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论坛_航空翻译_民航英语翻译_飞行翻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21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民间故事精选 [复制链接]

Rank: 9Rank: 9Rank: 9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2-31 03:20:58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中国民间故事
渔 童
从前有个老渔翁,他只有一只渔船和一条鱼网,白天在龙河上打鱼,黑
夜就驾小船宿在河边,日子过得很贫苦。
这年夏天,河水又涨了。大水灌满了河身,浪头一窜老高!老渔翁在龙
河打了多半辈子鱼了,他是知道的:在龙河涨水的时候,要下河打鱼,水大
浪高,十有九成非沉船丧命不可。没法打鱼,老渔翁很着急。看看一天又过
去了,水还不见落,他也没心思睡觉,就坐在河边,望着那滚滚的大水出神。
忽然,河流里“扑”地冒起一团金火,原地不动,闪闪烁烁的,一会明,
一会暗。这是什么呢——是水怪,还是河里闹宝?老渔翁很纳闷。这团金火
明呀暗呀的一直到天傍亮时才熄灭。老渔翁暗自寻思:我从小就听人说过,
这河里有宝贝。不是常打鱼的人,看不见它;胆小的人也得不到它。我苦挣
苦熬地打了多半辈子鱼,莫不成老了老了遇上宝贝了?这金火一直闹了三
夜,老渔翁聚精会神地一直瞅了三夜。
“嗨!有枣没枣,先打一竿子再说!”这天夜里,老渔翁把网绳接长,
把绳头系(jì)在腰上,就迎着风浪开船下河,一直向这团金火划去。
这可真是冒着生死的危险啊!船刚入河,就被浪头打得东摇西晃。老渔
翁攥紧双浆,稳住劲头,划呀,划呀,只顾一个劲儿地向着金火划去;看看
靠近了,忙抡开鱼网“哗啦”撒下去。老渔翁是打鱼的老手了,不偏不歪,
鱼网正把金火扣住!刹时金火就灭了。这时候,一个大浪头打来,船猛地一
歪,“哗——”灌进了半船水!眼看船要沉了!老渔翁心中“冬冬”直擂大
鼓,他把眼一闭,把牙一咬,一股猛劲,竟冲出激流,把船划到河边来了!
“嘘——好玄哪!”老渔翁松口气,把船拦好,淘掉船里的水,就从腰
上解下网绳,慢慢地把网拉了上来——扣住个什么东西呢?
原来是一个鱼盆:如普通盆大小,是白玉的;盆底上刻着一对小金鱼,
金鱼四外刻着清水的细波纹;一根蔓子从金鱼身边伸向盆沿,两片大绿荷叶
托着一朵粉红的大荷花;荷花上坐着一个小渔童,头上梳一对黑抓髻,红袄,
绿裤,光着脚丫,怀里抱着一根钓鱼竿。
这可是个新鲜玩艺儿!借着月光,老渔翁左看右看,爱不释手。那小渔
童虽是刻在盆沿上的,但老渔翁一看他,总觉着他也正在看着自己。老渔翁
心里美得竟哈哈大笑起来。
什么东西头一回看见觉得稀罕,日久天长,也就不新鲜了。老渔翁虽爱
这鱼盆,可是又吃不得嚼不得,不打鱼还是饿肚子;到水一落,他仍是照常
打鱼,劳累一天,到夜里睡得挺香。
想不到这天夜里,忽然有响动把他吵醒了。老渔翁睁眼一看,放在河坡
草丛里的那个鱼盆,竟呼啦呼啦地冒起金光来了!金光一冒,那棵荷花就“刷
拉”一下子活了;蔓子顶着绿叶粉荷花,一直往上长起来;越来越高,越长
越大,长呀长呀的,那蔓子一弯,荷叶荷花鲜艳、精神地撑在了草地上。这
时,那渔童也长大了,也活了!就见他从荷花上站起来,扛着鱼竿,嘴儿一
咧,笑嘻嘻地对鱼盆说道:
“鱼盆鱼盆摇摇,
清水清水飘飘!”
那鱼盆立刻自己一摇晃,盆里立刻飘起了汪汪的清水。接着,渔童朝鱼
盆又笑嘻嘻地说道:
“清水清水流流,
金鱼金鱼游游!”
那清水立刻泛起波纹,打着旋儿,“哗哗”响起来;那对小金鱼也立刻
活了,傍着盆边哗啦哗啦地游得很欢。接着,渔童又朝鱼盆笑嘻嘻地说道:
“金鱼金鱼跳跳,
清水清水冒冒!”
那对小金鱼立刻从水里“霍”地一跳尺来高,清水也立刻“哗哗”往上
窜,窜出鱼盆,直往四外漾。金鱼跳起来落下去,落下去又跳起来。这时渔
童立刻拿起鱼竿,看准金鱼跳起的时候,只见他把鱼竿一抖,立刻钓住一只。
鱼竿一扬一低,那金鱼被钓起,又猛地落下:“哗”地砸出一片金水花,水
花朝四外一散,变成许多金色的水珠,也随着漾出的清水滚到盆四外的草丛
里去了。渔童玩得好不开心,“咯咯咯”笑个响。他把这只金鱼钓住抖一会,
一甩鱼竿撒了去;立刻又钓住那只金鱼抖一会,“咯咯咯”笑一阵,又一甩
鱼竿撒了去;接着又钓住这只⋯⋯清水冒着往外漾,不上钩的金鱼总是跳,
上钩的金鱼一起一落总是溅出一片金色的水珠子。就这样一直闹到天快亮。
看样子渔童是玩够了,他把钓着的金鱼撒下,把鱼竿往怀里一抱,坐在荷花
上,又笑嘻嘻地对鱼盆说道:
“清水清水静静,
金鱼金鱼定定!”
清水立刻不冒了,金鱼也不跳了;接着,那大荷花立刻翘起来,随着蔓
子一点一点地往回缩呀缩呀,越缩越小,不一会儿缩到鱼盆里去了。这时,
“呼”——金光灭了,天也亮了。
老渔翁连大气都没出,呆呆看了一夜。这时,他忙起身,拿着鱼盆一看
——鱼盆还是跟从前一样!可是呢,就在鱼盆四外的草棵里,一汪一汪的清
水泡着一片一片的金豆子!
老渔翁捡了一大堆金豆子,他那欢喜的劲头谁还能说得出呀!以后,那
鱼盆一到夜里仍是闹宝。他就用这些金豆子安家立业。老渔翁劳苦一生,老
了老了,日子倒过得步步登高。
这天,老渔翁拿着金豆子去赶集买东西。来到城里以后,他掏出金豆子
刚要买,正这当,有个外国传教的牧师,大摇大摆地从这路过。他一见老渔
翁花金豆子,立刻站住了。牧师向老渔翁要了几个,仔仔细细察看半天,咽
口唾沫问道:
“老头子,这金豆子是从哪儿得来的?”
一个压根儿不懂得说谎的人,要让他撒谎,这简直是登天呀!老渔翁就
把金豆子的来历都告诉给牧师了。牧师点点头,又问了他家住哪里,姓甚名
谁,才把金豆子还给他,大摇大摆地走了。
谁知第二天就出祸事了!
老渔翁刚吃完饭,就见来了两个衙役。衙役说:
“老汉,县太爷派我俩前来传你,限你马上带着那个鱼盆跟我们去!”
“班头①!这是怎么回事呀?我又没偷谁摸谁,又没犯王法?”
“有人告你!”
“谁呀?”
① 班头:旧时官府领头的差役。
“嘿嘿!告你的这个人呀,连县太爷也惹不起!走吧。到衙门你就知道
了。”
来到衙门以后,老渔翁一看,县官坐在大堂上,正恭恭敬敬地陪着昨天
那个洋牧师说话呢!莫不成是这个洋毛子②告的状?这时候,县官一见老渔
翁,立刻就审案:
“老奴才,你有个白玉石的鱼盆呀?”
“嗯。”
“那鱼盆上刻着一对金鱼,清水的波纹,还有一棵荷花,荷花上坐着一
个小渔童,是也不是?”
“是。”
“一到夜里,荷花能长,渔童能活,清水能冒,金鱼能蹦,溅出水珠能
变金豆子,对也不对?”
“对。”
“好!满对!”县官一指牧师,朝老渔翁冷笑道,“你这老贼,真正大
胆!竟敢偷去这位洋学士的宝贝!你是怎么偷去的?快从实招来!”
“大人,这鱼盆是我的,怎么倒说我偷的洋毛子的?呀——呀呀!活这
么大年纪,我还真没见过这样拿脸皮当大褂子穿①的洋毛子呢!”老渔翁气呼
呼地说完,就把怎样得到鱼盆和昨天遇到洋牧师的经过,都告诉了县官。县
官一听,怔(zhēng)②了怔,就朝牧师作个揖,嘻嘻地说:
“学士,学士,皇上有旨,中国人犯了外国人的案,外国人也能审。您
看着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吧!”
“这是一定的。”牧师大模大样地对老渔翁说,“老汉!我们到中国来,
是传教的,是来办‘善’事的;也不偷你们,也不诈你们。我们说的是个‘理’。
你那个鱼盆,本来是我从我们国家带来的宝贝,它是我们国家出的。我带来
以后,一直在教堂里存着,不想前些日子竟丢了!我找了多少天,昨天见你
一花金豆子,才认了出来,如今你还有什么话可说?”
“啊?”老鱼翁可气坏了,“好你个‘学士’呀!看外表你像个文明人,
一张口说话敢情是屎壳螂打哈欠——满嘴喷粪呀!”
牧师忙对县官说:“你们中国人偷盗不算,还蛮不讲理!你得好好给我
办办他:不光要他把鱼盆还给我,一定要他招出口供,贴出告示,定了罪,
这才完事呢!我们是讲究说‘理’的呀!”
“学士说得对!”县官立刻指着老渔翁叫道,“老刁贼!你快献上鱼盆!
从实招来!”
“你们让我献什么?这鱼盆是中国河里出的,是中国人冒着生死捞上来
的,为什么要献给洋毛子!”老渔翁气得一手托起鱼盆,一手指着盆,又问
县官和牧师:“我来问问你们:洋毛子说是他们国出的鱼盆,既是外国出的
鱼盆,为什么这个小渔童是中国人的打扮,中国人的模样?!”
老渔翁这么一问,县官和洋毛子可“兔子吃年糕———闷口了”!怔了
好半天,洋毛子一着急,把心里的话竟失口说出来了:“就是要你的鱼盆!
不给不行!”县官见牧师急了,他立刻也火了:“不给鱼盆就犯王法!”
② 洋毛子:是当时老百姓对帝国主义侵略者的一种蔑视的称呼。
① 拿脸皮当大褂子穿,当地人用这个比喻来讽刺不知羞耻的人。
② 怔:(方言)形容发愣的样子。
老渔翁一阵恶气涌上心头,身子一晃,手一哆嗦,“扑通”——“吧嗒”
——气昏倒在地上,鱼盆也摔个粉碎。哪知那鱼盆一碎,小渔童却跳起来活
了!渔童站在老渔翁跟前,把鱼竿一晃,立刻变得又高又大,他朝洋牧师一
抖鱼竿,鱼钩正钓住牧师的嘴上膛;他把鱼竿一提,牧师立刻悬上了半空;
他把鱼竿上下一抖,牧师悬在空中手刨脚蹬,“呜噜呜噜”直叫唤!这时,
渔童猛地把鱼竿一甩,“日——”牧师立刻上了天,翻着跟头滚到天边去了!
这时,渔童把鱼竿一晃,立刻又变小了。县官还以为渔童又要来钓他呢,
顺“虎座”往下一溜,翻翻白眼吓死了!
这时,渔童扶起老渔翁,老渔翁也清醒过来;渔童搀着他,一老一小并
身走出衙门,不知上哪去了。
(张士杰搜集整理)
鲁班和张半
鲁班有个徒弟叫张半,学手艺数他最快,别人学三年才出师,他只学了
两年就差不离了。因此,鲁班人前人后少不了夸奖他两句。谁知道这张半经
不住夸奖,日子长了,他就不知道天高地厚了,左右方圆的木匠他都不放在
眼里啦。
鲁班师傅知道了这个情况,心里很难受。好端端的一个小伙子咋变成这
样儿啦!可决不能看着他朝岔路上走不管啊!
这天吃罢早饭,鲁班把张半叫到自己的作坊里,指着木头跟张半说:“限
你三天给我做两张桌子,一张方的,一张圆的,你看行吗?”张半哈哈一笑
说:“哪用得了三天?下午你抬桌子来吧!”说罢,“丁丁哐哐”,不到一
晌两张桌子便做成了。鲁班来了一看,桌子做得要方不方,要圆不圆,便沉
下脸来说:“重做!”说罢就走了。张半仔细一看,也觉得自己做的桌子不
像样子,顿时脸羞得跟块大红布一样。
第二次张半再做桌子,活就细致多了,雕呀,刻呀,把看家本领都使上
啦。两天后,两张桌子又做成了。
这次鲁班师傅看了看桌子,接着解下腰里系(jì)袍子的细麻绳儿,把
方桌的四道边量了量,又调角量了两下,脸一沉说:“不方。”量罢方桌,
又量圆桌。把圆桌的外圈围着扯了一下,又从圆心纵横打十字地调扯了两下,
然后眉头一皱说:“不圆,都不行,还都得重做!”说罢转身又走了。
张半这时真觉得作难了,心说:“这样上好的桌子上哪儿找去!我吃奶
的劲都使上啦,还落个不方不圆,不知道师傅是咋量的!”说着便走去问师
兄师弟,可师兄师弟也都觉着莫名其妙。这咋办呢?“要知心腹事,须听背
后言。”张半寻思:要不今夜里到师傅窗根底下去偷听一下,也许能听出个
究竟来。
到了晚上,张半便偷偷躲到师傅窗根底下。约摸到月亮偏西的时候,只
见鲁班师傅还没睡哩,原来他趴在桌上不知画啥图样呢。师娘正坐在桌对面
纳鞋底,只听师娘对师傅说:“小半那孩子怪好嘛!你难为他做啥哩?”鲁
班师傅慢腾腾地说:“你哪里知道,近来他变得光觉着自己‘天下无敌,世
上无双!’木工这行手艺,要浅有浅,要深有深,怎么能够轻看呢?他年轻
轻的就这样眼里没人,这样下去,不光日后手艺不能长进,还怎么做人哪!
咱可不能看着他朝岔路上走不管呀!”
“不过,我看小半做的方桌方方的,做的圆桌圆圆的,怎么叫你绳子一
扯,就打回去啦?”
“那就应该骄傲啦?方中还有方,圆中还有圆,人要活到老学到老嘛!
小小年纪,就认为自己挺能,那还行!我量的那叫‘方五斜七,圆三径一’①,
这是我最近才揣摸出的新道道,等我把小半的傲气好好调治一下再教给他,
这样我才放心呐!”
张半听到这儿,禁不住满眼热泪扑簌簌地掉了下来,心里苦辣酸甜啥味
都有,他再也耐不住了,推开房门满面羞惭地走到师傅跟前,一句话也说不
① “方五斜七”是我国木匠师傅从长期劳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勾股定律口诀,意即正方形的边长为5 时,对
角线略大于7。“圆三径一”则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从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圆周率,意即圆周的长度略
大于直径的3 倍。
出来。从这以后,张半老实多了,一直到出师都很虚心。
张半出师以后,便回到自己的家乡伏牛山。这里木匠缺,像张半这样班
门出身的人更是独一无二。所以这里的人对他非常尊重,有的人家甚至把他
当成活神仙一样地供奉起来。这下张半又不知天高地厚啦,最后他竟在自己
的大门上挂了一块横匾,上面写了“天下无敌”四个大字。
鲁班得知这个信儿,不大相信,便换了一身叫花子衣裳亲自到张半门口
去看,一看果真有这么回事。鲁班很生气,可是又一想:帮人要帮到底,救
人要救个活嘛!就一步迈进了张半家的大门。走进院子里一看,张半没在家,
就他媳妇一个人推磨呢。鲁班走上去说:“掌柜的,寻点吃的吧!”那媳妇
进屋给他取了几个馍叫他吃起来。他边吃边说:“推磨多费气力,叫我给你
砍个木驴吧。这驴不吃草不吃料,曳(yè)起磨来奔奔跑跑!”张半媳妇半信
半疑,就指着院里一根槐木桩说:“那不是木头,想做你就做吧!”
鲁班真个取出斧头,“嚓嚓”几下子,木驴就做成啦!这木驴还带着一
身斧头印呢,鲁班把它牵到磨道圈套上,吆喝一声“嘚——”,你看那木驴
真个“咯噔咯噔”地曳开了。张半媳妇一下看愣住了,等扭身再找老头时,
老头已经没影儿了!
张半回家来,不说木驴做得巧,只说:“多不光溜!”叫媳妇把木驴卸
下套来他又刮了几刨子。他这一刨,刨的倒很光,谁知道再套上,木驴就不
会走啦!活活的木驴经他这一刨变成死木驴了。
“说刨两下子吧,把驴刨死了!⋯⋯”张半寻思着寻思着,顿时明白过
来了:“唉呀!这是鲁班师傅造木驴警告我来哩!自己的手艺还差得远哩!
人到啥时候都应该虚心可不能骄傲呀!”张半二话没说,抓起斧头,扛起梯
子,跑到大门口,把梯子搭好后,急忙爬上去,狠狠地照着大门上“天下无
敌”四个字“丁丁哐哐”几斧子,就把横匾砍下来当柴烧了。
(平申生 搜集整理)
唐赛儿学艺
唐赛儿学艺
唐赛儿①是出名的“神剑”。这不只是因为她的双剑技艺高超,更重要的
是她的飞剑长着“眼睛”,指到哪里就打到哪里,像有神气儿。有人问,她
这飞剑是咋学的呢?偷的。
唐赛儿年轻时,常年住在青州(今山东益都)西南山区的姥姥家。这年,
山里来了一位名叫林三的年轻铁匠,一住半年没走,整天给人家打斧头、䦆
头什么的。唐赛儿不知在他身上发现了什么,就装扮成一个后生,假说自己
名叫道益,跑上门来,非要跟他学手艺不行。
林三开始还想推辞,后来见这后生执意要学,就说:“你先试上三天,
看看再说吧。”他心里话:恐怕三天不到,你就要自己跑掉。
头一天,林三教她打斧头,第二天教她做铁链。铁链是牛车套绳上用的,
必须非常坚固。
第三天,林三说:“今天你要自己做活了。日落前,做出三十六条铁链,
四十九把斧头。一定要做得够数,做得好!”唐赛儿心里明白,做不好,就
要被赶走了。
她啥话没说,答应一声就干起来。“丁丁当当”,一天没有停歇。黄昏
的时候,林三来了。他向地下打眼一瞧,嗬!六条铁链一行,摆了六行;七
只斧头一排,搁了七排,如数做齐。他再弯腰细看,更是惊讶了:铁链做得
工工整整,斧头做得规规矩矩,真是无可挑剔!
可是,林三还是捡起了一条铁链,端详着:“结实吗?”说着,他用手
一扭,“啪!”拧下了一个环儿。接着,“啪啪啪”,一挂铁链让他拧成了
一堆破铁。他正色地说:“这么孬,怎么用?”
原来,这林三练有高深的气功,他在故意刁难唐赛儿呢。唐赛儿丝毫不
觉得难堪。她抿着嘴儿笑着说:“师傅做的,也是这样孬哇!”她取过一条
林三做的铁链,像捏着针儿缝衣服似的,手腕一弯一弯,不一会儿就把那大
铁链扭得粉粉碎了,唐赛儿拍着手上的铁屑,说:“铁链怎能经住手捏,老
牛拉不断不就行了吗?”
林三不由得暗暗称道这位徒弟的功夫,可他又觉得自己的“下马威”没
有使尽,于是又捡起一只斧头,用力一捏,按斧柄的斧眼儿就扁了。他向唐
赛儿面前一送:“这斧眼怎么不圆不方?”
唐赛儿又笑了笑,接过斧头,用两个手指向斧眼儿里轻轻一戳,斧头又
恢复了原样。她掂着斧头轻巧地说:“看,这不是很周正吗?”
