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10-2-19
- 最后登录
- 2014-2-28
- 在线时间
- 935 小时
- 阅读权限
- 200
- 积分
- 0
- 帖子
- 22542
- 精华
- 0
- UID
- 2398
|
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新闻信息网 记者李忠粮 吴丹报道:经历了50多年的风风雨雨,中国民航飞行学院从2个专科专业发展到21个本专科专业,在校学生规模从不足千人到12000多人,年飞行训练时间从几千小时到22万多小时,为中国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各类飞行人才。
2000年-2010年,飞院建校史上并不漫长的段落,因其非同寻常而为民航业界瞩目,在这个10年中,飞行学院完成了从亚洲最大到全球最大的完美蜕变,在规模、理念、管理等多方面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和转变,也正是因为这样,飞院人自豪地将这新世纪的开局十年称为"黄金十年"。
以飞为主 综合发展
即便是四川省广汉市当地人,也很少有人知道,这里有个叫高店村的地方,也正是在这样一个乡土气息浓郁的一隅僻壤,建立起了中国民航飞行员的摇篮,为中国民航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作为一个曾经只能培养民航飞行员和管制员的专业院校,在迎来21世纪的第一缕曙光时,也迎来了飞行学院新一届领导班子.他们对学院的发展目标进行了重新思考和定位,提出了"以飞为主,综合发展"的战略构想。
"当经济社会的发展让学校在民航飞行培训领域'一校独大'的时代一去不回时,我们才发现,要想往前走,就要改变观念,更新思想。" 飞行学院院长郑孝雍坦言。于是,这一年学院宣布,到2010年,学校的本科专业将发展到18个,在校生规模将达到12000人左右,初步形成以培养民航飞行员为主,理、工、文、管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并可以在主干专业开展研究生教育。
从开设空乘专业起步,学校将发展重点放在多学科发展方面。继续做大空管专业、机务维修专业,并在做好民航专业的同时,辅助开设计算机、英语、航空商务等其他专业。"虽然多学科发展,但'以飞为主'的战略一直没有改变,飞行学院终究还是姓'飞'的。"郑孝雍特别强调了这一点。
2003年,受亚洲金融风波影响,航空公司效益处于低谷,中国民航当时又在实行体制改革,很多航空公司重新组合,大航空公司缩减招生数量,二级航空公司又不敢招收新生。这一年,飞院基本处于无米下锅之窘境。在这种情况下,领导班子冷静分析,痛苦斟酌,最后大胆作出决定--自招学生。"我们判断,触底必然反弹,开始试探着招收了70名学生,结果一年后中国民航的整体形式一片大好,学校培养的学生明显供不应求,自招的学生全部被航空公司签走。"这一招大大缓解了当时招生压力,成为飞院发展史上的经典。
如今10年过去了,"以飞为主,综合发展"的战略构想给学校带来了太多的生机和活力。目前,学生数量比10年前翻了10倍,学校开设有21个本专科专业,其人才培养已经基本覆盖了民航运输所需各个专业领域,已经成为一所名副其实的多科型大学,成功完成了一次发展的飞跃。
强化管理 安全至上
身着统一的蓝色飞行员制服,早晨6时30分就列队出操,集体晨读20分钟后列队就餐,晚上10点集合查点人数……飞行学院飞行专业的学生管理很像军营。
"中国民航高校的发展很难与中国空军的建设发展割裂开来,这也是飞行学院办学理念、办学风格和学生管理具有浓厚军队色彩,有别于其他普通高校的重要原因。"郑孝雍这样看待学院准军事化的管理模式。
而在党委书记朱勇看来,准军事化的管理模式一方面是为了增强学生的政治意识,另一方面是为了确保航空安全。他认为,一名合格的飞行员必须具有较强的政治意识、安全意识,还应具备国际视野、深厚的专业技能、良好的语言能力。同时,民航是一项整体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各部门、各工种相互配合,也需要从业人员有良好的工作作风和职业习惯,这对确保航空安全至关重要。
为此,学校把党的支部建在学生队,并为其配备专职书记和队长,对民航各专业学生实行"准军事化管理",从操行、内务等点滴入手,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遵纪、守法意识。即使是其他专业的学生管理也有别于其他学校,主要体现在学生集中住宿、晚间查寝、规定每周一到两天统一着装,每周周末全校学生点名等多个方面。
"从前几年沸沸扬扬的飞行员"跳槽"事件和某公司"返航门事件"来看,我们培养的学生都没有参与,表现出很强的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这说明我们的教育是成功的。"朱勇对飞行学院的学生管理模式所取得的成果颇为满意。
除了学生的"准军事化管理"模式,在教师管理方面,飞行学院也经历了一场社会化的改革。10年前,由于学院专业设置的特殊性,教职员工人数居然多于学生人数,很多优秀教师纷纷另寻出路,一些优秀的毕业学生叶不愿留校任教。后来,飞行学院采取以人为本的政策导向,相应提高飞行教员的待遇,缩小与航空公司的差距,与留校的教师君子协定:在学校任教期满8年可自由选择,并本着"精干队伍,挖掘潜能"的原则,对人员结构做了较大调整,在教师数量没有太多增加的情况下壮大了学生队伍,使比例基本保持平衡。教师质量也有了较大改观,目前教授人数达到60人左右,其中研究生所占比重非常大。教师队伍也相对稳定,实现了从"要我留"到"我要留"的转变。
展望未来 一飞冲天
10年,既是一个里程碑,也是一个新起点。据预计,到2020年,中国民航将需要净增飞行员2.6万人,净增保障人员32万人。这样的数字给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在带来广阔发展前景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面对中国民航乃至世界民航未来对飞行员的巨大需求,有着中国民航飞行员摇篮之称的飞行学院确立了面向"十二五"规划的"6321"工程。具体来讲,"6321"中的"6",即在现有4个飞行分院的基础上,拟增加遂宁、阆中两个分院,使学校的训练实体达到6个;"3"是指建设3个基地,即在山西运城、河南南阳建立训练基地,在四川广汉建立全国通用航空器维修基地;"2"就是要进一步完善川豫两大训练网络;而"1"的指向是完善模拟训练中心,充分利用资源,开发波音、空客预资格课程。"经过一系列建设,"十二五"末,学校输送的飞行员将在8000人以上。"谈起未来,郑孝雍的眼神中透着希望。
同时,"十二五"期间飞行学院还计划将"以飞为主,综合发展"的战略构想转变成"以飞为主,协调发展"。谈及指导思想转变的原因,郑孝雍告诉记者:"在当时的情况下要综合发展,现在再叫综合发展就无法将主专业与附属专业,特殊专业与普通专业的关系体现出来。在当今形势下,协调发展比综合发展更科学。"
在他看来,飞行学院未来的前景是广阔的,但同时也面临一些发展中的困难。近些年来,快速扩张的中国民航业呈现"蘑菇云"式的爆发增长,而飞行员的增长数量跟不上航班运行增加数量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按照预计的10年后中国民航2.6万飞行员的需求量来计算,飞行学院每年输送的飞行员数量根本无法完全满足中国民航的发展需求。
这是一个无法回避尴尬现状,郑孝雍希望国家尽快加大对民航院校的投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建设民航强国需要壮大中国民航人才队伍,更需要壮大培养人才队伍的基础设施,毕竟人才缺口如此巨大,毕竟民航强国的宏伟目标需本质就是强人才强管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