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论坛_航空翻译_民航英语翻译_飞行翻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0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奥运到世博:中国人在"启蒙"中成长 [复制链接]

Rank: 9Rank: 9Rank: 9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8-9 09:23: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中国将在8日迎来具有双重纪念意义的一天 北京奥运会举办2周年,同时也是上海世博会开园100天。

从奥运到世博:中国人在“启蒙”中成长

8月7日,演员在上海世博园表演海南风情舞蹈。当日,海南风情歌舞表演 《椰风海韵》在上海世博园庆典广场举行,独具特色的歌舞让游客在海南活动周来临之际,提前感受到浓郁的海南风情。新华社记者周华摄

新华网上海8月7日电 (记者 许晓青 李惠子 杨定都) 中国将在8日迎来具有双重纪念意义的一天 北京奥运会举办2周年,同时也是上海世博会开园100天。

“世博会真的正在改变中国、改变上海。”出生于1988年的中国留学生胡馨予在离开上海两年后带着惊叹回到这座正在举办世博会的城市。

胡馨予的惊讶来自于回国后所接触的第一个人 一名酷爱说英语的出租车司机。这个会用英语夹杂上海方言说“你累了吗?”“你上大学几年级?”,并爱谈论Lady Gaga的“的哥”,其实是上海全城陶醉于世博盛会的一个缩影。

这样的场景在两年前的北京似曾相识。从“鸟巢”到老北京胡同里的“奥运人家”,中国人尝试用多国语言向奥运客人传递东道主的热情好客。

中国将在8日迎来具有双重纪念意义的一天 北京奥运会举办2周年,同时也是上海世博会开园100天。

从奥运到世博:中国人在“启蒙”中成长

8月7日,观众在参观伊朗馆。新华社记者汪永基摄

北京奥运会闭幕时,曾有媒体评论:“京奥画上句号,开放仍是逗号。”过去两年间,度过甲子大庆的新中国,融入世界的脚步不曾停歇,举办奥运和筹办世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

哲学家康德曾经提出“启蒙是人摆脱自我的不成熟状态”。上海世博会执委会副主任周汉民教授认为,从某个角度看,奥运和世博,对中国民众的精神世界而言具有“启蒙”意义。

奥运和世博好比中国人的一间“大课堂”。“排队”就曾是北京奥运会的一项“市民训练课”。自2007年起,每个月的11日成为北京的“排队日”。奥运期间,北京人试图改掉“加塞”(插队)的毛病,还必须戒掉赛场上的“京骂”。

而上海世博会在100天内所接待的近3800万人次游客中,按照估算约95%是中国人。上月,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公布的数据则显示,抽样调查的游客中,非上海本地常住人口有近八成。这意味着每天都有近40万人,即相当于一个中国中等县城的人口,从中国的东南西北涌进世博园,加入排队大军。“排队”成为人们获取知识和快乐的必由之路。

70岁的湖北武汉市民陈昌桂说:“在物资紧缺年代,大家拿着票排队买米面和肉蛋,当时多少有些窝火。现在看世博会就是在旅游,虽然排队也很辛苦,但心情却舒畅,与当年不可同日而语。”

上海市政府参事、社会研究专家彭镇秋说,近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增强了老百姓的消费能力。过去人们的排队多为“生存型”,上海世博园内的排队则是“发展型”和“提高型”的。

排队令不少国人更珍惜从世博园里获得的知识。“原来这里是印度尼西亚,不是印度。”“摩洛哥和摩纳哥究竟距离有多远?”世博园里经常能听到一些有趣的对话。

“很多国家,我可能一辈子都去不了;有的地名,我活了这么多年都还没听说过,现在就当是在家门口 周游世界 。”2010年第一天抢先买到世博优惠门票的上海老人沙如根对记者说。

从奥运到世博:中国人在“启蒙”中成长

8月7日,一名参观者在伊朗馆驻足观看。 新华社记者汪永基摄

前不久公布的一项权威统计显示,有87.2%的世博会参观者认为世博会“值得参观”。当被问及是否还会再来时,有60.4%的参观者明确表示“会再来”,其中53.6%表示“会再来两次及以上”。

除了排队“训练”外,从奥运到世博,还有一项精神财富完成了接力。被称为“鸟巢一代”的中国青年志愿者正迅速成长为“海宝一代”。世博会开幕之际,邓亚萍率北京志愿者团队亮相中国馆,她鼓励北京志愿者弘扬奥运精神。据了解,北京从全市200多万名注册志愿者中精选了200多人,分9批参与整个世博期间的志愿服务。

近100天来,累计已有7万余名世博园区志愿者和城市志愿服务站点志愿者上岗服务,加之数以百万计的城市文明志愿者,上海几乎变成了一座“志愿者之城”。

曾担任北京奥运会香港赛区志愿者的莫慧明在结束服务期告别世博园时说,比起2年前的奥运会,当世博会“小白菜”(志愿者昵称)的技术难度和心理压力更大。“因为你每天都会遇到千奇百怪的问题,每天都在接受新的挑战。”她说。

从奥运到世博:中国人在“启蒙”中成长

8月6日,英国馆展示了二十多把艺术躺椅。 新华社记者 裴鑫 摄

前不久,伦敦市副市长理查德 巴恩斯来到上海世博园“取经”。他说,何谓奥运遗产,北京已竖起了标杆,归根结底不是建筑,也不是道路,而是对人思想观念的影响,那可能是一种环保的生活态度,也可能是乐观进取的精神。

正在上海举办的世博会,恰恰位于奥运会从北京到伦敦的“时间中点”上。巴恩斯认为,上海世博会在安保、排队、票务等方面的经验,也值得学习,“世博遗产”将传递给伦敦奥运会。

(本文来源:新华网 ) netease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航空论坛 ( 渝ICP备10008336号 )

GMT+8, 2024-6-26 22:27 , Processed in 0.031200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MinHang.C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