林三知道难不了她,只好说:“我收下你这个徒弟了。”
师徒二人开始做活了。林三很怪,平日从不讲话,每天中午都要让唐赛
儿自己学活,他去睡午觉。一到晚上,他总是催她快去休息。
唐赛儿睡觉去了,林三大眼一瞪,来了精神。他从床下拖出个鼓澎澎、
沉甸甸的麻袋,往腋下一夹,来到南山上。只见他选了个宽敞的地方,先打
了两趟拳,活动了一下筋骨。接着掏出一支香,点着,插在一百步外的石壁
① 唐赛儿,明初山东农民起义首领。蒲台县农民林三之妻。永乐十八年(1420 年)以益都的卸石棚寨为根
据地,发动起义,转战于山东诸城、即墨、寿光等地。明成祖派兵围攻、大肆屠杀,起义军因众寡悬殊,
不幸失败,唐赛儿等主要首领都被群众掩护隐藏,没有遇害。
上。他又从麻袋里倒出一堆核桃大小的铁蛋蛋,冲着香火扔起来。他的手臂
像风车,不停地转。一忽儿就把铁蛋蛋全打上了。他走近石壁一看,香火左
边打出了碗口大小的深坑。他叹了口气,显出不满意的样子,捡回铁蛋蛋又
扔。这次,香火右边被打出了拳头大小、半尺深浅的小洞。他这才得意地笑
了。
那小圆洞至今还依稀可见,人们称它“飞丸洞”。当时是夏天,林三站
着扔铁蛋儿的石头上滴满了汗水。如今,你若从飞丸洞向前迈出一百步,还
可以看到四季湿润的石头呢。
林三就这样天天夜里去那儿练“偷功”。不知不觉,山坡上满树的柿子
变红了。半年过去了。这天晚上,月亮又圆又亮,林三又照样来到山上。不
知为什么,他刚到山半腰,就听到两只乌鸦在天上喳喳直叫。他掏出个铁蛋
儿循着声音扬手向天上扔去。按理说,铁蛋儿应该击中乌鸦,听到惨叫。可
是谁也想不到,铁蛋儿飞到半空里,竟传来“当啷”一声脆响,同时炸出一
团火星。
林三猛一机灵,呼地窜到一棵大树后面。他知道:身后有人!乌鸦就是
那人惊飞的。刚才他向空中掷蛋打鸟的时候,一定是那人冲他铁蛋儿扔出了
暗器,暗器击中他的飞蛋儿,才“当”地一声,迸发出了那团火星。他很清
楚,来人的武艺远远在他之上。这飞丸术是他家传的绝技,外人怎么也会呢?
这时,他心儿紧缩着,厉声地喊:“有胆量的站出来!”
随着“咯咯咯咯”一阵笑声,走出一个人来,林三定睛看时,见是自己
的徒弟道益。他满腹狐疑,板着面孔说:“你来干什么?”
唐赛儿微笑着:“半年前,我不是就告诉你了吗。”
林三一怔:“告诉我什么?”
“我的名字叫‘道益’,就是“盗艺”,偷盗武艺!”
林三顿时明白了:原来她每天都跟着我,偷我的飞丸术啊。他气得双眉
凝成了疙瘩:“我要把你杀死!”
唐赛儿歪着脑袋,笑嘻嘻地说:“如果我没偷你的飞丸术呢?”
“没偷?”
“是啊。我这是飞剑。”她说着,取出两柄系有彩绸的短剑递给林三,
“请看看吧!”
林三接过一看,恍然大悟:他不但偷去了我的飞丸术, 而且利用我午休
的时候,悄悄将铁丸改制成了飞剑。这就像短棍和长剑相比一样,有刃的家
伙当然要厉害得多了。
常言说“自古豪杰爱英雄”。林三瞪着这位又聪明又有才学的弟子,对
她倒有几分爱慕了。他忙问她到底叫什么名字。唐赛儿没有言语,向旁边一
棵柿子树踹了两脚,柿子像冰雹一样,“吧嗒吧嗒”地落下了一片。她捡着
柿子,左右开弓,向远处一道高大的石壁扔去。林三借着月光走近一看,红
彤彤柿子写出了三个大字:“唐赛儿!”林三简直呆了。
唐赛儿一把扯下自己的蓝巾帽,露出了姑娘的装束:“怎么,不相信俺
是巾帼英雄吗?”
林三喊着“师傅”,一下跪在了唐赛儿面前。
唐赛儿说:“你是俺的师傅啊。”
林三说:“我听说你的双剑天下无故,特地赶来找你拜师。可一直没找
到你。”他向唐赛儿拱着手说,“刚才徒弟莽撞了,请您恕罪!”
“好,饶你这一次!”唐赛儿拤(qiá)着腰,模仿着林三的声音说,“我
收下你这个徒弟了!”
从此,这二人互教互学,武艺进步更快。后来,他们还结成了恩爱夫妻
呢。唐赛儿起义以后,多次用这飞剑杀死朝廷大将。官兵怕她才叫她“神剑”;
百姓爱她,也称她“神剑”了。
(祁连休 编)
十只金鸡的故事
从前,在一个茫茫的大海底,有一座通明透亮的水晶宫,水晶宫里住着
龙王,他有十个女儿。这十个女儿就像十朵水仙花。在风平浪静的时候,她
们就变成十只金鸡,经常离开龙宫到海面上游玩。
大海的东边是连绵的高山峻岭,上面长满了茂密的森林。在离山林不远
的山坳里,有几户人家。一天,村里有一彝家青年到树林去打柴,他手勤脚
快,不消多少时间,就砍好一背柴。他口渴了,就跑到海边,捧起清澈的海
水,痛痛快快地喝了三口。喝了水,便走到一棵大松树下,坐下来歇息。他
想到自己艰难的生活、悲凉的身世,更感到自己十分孤单,便把插在腰里的
小笛子拿出来吹,解除心里的烦闷。
悠扬的笛声穿过密林,飘到了海边。这时候,十只金鸡听到了动听的笛
声,个个惊奇,就寻着笛声走来。
原来,吹笛子的人名叫阿南,他从小父母双亡,无依无靠,一个人打柴
为生。笛子是他最亲近的伙伴,常用它诉说他悲惨的遭遇。这时,他一边想,
一边吹,一时泪流满面。十个姑娘走到他身边,他也没察觉,姑娘们也没有
想到,吹笛子的人竟是一个这般英俊、健壮而又衣着褴褛的砍柴人。十个姑
娘你看我,我看你。阿南停止吹笛,听见身边有响动,便抬起头来看。十妹
见他抬头,扭头就跑,几个姐妹也跟着往回跑。唯独二姐刚要转身,只觉得
这个小伙子有点面熟,便顿了一下,终于想起来了。有一次,姐妹们正在树
林里嬉闹,你追我赶,正玩得高兴,突然窜出一只老虎,多亏这位大哥手提
利斧跑来,大吼一声,把老虎吓跑了。想不到今天又在这里见到了他。她走
上前去轻声问:“你可就是那天吓跑了老虎的大哥?”
阿南回答说:“我就是,我叫阿南。”
二姐不再说什么,连忙拿出一颗金丝亮晃的宝珠,放在阿南的羊皮褂上,
便一阵风追赶九个姐妹去了。阿南拾起宝珠,忙着追赶姑娘,当他跑到海边
时,十只金鸡已经回到大海里去了。
阿南捧着这颗闪光发亮的宝珠,翻来复去地看,心里既高兴又疑惑。他
想,我真的遇到了人们所说的仙女?他不相信自己会有这样的福气。可是,
这是确确实实的事呀!阿南背起柴,紧几步、慢几步地走着。他边走边想,
很快就回到了家里。才走进门,又听见身后的门一响,一群青年男女拥了进
来,说的说,笑的笑,叫叫嚷嚷,搞得阿南也不知道是出了什么事,还以为
小伙伴们已经知道了他在海边的奇遇。
“阿南哥,今天晚上是六月二十四,我们都等你来吹笛子呢。”
“啊!好吧好吧。”阿南满心高兴地回答着,他又摸摸口袋,四处张望,
想找个墙洞或什么地方,好放金鸡姑娘送给的宝珠。没想到宝珠被小伙伴们
看到了,你争我夺,都想看一看稀奇。大家还一个劲地问:“你从哪里捡来
的?”“从哪里捡来的?”阿南是个憨厚老实人,他终于开口说:“是一位
姑娘送给我的。”大家都为阿南高兴。
阿南有一颗宝珠的消息传开了,传到了土司韶木尔的耳里。他想:要是
我韶木尔得到这颗无价宝珠,那么,天下最富有的人,就是我啦!听说还是
一位长得像天仙一样的姑娘送的,再把这个姑娘夺过来,那不是人财两得吗?
好!就这样办!便高声叫唤几个家奴:“去!你们快去,把那个叫阿南的穷
骨头给我抓来。”几个家奴跑得比黄狗还快,不多时,阿南被捆绑到韶木尔
前面。“嘿!我丢失的一颗宝珠,原来是你这个家伙偷了,快交出来。”
阿南心里明白,这是土司欺诈穷人的老办法,他不屑一顾地说:“你家
有什么宝珠?”
“什么?老爷什么都有,牛羊满岗,树木满山,娃子遍地,粮食满仓,
不要说一颗宝珠,就是一斗也有。”
“你家没有我这样一颗。”
“什么?你还嘴硬,来人呀,快给我打,看他交不交出来!”韶木尔一
声令下,家丁把阿南打得皮开肉绽,鲜血直流。
阿南咬着牙,心里想:“这是金鸡姑娘的宝珠,是她好情好意送的,宁
死也不能落到韶木尔手里。”
狠心的韶木尔把阿南拷打了三天,阿南强忍痛苦顶了三天。
第四天,韶木尔又来追逼阿南。
“你说,这颗宝珠不是我的,那么,你一个穷得有上顿无下顿的贱骨头,
哪来这颗宝珠?不是偷来的还是什么?”
为人耿直的阿南,像眼睛里容不得半颗沙粒,他听不得别人说他偷东西。
为了证实这宝珠的来路,就说:“我人虽穷,但穷得有志气,从不偷人家抢
人家的。告诉你,我这颗宝珠是金鸡姑娘送的。”
“呀!金鸡姑娘⋯⋯那么你把金鸡姑娘叫出来,我要亲自问她。”
“要问,你去问。”
在汤朗大海边,很早以来,就听人讲十只金鸡会变成美丽的姑娘。还说
要是谁能得到金鸡姑娘,谁就不仅讨到了一个漂亮的老婆,还会得到金山银
山。贪心的韶木尔,立即带着一群家奴,押着阿南来到海边。但是阿南闭着
嘴什么也不说。韶木尔没法,只好仿效传说中引金鸡出来的办法,选了十只
精壮的大公鸡放在簸箕上,又撒上一盒芝麻,逗引十只金鸡出来做伴,以便
等她们正啄得高兴时,就快手快脚拉到岸上捉金鸡。可是,只见一只只簸箕
浸透水,十只大公鸡沉下海里去了,却不见有半片金鸡毛漂上来。韶木尔大
为恼怒,把气撒到阿南身上发泄,皮鞭像雨点一样劈头盖脸地抽打过来,直
到把手打酸了,才罢休。接着,他把阿南同村的人抓来,又是审问又是吊打,
又是哄骗,要全村人说出阿南是用什么办法把金鸡引出来的。可是全村人都
异口同声说:“不知道。”
无奈何,韶木尔想了好几天,他终于想出一个他自己认为最绝妙的办法:
把自己打扮成阿南的模样,悄悄地一个人走到海边,坐在一棵大松树下吹笛
子。不多时,平静的大海里,漂起来十只金鸡,一上岸,就变成十个美丽的
姑娘,向笛音走来,走近了,一个个躲在树后面,推出二姐向前。二姐羞答
答地走向吹笛子的人。韶木尔心里好喜欢,眉飞色舞,大张着嘴,三步并作
两步走,拿出他家仅有的一颗又黄又小的宝珠,笑嘻嘻地迎了过去。二姐一
看不是阿南,再看不是她的宝珠,大吃一惊,忙问:“你是谁?”
“哈哈!我是韶木尔,是来找你的。”
“你、你、你⋯⋯不是阿南。”
“阿南,他是我家的娃子。一个贱骨头,让我给关起来了。这一颗宝珠
就是你送给他的那一颗,他交给了我,哈哈!你就是我的人了。”
韶木尔扑向二姐,他想抓住她。二姐闪过一旁,韶木尔扑了个空。二姐
大叫一声,众姐妹一起跑过来,吓得这个鬼头鬼脑的韶木尔不敢动。十姐妹
趁机跑回海边,纷纷跳进海里。这时刮起一阵大海风,把韶木尔吹得睁不开
眼。他好容易追到海边,只见大海波涛翻滚,白浪滔天,十只金鸡却不见踪
影。
十只金鸡回到龙宫,又急又恨,众姐妹都为阿南不平。大家出主意,要
救出阿南。大姐想出个办法,叫二姐禀告老父亲,说十姐妹在海边上玩,独
独二妹的宝珠失落了,被一个砍柴人拿去,土司韶木尔知道后要抢夺这颗宝
珠,就把砍柴人抓起来,请父王派兵去攻打土司衙门,把人找到,追回宝珠。
二姐照大姐出的主意做了。
老龙土一向喜欢自己的女儿,听到宝珠失落,就二话不说,立即发兵去
攻打土司。成排成排的士兵,也不知有几千几万,一个个浮出水面,举起刀
叉,满山遍野地追杀韶木尔和他的家丁,杀得他们一个个倒下,然后把阿南
带到龙宫里来了。
十姐妹知道阿南被带来了,满心高兴,可是一看到阿南被捆得严严实实,
不觉又非常难过。
一场审讯开始了,老龙王问:“你为什么要把我二姑娘的宝珠拿走?”
“不,我是⋯⋯”
“是什么?你见财起心!”
“不,我是喜欢她。”
“你是什么人,你能养得起她?”
“我虽是一个穷苦人,我有一颗真心。”
“胡闹!给我推出去喂鱼!”老龙王说。
十姐妹上前求情。大姐把姐妹们上岸相识这位青年的经过细细地说给了
老龙王。老龙王听了,不仅不发怒反而高兴起来,说:“啊!原来是这样,
为什么不早讲,他是个好人呀!对!对!对!把宝珠送给他。”老龙王还吩
咐左右,拿出一把闪光的金斧头来说:“你是砍柴人,再送你一把好斧头,
只要轻轻碰到一点树皮,大树就能砍倒。”阿南很感激老龙王。老龙王想了
想,又问:“小伙子,你还要什么?”阿南没有回答,他和二姐呆呆地对看
了好一会,老龙王也会意了,说:“今后你如果有什么困难,就到海边来吹
你的笛子,她们几姐妹也就来帮助你。”
从此以后,有时是九只金鸡一起漂到海面来,听阿南吹笛子;有时是二
姐一人来,他再不是一个孤单单的人了。
日子过得快,转眼又是一年。在海菜花开的时候,老龙王得病了,什么
药都吃过,总是医不好。一位神医说:“要找到天心草,龙王的病才能得救。”
到哪里去找天心草呢?龙王有气无力地说:“有谁找到天心草,我的十个姑
娘由她挑。”十姐妹想起阿南来了,很快找到了他,把老龙王的话传了给他,
并祝福他能找到天心草。
阿南平时砍柴,爬遍深山老林。一听这话,他不辞劳苦,爬山越岭去找
天心草。苍天不负有心人,阿南终于找到了天心草。他带着天心草回到海边,
二姐早已在海边等着他,把草带回去了。不几天,老龙王的病果然好了。老
龙王非常高兴,他说:“我说话算话,是哪一个找到天心草呀!快快告诉我。”
九姐妹都在笑,二姐羞得低下了头⋯⋯
阿南和二姐很快结了婚,过上了幸福的日子。
(夏扬 罗金宝 搜集整理)
神奇的磨石
阿福七岁时,父亲就死了。父亲留给他的,只有一把用了多年的旧砍柴
刀。父亲死后,阿福只有靠母亲去帮人洗洗缝缝度日。好不容易熬过六年,
阿福也长到十三岁啦。他对妈妈说道:“我的好阿妈,你整天劳苦奔波,现
在我长大了,该让我为你分担一些事了。”母亲说:“孩子,你能帮阿妈做
哪样呢?阿福答:“我到山上去砍柴,把柴挑到街上去卖,把卖得的钱给你,
阿妈就不必再劳累了。”
从此,阿福每天拿着父亲留下的旧砍柴刀上山去砍柴, 从不间断。这样,
母子二人就以砍柴为生了。
有一天,阿福上山砍柴,因为刀口卷了,怎么都砍不断。眼看天就快黑
了,砍不到柴去卖,阿妈吃什么呢?阿福便伤心地哭了起来,哭着哭着就睡
着了。等他醒过来一看,只见一个白胡须老人站在身边。阿福很有礼貌地问
道:“老阿爷,月亮都升得这么高了,你老人家为什么还在山上呀?”老爷
爷反问道:“小伙子呀,今晚是八月十五,你为什么不与家人团圆,还孤单
单一人在山上睡觉呢?”阿福含着眼泪对老爷爷诉说了自己的不幸,最后他
叹口气说:“哎!要是我有一把好斧头该多好,我有的是力气,还愁养活不
了阿妈?”老爷爷听后,知道阿福是一个心地善良、手勤脚快的好小伙,便
对他说:“小伙子,你等一等,我送你一样东西。”只一眨眼功夫,老爷爷
手中拿着一块方方正正的石头来了。阿福心想,石头有什么用呢?老爷爷好
像看透了他的心思,说:“你别小看这么一块普普通通的石头,再旧的刀只
要经它一磨,就可以变得锋利无比。”
阿福双手接过磨石,赶快脱下衣服,小心翼翼地把它包好,辞别了老人,
飞快地跑回家里。
阿福把山上遇到老爷爷的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阿妈。妈妈接过磨石,
心里很高兴,并叫阿福试一试。阿福“喀嚓喀嚓”地磨起刀来,只磨了两三
下,刀口果真锋利起来了。母子二人很高兴,便用布把磨石包好,锁在柜子
里了。
第二天,阿福高高兴兴地上山打柴去了,因为刀快,一连砍了好几挑柴,
都不觉得累。打的柴多,卖的钱也多了,阿妈愁苦的脸上也增添了笑容。
一天,阿福磨刀,一滴水溅到他的嘴里,只觉得甜蜜蜜的,他急忙喊阿
妈也来尝尝,竟连磨石都是甜的哩!更奇怪的是只要舔一下,口就不渴,肚
也不饿了。从此,母子二人不愁吃,日子越来越好过啦。
阿福虽然有了这块宝磨石,每天仍然照旧上山打柴,从不间断。
一年年过去了,阿福也长大成人了,是该娶媳妇的时候啦!阿福心想,
有个媳妇也好照顾年迈的阿妈。可阿妈说,“孩子,我们家穷,你积攒的钱
也不多,谁愿意嫁给你做媳妇呢?”阿福忽然想起了老爷爷的话,便对妈妈
说:“阿妈,老爷爷不是说过,在最困难的时候,磨石能帮我们的忙吗?今
天我们就试试看吧。”阿福便去取磨石,把它擦得干干净净,放在桌子上。
母亲对着磨石说道:“磨石、磨石,我们靠着你,不愁吃来不愁穿,现在儿
子长大了,想娶个媳妇,家里穷,没钱娶,现在请你帮帮忙吧!”话音刚落,
只见磨石突然放出一道道金光,过了一会儿,便跳了起来,跳了一阵,裂开
一条缝,缝中钻出一个眉清目秀的姑娘来。母子二人惊呆了。姑娘含羞地说:
“阿妈,我就是你家的媳妇。”阿福听了,高兴得不知怎么说才好。就这样,
阿福便和磨石姑娘成了亲。
自从阿福与磨石姑娘成亲以来,小两口相亲相爱,从不分离。他们一起
下地耕种,一起上山打柴,阿福不让妻子离开自己半步。时间久了,妻子对
阿福说:“阿妈老了,我得在家里烧火做饭,织布洗衣,不能天天陪你出去
了。如果你实在舍不得离开我的话,你就去找两张笋叶来,我把我的像画在
笋叶上,不管你到哪儿,带着像去,你想我时,就看看我的像。”从此,阿
福上山打柴,下田种地时时都把笋叶像带上。
有一天,阿福去犁地,他把画像放在地头边,忽然间,刮起了一阵大风,
画像就被吹飞了。他心里很难过,就一口气跑回家,告诉了妻子。妻子只说:
“不好了,要出事啦。”
原来画像被风吹到一家有钱有势的财主家的天井里,被管家捡到交给财
主老爷了。财主老爷看后,赞不绝口:“哎哟!人间竟会有这么漂亮的女人
哟,如果能将她讨来做我的小老婆,那该多好!”
