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论坛_航空翻译_民航英语翻译_飞行翻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5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航空业迎来难得景气周期却反遭“无机可飞” [复制链接]

Rank: 9Rank: 9Rank: 9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8-21 13:49:1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2010-08-21 《中国经营报》 柴莹辉

 航空业迎来难得景气周期却反遭“无机可飞”

 图:2010年行业新近飞机分布

 净利润同比增长53倍!

  8月16日,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China Southern Airlines Company Limited,简称“南航”)宣布了航空上市公司的首份半年报,而“开门红”的业绩将普遍出现在航空业。中国民用航空局(Civi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 of China,简称“民航局”)公布的数字显示,2010年上半年中国民航业的盈利达到133亿元。

  “航空业迎来了难得的景气周期。”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China Eastern Airlines Corporation Limited,简称“东航”)董秘罗祝平告诉记者,这是航空公司大幅盈利的最大因素。但某国有航空集团的高层告诉记者,因为在2009年推迟或者取消新增运力,目前国内航空公司普遍处于飞机紧缺的状态,“粥多僧少”助推了航空业票价的节节上涨,是航空公司盈利的隐形因素之一。

  而这种“淡季退飞机、旺季找飞机”的常态,却凸显了我国航空业机队引进计划的软肋。

  “略超市场预期。”在南航的半年报发布之后,各大证券公司不约而同的选择了这样的字眼来形容。

  “航空市场的复苏与反弹超越了任何人的想象。”广州某证券分析师对记者直言,就在分析师们尚对航空业2010年能否盈利进行争论时,中国民航就已经启动了加速器。“反弹时间之快、幅度之大,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

  民航局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上半年中国民航旅客运输周转量同比上升21.5%,国内航空旅客运输同比增长18.6%,同时客座率接近历史最好水平,票价水平也加速回升。

  不仅仅是南航取得了2003年以来的最佳成绩,中国航空集团公司(China National Aviation Holding Company,简称“中航集团”)总经理孔栋对媒体透露,2010年上半年中航集团的利润总额达到53.7亿元。

  “难得一见的景气周期。”罗祝平对记者强调,一般来说,在经济复苏的过程中总是遵循着“交通优先”的规则,因为有商旅客人才有合同。此外,国际出行的消费也在不断升级,美国、加拿大放宽旅游政策也为航空业带来了增量。

  种种因素叠加在一起,似乎即将铸造出一个再度繁荣的航空业。“在这个暑期我甚至听到很多人要求帮忙买机票,这种一票难求的事情以前很少发生。”奥凯航空有限公司(Okay Airways Company Limited,简称“奥凯航空”)常务副总裁刘捷音向记者形容。

难以准确预测

  不过,看似风光无限的航空业并非无懈可击。

  2009年,受制于全球性经济危机的打击,我国航空业出现了大幅萎缩,航空公司争相退订飞机,或者加速了飞机退役的速度。这直接导致了市场回暖时的运力紧张。“目前从整个行业来看,旅客增速要远高于运力增速。”上述国有航空集团的高层告诉记者,最近频发的飞机延误事件也与运力不足有关,因为我国的航班都是执行串飞政策,紧张的调度使得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整个链条的延误被放大。

  “现在行业内确实存在供求关系紧张的问题。”罗祝平对记者承认,金融危机时所有航空公司为了控制成本而削减运力,经济回暖时飞机又供不应求,出现了市场“暂时供需不平衡”。

  事实上,这样的事情并非第一次发生。刘捷音告诉记者,2003年非典时期是民航业的低谷,飞机都趴在地上晒太阳,而2005年奥凯起飞的时候市场上就找不到任何飞机了。“经验证明,低谷过后的报复性反弹很厉害。”

  遗憾的是,民航业似乎没有足够准确地预测到2010年的“航空盛宴”。

  不过,现在许多航空公司已经意识到局面的紧张,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Air China Limited,简称“国航”)董秘黄斌对《中国经营报》记者确认,目前国航打算在宽体飞机的引进上做文章,波音787和空中客车A350都在备选方案之中。

  就连归属于民营航空阵营的奥凯也迫不及待的开始了机队扩张之路。2010年7月奥凯航空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树生飞赴范堡罗航展,与波音公司签订了购买10架新一代波音737-800的飞机合同。据悉,这种一次性批量购买可以申请到目录价7-8折的优惠价格。

凸显管理瓶颈

  “航空公司真正需要学习的是如何未雨绸缪。”上述国有航空集团的高层直言,每一次低谷与反弹都在考验航空公司的机队引进计划,而这恰恰是我国航空公司的软肋。记者采访到的某大型航空公司规划部的人士表示,他曾经多次参与该公司的机队规划。“坦率地说,航空公司的机队计划并非完全依赖市场部门的预测,比如当我知道其他公司订购了20架时,我也会相应提高自己的计划。飞机对于航空公司就如同战场上的枪炮,我们的购机比例一定不能低于行业平均增幅。”

  而这与我国航空公司的购机政策不无关系。目前的情况是,中国的航空公司购买飞机必须上报民航局,并取得发改委的审批,之后由中国航空器材集团公司统一进行采购。为了预防无序竞争和运力过剩,民航局规划司每年会放出一定的飞机指标进行总量控制,紧俏的指标成了中国民航一年的“粮票”。

  “正是因为指标的存在,让购买飞机成为了你争我夺的攀比行为,并非完全遵循着市场预测和财务能力。”上述规划司人士承认,或许这正是我国航空业的痼疾。

  “淡季退飞机、旺季找飞机的行为还会反复出现。”上述国有集团高层甚至预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航空论坛 ( 渝ICP备10008336号 )

GMT+8, 2024-12-26 20:15 , Processed in 0.023001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MinHang.C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