于海南岛西南部陆地。这表明 海口机场雷暴大多数产生于海南岛西南部陆地上空。 6 结论 1) 从全年来讲,三亚飞行情报区西北部、东南部是对流云系、雷暴 云系、穿透性对流云系较为活跃地区。对情报区内的A202、M771、 N892 航线影响较大。 2) 从季节来说,冬春两季是情报区飞行的黄金季节,几乎不受对流 云系的影响;夏季对流活动主要集中在情报区的西北部和东南部, 对A202、G221、642、M771、N892 航线影响较大;秋季对流活 动主要影响情报区的东南部,对642、M771、N892 航线影响较大。 3) 海口机场雷暴绝大多数起源于海南岛西南部陆地上空。 参考文献: 1 朱国富、陈受钧,1995-1998 年夏季青藏高原及邻域穿透性对流云系活动的气候学特征。 第二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理论研究进展(三). 气象出版社。 2 伍荣生。现代天气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P209。 3 谢安、张振洲,南海夏季风的推进。气象学报,52 卷第3 期, P374-P378。 10 Synoptic and Climatic Features of Convection over SANYA FIR (AOR) WangXidong1 Chentaofeng2 (1 Air Traffic Mangement Bureau of Haikou of CAAC,570216) (2 Air Traffic Mangement Bureau of Haikou of CAAC,570216) Abstract With 3-hourly GMS-5 Tbb data from 1980 to 1997 according to the appearing frequency of those Tbb lower than -32°C, -54°C and -62°C ,the convection was investigated over SANYA FIR (AOR). The Synoptic and Climatic Features of Convection were disclosed including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Seasonal variation . KeyWords: SANYA FIR, Tbb, Convectio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