于是,财主就派人四处寻找。这天阿福妻正巧在小河边洗衣服,被管家
看见了。管家拿出笋叶像一对,人与画一模一样,便到村里去打听,才晓得
是阿福的妻子。管家将这事告诉财主,财主命管家把阿福抓来。阿福妻知道
祸事来临,对阿福说:“你不要怕,只管去吧!不管他提出什么条件,你只
管答应就是了。”
阿福跟着管家到了老财主家,财主假装仁慈的样子问道:“小伙子你叫
什么名字?”“我叫阿福。”“哦,你家有什么人?”阿福答:“有阿妈,
还有妻子。”这时,财主拿出笋叶画像问阿福:“这是谁呀?”阿福一见,
赶忙伸手去抢,被管家拦住了。财主说:“听着,你赶快把你妻子送来,如
果不送,就得答应我一个条件。”阿福说:“只要不送我的妻子,随你提什
么条件都可以。”财主老爷说:“限你三日内,拉三只老虎来给我,如果三
天内不送到,你妻子就归我。”
阿福回到家里告诉了妻子。妻子说:“你不必担心,明天你上街去买三
只猫来。阿福一听,着急起来:“老爷要的是三只老虎,不是三只猫。”妻
子说:“不怕得,你把猫买来,用笼子装好,照着我的话去做就行了。”阿
福按照妻子的吩咐,把猫装在笼子里。妻子又说:“你明天就挑着三只猫去
给财主,你悄悄叫‘猫变虎快长大,猫变虎快长大’,连叫三声,它就会变
成老虎了。”
第二天,阿福按照妻子的吩咐,挑着三只描去财主家。财主看见阿福挑
的是猫不是老虎,就斥骂道:“大胆的阿福,老爷叫你交三只老虎,你为什
么拿三只猫来。”阿福分辩说:“老爷,不是猫,是老虎呀!因为老虎太大,
不好拿,我把它变小了,这样好挑些。”老财主听了,气愤地说:“你今天
如果不能把小猫变成大老虎,我不仅要你的老婆,还要你的命!”随后又以
轻蔑的口气说:“如果你真的有本事把猫变成虎,我不但不要你的妻了,而
且还情愿把我的这座庄园输给你。”阿福说:“老爷的话,谁能作证呢?”
财主说:“就叫乡亲们来作证吧!”这一下,一传十,十传百⋯⋯财主的庄
园一下子挤满了看热闹的人群。财主对众乡亲说道:“乡亲们,阿福说他有
本事把猫变成虎,变不成,他就把老婆和头输给我;如果变成了,我愿意把
庄园输给他。今天请乡亲们作个证,以免变卦。”乡亲们听了,都暗暗为阿
福叫苦,个个都在为阿福提着一把冷汗。阿福却不慌不忙地走到猫笼边,对
着猫悄悄叫道:“猫儿变虎快长大,猫儿变虎快长大。”刚叫了三声,三只
小猫一下子变成了三只大老虎,众乡亲都吓呆了。
财主眼看自己输了,却翻脸不认帐,并命管家和家丁把阿福捆起来。三
只老虎见主人被财主捆了,大吼一声,抓破笼子,扑向财主和管家,把他们
统统咬死了。
财主死了,财主的财产归了阿福。可是阿福什么都不要,他把财产统统
分给了穷乡亲,自己却回到家里,和母亲、妻子过着简朴而幸福的生活。
(代永华 卢林忠 王朝芬 搜集整理)
长发妹
陡高山的山腰上,有一道长长的瀑布,像一个女人躺在悬崖上,把她那
又长又白的头发垂下山来一样。当地老百姓都管那瀑布叫白发水;还爱讲那
个长发妹的故事。
很早以前,陡高山附近严重缺水。人们吃用和田里浇地,都得靠雨水。
假若天不下雨,人们就得到七里外的小河里去挑。水,像油一样宝贵。
陡高山附近有个小村子。村里有个姑娘,她的头发黑油油的,一直拖到
脚后跟。她平日把头发盘在头顶上,头顶上盘不完就绕在颈上、肩上。大家
都管她叫长发妹。
长发妹家里只有一个瘫在床上的病妈妈,生活就靠她养猪来维持。长发
妹每天都要到七里外的小河去挑水,还要上陡高山扯猪菜喂猪,从早到晚忙
个不停。
有一天,长发妹背起竹篮到陡高山去扯猪菜。她爬到山腰,看见悬崖壁
上有一簇萝卜缨,翠绿翠绿的,非常鲜亮。她想,这个萝卜一定甜脆可口,
带回家去给妈妈吃多好啊!她扯住萝卜缨用劲一拔,谁知随着拔出的那个圆
圆的红萝卜,石壁上现出一个圆圆的洞眼;一股清清的泉水从洞眼里涌了出
来。长发妹高兴极了,正想用手去接,忽然“唰”地一声,萝卜竟从她手里
飞了出去,“噗”地一声,又塞回洞眼里,水流不出来了!
长发妹口里正渴得难受,就又把萝卜拔了出来,用嘴凑近洞眼、饱饱地
喝了一通。那水清凉甘甜,像雪梨汁一样。可是她的嘴刚离开石洞,“唰”
地一声,萝卜又从她手里飞出去,把洞眼堵住了。
紧接着一阵大风,把长发妹刮进了一个山洞。阴森森的山洞里,坐着一
个满身黄毛的巨人。他对长发妹恶声恶气地说:“我是山神。这个山泉的秘
密被你无意中发现了,但你决不能告诉别人。你要是说出去,让别人来这里
取水,我就杀死你”!他的话音刚落,一阵狂风,就把惊呆了的长发妹刮到
了山脚下。
长发妹不敢把发现泉眼的事告诉妈妈,也不敢讲给乡亲们听。她一想起
凶恶的黄毛神来,便满身起鸡皮疙瘩。
长发妹是个好心的姑娘。她看见田里的土地干巴巴的,庄稼又枯又黄;
她看见村上男女老少,每天挑着水桶到七里外的河里去挑水,累得汗流浃背,
气喘嘘嘘,多么想把山泉的秘密告诉乡亲们啊!可是⋯⋯
长发妹痛苦极了!她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她像个哑巴,像个呆子。
她的眼睛不再是水汪汪的而是阴沉沉的了。她的脸蛋不再是红扑扑的,
而是蜡黄蜡黄的了。她的长头发也不再是黑油油的,而是枯焦枯焦的了。
妈妈抚摸着长发妹的头说:“孩子,你有什么病呀?”
可是,长发妹咬住嘴唇,不说话。
一天一天过去,一月一月过去。
长发妹黑油油的头发变成雪白雪白的了。她没有精神梳理它,也没有精
神挽起它,让那雪白的长发散披在身上。
“啊!好奇怪啊!年纪轻轻的姑娘,满头雪白的头发!”人们纷纷议论
着。
长发妹经常呆呆地靠在大门口,望着来来往往的人,喃喃地说:“陡高
山上有⋯⋯”可是说到这里,就痛苦地用牙齿紧咬住嘴唇,咬出一个个的血
印子。
有一天,长发妹看见一个白胡子老爷爷由七里外的小河里挑回一担水,
颤巍巍地在路上走,一不留心,碰着一块石头,跌倒在地上,水泼光了,水
桶坏了,老爷爷的腿也被撞破了,鲜血直淌。
长发妹跑过去扶起老人,又蹲下身替老人绑住伤口。老人紧闭着双眼,
哎哟哎哟地哼着,嘴里还不住念叨着“水,水⋯⋯”
长发妹忍不住自言自语地说:“长发妹,你好怕死啊!因为你怕死,地
上的泥土才干巴巴!因为你怕死,田里的庄稼才枯黄不长!因为你怕死,全
村的人才汗流满面,气喘嘘嘘!因为你怕死,老爷爷才跌坏了腿!你,你,
你⋯⋯”
她忽然大声地对老人说:“老爷爷,陡高山上有泉水啊!只要拔掉萝卜,
砍碎萝卜,凿大洞眼,泉水就会“哗哗”地流下山来。真的!我亲眼见过!”
她不待老人回答,便站了起来,披着长长的白发,在村里来回跑着,大
声呼喊:
“陡高山有泉水啊!只要拔掉萝卜⋯⋯”
她还告诉乡亲们发现泉水的经过,只是没提山神对她的威胁。
村上人都知道长发妹是个好心肠的孩子,大家都相信她的话。
村上人有的拿菜刀,有的拿钢凿,跟着长发妹爬上陡高山,爬上大悬崖。
长发妹双手拔下石壁上的萝卜,丢在石头上,说:“大家快砍碎这个萝
卜,砍碎它,快!”
几把菜刀剁呀剁的,几下子便把红萝卜砍成了碎渣渣。
石洞眼里的泉水“哗哗”地流出来了,可是,石洞眼只有茶杯大,泉水
流不畅。
长发妹又说:“大家快拿钢凿用力凿啊!把石洞眼凿得宽宽的,快凿呀!
快凿呀!”
几把凿子,凿呀凿的,一会子,石洞眼有碗那么大了!再一会子,石洞
眼有水桶那么大了!再一会子,石洞眼有大水缸那么大了!
泉水“哗哗啦啦一个劲地向山下奔流!人们欢笑着,追随着流水奔跑起
来。
大家都没有留意,就在这个欢乐的时刻,长发妹不见了!
长发妹哪里去了?是山神把她抓进了山洞。山神恶狠狠地斥责她:“叫
你不要告诉别人,你却带着大批人来砍碎红萝卜,凿大石洞眼,现在我要把
你杀死!”
长发妹披着白头发,冷冷地说:“为了大家我愿意死。”
山神咬牙切齿地说:“死也不让你好死!我要叫你躺在悬崖上,让泉水
从高处冲在你身上,叫你永生永世受痛苦!”
长发妹坚定地说:“为了大家,我愿意挨水冲。只是,请求你让我回家
一趟,好托人照顾病妈妈和几只小猪仔。”
山神想了一想,说:“好吧,就让你回家一趟,回来时自己躺到悬崖去。
你要是不回来,我就封住水口,杀死全村的人!”
长发妹点了点头,就被狂风刮到了山脚下。
长发妹望着山上“哗啦啦”流下来的山泉水,望着水汪汪的田地,望着
青乎乎的庄稼,不由得微笑了!
长发妹回到家里,她不能把实话对妈妈讲,怕妈妈着急。她只说:“妈,
陡高山上的山泉水流下来,从今往后,咱们村再不愁水了!”
她接着又说:“妈,邻村的小姐妹邀我去玩些日子,我请隔壁婶婶来照
顾你和小猪仔。”
妈妈笑着答应了。
长发妹深情地抚摸着妈妈的脸,抚摸着妈妈的手,眼泪不知不觉掉了下
来。
长发妹又走到猪栏边,再一次摸摸小猪仔的头,摸摸小猪仔的尾巴。她
的眼泪又掉了下来。
她在房门口说了一句:“妈,我走了!”不等回答,就甩着长长的白发,
毅然朝陡高山走去。
长发妹长年在陡高山上扯猪菜。她对山上的一草一木都有着特殊的感
情。当她经过榕树下,禁不住抱着它那粗大的树干和它话别:“老榕树啊,
以后我再也不能坐在你的树荫下乘凉了!”
她的话刚出口,老榕树后突然转出一个身材高大、穿绿衣服的老人。老
人说:“你的事情我已经知道了。你是好人,我要救你。我已凿了一个石头
人,让它代你受苦刑。你看,就在树后边呢!”
长发妹转过大树,果然看见一尊石雕,模样很像自己,只是没有头发。
长发妹呆住了,只听老人又说话了:“现在只缺少长长的白头发啦!小
姑娘,你忍住痛,让我把你的头发扯下来,安在石头人的头上,这样,山神
才不会疑心。”
老人不待回答,就按住长发妹的头扯头发。一束一束地扯下,一束一束
地安在石头人的头上。说也奇怪,安下去就像生了根一样。
长发妹没感到疼,头发就被扯光了;石头人的头上却长满了雪白的长发。
老人笑着说:“姑娘,你回家吧!附近村里有了水后,大家的生活会慢
慢好起来的!”他扛起石头人,飞快地跑上陡高山,把石人放在悬崖上。
泉水冲在石人身上,顺着石人的头发流下山去。长长的,白白的⋯⋯
啊!白发水!白发水!
长发妹靠着树根看呆了。忽然觉得自己头上怪痒痒的, 伸手一摸,啊!
头发又长出来啦!啊!头发又长长地垂到地上啦!
她把头发拉到眼前一看,啊!黑油油的,她欢喜地跳了起来!她要把喜
讯告诉绿衣老人。
她在大榕树下等了许久,不见绿衣老人回来。忽然,一阵微风吹过,大
榕树枝摇叶动,发出了声音:“长发妹,山神这家伙被瞒住了,你放心回家
吧!”
长发妹望望陡高山上长长的白发水,望望山脚下青乎乎的庄稼,望望田
头地尾欢乐的人群,望望葱绿绿的大榕树。她甩着黑油油的长发,一跳一跳
地回家了。
(肖甘牛 潘平元 搜集整理)
小白马的故事
从前,一个牧民有一匹白骒马。这个白骒马下了一匹星星般光亮的白马
驹。
一年,他们的家乡遭到大旱灾,江河干涸,牧草枯黄,他们无法生活下
去了。
于是,白骒马领着他的七十二个伙伴,离开家乡,寻找好牧场去了。
他们走了好多天,来到了一块肥美的草原。这里,草儿青青翻波浪,清
清的泉水甜又凉,鸟儿争鸣齐唱歌,满山遍野百花香。
他们就在那儿住了下来,生活得很好,个个膘满肉肥。
一天,白骒马照例带领着他的伙伴们到河边去饮水,群马高兴得连跑带
跳并用后腿乱踢起来。可是不小心,他们中间有一个踏碎了七个雁蛋。白骒
马看到,便对他的伙伴们说:
“我们寄居在别人的家乡,本不该冒犯人家。可是如今不小心踏碎了七
个雁蛋,毁坏了人家未来的子女,这怎么能再呆下去呢!”白骒马说到这里,
想了想,便又接着说道:“我们走吧,伙伴们!我们转回自己的家乡去吧!
假如不走,明天早晨一定要遭到众雁的袭击!”
但是,他的伙伴们并没有听从它的规劝。
第二天大清早,果真有无数的大雁向他们袭来。结果,他的伙伴们都被
大雁给啄死了。只剩下白骒马和他那星星般光亮的白马驹,被群雁从四面八
方包围住,啄得它们母子俩没有个喘息的工夫。白骒马忍受着巨大的痛苦,
保护着自己幼小的爱子。
群雁从前面攻来,他将爱子护在后面;
群雁从背后袭来,他将爱子护在身前;
群雁从左面攻来,他将爱子护在右侧;
群雁从右面袭来,他将爱子护在左边。
白骒马和群雁搏斗了一上午。众雁感到实在无法啄死他们两个,便腾空
飞去了。
大雁飞走以后,白骒马全身都是血汗淋淋的。他领着小马驹,踏上了归
途。
在路上,不懂事的小马驹,看到妈妈身上的伤痕,好奇地问道:
“妈妈呀!你身上那青一块、紫一块的东西是什么哪?”
“没有什么,孩子!可能是路过黑土岭,沾上黑土啦!”白骒马故意糊
弄小马驹说。
接着,小马驹又发现了妈妈身上红斑斑的东西,又好奇地问道:
“妈妈呀!你身上那一道道的红东西是什么哪?”
“没有什么,孩子,可能是路过红砂岭,沾上红砂土啦!”
走了一阵,小马驹又发现妈妈的耳朵有了毛病,他又问道:
“妈妈呀!你平时走路总是两耳竖起,现在为啥耷拉着耳朵走呢?”
“没有什么,孩子,因为天气热,妈妈有些口渴啦!”
说着,小马驹又发现妈妈走路有些不正常,他又问:
“妈妈,为什么你的四条腿走起路来,左右摇摆,跌跌撞撞的哪?”
“没有什么,孩子!因为山高路远,妈妈有些累啦!”
就这样,白骒马一路上糊弄着他的孩子,拖着受重伤的身子,向自己的
家乡奔去。可是,当他们刚刚爬上一道山岭,已经踏上家乡的土地时,突然,
白骒马止步不前,再也走不动了。他泪涟涟地对自己的驹子说:
“哎,孩子啊,妈妈要死啦!”
小马驹听到这话,急得泣不成声地哀嚎着,向妈妈说:
“妈妈呀!幼小无知的我,离开了妈妈,孤零零地怎么能过活呀?!断
绝了甘美的母乳,我将吃什么长大呀?!我的好妈妈,你不能永远活着,永
远永远不死吗?!”
“孩子呀!动物总有一死,世上从来没有过不死而永生的动物呀!”白
骒马嘱咐他的小马驹说:“我的孩子!我死后,那柔嫩的野艾,可以代替我
甘美的乳汁;你不会孤单,你会找到很多亲人的:越过前面那道山岭,你会
遇到上千匹的马群,那里面有你的哥哥;往前再过一道山岭,你会遇到上万
匹的马群,那里面有你的姐姐,再往前走去,你会遇到一万万匹的马群,那
里面有你年老的祖母,她老人家会很好地抚育你的。”白骒马接着嘱咐说:
“孩子啊!你要牢牢地记住:在你去找你祖母的路上,住宿时千万不要在背
阴的地方住,那里特别寒冷:你应拣向阳的地方住宿,那里既温暖又安全。
若遇见人家时,你千万不要从人家门前过,如果从门前过,那里会有牧人的
看家狗咬你,淘气的孩子骑你;你应当从人家房后过,这样就不会有人欺负
你。到了你祖母那里,你不要在马群中间走,在中间走,大马会踢你撞你;
你应当走在马群的边上,可是也不要走在马群后头,走在后头会遭到牧人鞭
打。”
白骒马向他的孩子嘱咐完,就倒地死去了。
星星般光亮的小白马,泪珠滚滚地绕着死去的母亲哭了一通之后,便按
着母亲的嘱咐,向南边的山岭走去。
在途中,小马驹一边悲泣地走着,一边好奇地想着妈妈临终的遗言:
“住在背阴的地方又能怎的呢?”
天黑了,小马驹试着在背阴的地方住下了。果然,在夜里风大又冷,野
狼嗥叫,不得安睡。于是,第二宿,它按着妈妈的嘱咐,在向阳的地方住了
下来。在那里,果然既温暖又没有野狼来打扰,睡得舒舒服服。
小马驹想:“妈妈说的话,果然没有错啊!”从此以后,他住宿时,就
总在向阳的地方住了。
可是,小马驹对妈妈的第二个嘱咐又觉得有些奇怪,他想:
“从人家门前过去,又能怎样呢?”
遇到人家的时候,小马驹试着从人家门前过了一趟,果然,牧人的看家
狗挡住他的去路,不放他走;孩子们拦住他,也非要骑他不可。最后,他左
闪右躲,好容易才脱开了这些纠缠。当他路过第二个人家的时候,他按着妈
妈的嘱咐,从房后跑了过去。果然不错,没有任何东西来打扰他,便安安全
全地通过了。
事后,小马驹心想:
“妈妈说的话,果然没有错啊!”从此以后,小马驹遇见人家,便从房
后过去了。
走了好多天,小马驹终于找到了他的祖母。可是,当他想到妈妈的第三
个嘱咐时,觉得还是有些奇怪,他想:
“走在马群后头,又能怎的呢?”
于是,小马驹试着在马群后头走了一趟。果真,牧马人随后赶来,挥起
长鞭把他打了一顿。
小马驹心想:“妈妈说的话,果然没有错啊!”从此以后,他再也不在
马群后头走了。
但是,当他想到妈妈的第四个嘱咐的时候,觉得还是有些奇怪,他想:
“在马群中间走,又能怎的呢?”
有一回,小马驹试着在马群中间走了一趟。果真不错,众马不是踢他,
就是挤他,使他不得一刻安宁。后来小马驹按着妈妈的嘱咐,在马群边上走
了一趟。这回他果然没有遭到马踢,也没有挨到马挤,而且还能捞到嫩草吃,
行动非常自在。从此以后,小马驹总是在马群旁边走了。
以后,小马驹无论做什么事,都常常想到妈妈嘱咐的话。
小马驹遵循着妈妈的话去生活,他便迅速而又健康地成长起来了。后来,
他终于变成了一匹出名的骏马。
(白歌乐 胡尔查 译)
找太阳
很多年以前,在一个白云环绕的山村里,住着一个老猎人和他的孙子小
多吉。爷儿俩成年累月地在山林里打猎,猎获了数不清的獐、鹿、虎、熊,
可是这些东西,大半都被老爷要去了,到头来,爷儿俩还是过着吃不饱穿不
暖的苦日子。
小多吉是个勇敢的孩子。他年纪虽小,却很懂事。
这一年,老人得了重病,眼看没望了。临终前,睁开双眼,用尽最后一
点力气嘱咐小孙子说:
“好孩子,爷爷就要丢下你去了!你不要再像爷爷这样,劳累一辈子还
是挨饿受冻!”歇了一会,老猎人又说:“我小的时候,听老一辈人说,世
上有一个金色的太阳,凡是它光芒照耀过的地方,就没有穷困,没有悲伤,
永远幸福安康。但是只有勇敢的人,才能找到它。好孩子,我死以后,你去
寻找这个幸福的太阳吧,让它给穷人们带来好时光!”
老猎人说完,就闭上了眼睛。小多吉拉着爷爷的手,哭得很伤心。
第二天,多吉在乡亲们的帮助下葬了爷爷。然后,他带上糌粑和干肉,
辞别了乡亲,头也不回地找金色的太阳去了。
爬过了数不尽的大山,趟过了记不清的河流,不分白天夜晚,多吉不停
地奔走着,寻找金色的太阳。
一天,他爬上一座陡峭的高山,看见山下碧绿的草原上,牛羊成群,帐
篷连成了片。在草原中央,有一顶金黄色的大帐篷,闪闪发光,多吉赶忙跑
下山去,走近帐篷。只见帐篷外面站着一个穿着阔气的老爷,正在得意地看
他的牛羊,多吉脱下帽子,恭恭敬敬地问道:
“尊贵的老爷,请您告诉我,什么地方有金色的太阳?我要把它带到家
乡去,使家乡的人们在它的光芒照耀下,得到幸福和安康。”
老爷听完多吉的话,放声大笑道:“愚蠢的孩子,我的帐篷放射着金光,
就像金色的太阳;天上有多少星星,地上就有我多少牛羊;只要你愿意给我
干活,就会得到幸福和安康。”
多吉相信了老爷的话,答应留下给他放牧牛羊。
日子像山涧流水一样快地过去了。多吉起早睡晚地放牧,生活却仍和过
去一样,得不到温饱,渐渐地,他明白了这里不是他要到的地方,这里也没
有爷爷所说的那个金色的太阳。于是,他一跺脚离开了老爷的帐篷。
走啊,走啊。多吉的鞋底磨穿了,衣服撕破了,但他还是一步步地向前
走着。
突然,远处出现了一望无边的青稞地,麦穗像波浪一样闪着金光。麦地
中央,高耸着一座金碧辉煌的楼房。多吉觉得精神一振,身上一下子有了劲,
急忙跑到楼房前面。只见楼上站着一位肥胖的老爷,正在得意地看他的麦田。
多吉脱下帽子,恭恭敬敬地问道:
“尊贵的老爷,请您告诉我,什么地方有金色的太阳?我要把它带到家
乡去,使家乡的人们在它的光芒照耀下,得到幸福和安康。”
老爷听完多吉的话,放声大笑道:“愚蠢的孩子,我遍地的青稞放射着
金光,身上的珠宝就像金色的太阳。只要你愿意在这里给我种地干活,就会
得到幸福和安康。”
多吉听了老爷的话,半信半疑,想了一想,还是答应了留下来给老爷种
地。
冬去春来,不觉又是一年。多吉每天在地里辛勤地劳动,日子过得还是
和过去一样苦!多吉想:这里决不能找到金色的太阳。于是,他又离开了老
爷家,找太阳去了。
寻遍一座高山又一座高山,踏遍一个草原又一个草原。多吉忍受着饥饿
和疲劳,一心寻找金色的太阳。
这一天,他又累又饿,实在没有力气再往前走了,便躺在路旁的大石头
上休息,不知不觉地睡着了。当他醒来时,看见一位头戴金冠的活佛①站在面
前,活佛抚摸着他的头顶问:
“可怜的孩子,你要到哪里去?”
“我要去找金色的太阳。”多吉把爷爷的话告诉了活佛。接着,他跪下
来虔诚地请求说:
“慈悲的佛爷,请您指给我一条明道,怎样才能把金色的太阳找到?”
活佛听了多吉的话,叹息着说:“糊涂的孩子,金色的太阳住在天上,
世间哪能找得到!你看,我庙宇上那闪闪发光的金顶,胜过天上金色的太阳:
只有每天跟着我诵经祈祷,菩萨才会赐给你幸福和安康!”活佛的话说得多
吉茫然不知所措,最后只好跟着活佛进了喇嘛庙。
从此,多吉一心侍候活佛,有空便念经祈祷。除了这些,还要给活佛和
大喇嘛背水、砍柴、放牧牛羊,一天到晚得不到片刻休息。
一年、两年,这样过了很久很久。多吉等啊等啊,菩萨始终没有赐给他
任何幸福。他想起爷爷的嘱咐,觉得这里也不能找到金色的太阳,于是,便
偷偷地离开了喇嘛庙。
风霜在多吉脸上刻下了皱纹,岁月染白了多吉的须发。多少个年头过去
了,他仍不灰心,四处奔走,寻找那金色的太阳。他还把爷爷的话告诉四方
的穷朋友们,让大家都找太阳。要找的东西虽然当时没有找到,但是他相信,
总有一天,世界上一定会有一个能给穷人带来幸福的太阳。
(栾之火 搜集整理)
① 活佛,喇嘛教中取得地位的高级僧侣的俗称。其中地位最高者为达赖和班禅,其次为法王,再次就是一
般的活佛。
刘二做工
从前,有个刻薄财主,年年打着漂亮的幌子招收长工,年年都有一些人
白白地给他干,干了半年或将近一年的活儿,得不到一文工钱。
刘二是个聪明健壮的小伙子,他看到这种事,非常气愤,决心要把财主
惩治一下。
大年里,刘二来找财主,他们议定了工钱。最后财主对刘二说:“工夫
做一整年,工钱年终时一次给你,分文不少。但是你要记住:如果一年做不
到头,不管你做了多久,工钱一个也没有。”
刘二说:“好!不过你如果未满一年就辞我的工,得给我一整年的工钱,
一个也不许少给。”
财主满口答应着,他们就这样说定了。
担 水
财主家的规矩很严,生怕长工们到厨房里搞东西吃,规定长工不得进厨
房,他把缸子安在窗子底下,长工担水要把水从窗口上倒进去。
每天天不亮,财主就喊刘二担水。
这天,他半夜就起床,找到水桶就担水,不管三七二十一,把水只管往
缸里倒。缸子满了,水就往地下流。慢慢地水由厨房流到了耳房,由耳房流
到了财主的卧室。财主还不知道,照例不等天亮就从床上爬起来喊刘二。谁
知脚刚一着地,冰冷的水就浸透了他的鞋袜。他不知出了什么事,心头一惊,
脚底一滑,就跌了个四脚朝天,半天才爬起来。
当他知道了是怎么一回事后,就责问刘二,刘二说:“这能怪我吗?缸
子在里面,我怎能看到它满不满呢?水老不往上涨,害得我辛辛苦苦地担了
大半夜,你还来怪我哩!”
给这一说,财主只好把气憋在肚子里,气得足足病了两个月。
有 贼
财主在病中天天担心的是长工用不用劲干活。好容易挨到病好了。他怕
再上刘二的当,每天总是偷偷地站在很远的地方望着。
一天,刘二在田里做活,猛抬头,发现财主躲在远处的竹林中,偷偷地
向这边望。
“得给他点厉害!”刘二心里想。他把锄头竖在脚跟前, 双手扶着锄柄,
目不转睛地望着竹林里的人影——可恶的财主。
财主看到刘二站着不干活,也就狠狠地盯住这边。
望着望着,很快太阳过了头顶,把个财主站得腿疼肚子饿,只好先忍着
气,拖着步子回家再想招儿。这时,刘二也扛着锄头回家了。
刘二一到家,财主就问:“刘二,你今天做了多少工夫?”
“还讲工夫!”刘二忿忿地回答,“我刚到地里不久,就看到一个狗养
的小贼种,贼头贼脑地躲在竹林里,想偷点竹子。害得老子望了他老半天,
腿也■了,肚子也饿了,好容易贼子才走。要不是我,你今天不知要丢多少
竹子呢!”
财主又这样白白地挨了一顿骂。
“别请大肚汉”
谷子熟了,财主眼看着满地金黄的谷子,心里乐得开了花。他叼着根烟
管在地边慢慢地踱着,不时摸摸那熟透了的谷粒。接近黄昏时,他抬头望着
天边一片灰云,心里想:没准儿快要下雨了,得赶快请人收割哩!他快步回
家对刘二说,“谷子熟透了,得抓紧时间收割,别让它掉粒儿,你赶快给我
去请点零工吧!越快越好,快去!”刘二转身刚走几步,就被财主喊住了,
“记住,请人要留意,别请大肚汉。”刘二应了一声,扭头就走了。
第二天,财主起床就眼巴巴地望着门外,等人给他来收割。等老半天,
还没来一个人。这时天色比昨天还阴沉,他在厅子里来回不停地踱着,搓着
手。正等得心焦,他看到刘二托着一盘菜饭出来了。他赶上问:“做工的都
来了吗?”
“都来了。”刘二一边回答,一边朝堂屋走去。财主急忙尾随上去。他
刚走进堂屋,只见神台前的桌子上摆满了神主菩萨,却不见一个做工的人。
原来,昨晚刘二并没有出去请工人,而是在床上睡了一个大觉。财主看到这
情况,大声嚷道:“刘二!你这是干什么?”刘二却毫不在乎地说:“你不
是说别请大肚汉吗,这些都是扁肚子,一粒饭也不吃,不是更合你的意吗?”
财主听了,气得说不出话来。下午,果然下起大雨来。这场秋雨,一连
下了十多天,财主的大批粮食都喂了江湖里的鱼儿。
拆 槽 门
财主恨透了刘二,时时挑剔他的毛病。有一次,刘二担柴回来,财主看
见了说:“刘二,你怎么只担这一点点儿?”
刘二说:“太大了,可不方便啊!”
“有什么不方便,分明是条懒虫!”财主气势汹汹地回答。
“好!明天就多担一点。”
第二天,刘二缚了两捆很大很大的柴,大得简直没法担进门。到了门前,
刘二把柴担放下,搬条梯子爬到屋顶就把瓦往地上拨。哗啦啦的响声,惊动
了财主。财主慌忙跑出来,一看刘二把屋顶的瓦拨到了地上,还在用劲地把
砖往地上推呢!他气得什么似的,大声呵斥:“你疯了吗?快滚下来!”
刘二从房上跳下来,到财主跟前说:“你看,这么大一捆柴,不把槽门
拆掉哪能挑得进去呢?”
“你难道不会把它捆小一点吗?”
“是你昨天要我捆大一点的呢?”
财主被刘二问得张口结舌,只好垂头丧气地进屋去了。
辞 工
财主觉得刘二越来越不顺眼了,决定撵走刘二。他把刘二叫来说:“我
家养不了你,你给我走吧!”
刘二说:“好!”
刘二走到屋里,把铺盖捆上,仍旧作一担担了出来。他把带来的大刀提
在手里,走到财主跟前说:“财主老爷,我要走了。咱们议明在先,半途我
不做了,一个工钱也不拿;你半途辞我的工,一年的工钱分文不少。现在,
请你把一年的工钱全付给我吧!”
财主想赖账,一看眼前的刘二,又不敢赖了。他只好忍着心疼,付清一
年的工钱,眼看着刘二走了。
陈元初 搜集整理
隐身草
从前,卧牛山下有个地主,是个财迷。他雇有两个长工,就成天千方百
计地盘剥长工,把长工使唤得筋疲力尽。这两个长工就想找个机会把财迷耍
弄一下。
有一天,长工从地里回来,也不喝水,也不吸烟,放下锄把子就往财主
家的后院跑。到了那儿,两个人仰着脖子直瞪瞪地看着那棵老椿树上一个大
乌鸦窠,老半天一动都不动。财主看见,心下疑怪,就喝叫一声:“看啥!
不快点出粪坑去!”两个长工交头说了几句话,使个眼色,就干活去了。财
主站在他俩站的地方向上看了一会儿,看不出个名堂,心里一想,就跟在两
个长工背后,溜到旁边一个小茅房里,偷偷地听他俩说什么。只听他们说:
“哎,这事咱可不能让财迷知道呀!”
“那是当然——你说这事真也奇怪。”
“是啊!怎么咱俩在同一个时候,做了同样的梦,分毫不差;都梦见一
个白胡子老头,说那槐老椿树上乌鸦窠里,有一根草是隐身草,拿着它人就
看不见了。我记得真真切切,你也记得真真切切。咱今晚上就把那根隐身草
拿来!这一来,你我就交了运了,要什么应什么,要什么有什么,再不受财
迷的支使!”
“嗨!你小点声!啊呀,那乌鸦窠可大呢!咱知道哪一根是呀?”
“那——明天干脆想法儿把椿树买下来,再一根一根的试,要是你拿着
了,我一定看不见你,要是我拿着了,你一定看不见我。”
“对,对!——对!咱跟他买来!”
财迷在茅房里听得一清二楚,他高兴得两条腿都直抖。长工回去了,他
也回去了。
财主到家,片刻也等不得,马上把老婆孩子喊来,吩咐他们坐在树下,
他亲自上树找开了。两个长工看他中了计,就去说有人要买这棵树,又说那
人肯掏高价钱,要多少给多少,不还价。财主哪里还听他们的话,连声说:
“去!去!给多少也不卖!给我十个村子也不卖!”把长工赶开,他鼓着老
大的劲,从乌鸦窠里把草一根一根抽出来拿在手里试,问底下的人是不是能
看见他:
“看见我了不?”
“看见哪。”
“看见我了不?”
“看见哪。”
“看见我了不?”
“看见哪。”
他抽一根,问一句。问着问着,太阳落山了,天上黑蒙蒙的了,鸡上了
窠,乌鸦也要归巢了——乌鸦窠叫财迷给拆了,乌鸦就哇哇地绕着树周围吵,
下边的人脖子也仰■了,肚子也饿得慌。老财迷却还问:
“看见我了不?”
“看见我了不?”
“看见我了不?”
他老婆不耐烦了,就气呼呼地说:
“瞅不见你个老兔崽子了!”
老财迷欢天喜地地拿着那根宝贝草爬下树来,高兴得一夜都没睡好。
第二天,财迷拿上那根草上街去了。走到街上看见一个卖梨的,他走过
去就拿了一个。卖梨的看见这个人当着这么多眼睛拿起一个梨就走,只当他
是疯子,怕惹事,就没有理他。财迷见没人看见,心里可高兴啦。走过一个
烧饼铺,他又上去拿了一个烧饼。卖烧饼的看见这个人当着这么多眼睛拿起
一个烧饼就走,只当他是疯子,怕惹事,就没有理他。财迷见又没有人看见,
心里就更高兴啦。他吃了烧饼吃了梨,就上县衙门去偷县官的大印去了。
他一手举着那根草,进了衙门就一直往二堂奔。外边三班衙役看见这个
古里古怪的人,还没弄清怎么回事,他已经上了二堂。他看见大印在案子上
放着,上去就拿。县官正在二堂看案卷,一见这个人上堂拿大印,心里奇怪,
就不动声色,倒看他打什么主意。财迷一见还是没人理,心想:行了,隐身
草真是个宝贝。于是抱起大印就要往外跑。县官看见他要走,伸手就把他抓
住了。
财迷还没弄清楚隐身草怎么不灵了,就听见县官大喝一声:“来人哪,
先打兔崽子八十大板,下在南监,等我慢慢再问他!”
一五,一十;十五,二十;二十五,三十;三十五,四十⋯⋯衙役们这
就把老财迷打开了。
这边老财迷在堂上挨打,那边两个长工在家里早已卷好了铺盖。他们这
会正坐在渡船上抽烟哪。
萨华 记录 向璧改写
牛头山
在绍兴运河南岸的钱清镇附近,有一座牛头山。这座山的形状活像牛头,
左右两个山峰,好像牛角,突出的山腰又好像牛的鼻尖和下巴。
很早以前,钱清镇旁的新安乡里,有一个看牛的牧童,他爹娘都早死了。
因为从小就给童员外①家看牛,所以人们都叫他小牛郎。
小牛郎很爱牛,看牛很精心。每天队早到晚,总是在田野里、山脚下放
大黄牛。他把这条大黄牛喂得又肥又大,可是童员外对他总是没有一点好声
气,不是说他太贪玩,就是说他太懒惰。有时他回家晚了,童员外还常用鞭
子打他,或者不准他吃饭。小牛郎受尽了童员外的百般折磨,也只好忍气吞
声,过着挨打受饿的苦日子。
一天,小牛郎放牛回家又晚了,童员外大发脾气,狠狠地打了他一顿,
还不准他吃饭。小牛郎只好偷偷地躲在屋角里哭泣。他哭着,哭着⋯⋯哭到
半夜,才慢慢地睡去。第二天,天还没亮,童员外就把他叫醒,让他去看牛,
并且严厉地吩咐他:再看不好牛,就要饿他三天!
小牛郎牵着牛,走到山上。因为实在太饿了,他就摘了些野果吃。吃了
野果,又觉得实在太疲倦了,他就倚在一块大石头上打起瞌睡来。开头,他
不时张开眼睛来,看看这只大黄牛;大黄牛也好像很懂事的样子,只在他周
围走来走去,找寻青草。一会儿,小牛郎又呼呼地睡着了。
这时,树林里忽然跳出了一只猛虎,张牙舞爪地扑了过来,一口就把大
黄牛咬翻在地,大黄牛连叫都没来得及叫一声。猛虎大吃了一顿,剩下一个
牛头,就跑回树林里去了。
小牛郎一觉醒来,只见满地是血,一个牛头,滚在血泊里。他仔细一看,
正是他的大黄牛的头。小牛郎吓得怔住了!现在怎么能回去啊?他越想越伤
心,坐在牛头边,忍不住放声痛哭起来,眼泪就像泉水一样涌出来落在牛头
上。
小牛郎从早晨哭到中午,从中午哭到黄昏,从黄昏哭到半夜,从半夜哭
到天明⋯⋯这样一连哭了三天三夜:眼泪流完了,鲜血点点滴滴落在牛头上,
最后连鲜血也流干了。忽然,“轰”地一声巨响,小牛郎睁开眼睛一看,已
经不是坐在那牛头旁边,而是坐任一座高大的牛头山旁边了。
这牛头山张开嘴,露出白白的牙齿:黄黄的舌头,一片金光闪亮。小牛
郎爬进牛嘴,看着看着,“呣吗”一声,像响天雷一样,吓得小半郎连忙从
嘴里钻了出来。
小牛郎急急忙忙跑到童员外那里,哭着把事情的经过告诉童员外。童员
外听到牛被老虎吃了,立刻眉毛倒竖,就要大发脾气。后来听说牛头变成一
座大山,嘴里的牙齿是白的,舌头是黄的,都闪着光。他就想开了:那白色
的牙齿一定是银子,黄色的舌头一定是金子。他就假意地笑眯着眼睛,对小
牛郎说:“小牛郎,你不要哭,牛死了也就算了。现在你只要带我到牛嘴里
去一下,我就不处罚你了。”
小牛郎带了童员外到牛头山去,童员外还带了一把斧头,一把锯子。他
们一钻进牛嘴巴,童员外就高兴得跳起来:果然牙齿是银的,舌头是金的!
这下可以得到一大笔财富啦!他连忙把斧头交给小牛郎,叫他把牛牙一颗颗
① 员外:地主豪绅。
敲下来,自己拿着锯子锯那金舌头。小牛郎是把牛头山当做自己的大黄牛看
待的,哪里肯用斧头去敲呢!他为了不让童员外发觉,只用斧头柄轻轻地敲
敲那发亮的牛牙齿。
童员外使劲地锯着金舌头,锯了半天,出了一身大汗,还是锯不断。他
着急了,就夺过小牛郎的斧头,用尽全身的力气向金舌头砍去。顿时,只听
得“轰”地一声巨响,牛嘴闭上了。接着又听见“嗤”地一声,小牛郎从牛
鼻孔里喷了出来;同时,从另一只牛鼻孔里滚出了一只肥肥胖胖的小黄牛。
这只小黄牛的样子,就跟原来那只大黄牛一样,只是牛角上刻有“小牛郎”
三个字。小牛郎骑上了小黄牛,快快乐乐地走到深山里去了。而那座牛头山
的嘴巴和鼻孔呢,却永远地闭上了,塞住了!那残暴的童员外呢,也永远地
被关在里面了。
李韩林 搜集整理
二牛推车
桂林西门外有座赵家山。这山圆滚滚的像一个车轮。赵家山的东北面有
座白牛山,东南面有座牯牛山。碧绿的阳江从北往南流过白牛山和赵家山的
中间,再流过牯牛山西边的山脚,然后一直流入漓江①。三山一水之间,是
一片广阔的田地。老人家说,这一带地方叫做“二牛推车”,还讲了一个动
人的故事:
早先,这里的田地大半被地主赵剥皮霸占了,逼得农民只好替赵剥皮做
长工,或者租赵剥皮的田地来种。即使有几家有一两块小土地,也是胆战心
惊地过日子,说不定哪一天就会给赵剥皮霸占去的。
不要以为这里有一条河,种田就不愁水了;这里的水比金子还贵呢!因
为这里地高水低,要用水灌田非得用水车不可。农民哪里有钱买水车!倒是
赵剥皮在阳江里堵了几个坝,在坝边装了几架大筒车①,将阳江的水车到田里
来。赵剥皮当然不会白白给农民用水,谁要用水,谁就得先交水钱给他。农
民自己到河里去挑水,赵剥皮也不准。他说阳江这一路的水是他的,自己到
河里去挑水也得给他钱!有一回,有个农民因为没有钱买水,眼看禾苗就要
干死了,半夜到阳江挑水,不料给赵剥皮知道了,赵剥皮当时就把这个农民
的水桶没收了,还很狠地打了这个农民一顿,把他的腿都打断了。所以,农
民只好忍饥挨饿,筹钱买水。那实在拿不出水钱的,只好眼巴巴地望着田干
禾枯,颗粒无收。
赵剥皮家里有一个长工叫作赵家。他心肠好,最肯帮助农民兄弟。他看
见哪家人手少了,便悄悄地去帮着耕田、插秩、耘田、收割。赵剥皮不在的
时候,他就悄悄地把赵剥皮的牛借给农民用。哪家没钱买水,他就悄悄地挖
断田埂,让水流到那缺水的田里。赵家帮农民做事这样尽心,哪个穷苦人不
喜欢他呀!
赵剥皮见来租牛、买水的人越来越少了,觉得有点奇怪。就派狗腿子去
打听,才知道是赵家搞的。赵剥皮气得眼睛冒出火来,就把赵家吊起来,扎
扎实实打了一顿,并且不给一文工钱,将他撵了出去。
农民们见赵家被赵剥皮打得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的,心里就像是自己挨打
那样痛。这个找药,那个敷伤,东家送来了茶水,西家送来了米粮,不到一
个月,赵家的创伤就慢慢地好起来。他才起得床,就要下田做活,怎样劝也
劝不住。他仍像以往一样,帮了这家帮那家。
可是农民越来越穷了,没有钱租牛买水,哪能种田呀!大家都挺发愁。
村里年纪最大的老爷爷忽然想起来,在白牛山脚下的塘里有一头大白石牛,
牯牛山上的石栏里有一头石水牯牛。老辈人说,你不要以为这两头牛是石头
的,心肠好的人就能用得动它们。讲是这么讲,可从没有人试过呀!现在没
有办法,也就试一试吧。找谁来用牛呢?不用说,当然是找赵家了。老爷爷
把他的想法告诉了大家,大家立刻赞成。
大家跟赵家一起来到白牛山脚下。赵家开口说:“白牛,白牛,起来和
我们耕田罢!”说也奇怪,那睡在烂泥塘里的白石牛忽然爬起来了。赵家牵
了大白牛,和大家又爬到牯牛山上。赵家又开口说:“牯牛,牯牛,出来和
我们耕田罢!”说也奇怪,那伏在石栏里的石水牯牛也爬起来了。赵家牵着
① 筒车,利用水力推动的竹制大水车,当地农民称为“筒车”。
两头石牛到了田里,安上犁,左边是大白牛,右边是水牯牛,就哗啦哗啦犁
起田来。石牛力气大,赵家的力气也大;石牛跑得块,赵家也跑得快,不到
两天工夫,农民的田都犁好耙好了。石牛不但会耕田,还会背水呢,他们天
天驮着大桶到河里去背水,阳江的水不能背,赵家便赶着他们到漓江去背水。
这样,农民用不着向赵剥皮租牛、买水了。
赵剥皮因此更恨赵家。他起了恶心要对赵家下毒手。
有一天夜里,赵家赶牛背水回来,坐在山脚下休息,不提防背后一根闷
棍向他打来,他顿时昏倒在地,接着颈脖上、胸口上、肚子上又被戳了几刀,
善良勤劳的赵家就这样被赵剥皮杀死了。
赵家被暗害的消息很快传开了。农民们又是悲痛,又是愤恨。大家都知
道这是赵剥皮下的毒手,但是上哪里去伸冤哪!县老爷和赵剥皮是一个鼻孔
出气的。大家噙着眼泪将赵家埋葬在白牛山和牯牛山中间那座小山的山顶
上,为的是要让他的坟对着他生前用过的那两头石牛,对着他生前帮大家耕
种过的田地。往后,大家就把埋葬赵家的小山叫做赵家山。埋葬赵家的那天,
天忽然变得阴暗起来;山上挤满了穷人,大家放声痛哭,哭声将山头都震动
了,流出的眼泪使得阳江水都涨满了。
把赵家葬下去的第二天,就出了怪事啦!赵家的坟头上长出了一根苗。
这根苗眼看一会比一会长大起来,长得和一根葡萄藤一样。长呀长,这根藤
由赵家山跨过了阳江;长呀长,这根藤就搭到了白牛山顶上;这根藤一下就
开了一百朵黄花,朵朵花都有碗口一样大,香喷喷的。农民在田里闻到了花
香,做起活来就不觉得劳累了。
到了晚上,就更奇怪啦!这一百朵黄花都变成一百盏灯了,亮堂堂的,
把周围几十里的田地都照亮了。这时,大白牛从烂泥塘里爬起来啦,水牯牛
也从石栏里爬出来啦。它们走到赵家山前,围着山走起来了。看呀,赵家山
团团转起来了,河水从阳江转到赵家山顶了,又从赵家山顶流到农民田里去
了。
第二天清早,农民田里的水又是满满的了,两头石牛又回到他们原来的
地方躺下了,赵家山也停止了转动,一百盏灯又变成一百朵黄花了;花儿还
是那样香喷喷的,农民在田里闻到了做起活来就更有劲了。
赵剥皮谋害了赵家以后,以为农民们没有赵家帮忙,一定要来求他的。
哪知道过了几天,还不见有人来求他。他觉得非常奇怪,又派狗腿子出去打
听。狗腿子回来照实一说,赵剥皮不相信。他出去一看,果然见赵家山和白
牛山的山顶上架着一根开着大黄花的粗藤。他挺恼火,走到赵家山上,又听
见停在黄花藤上的一只鸟紧在叫:“赵家不死,万万年!赵家不死,万万年!”
赵剥皮更恼火了,叫人把赵家的坟挖烂,并且灌进了铁水,又叫人把黄花藤
砍断。黄花藤被砍断以后,流了三天三夜的血水,把绿茵茵的阳江染成红殷
殷的了。
赵剥皮以为这下就可以放心了。哪知道赵家用过的两头石牛,照样给农
民耕田背水,它们还把赵剥皮的筒车撞翻了。赵剥皮气得要命,带着狗腿子
去整治石牛。石牛发起怒来,把赵剥皮和他的狗腿子通通撞到阳江里淹死了。
钟建星 搜集整理
小牛倌
从前有个地主,对伙计没比他更刻薄的了。人人都恨透了他,叫他“爬
地虎”。他雇了个十二岁的小牛倌给他放牛。小牛倌从到了地主家以后,挨
打受骂,吃不饱,穿不暖,一天到晚总也闲不着。
有一天,因为一件小事,地主又把小牛倌狠狠骂了一顿,连饭也不给吃,
就撵出去放牛。小牛倌憋着一肚子气,空着肚皮出去了。这天,天气挺冷,
冷风嗖嗖地直往袖筒里灌。小牛倌又饿又冷,就把牛赶到南山砬子①底下,自
己想靠着砬子边背一背风。还没等站稳脚根,就听山上有人喊他。他往前走
了几步,抬头一看,砬子上有个小姑娘伸着小手招唤他:“小牛倌,你上来
玩玩吧!”小牛倌说:“我上不去!”小姑娘说:“你顺着我的声就能上来。”
小牛倌又说:“我怕牛跑了!”小姑娘说:“你来吧!牛跑不了。”小牛倌
就顺着小姑娘的声,一点劲也没费就上去了。小牛倌一看,这个小姑娘梳两
个小辫,辫上扎两条红头绳,身上穿个红兜肚。两个人就玩起来了,玩的挺
好。小牛倌不觉得饿,也不觉得冷了,一直玩到太阳要落山了,小牛倌才下
去。他发现那几条牛没跑,还在那儿吃草。打这以后,他就天天到砬子上和
小姑娘一块儿玩。天长日久的,这事就叫地主知道了。
地主一听牛倌不好好放牛,净和别人玩,气得胖脸蛋子直打颤,气汹汹
地又把小牛倌骂了一顿。小牛倌一见东家发了火,吓得把这事都说了。地主
一听动心了,他想:“南山砬子没有道,从来也没人能上去。这个扎红辫绳
穿红兜肚的小姑娘准是个棒槌精①。”想到这,地主一龇牙,笑嘻嘻地对牛倌
说:“小伙计,别害怕,我逗你玩呢!你今天还去玩吧,玩的时候你把她的
小辫绳弄回来我瞧瞧。你再问问她,我上去看看行不行。”说完又给牛倌两
个大馒头。小牛倌不愿意去,地主可就火了,瞪着眼睛骂:“你去不去?不
去小心你的皮!”
小牛倌没办法,只好揣着两个馒头,赶着牛,又到南山砬子去了。到了
砬子顶上,两个人又在一起玩。小牛倌还把一个馒头分给小姑娘,小姑娘不
要。小牛倌一边玩,一边把地主让他弄一段小辫绳的事跟小姑娘说了,还问
小姑娘:“我们东家也要上山看看,问你行不行?”小姑娘说:“他乐意来
就来吧,我才不管呢!”天黑了,小牛倌要往回走了,她把自个小辫绳扯下
来一段,给小牛倌,说:“把你们东家领来吧!”
小牛倌到了地主家,地主就要红头绳。小牛倌就从兜里往外掏,刚掏出
来,红头绳就变成通红的棒槌籽儿了。地主心里明白,可是小牛倌不知道,
当是在哪挂来的草籽呢。他一个劲往外掏,地生说:“别掏了。你没问她让
不让我上去?”小牛倌说:“让上。”地主一听可就乐了。等到下半晌,地
主吃完了饭,连家里人也没告诉,就要小牛倌领着他,上砬子去找小姑娘。
到了南山砬子底下,就见小姑娘在砬子上向他们招手。小牛倌顺顺溜溜地就
上去了。到了顶上,小牛倌对小姑娘说:“我们东家可坏哩,上来你可得加
点小心。”
地主长得又肥又胖,走一步喘一喘,走两步歇一歇。还没走到半山腰就
上气不接下气,哼哼的像头老母猪。爬了半个时辰,才爬上砬子,累的一屁
① 砬(lá)子:山上耸立的大岩石。
① 棒槌精:即人参精。
股坐在一块石头上,一个劲地喘,豆粒大的汗珠,从秃脑瓜上巴达巴达往地
下掉。喘了好半天才想起找棒槌精,可是一回头,小姑娘不见了,地主就在
山上到处找棒槌,还叫小牛倌帮着找。
直到太阳落山,也没见个棒槌影。地主没办法,只好下山回家。牛倌三
步两步就下去了。可是地主早就累得迈不开步了,勉强往下走几步就没有道
了,说啥也下不去。这时候天也大黑了,地主就在山上大喊救命。可这回连
小牛倌也上不去了,只得赶忙回去,告诉了地主老婆。地主的老婆、儿子慌
了神,带着几个伙计一口气跑到砬子那儿。一看砬子上连一条小道也没有,
谁也上不去。光听山上又喊又叫,又哭又嚎。跟来的这些伙计,一看这个样
子,脸上不敢笑,心里可乐坏了,心想:这回也叫你受受罪,谁叫你净欺负
咱们啦!就这样,下面的人上不去,地主老下不来,过了三天,叫一只狼给
吃了。
地主老婆、儿子一见当家的死了,又急又气,拿着小牛倌出气,把小牛
倌狠狠地打了个半死,扔到那个砬子底下,想让狼也把小牛倌活活吃掉,好
给地主出气。
小牛倌躺在砬子底下,迷迷糊糊地什么也不知道。不知过了多少时候,
只听耳边有人叫他,醒过来,强睁开眼睛一看,原来是砬子顶上那个小姑娘。
小姑娘说:“小牛倌,你精神点,起来跟我走吧!”可是小牛倌叫地主老婆
打的浑身没好地方啦,坐都坐不起来,哪能走呢。小牛倌摇了摇头。小姑娘
一看这情形,就说:“你先躺着吧,我一会就来!”说完就不见了。抽袋烟
工夫,小姑娘又回来了,还端来一碗热汤给小牛倌喝。说也怪,小牛倌刚喝
完汤,伤就好了,一点儿也不疼了,浑身上下都是劲。小牛倌站起来,问这
是什么汤。小姑娘说:“你先跟我走吧,过后再告诉你。”
小牛倌就跟小姑娘走,也不知过了几道山、几道岭,来到了一个美丽的
地方。前有水、后靠山,在一片红松林中间,有一间小小的草房,小姑娘就
把小牛倌领进了屋。小牛倌问她这是什么地方。小姑娘一边给他倒水,一边
说:“咱俩一块玩了这些天,你还不知道我是谁吗?我告诉你吧,我是人参
姑娘,这就是我的家。我看你人挺好,又能干,可就是穷,净受地主的气,
我就把地主撂在山上,叫狼吃啦。你也没家,以后你就在这住吧。”小牛倌
一听可乐坏了,对小姑娘说:“你太好啦。可是咱指啥活着呢?”小姑娘说:
“咱们就挖人参吧。松林后边那个山坡上,人参可多啦,什么样的都有。方
才你喝的那碗汤,就是用活命参熬的。”
打这以后,小牛倌就和小姑娘在一块生活了。等到秋后山坡上的人参开
了花,鲜红鲜红的一片,两个人就上山采参,再也不受地主的气了。
高维垣 赵德珍 搜集整理
长 鼻 子
在离山很远的一个庄子里,住着一家子人家,就两口子过日子。这一年
遇上荒年,地里连种子也没收,到了来年种地的时候,把个小伙子愁的了不
得,妻子说道:“没有法子呀!你到地主家,去借他半升高粱当种子吧!”
小伙子听妻子这么说,明知不是门,但逼到这个时候只好去呀!叹了一
口气就往地主家借粮去了。没想到那么容易,地主问明了他的用处以后,满
口答应道:“好!好!等明天你来拿吧!”
当天晚上,地主对他老婆说道:“挖出半斗高粱。”地主老婆把嘴一噘
说:“不许你往外借粮。”地主伸过头去说:“你知道什么,今春借给他半
斗高粱,秋天就要他那五亩地。”地主老婆说:“你竟想好事,秋天人家打
下高粱,人家还你高粱,还能给你地!”地主小声地说:“咱把高粱种放在
锅里炒炒!叫他种上出不来,秋天他拿什么还咱!”
地主老婆也欢喜起来,连忙去炒高粱去了。
把高粱倒进锅去的时候,不留心掉一粒在锅台上,炒完了,往斗里盛的
时候,连这粒也盛了进去。
第二天,小伙子来拿,地主说咧:“咱两个说在明处,你借了我的粮去,
秋天有粮你还我粮,没粮你还我地,你听明白啦!秋天你还不上我的粮,你
那五亩地就归我了。”
小伙子心想:到秋天怎么的也能把他这半斗高粱还上。便答应了。
小伙子和他妻子,两口子辛辛苦苦的把地种上了。可是只出了一棵,上
粪浇水,那棵高粱长得真好,高粱穗比斗还大,小伙子谋量着这棵高粱总能
打出半斗去还地主。眼看高粱快熟了,他天天守在那里。一天早上,一个老
雕叼着高粱穗子就飞,他急了,跟着就去赶。老雕头前飞,他在后面赶,赶
着赶着天黑了,老雕叼着高粱穗子钻进大山里面的洞里去了。
小伙子要往家走,天黑了,路又不熟,这还不说,高粱穗子又叫老雕叼
去了,拿什么去还地主的粮,还是等天明豁上命进洞去看看吧!
四周都没有人家,晚上到哪里去过夜呢?他周围看了看,在离洞不远的
地方,有一棵松树,松树长得像把伞,他就爬到上面去了。不多时候,一个
大狼跑了来,停了一歇,老虎也来了,狮子也来了,狗熊也来了,猴子也来
了⋯⋯他在树上听着,动也没动。狼把鼻子四下里闻着说:“抽搭抽搭鼻子,
生人味,见了生人活剥皮。”猴子也说:“抽搭抽搭鼻子,生人味,见了生
人活剥皮。”狗熊说道:“哪里来的生人,是咱出去带了生土来啦!”老虎
说道:“今天出去谁没有吃饱?”狮子说:“我今天没吃饱!”狼说:“我
咬了一个猪吃饱了。”狗熊说:“我吃了个半饱。”猴子说:“我还想吃点。”
老虎从松树根上一扒,扒出一个锃亮的宝器,还竖着个锃亮的把。老虎
拿着敲了两敲,念道:“金头金把,敲两敲,酒菜饽饽一齐来。”
转眼间,通红的食盒来了,里面盛的也有酒,也有菜,也有饽饽。老虎、
狮子、狗熊、猴子,吃完了,又把宝器埋在松树根上。鸡“咕咕”地叫了一
声,老虎走了,狮子走了,狼和狗熊、猴子都走了。
小伙子在树上看得明明白白,心想,只要得着这个宝器,还愁什么!地
主的粮也能还上。他轻轻地爬下树来,从松树根上挖出宝器,带回家来了。
到了家里,和妻子说了,拿出宝器敲了两敲,喊道:“金头金把,敲两
敲,半斗高粱快快来。”
说话工夫,半斗高粱就在眼前了。他叫老婆把宝器藏起来,拿上高粱就
往地主家去了。
地主一见他来还粮,就变了脸,问他道:“你的高粱种上没出,怎么有
粮还我!”
小伙子从来不会说谎,就源源本本地告诉了他。地主这才把粮收下。
第二年,他也叫觅汉①在地里种上了一棵高粱。地主守在旁边,叫觅汉浇
水上粪。高粱长的也很好,眼看快熟了,地主天天盼老雕,这一天老雕飞来
了,真的把高粱叼去了。地主也跟在后面追,黑天的时候,也追到那座山里,
老雕又钻进洞里去了。地主周围看了看,也望见了那棵长得好像一把伞样的
松树,地主心想,这一定是那个小伙子爬在上面的那棵树。他也爬了上去。
不多一会,狼也来了,老虎也来了,狮子也来了,狗熊也来了,猴子也来了。
狼四下里闻了闻说:“抽塔抽搭鼻子,生人味,见了生人活剥皮。”狮子也
说:“抽搭抽搭鼻子,生人味,见了生人活剥皮。”狗熊说道:“哪里来的
生人,是咱出去带回生土来啦!”老虎说:“还是找找吧,上次咱的宝器叫
人偷去了。”
猴子一跳上了树,见地主蹲在树叉上,拧着鼻子就把他揪了下来。狼过
去拧着鼻子转几圈,老虎过去拧着鼻子转儿圈,猴子也过去拧着他鼻子转几
圈,把地主的鼻子拧了三丈长,才把他放了。
地主得了命,肩上扛着鼻子,腰里缠着鼻子,胳肢窝里夹着鼻子,往家
就跑,拿不了的一截鼻子,在地上拖着。
地主老婆觉也不睡,点着灯等着,一听见地主叫门,赶紧下来开。地主
听见老婆开门,连忙喊道:“小心别碰了我的鼻子。”老婆问道:“得了个
鼻子宝器吗?”
地主着急地说:“你闪闪我进去,到家再说吧!”
他生怕觅汉看见他,慌慌张张地往屋里跑,到了水缸边,一不小心叫脚
底下的鼻子绊了一下,一跟头,竖在水缸里淹死了。
董均伦 江原搜集整理
① 觅汉:长工。
一百鞭
从前有个地主,每年雇长工都要事前讲好条件:“你做我的长工,每天
只给你一碗稀饭吃。如果你不满意,我就要打你一百鞭,扣你的工钱。如果
你照我的话做工,我要是不满意,你就打我一百鞭,拿走你的工钱。”凡是
到他家做长工的农民,没有一个不被他打得歇了工的。
就在这山区里,有个勇敢聪明的袁老三。他看见父亲和两个哥哥去当长
工,都挨地主毒打,心里很愤恨,决心要为受苦的父兄和乡亲们报仇。
他到了地主家,讲好了条件,拿起工具就去种地。收工回来,喝着稀饭,
他一句话也没讲,还笑容满面的。地主看见很奇怪,问他:“新来的长工,
难道你很满意吗?”袁老三很快回答说:“东家!我很满意。”地主说:“好,
你是我家的好长工。明天你去放羊,可要注意,不得把幸跑掉一只。”
第二天,老三把羊赶进山■①里去。到中午,他就宰掉一只羊,用火烤熟,
饱吃了一顿。天黑了,他才把羊赶回家。地主点着火把到羊圈里一只一只地
数,发现少了一只,他气得胡子一翘,问道:“怎么少了一只羊呢?我不是
交代过你,不能让羊跑掉一只吗?”老三不慌不忙地答道:“是呀!东家,
羊是少了一只,但是没有跑掉,是我宰来吃了,现在还在我的肚子里呢。东
家!你不满意我吗?”地主听了,心里十分气愤,想起自己订下的条件,嘴
里只好连声说:“哪里!哪里!我很满意。”
第三天,地主叫袁老三去牧马,说:“不能让马跑掉一只,也不能吃掉
一只,否则按规定办事。”袁老三就去牧马了。他将马赶到街上,卖掉一匹
壮马,把卖得的钱和赶街①的农民兄弟饱吃了一顿。天黑了回家,地主问道:
“老三,你今天做工满意吗?”老三回答说:“东家!我很满意。今天我卖
了你的一匹肥马和大伙饱吃了一顿,你大概不满意我吧?”“不!不!”地
主从牙缝里吐出两个字,心痛得要死,但是怕挨一百鞭,只有把气忍在肚里。
第四天,地主要袁老三在家做工。这一天他家来了亲戚,地主走到院子
里,叫袁老三杀羊招待客人。袁老三问地主:“东家,你叫我杀哪只羊呀?”
地主说:“你到羊圈里去拍拍掌,哪只羊看你,你就宰哪只。”袁老三便到
羊圈里去了。
过了半天,袁老三还没有出来。地主等得不耐烦,便跑到院子里看,只
见一圈羊都给宰光了,他气得全身发抖。袁老三不慌不忙地说:“东家,事
情可不好呀!我走到羊圈一拍掌,所有的羊都看着我,我照着你的话把这一
圈羊都宰光了。东家!或许你不满意我吧!”地主心里好像挨刀割一样,但
是没有办法,还只得假装笑脸说:“不!不!”
晚上,地主对妻子说:“这畜生聪明计谋多,会搞光我们的家产,要想
办法除掉他。”夫妻商量好了一条毒计。第五天,地主装着一副笑脸对袁老
三说:“老三,晚上你到仓房去睡吧,那里面暖和些。”袁老三早已看出了
地主的黑心肠,晚上睡觉时,他很小心地躲在仓房边。半夜里,果然听见仓
房顶响,不一会从屋顶倒下来一大桶开水。过一会,夫妻俩以为袁老三挨开
水烫死了,为了遮人耳目,打算跑到亲戚家去躲几天。他们急急忙忙把东西
装进大口袋里,绑在大车上,从马栏里赶出了一匹马,准备连夜逃走。袁老
① ■(lòng):石山间的小平地。
① 赶街:即赶集。
三在仓房里看得一清二楚,心里想:不能放走这个坏蛋。于是,他在地主进
去拉马的时候,偷偷地跳上车,将口袋里的东西掏了出来,自已钻了进去。
地主驾好马,让老婆坐在大车上,锁好院子便走了。他们走过了好几个山■,
地主以为这下可放心了,便解了马,和老婆休息一下。袁老三从口袋里偷愉
地钻出来,地主突然发现袁老三站在车旁边,以为是袁老三的鬼魂出现了,
大吃一惊,喊道:“你这鬼家伙,快给我滚我大哥报仇,第三鞭替我二哥报
仇,剩下这九十七鞭替所有的农民弟兄报仇。”袁老三打一鞭,地主像杀猪
似地叫一声,直打到一百鞭,地主已经哼不出声了。袁老三这才丢下马鞭,
痛痛快快地走回家去。
陆宝魁搜集整理
“点 睛”
顾恺之①擅长人物画,又以画女人像和女神像最为拿手。画人物像时,他
又特别工于点睛。说起恺之画人像“点睛”,还有段传说呢。
据说,顾恺之一生下来,他母亲就去世了,他一直由一个奶妈抚养。顾
恺之因为生得虎头虎脑,很讨人喜欢,所以大家都叫他小虎子。小虎子和普
通孩子一样,一岁就能说话,一岁半就能走路,四、五岁时就能跟小伙伴们
一起玩耍了。有一天,小虎子玩得正欢,忽听一个小伙伴“妈妈”“妈妈”
的叫声。他突然想到自己的妈妈哪儿去了?为什么从来不见妈妈的面呢?想
到这里,他拔腿就往家里奔去。
顾恺之的父亲虽说是当时朝廷的一名小官,但他不满朝廷,无意功名,
因而一直在家著文写诗。看见小虎子突然奔跑回家要找妈妈,不禁伤心起来,
抱起儿子说:“小虎子,你妈妈到很远很远的外婆家去了。”小虎子问:“妈
妈几时回家来呢?”
“个把月就能回来的!”父亲为了搪塞孩子,一时随口回答。
日子一天天过去,小虎子扳着手指头,扳满了三十天,还不见妈妈回家
来。那天,小虎子天没亮就爬起身,蹲在门口,眼巴巴地守着,守着。快到
中午了,小虎子急得哭了。父亲过来抱起小虎子问道:“小虎子,你在门口
等谁呀?”“我等妈妈嘛!上次爸爸说,妈妈一个月之后就回家,一个月时
间过去了,怎么还不见妈妈回家来呢?”爸爸再也瞒不住儿子了。他抱起小
虎子,走到堂前坐下来,说:“小虎子,我告诉你妈妈的事,你听了别伤心!
你妈妈一生下你就死了。人死不能复生,小虎子,从今后别再想啦!”还没
等爸爸说完,小虎子已伤心得昏迷过去了。
以后,小虎子变得更加寡言寡语了,他不玩也不笑,只是常常缠着爸爸
问:“妈妈是怎样的人?妈妈的脸是怎样的?身材是怎样的?手脚是怎样
的?”日里问,夜里问,一直问个不停。有一天,爸爸对小虎子说:
“你妈妈的面貌是:
樱桃小口鹅蛋脸,
丹凤眼睛眉似线。”
又说:“你妈妈的手是:
两手过膝指儿尖,
白玉腿儿足金莲。”
又说:“你妈妈的身材是:
不胖不瘦像你姐,
长短个儿到我肩。”
爸爸说一句,儿子重复一句。爸爸说完了,儿子也背熟了。小虎子听得
出神,听得开心,最后问:“爸爸!妈妈喜欢穿啥衣裳?”爸爸回答:“你
妈妈穿的衣服是:冷天爱穿蓝布棉,热天爱穿绸丝艳。”
从此之后,小虎子天天在脑子里转悠着妈妈的音容笑貌。
小虎子长到七、八岁了。有一天,他又蹦又跳地到爸爸跟前,说:“爸
① 顾恺之(约345—406),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东晋杰出画家。工诗赋、书
法,尤精绘画,尝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之称。著有《论画》、《画云台山记》、《魏晋胜流画赞》
等。存世的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摹本。
爸,我想给妈妈画个像。”他爸爸惊奇地问:“你没见过妈妈,怎么个画法
呢?”“我照爸爸说的画。”父亲连连摇头:“你是个孩子,又没学过画,
又没见过你妈,画不像的,一定画不像的,别耍孩子气了。”
小虎子一点也不灰心。他早晨迎着太阳画,晚上点起油灯画,今天画,
明天画,天天画,这样半年时间过去了。一天,小虎子拿着一幅画像给他父
亲看。他父亲一看,连连摇头,说:“不像不像,一点也不像你妈。”
小虎子这下要灰心了吧?嘿,一点也不灰心。他仍然坚持早晨迎着太阳
画,晚上点起明灯画,今天画,明天画,天天画,不停地画,半年时间过去
了。一天,小虎子拿着一幅画像给他父亲看。父亲一看,还是连连摇头,说:
“不像不像全不像,一点也不像你妈。”
小虎子这下该灰心了吧?嘿,一点也不灰心。他还是早晨迎着太阳画,
晚上点起明灯画,今天画,明天画,天天画,半年时间又过去了。一天,小
虎子又拿着画像给他父亲看。他父亲一看,还是连连摇头,说:“不像不像,
就是小脚有点像。”
小虎子一听父亲说小脚画得有一点点像了。于是更加起早摸黑地画,画
呀画,画呀画,又是半年时间过去了。一天,他又拿着画像给他父亲看。他
父亲微微地摇摇头,说:“手足完全像,身材有点像,其余都不像。”
小虎子心里像灌了蜜糖,画像像得多了。可他既不自满,也不松劲,继
续起早摸黑,加倍努力画画。他画呀画呀,不知不觉又是半年时间过去了。
一天,小虎子又拿着画像给父亲看。父亲一看,连连点头说:“像了,像了,
全身都像了,就是眼睛不太像,特别是‘睛’不像。”
开花要结果,造塔要结顶!小虎子狠下决心,天天画眼,日日点睛,画
呀画呀,点呀点呀,半年时间过去了,又是半年时间过去了。一天,小虎子
拿着画像走到父亲身边,往桌上一摊。父亲看了,连连点头,赞不绝口地说:
“像了,像了,全都像了。”他伸出双手捧起画像,细细地看着看着,喃喃
地说:“像极了,眼睛特别像呀!”
从此,顾恺之拿手的点睛功夫就出名了。可他不满足, 继续勤学苦练,
到二十岁时,他的艺术造诣更高了。传说,那一年,南京要建造一个大寺院,
寺僧请当时的达宫贵人捐款,认捐的富贵人家没有一个超过十万的,谁知,
顾恺之却认捐了百万。有人说他说大话,他却不在意,只是全心全力地在寺
内白壁上画了一幅女神像,就是没有点睛。他对寺僧说:“明天是初一,我
点睛时大家可来看,但每人需捐十万两银。果真,初一那天,许多达官贵人
都来看他点睛了。只见顾恺之登上高台,挥笔一点,那画像顿时发出灵光,
满室生辉,那班人惊得个个跪倒,人人叩头都来许愿,顷刻之间捐得了数百
万两银子,大大超过了他认捐的数目。后来,顾恺之终身坚持不懈,越老越
深入钻研,他的艺术成就,也就越来越高超了。
传说,顾恺之老年时,画人像从不点睛,人家问他为啥? 他说:“哪能
点睛?一点睛,人像就要讲话哩!”
朱海容搜集整理
虎头神画
相传顾恺之天资聪颖,博学多才。二十几岁时,便成了极负盛名的画家。
他绘画人物,一反汉魏古拙之风,尤其注意点晴传神。所以,他的画素有“点
晴便语”之说。由于从小潜心磨励,刻苦学练,他画出的人物,栩栩如生!
顾恺之小时候,常和邻居家一个叫芙蓉的女孩子在一起玩耍,正是青梅
竹马,两小无猜。可是长大以后,一个在书斋,一个在绣房,很少有见面的
机会。
芙蓉长到二八芳龄,像一朵出水芙蓉,越发俊美窈窕。乍一看,桃脸杏
嘴,柳眉凤目,走路如春风摆柳,站那儿亭亭玉立。有一天,顾恺之正在习
画,突然想起芙蓉姑娘,一时心血来潮,随即提起画笔,对着墙壁,“唰唰
唰”挥毫抖腕,几笔便把一个活灵活现的芙蓉姑娘“立”在墙上了。嘿!芙
蓉姑娘脉脉含情地看着他在微笑呢!特别是那双水灵灵的大眼睛,画得十分
传神。
事隔两天,芙蓉约来邻家的几个女孩子,一起在后花园玩耍。一个邻家
女孩儿望了望芙蓉的面容,说:“咦!芙蓉姐姐,你今天怎么这样漂亮!”
另一个邻家姑娘撇撇嘴说:“咦,是有人想叫她变得好看。实不瞒你,虎头
把芙蓉姐的模样画到他屋里墙上,画成了个绝代佳人!”
芙蓉扬起巴掌说:“死丫头,看我不撕破你的嘴!”那几个姑娘嘻嘻哈
哈地躲开了。
芙蓉想:虎头不画张三,也不画李四,为啥偏偏要画我呢?而且又画到
了他的房里?这么想着,不觉脸就红了,决定要去看看。
这一天,顾恺之不在家。芙蓉偷偷地跑进他的房里一看,果见墙壁上有
她的画像。她也说不出是什么滋味,心里像揣个小兔“砰砰”直跳。回去找
到父亲,娇羞地说:“虎头把我⋯⋯的像⋯⋯画到他屋里墙上了!”
芙蓉爹一听,心里怪生气:这个虎头如此轻狂,把我女儿的像画到墙上
是什么意思?这成何体统?当下就直奔顾恺之家,想找他算帐。
谁知到了顾恺之家,张嘴喊一声:“虎头!”刚要发作,转脸看到墙上
女儿的画像,不觉楞呆了!站在女儿面前,我怎好埋怨虎头呢?虎头画女儿,
女儿对我讲,莫非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想到这里,转怒为喜,十分尴尬地转
向顾恺之笑道:“虎头!你画得真!画得美⋯⋯往后,也给我画个像吧!”
说罢乐滋滋地回去了。
他回去对女儿说:“虎头是在学画画儿啊!他不但画了你的像,还要画
我的像哩!许多人的像,他都能画,画得越真越像越好!”老人这样对女儿
说,女儿反倒暗自埋怨老人是榆木疙瘩不开窍!
又过了一些日子,芙蓉姑娘偶然得病了。啥病?心口疼。疼起来如针钻
心,叫人难以忍受。请遍有名的郎中诊治服药,并不见轻。这天,父亲搀着
女儿去看病,路过顾恺之家门口,赶巧碰上顾恺之,便请他父女俩进屋里喝
茶歇息。
芙蓉进到屋里,猛然发现自己的画像上,钉了一个钉子。钉在何处?不
偏不斜,正巧钉在心口窝。一时气上心来,又是一阵心疼,便不客气地问道:
“虎头!你把我的像,画在墙上,也就是了。怎么又在像上,钉了一个
钉子?”
“哎哟!我⋯⋯我真失礼了!”顾恺之慌了手脚,急忙笑着解释道:“这
个钉子,是我无意间钉在墙上,用来挂东西的。这真是有伤尊颜,不该不该。
我这就把它拔下来。”说着,随手把那颗钉子拔下来了。不料,奇怪的事情
发生了,芙蓉姑娘顿觉气顺心爽,周身舒坦,心口疼病竟然好啦!
这桩奇事,人们争相传播。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传开了。人们都说,
虎头的画儿是天赐手笔,画出神了!自此,“虎头神画”的美誉不胫而走,
一直流传至今。
范牧 搜集整理
画 鱼
唐朝的时候,有一个老秀才,教了一辈子书,他在别人家看到吴道子①
的画,非常喜爱。可是因为自己太穷,没有钱买,又没有机会去找吴道子,
因此一直念念不忘。
后来,老秀才得了病,病势十分沉重,卧床不起。他对儿子说:“我不
行了,我这一辈子都没有什么奢望,就是想得到一张吴道子的画,可至今没
有如愿,我就是死了也闭不了眼睛。你如果有点孝心,就去求吴道子画一幅
画,我看上一眼,死了也就甘心了。”儿子是个孝子,他决心满足老人的心
愿。因为家里穷,只好变卖家产,凑了路费,裱了一幅空白画轴,就起身上
路了。
他东奔西走,到处打听,过了好多日子,总算找到了吴道子。吴道子听
了老人儿子的诉说,很是感动,答应立刻就画,并叫他赶快研墨。他一天研
了一盆墨水,吴道子叫他铺开画轴,随手拿过一只破麻鞋,饱饱地蘸上墨水,
在画轴上乱点了好多大黑点子。老秀才的儿子眼看自己花钱裱下的画轴,就
这样被糟蹋得一塌胡涂,心里非常生气,就挡住不叫再画了。吴道子知道他
的意思,笑了一笑,把麻鞋扔掉,走进内室去了。老秀才的儿子等墨干了,
卷起画轴,就气呼呼地往回走。
他回到家里,老秀才非常高兴,问:“画求来了没有?”儿子说:“咳!
不能提啦!”就把事情经过说了一遍。老秀才说:“那画轴拿回来了没有?”
儿子把画轴拿出来,撂在炕上说:“这不是。”老秀才说:“你给我挂在墙
上。”儿子把画轴挂在墙上,老秀才看了又看,忽然生气地说:“你为啥不
叫人家画完就拿回来啦?”儿子莫名其妙。“你看!你看!这么多的鱼,全
在沙滩上乱蹦乱跳哩,你为啥不叫人家画上水呢?”儿子这才明白过来,赶
忙卷起画轴,起身就走。
吴道子见了说:“我知道你还要来的。”老秀才的儿子把画轴铺开,吴
道子拿出笔墨,在画轴上粗粗地拉了几道杠杠说:“好啦!”“我怎么谢你
呢?”吴道子说:“不谢!不谢!我们就交个朋友吧!”
他回到家里,老秀才已经说不出话来了。儿子把画轴挂在墙上,老秀才
看呀,看呀!忽然坐起来指着画大声地说:“鱼到水中了!鱼到水中了!你
看游得多欢呀!”没过多少日子,老秀才的病居然好了。
杨澄远 搜集整理
① 吴道子,又名道玄,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唐代著名画家。他擅长佛教和道教人物画,兼工山水。曾
在长安、洛阳的寺观创作大量宗教壁画,在我国绘画发展史上贡献很大,被后世推崇为“画圣”。
办嫁妆
吴道子有一个女儿,名叫玉妹,是一个勤劳善良的美丽姑娘。玉妹长到
十八岁上,和邻村的一个青年定了亲。
在那个时候,女儿出嫁,父母要陪送桌椅箱柜、被褥衣衫。可是,穷画
匠哪有钱给女儿办嫁妆呢!玉妹知道家中没钱,为了不让父亲作难,在婚期
临近的时候,她手脚不停地纺花、织布,想在出嫁时穿上自己做的新衣,让
爹爹喜欢喜欢。
这天晚上,吴道子坐在灯下,看着正在织布的女儿说:“孩子呀,你就
要出嫁啦,爹用什么给你当嫁妆呢?”玉妹说:“爹,你给穷人画画不要钱,
给富人画画的钱救济了穷人,哪有钱给我办嫁妆?布织好了,做一身新衣裳
就行了。今后,我会织布,又会纺花,还会下地干活,不愁吃穿,您就别再
为办嫁妆作难啦。”吴道子想了想说:“你说得对,会干活就有饭吃。可是,
我只有你这么一个女儿,总得表一表当爹的心意呀。这样吧!爹是画匠,就
给你画几张画吧。”玉妹一听,高兴地站起来说:“爹,你就给我画几张画
吧,这比啥东西都好,我把画挂起来,想您的时候看看,就和看见您一样了。”
就这样,吴道子开始给女儿画画了。画桌子,画箱子,画衣衫,画帐子⋯⋯
画好一幅,玉妹就放在一个破箱里。不管画什么,玉妹都很喜欢,这是爹给
她画的呀!有时,她见爹画累了,就悦:“爹,别画了,您歇歇吧,画得不
少啦。”吴道子没有停笔,画着说:“玉妹,你是爹的好女儿,爹没啥给你,
要给你画一箱子画。”就这样,白天画,晚上也画,晴天画,阴天也画。到
了玉妹出嫁的日子,果然画满了一箱子画。玉妹走时,这箱画也随着她的花
轿抬到了婆家。
玉妹的丈夫是一个既贪财又自私的人。他见岳父没陪什么嫁妆,只带来
一个破箱子,非常生气。趁玉妹出去吃饭的空儿,他打开了箱子,当他看见
是一箱子画时,更气了,马上点起火,把画一张接一张地扔进火里。
玉妹吃过饭回房来,见丈夫正在烧画,就不顾一切去夺。可是晚了,画
已经烧完了,她只抢过来一张画着花绸被的画。玉妹气坏了,哭着责问丈夫,
为什么烧她的画。她丈夫说:“这些画,不当吃,不当穿,几张破纸,有啥
用?你要可惜,不是还拿着一张吗?今晚别盖被子,盖你爹给你的画吧!”
说完,就盖着新被子睡了。玉妹是个要强的姑娘,就是冻死也不会屈服。她
哭了一会儿,就抱着那张画和衣躺在床上,这时候,她忽然发觉怀里的画变
成了一床厚敦敦、软和和的新花绸面子被。这时她才知道,爹的画是画啥是
啥了。她把被子盖到身上睡着了。
第二天早上,她丈关醒了,看见玉妹盖着一条新被子,很惊讶。这时,
玉妹也醒了,她把被子一卷,又变成了一张画,放到箱子里了。她丈夫知道
这画宝贵,悔恨极了。可是,悔恨有什么用呢?
吃过早饭,玉妹要回门了,伴她同去的丈关急忙套上车,给她拿出花衣
服,低三下四地向她说好话,承认自己错了,要她再去向爹要一些画,可是,
不管他好说歹说,玉妹总不搭理他。
吃过午饭,玉妹把丈夫烧画的事说给她爹听了,吴道子叹了口气,什么
也没说。玉妹的丈夫在一边苦苦请求,要爹再给他画一些画。吴道子说:“我
的画可以当财物,但财物不是我的画。我给你们画的画,你烧了,今天你要
的是财物,不是画,我怎么会给你呢?”
赵景斌 搜集整理
醉画葡萄架
王维的诗画出名之后,达官贵人都想要他的画来装点门面。可王维生性
刚正,不肯依附权贵,更不肯把画作为礼物送给他们。因此,他做官不久,
就得罪了宰相李林甫,被贬出京城长安。满腹才华的王维只得到终南山过隐
居生活。
王维隐居以后,终日饮酒赋诗,种花绘画,日子过得倒也逍遥自在。他
的酒量越来越大,往往喝得酩酊大醉才开始作画,久而久之,竟形成了习惯,
无洒不作画。
当地的太守,是个不学无术的人。他听说王维隐居在山中,也想让王维
画幅画,挂在客厅,卖弄一下风雅。
他派师爷几次去请王维。王维讨厌这种人,每次都闭门不见。
后来师爷听说王维有酒后作画的习惯,便如此这般地替太守出了个主
意。太守听了不住地点头。
过了几日,山下张员外派人给王维送来一张大红请帖,请他前去赴宴。
自从王维来到终南山,常常和张员外在一起谈古论今,俩人也算有几分交情。
所以他接到请帖,就下山了。
王维来到张员外家门口,见张员外陪着太守和师爷一起出来迎接他,不
由得一愣,有点不痛快,但张员外既然把他请来了,也只好将就着喝起酒来。
王维一有几分醉意,脑海里便闪出一幅幅画图,他急得直搓双手。张员
外知道他这个习惯,便把他让到客室里“休息”。
王维见案上镇纸下压着宣纸,案头放着磨好的几大碗墨汁,便兴冲冲地
抓过大笔就要画。常言说,人醉心不醉,酒迷人不迷。正当他要挥笔作画时,
猛然想到太守求他作画的事,心想,莫非今天是骗我给太守画画吗?想到这
里,他又放下了笔,在屋里踱起步来。他见室内白墙如粉,洁净照人,决定
把画画在墙上,这样谁也拿不走了。可是在墙上作画,笔又显得太小,他便
从脚上脱下一只布鞋,蘸饱了墨,在墙上抹了起来。他画完后,也没向张员
外告别,就匆匆忙忙走了。
太守和师爷进屋一看,只见墙上横一道竖一道,也不知都画些什么。太
守气得连话也说不出来了。张员外说:“大人不要生气,请将蜡烛熄灭,看
看究竟怎样。”
蜡烛媳灭后,室内一片朦胧,墙上一弯新月,发出柔和的光,照着一条
小溪。小溪边有一架葡萄,那葡萄枝条左缠右绕,杂而不乱,那一串串又肥
又大水灵灵的葡萄,馋得人直流口水。真是一幅好画啊!
太守和师爷十分高兴,心想一桌宴席就换来一幅名画, 实在太便宜了。
他们原来以为王维是把宣纸挂在墙上画的。当他们用手去揭时,才知道这画
是直接画在粉墙上的。
崔登云搜集整理
深山画虎
厉归真自称迂疏子,五代后梁人,因家贫,自幼出家当道士。他当道士
与众不同,不穿道袍,常穿布衣。人问他干什么,他只把拳头抵在嘴边,从
不说话。原来,他是在静观默察,凝神沉思。他练就了一手好字,也学会了
作画。厉归真自小就非常喜欢牛,有时还随同牧童一起放牧,爬到牛背上哼
哼曲子。他熟识牛的神态、脾气、习性,因此,他笔下的牛颇为传神。慕名
而来请他画牛的人也越来越多。
一天,有个酷爱书画的文人请厉归真作画,对他说:“我家堂屋中早已
挂上了你画的牛,画是画得绝妙,只是牛性温驯,不及雄姿英武的老虎有气
魄。所以,我今儿特来请你画一幅老虎图。”厉归真听了,觉得有理,决心
亲自到深山老林观虎学画,并约那人半年后来取。
这天,厉归真带上干粮和绘画工具,来到了老虎经常出没的深山野岙。
他见山冈高处贴着张大告示,说是近来有老虎伤人,来往客商务必结伴过冈。
厉归真寻思道:如果就此回去,就别想画出出色的老虎,可老虎来了怎
么办呢?他左右环顾,发现山冈高处有一棵三人合抱的大树,这下他高兴了。
他想,老虎虽然凶猛,但它不会爬树。于是,他就在大树丫杈处搭了个棚子,
独自一人住了下来,观察老虎的行踪。他白天呆在棚子里睡觉,待到日落西
山,老虎出山的时候,就振作精神,聚精会神地观察老虎的各种神态:坐、
卧、跑、跳以及捕捉小兽时的凶猛动作和神态。
“看来,还得引逗老虎咆哮、发威才好!”厉归真这样想着。一次,老
虎从大树下路过,他拿起事先准备好的石块向老虎投掷下去,接着,故意探
出身子大喊大叫,那老虎又饥又渴,见树杈高处蹲着一个人,便举起前爪,
使劲往上猛扑,吼声有如炸雷,震得山冈晃动,但老虎够不着厉归真,爬不
上树,也推不倒树,折腾了半天,才无可奈何地耷拉着脑袋向东北方向走去
了。
谁知走了不多远,老虎忽然大吼一声,威性大作,“嗖”地扑将过去,
有如猫扑老鼠一样,一只獐子便落入老虎的前爪。
这一惊险情景,厉归真看得清清楚楚,他立即用笔画在纸上。厉归真在
山上住了几十天,画成了百张草图,为他后来画好老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深山回来,厉归真生怕自己对老虎的印象会谈漠下来,还特地从猎人
那里买来一张完整的虎皮,把它套在身上,不时模仿揣摩老虎的坐、卧、跑、
跳、扑等动作和姿态,烂熟于心以后,才铺纸绘画。
半年之后,那个文人如约来到厉归真家,对他画的老虎十分赞赏。
厉归真画的山水、木石、花鸟也很受人欢迎。许多人把他的作物作为珍
品收藏。至个人们还能欣赏到厉归真当年所画的牛、虎、山水、花鸟等杰作。
严宝根搜集整理
张择端①的杏林图您知道历史上有个著名画家张择端吗?他面的《清明上
① 张择瑞:北宋画家。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早年游学汴京(今河南开封),后习绘画,徽宗
朝供职翰林图画院。专工界画宫室,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都。存世作品有《清明上河图》
卷,描绘当年汴京近郊在清明时节社会各阶层的生活景象,反映了奢华逸乐和贫困辛劳对比鲜明的情状,
河图》至今还是我国的艺术珍品。可他在当年未成名的时候,也遭磨难啦!
要知道事情的根底,还是从他画《杏林图)的经过说起吧!
北宋末年,张择端还是个书生,初次进京赶考。那年头,考试官是两个
大钱做眼镜——睁眼只看见钱啦!谁要是不拿钱走他的门子,那文章做得再
好,也是瞎子点灯白费蜡呀!贫穷的书生张择端,白考了一场。他只得乖头
丧气地收拾起笔墨纸砚,背起了包裹行李,怎么来的还得怎么回去。
正是麦黄时节,西南风溜溜地刮着,天气又干又热。张择端在路上走了
二十来里路,便觉得腹饥口渴起来。他正走在前不见村后不着店的地方,只
望见前方不远,有座翠绿的松山,山脚下有片十来亩方圆的杏林。杏林葱茏
的枝叶网,星星点点的麦黄杏儿,闪闪耀耀,怪馋人的。张择端越望越觉得
舌头底下直泛口水,便抬脚朝杏林走去。
这片杏休,外有篱笆围墙,中有木板钉成的单扇门儿。他推门进去,见
一个头戴凉笠的老翁弯腰握锄,在林行间锄草。他走向前去深施一礼,说道:
“俺是远路行人,求借老丈贵处暂歇一会儿,顺便买些甜杏充饥解渴!”
那老翁将手中的锄头往地上一插,直起腰来将张择端上下打量了两眼,
见是一个身穿蓝衫的白面书生,便客气地说道:“出门还有背着家什的!老
夫心愧没有好的款待,树上的甜杏倒是不少,老夫请您吃一顿。”说着便引
张择端走住杏林,来到三间草屋前的一棵老杏树底下。这树阴凉处早有一张
矮脚餐桌,两个尺把长的小板凳。老翁帮张择端解下包裹行李,让他坐在餐
桌边稍等片刻,才进屋拿出一根长蜡杆儿,从头上解下凉笠儿,用蜡杆儿打
了满满一凉笠甜杏,捧到张择端面前,说道:“尽情吃个够吧!”张择端道
了谢,便伸手接过甜杏,大口吃起来。一凉笠甜杏儿吃进肚里,顿觉不饥又
不渴,心里舒坦多了。他掏出银两给老翁,老翁说道:“俺卖杏都是挑到东
京市场,随行随市,按厅作价。大凡过路人来吃甜杏,俺只交个朋友,从不
收银钱!”张择端又和老翁推让了一会儿,那老翁说什么也不收下。张择端
只得将银钱放回囊中,心中对老翁的盛情仍不过意。他思忖片刻,对老翁说
道:“老丈既爱交朋友,晚生实在敬佩!俺自幼苦读寒窗,学得绘画一技之
长。让俺画幅画儿留给老丈,作个纪念吧!”
老翁听了这话,连连点头说好。张择端便取出笔墨纸砚,将一张五尺长
三尺宽的画纸铺展在饭桌上,又将墨色在砚台上调好,然后起身观看了一番,
便下腰提笔蘸饱墨色,大笔一挥作起画来。没费一袋烟的功夫,一张《杏林
图》便画完啦!张择端又端详了一番画面,在画面右上角题诗一首:
青杏酸,黄杏甜,
雀儿只将甜吉含。
考官生性像雀儿,
见了“甜”就笑开颜。
蠢才有钱中状元!
题罢诗句,他又在下面落了款:“山东密州①张择端画于宣和某年某月某
日。”
老翁看了这幅画儿,明白自己眼前是个有真才实学的书生,心中暗暗敬
佩,便更加热情地和张择端相对坐着拉起呱儿来。言谈话语间,张择端探出
是一件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社会风鹆画。
① 密州:即现在的山东省诸诚县。
了老翁家只有父子二人,家境贫寒。他拜辞老翁,临上路时说道:“俺送您
老人家这幅《杏林图》,您老家里日子要是能过得去,可以挂在墙壁上留作
纪念,要是遇到维持不了生计的年头,可以将它拿到市上,换个十两八两银
钱,也好度日。”
张择端走后,老翁便将那幅《杏林图》细心地裱糊好边儿,小心地挂在
屋里的墙壁上,把它视为珍宝。谁知第二年,遇上了杏树歇枝的年头,这父
子二人的吃穿啊,就全靠儿子打柴去换那俩大钱啦!数来算去,别无值钱的
家珍,只有那幅《杏林图》还能值两个子儿。老翁叫儿子把它从墙上摘下来,
拿到东京市场上去变卖。
老翁这儿子是个虎头虎脑的小伙子,他带着《杏林图》来到东京汴河岸
边的闹市。市上卖画儿的不多,小伙子学着别人的样儿,将那《吉林图》挂
在了一家店铺的房檐下,自己蹲在旁边的柳阴处乘凉。等了好久,才见几个
穿袍戴帽的文人来到《杏林图》近前,向他问价钱。小伙子是个忠厚人,只
作了十两银子的卖价,那儿个文人还嫌太贵。这时,天已东南晌了。忽然间,
小伙子头顶上,那高高的柳枝上落下一只雀。它“吱吱喳喳”地叫了一阵,
一眼看见了《杏林图》上那片绿葱葱的杏林,那枝叶间的麦黄杏儿星星点点,
闪闪耀耀,枝权上一只雀儿嘴上含着一个熟透了的甜杏⋯⋯哎呀呀!这《杏
林图》在雀儿的眼里,成了真正的杏林了!只见这只雀儿,尾巴一翘,翅儿
一展,“嗖”地一下子往画上的杏林里飞。“啪!”——这一下正碰在了《杏
林图》上。雀儿受了碰,“吱喳”叫着飞上天去了。旁边那几个穿袍戴帽的
文人,见这奇景,个个惊叫喝影!这幅《杏林图》引来鸟雀的佳话,霎时间
传遍了汴河两岸边的闹市,轰动了一整座东京汴梁城哇!有些富贵才子,店
铺商贩,平民百姓,一群群一伙伙跑来观看。有的说,《杏林图》画是逼真;
有的说,枝杈上的那只含甜杏的雀儿传神;有的还吟颂着画面上的诗句,可
都不舍得花十两银子买下。
正在人们吵吵嚷嚷争看《杏林图》的时候,只听东京武朝门外传来了鸣
锣开道声。随后,汴河岸边的大街上,前呼后拥地过来了一乘八抬大轿。轿
中端坐着大宋朝庭殿前太尉宿元景。这宿元景本是一个忠良清官,一贯对蔡
京一伙权臣贪官心怀不满。这阵子,轿中的宿太尉见人们吵吵嚷嚷出看一张
画儿,心里好生奇怪,便吩咐落轿。他从轿中出来,在下班人的簇拥护卫下
也向前观看。他先看了这幅《杏林图》的画面,心里暗暗惊叹《杏林图》画
得妙笔神功!他又见画面上那诗句,心里明白了——做这幅画的,准是个被
贪官埋没的有真才实学的有志贤才。他心里愤愤不平地道:“考场本应该是
个为国家招贤纳士的地方,如今倒成了贪官污吏大发横财的交易场啦!”他
长叹一声,很为国家的前途命运担忧。当他又看到《杏林图》上的落款是“山
东密州张择端”时,心中暗喜,立时下了决心——顺着麻线找头儿,将这个
作《杏林图》的贤才老士请到自己门下,待到良机再向朝庭举荐。于是他向
前寻问这幅画儿的卖价。卖画儿的小伙子生来对朝庭官家没个好看法,见了
宿太尉这样的大官也没个好脸子。他瞄了宿太尉一眼,没好气地说;
“你要买吗?拿一千两银子!——砸边儿不卖!”
听了这话,宿太尉只得说道:“好吧!一千两银子我也买下!”
小伙子惊疑地问:“你这话作数?”
宿太尉笑笑说道:“你若对我疑心,我先交给你银子,再取画儿!”说
完便吩咐人回府办来一千两银子,当场付给卖画的小伙子。
一幅画儿一千两白花花的银子!在场的人谁不伸舌头?这事过了没几
天,张择端便被宿太尉差人请到东京去了。后来张择端在东京用了近二十年
的工夫,画成了巨幅名画《清明上河图》,可惜其他作品在金兵攻陷东京时,
被抢掠和焚毁了。只有《清明上河图》,至今还存在中国博物馆里,成为画
家张择端留给中华民族的稀世珍宝了。
管延钦搜集整理
阳澄湖大闸蟹
离苏州不远,有个阳澄湖。阳澄湖两岸,有个村子叫西斜宅。西斜宅西
边,傍着一条又宽又深的大河,名叫清水港。这条河上接阳澄湖,下通万里
长江,当中要绕过常熟的大虞山。站在西斜宅的村子口,朝北一望,嗬,四
季常青的虞山,它的倒影活脱活现地嵌在了碧澄澄的清水港里。大家都说,
从这里望虞山,一天有七十二变,春夏秋冬,早晚中昼,风雨阴晴,都是一
个时辰一个景,十八个画师也画不出。
明朝有个大画家叫沈周①,大号叫石田,十二岁跟祖父来到西斜宅种田。
落脚不久,小石田就被当地的绿水青山迷住了。起先,一天还是四个时辰专
门看野景;后来从早上一直看到鸭子下蛋,连一日三餐都顾不得吃。
老祖父为小石田上了心思:“唉,小石田生得眉清目秀, 怎么变成了一
个憨大呢?定是在这陌生地方碰上凶神恶煞啦!”小石田反而觉得好笑。他
把小眼睛眨眨,用小手朝虞山一指道:“呐,那座青山是一位美女神,一天
要换七十二套衣服哩!不信,你看看:早上迷雾绕着青山,美女神在雾海里
捉迷藏;太阳一出,美女神就满身涂着胭脂;等日头三丈高的时候,美女神
又披着绵绣长裙,彩带一直拖到这清水港上。这么迷人的景致,百看不厌,
我要把它画出来!”
小石田真的画了起来。每天雄鸡叫头遍就起身,直到太阳落山才回去,
长日不歇。祖父看他勤奋,有志气,特地在河边给他搭了一个茅草棚,这样
刮风下雨都不怕了,又搬来一方大青石,让他当纸用。于是,小石田手执羊
毫,对着山写景。画好了洗掉,洗掉了再画,虞山怎么变,他就怎么画。天
长日久,把一块平平整整的青石板,揩成了一个凹肚脐。他每天洗笔、砚的
地方,水变得乌黜黜的,后人便把那地方称为“洗砚湾”。附近还有个小湖,
据说凤凰曾经在湖里淴(淴[hū]浴:洗澡)过浴,水是活的,沈周画画的
水就是从这小湖里取的,所以画啥像啥。后来沈周成了大画师,这个小湖就
叫做“画师湖”了。
那时的黑墨,是用糯米揉合起来做成的,所以香味扑鼻。墨汁倒在水里,
一直流到阳澄湖。螃蟹最喜欢吃这种墨汁,因此这一带到阳澄湖,清水大闸
蟹最多最肥。据说螃蟹喜欢迎着灯光爬,是由于当年石田点着纱灯画画,螃
蟹凭灯光寻找墨汁吃养成的习惯。不信,如今吃蟹时只要你翻开蟹壳看一看,
就会发现只只肚壳都染着墨渍!
马汉民袁震搜集整理
① 沈周(1427—1509)明画家。字启南,号石田,晚号白石翁,长州(今江苏吴县)相城人。擅画山水,
有《石田集》等。
画麻雀
一天,唐伯虎和祝枝山到小酒店饮酒。进了酒店,两人沿窗而坐,看到
对面天后宫大殿屋面上,有一群麻雀吱吱唧唧,飞上飞下,忽东忽西,觉得
蛮有趣。
店主人端上酒菜,两人正要饮酒,只见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手里拿
了纸张和毛笔,在一个窗口对着跳跃的麻雀画图。可是他刚要落笔,麻雀飞
了;再要落笔,麻雀又飞了。一连几次没有画成一只麻雀,纸上却稀稀落落
地留了不少墨点点,弄得孩子涨红了脸,满头是汗。
唐伯虎很喜欢这个好学的孩子,从座位上立起来,笑着对孩子说:“小
弟弟,我来替你画好不好?”孩子看看他,就把笔送到唐伯虎手里。唐伯虎
对大殿屋面上的麻雀看了一会儿,就在纸上急速地涂了一番。孩子呆愣愣地
看着,见纸上全是大大小小的墨团儿,很不高兴,嘴里嘀咕着:“勿会画就
勿要画,一张纸全被糟蹋掉了。”
唐伯虎听了孩子的嘀咕,就说:“我画得不好吗?”这孩子不见生,回
答说:“嗯!不好!”唐伯虎笑着又问:“那谁画得最好呢?”孩子不打疙
瘩说:“唐伯虎画得最好!你呀,和他比就差得远啦。”祝枝山在一旁,听
他两人问答,心里暗暗好笑。后来唐伯虎说:“你说我画得不好,那我替你
拿掉好不好!”他不等孩子回答,就用一只手指,按住一个墨团儿,慢慢推
到纸边,又用力一掸,只听见“扑”地一声,一只麻雀飞走了。接着连续又
按着几个墨团儿,推走了几只麻雀。孩子惊得目瞪口呆,知道遇到了高手,
连声说:“别推了,别推了,这里画的麻雀都是活的!”说着,马上伸手抢
过纸头,仔细一看,那些墨团儿分布得均匀有致,神态各异,越瞧,越觉得
这墨团儿都是一只只活灵活现的小麻雀!孩子心里高兴,对着唐伯虎说:“叔
叔,你画得比唐伯虎还要好呀!”还毕恭毕敬地向他叩了一个头。唐伯虎看
这孩子天真好学,蛮喜欢他。祝枝山叫他当场收下了这个学生。孩子趴在地
上连连叩头,忙问老师尊姓大名,祝枝山笑着说:“他就是唐伯虎呀!”
袁震记录整理
评 画
清朝时候,淮安有个画家叫边寿民①。他画的芦雁栩栩如生,人人赞美。
边寿民这个人,性情孤僻,洁身自好,他不爱慕荣华富贵,不愿意趋炎
附势,为了专心致志画芦雁,就在府城东北角盖了三间草房,起名叫“苇间
草堂”。这里远离闹市,周围全是菜园和芦苇塘,环境幽静极了。
淮安的盐商富户,边寿民不愿和他们来往。这些人有的是钱,都想用重
金请边寿民画一幅芦雁,可每次都碰壁。下游有个姓汪的大盐商,是从安徽
徽州迁移到淮安来的,他心里想:你边寿民也太清高了,你不肯卖画给我们
盐老板,这不勉强,但是我拿别的名家的画请你品评品评,这你总不会再推
辞了吧!汪盐商盘算好后,就带着他家祖传的一幅古画,托边寿民的一位好
友作引见人,一起到“苇间草堂”来拜访。
汪大盐商带来的是一幅什么古画呢?据他自己说是唐朝画家吴道子亲笔
画的,叫《锺馗掷骰图》。锺馗在民间被称为捉鬼的判官。这幅画上,他两
眼睁得铜铃大,直瞅着面前的掷骰盆,右手叉开五指,嘴张得大大的。原来
这盆里有六只骰子,其中有五只已经显出幺、二、三、四、六的点子;只剩
下一个骰子还在滴溜溜地转,锺馗叉开五指,明明是■喝它掷出五个点来!
汪大盐商充斯文,咬文嚼字地对边寿民说:“此乃吴道子的精工杰作,
所画锺馗惟妙惟肖,呼之欲出,真是神笔也!敬请先生鉴赏品评,此画可否
称为绝世珍品?”边寿民朝这画上看了一眼,就不动声色地掉转脸去了。汪
大盐商见边寿民仰脸无言,急不可待,便脱口而出:“品评一下何妨?又非
央求先生作画!”“嘿嘿,这幅画吗?”边寿民淡淡一笑,“实在高明莫测,
鄙人不敢妄加评价。”这下子,汪大盐商乐了,他瞟了一眼边寿民,抖着二
郎腿,心里想:好哇!你边寿民徒有虚名,什么名画家,连一幅古画都评不
出道理来。边寿民的好友毕竟是个文人,这时在旁边望望边寿民脸上诡秘的
神色,猜出这幅画里面多半有毛病,就走过来对他附耳说:“吾兄何不略评
一下,好将他打发出门,免得在此纠缠。”边寿民觉得这话也对,就直截了
当地说:“盐大老板,恕我大煞风景,直言相告了。此画一文不值,乃假货
劣品,不是吴道子所画。”“假货?”汪大盐商气呼呼地跳将起来,“这是
我家祖传名画,多少高手内行都赞为绝代珍宝,至少要值三千两银子!”边
寿民冷冷地说:“吴道子岂能不通晓声韵之学,居然会画出如此劣品?”汪
大盐商不懂什么是声韵之学。边寿民那位好朋友虽然懂得些,但也觉得诧异:
“请问这与声韵之学有何相干?”边寿民哈哈大笑:“你们试试看,从幺到
六把几个数字叫一叫,哪个该张开嘴!哪个该合起唇?”“行!”汪大盐商
抢先把这六个数字接连叫了两遍,别的都是张嘴叫出来,只有叫“五”字时
一定要闭嘴。“现在懂了吧?”边寿民说:“画上的锺馗叫着‘五’,要那
骰子掷出个五点来,张着大嘴能行吗?”
汪大盐商讨了个没趣,卷起假画急忙溜走了。
陈民牛 周琤杰 整理
① 边寿民,清代画家,江苏淮安人。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扬州八怪”之一黄慎①是福建宁化县人。他从小喜欢画画,并拜同郡一
位名画家上官周做老师,恭恭敬敬地跟着学,没过多人,他就把老师的全套
技巧学到手了。
有一回,外地有几个画师慕名来看画。家人捧出几轴人物画让客人观摩。
客人展开一看,齐声说道:“这不是上官周先生的作品吗?我们要看黄慎的
画。”家人连忙说:“这就是黄慎的画,不是上官周先生的作品。”他见客
人不相信,又到里面翻出几轴画,说:“这才是上官周先生的画呢。”客人
们把俩人的作品放在一起,比较来比较去,只觉风骨相似,实在分辨不出哪
是上官周画的,哪是黄慎画的,不禁啧啧惊叹。看完画,有个画师说:“黄
慎聪明灵巧,真是把老师的看家本领摹仿到手了!可这又算得了什么呢?别
人的东西总是别人的,摹仿得再逼真也不算是自家的东西,你把黄慎的画拿
出去,人家看了,都会说这是上官周的作品,谁会说是他黄慎画的呢?”
这话被黄慎听到了,黄慎一想,对呀!自己的画,除了老师的东西外,
哪一点算是自己的东西呢?怀素的字,上官周的画,都有他们自己的筋骨,
可我黄慎的画,自己的筋骨又在哪里呢?若不能闯出自己的路来,岂不是永
远只能落在别人后面,跟着嚼别人嚼过的馍?
可是,要怎样才能创出自己的独特风格呢?黄慎日夜在探索这个难题。
他废寝忘食,一会儿呆呆地想,一会儿推敲老师的画,一会儿又持笔在纸上
乱涂乱抹。
有一天,黄慎在街上边走边想,忽然灵感来了,他急忙跑到附近一家店
铺里。向店老板借来笔墨纸砚,在柜台上作起画来。周围过路人都不约而同
地围拢来,看着他画画。黄慎毫不理睬他们,只顾自己握笔作画。只见他在
白纸上三涂两抹,眨眼工夫,就把面面好了。他把笔放下,拍着柜台喊道:
“我成功啦!”
围观的人听了他的话,感到莫名其妙,他们一个个伸长脖子,瞪大眼睛
看着那画纸,上面点点划划,弯弯曲曲,寥寥几笔,像草书又不像草书,像
画又不像画,谁也看不懂它上面画的是什么东西。黄慎高兴地把画贴在柜台
里边的墙壁上了。说来奇怪,刚才看上去还是莫名其妙的东西,这下隔着柜
台往里一看,画面上竟清晰地出现了一个纤夫,向前倾斜着身子,拉着纤绳,
头上大汗淋漓,身上瘦骨嶙嶙,脚下步履艰难。大家看着看着,越看越感到
惊讶,都说:“怪人画怪画,近看莫名其妙,远看明明白白,这真是又怪又
好!”
上官周见黄慎学业猛进,画风自成一体,十分高兴,逢人便夸奖说:“古
人云:‘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果然不假,黄慎已超过我了。”黄慎成了著
名的“扬州八怪”画家之后,他的这种画法被人誉为“狂草笔法”。
霁雪整理
① 黄慎(1687—1768)清画家。字恭寿,又字恭懋,号瘿瓢子,福建宁化人,久寓扬州。家贫,卖画为生。
擅画人物,初学上官周,后用狂草笔法作画。多取神人即故事和文人士大夫的生活为题材,有时也画纤夫、
渔民、乞丐,形象往往怪特。兼工花鸟和山水。
“书童”画竹
有一次,李■和郑板桥一块来到镇江。金山寺的大和尚听说李■到了,
随即派小和尚送去一份金字请帖。
李■接到请帖,望望坐在身旁的郑板桥,笑嘻嘻地说:“你光说你名气
大,你看我一到镇江,人家就来请我了。怎么样,明天,你就看我一个人去
吃素菜?”
郑板桥看李■两眼笑成一条缝,一脸得意的样子,脱口说道:“明天我
也去!”
李■说:“咦!人家请的是我,又没请你,你怎么去呢?”
郑板桥笑笑说:“我比你年轻。明天我装个书童,不就能一起去了吗?”
“嗯,好!这个办法不错!”李■一听,高兴得连连点头,
郑板桥给我当书童,多抬高身价呀!”
第二天,李■在前,打扮成书童的郑板桥在后,刚乘摆渡船过了江,大
和尚已在寺院的门前迎他们了。大和尚双手合十,陪着李■进了方丈室,小
和尚陪着扮“书童”的郑板桥。当即,茶啊,点心啊,全送上来了。李■心
里话,他找我没得旁的事噢,总是想要些字啊画的,便开口说:“当家的,
你可准备点纸啊!”
“这个,小僧早已备好。”说着就把李■引到客厅。门一开,只见桌上
文房四宝:笔啊,墨啊,砚台啊,宣纸啊,摆得逸逸当当的。
李■再看看郑板桥,心里话,你想吃素食呢?今天就拿你开个玩笑,叫
你给我掌墨。便说:“书童掌墨!”什么叫“掌墨”呢?从前,书法考究,
要把字写得龙飞凤舞,总要书童用手托着砚台,跟着写字人的笔锋走,字写
到哪儿,砚台就跟送到哪儿。
郑板桥一听要他掌墨,心里来气啦!他想:我装一个书童嘛,不过是闹
着玩玩的,你当真把我当书童使?他想不干,又不便开口,只好忍住不吱声,
便托起了砚台。
李■笑眯眯地把笔在砚台上蘸蘸舔舔,摆开架势,刚要下笔,只见砚合
从郑板桥手中一滑,掉在宣纸的正中间。“咕溜溜”地直往纸角上滚⋯⋯
李■一见,好端端的一张桌面大的宣纸,从下端向上角染了墨黑墨黑的
一道杠子。再加上砚台在上面颠啊颠的,这条墨杠儿,断断续续,真是“顶
天立地”。李■的脸气得像个紫茄子。他把笔一摔,对着郑板桥气呼呼地说:
“你写吧!”
“我写?”郑板桥看看急得满脸通红的李■,又看看宣纸,笑笑说:“我
不写,我画!”
“你画?我看你画!”李■心里话,“这张宣纸染上了墨,倒看你怎么
画?”
这时,郑板桥毫不客气地拿起笔来,蘸了些墨,就在宣纸上涂了起来。
大和尚急坏了,因为这张宣纸,是派人从安徽宣城定做来的大开张,如今让
这小小书童泼了一下子墨,怎么办?主人不画,书童充能手?他想上前阻挡,
但看看李■并不吱声,自己也不好发火。
这个“书童”着实有两下子呢!只见他三上二下,在断断续续的墨线上
勾勾、划划、点点、戳戳。哎!“大黑杠子”竟变成了一丛墨竹,清秀挺拔,
像真的一样亭享玉立在眼前。大和尚不由得脱口说道:“妙哉!妙哉!好一
幅竹!”只见“书童”又从口袋里掏出一枚玉章,在下款盖了一下,再望望
鲜红的方印是“郑燮”两个字,大和尚呆住了!他万万没有想到站在面前的
竟是大名鼎鼎的郑板桥,于是连忙双手合十,接二连三地直打招呼:“贫僧
不知先生来镇,望先生不要在意。”说着忙喊小和尚“泡茶”,一想不对,
又加了一句“泡好茶!”
这时,郑板桥笑嘻嘻地望着李■直眨眼睛,意思是,怎么样,你看大和
尚请我了吧!李■这才醒悟过来。原来,郑板桥是有意把砚合弄翻,他心里
对郑板桥一百二十个敬佩!
随即,大和尚又请李■题了字。传说,这幅画解放初期还保存在镇江金
山寺呢。
张丹康娟搜集整理
误中狗肉计
郑板桥从山东潍县罢官回来,在扬州卖画为生,成了著名的扬州八怪之
一。他“怪”就“怪”在天生傲骨,嫉恶如仇,不爱金钱,不惧权势,似闲
云野鹤,潇洒自如。他在画店门口,题了一首诗:
画竹多于买竹钱,
纸高六尺价三千。
任他说旧谈友谊,
只当秋风过耳边。
他定了五条画例:“立索不应,劣纸不受,不韵者不画,强索题者不面,
兴致不到者不画。”下面盖上“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
“七品官耳”、“板桥郑燮”五颗印章。他确有个怪脾气,要他画,偏不画;
不要他画,偏要画。怎奈他名气太大,号称“诗”、“书”、“画”三绝,
能得他一幅墨宝,便是莫大的光荣。特别是豪商巨贾,要不挂上一幅郑板桥
的画,就觉得脸上无光。
扬州有个大盐商,叫姚有财,重门叠户,富敌王侯。一心想求郑板桥的
画,却总是碰钉子。后来有人给姚有财献了妙计,乐得他连连称赞。
时当阳春三月,草长莺飞,春光明媚。郑板桥无官一身轻,出了新北门,
来到瘦西湖,信步闲游,饱览风光。他来到一所茅屋面前,只见一湾流水,
几丛修竹,绿叶挟疏,风景如画,不觉精神一爽。这时屋内传出铮铮的古琴
弹奏声。一会儿,里面走出一个衣着整洁的老人,对来客拱手相迎,邀请入
室。郑板桥毫不客气,跟了进去。只见粉墙雪白,一尘不染,桌子上陈放着
文房四宝,墙上挂着一张古琴,饶有雅趣。再看向阳的墙上晒着几张狗皮,
变显得不伦不类。
老人烹茗款客,板桥举杯饮酒,问老人尊姓大名。老人道:“卑人城内
本有宽敞房子,只因我性爱山水,所以在此另盖草屋,偷享清福。”郑板桥
说:“我也是欢喜清静的人,想不到我俩彼此癖好相同。”接着他指着墙上
的狗皮问道:“请问,这几张狗皮有何用处?”
老人笑道:“不瞒你说,老朽平生没有别的嗜好,就是喜欢吃狗肉。先
生若不见弃,就在我这里吃一顿红烧狗肉便饭如何?”
谁都知道郑板桥以爱吃狗肉出名,他高兴地说:“好! 好!”饱餐一顿
狗肉之后,板桥兴味还浓,挥毫作画,不一会工夫,即成一幅,顺笔落款。
只见画中修竹扶疏,神妙无比。那老人见了乐得合不拢嘴,便说:“改日老
朽进城,专为先生准备一席狗肉宴,务请先生光临。”
第三天,郑板桥赴宴。大厅正中挂着板桥的那幅画。几个肥头大耳的盐
商,正在交头接耳评画。主人姚有财在旁边捋须微笑。郑扳桥此时才恍然大
悟,原来那天请他吃狗肉的那个老人,正是面前这位姚有财。既已上当,后
悔无益,他灵机一动说:“有画无诗无字,不成三绝。”说着,摘下画幅,
题上一首诗:
有钱难买一竹根,
财多不得绿花盆。
缺枝少叶没多笋,
德少休要充斯文。
这诗里隐存“有财缺德”四个字。写罢昂首大笑而去。等郑板桥走远了,
这个大盐商才悟出诗中的味道来,机关用尽,落得没趣,一气瘫倒,脸色惨
白。
周简搜集整理
狗撵兔子
一天,孟庐陵①去给朋友送画,路过东关大石桥,一阵清风,把他胳膊下
挟的画刮跑了。画在街上兜了一个圈子,飞到一家酒店里。这家酒店的掌柜
姓王,名叫何新,因为他刻薄尖酸,人们讨厌他,故意把他的名字转了音,
喊他“王恶心”。他拾到孟庐陵的画,哪会白白交了出来!孟庐陵追进去问:
“王掌柜,看到刮进来一张画吗?”他哈哈一笑说:“孟先生真是大白天说
梦话,你的画咋会跑到我店里来?”孟庐陵二话没说,一扭头就走了。
孟庐陵那张画,画的是一只兔子。王掌柜不放把画挂在正堂,只好挂在
卧室内。挂好后,他就坐在椅子上欣赏,那兔子如同活的一样惹人喜爱,瞪
着两只溜圆乌亮的眼睛,支棱着两只耳朵。他走近摸摸,那兔子毛茸茸的。
他觉得这张画没有白拾,落孟庐陵几句骂也值得。
孟庐陵回到家里,也有几分生气。如果这张画是别人拾了,也就算了,
那么多的画不是都送了人嘛!可是让“王恶心”昧了他的画,实在不甘心,
不能叫他占这个便宜。他想了一会,就画了一只高高大大的黄狗,看上去像
狼一样。画好以后,就叫孩子拿到大石桥上去。
王掌柜在屋里欣赏了一阵画以后,走出店来,见一群人围着看热闹。挤
过去一看,见是个孩子拿着一张画。他眨了眨眼睛,计上心来,推开大家说:
“起起起,这是孟先生特意给我的画,怎么叫孩子拿出来了。”说着,不由
分说把画抢走了。
这时,已是小晌午时分,喝酒的、吃饭的往来不断,真是顾客满堂,座
无虚席。他把画送到屋里,往墙上一贴,又急忙出来招呼客人。他刚站定,
忽听屋里“扑通”一声,拐回去一看,原来是画上的大黄狗跳了起来,正在
捉另一张画上的兔子。那兔子也十分机警,见门开了,从他的腿下窜进了店
堂,那大黄狗也随后追了过去,在店堂里撵了起来。兔子在桌下逃,黄狗在
桌下追;兔子跳到桌上,黄狗撵到桌上。正在饮酒吃饭的客人都吓跑了。只
一会儿,凳子倒了,桌子翻了,盘子打了,碟儿碎了,酒菜汤水流了一地,
整个店堂被搅得一塌糊涂。王掌柜站在那里愣了半天,也不知狗把兔子撵到
哪里去了。他有心站在街上骂几句孟庐陵,可是还没张口就觉得理屈,只有
自个生起闷气来。从此以后,他的酒店再也没有人敢上门了,怕再有狗撵兔
子。
文知笑搜集整理
① 孟庐陵:清代河南洛阳人。画家。
百鸟归巢
广州南海西樵山有七十三座峰,三十六个洞,二十八处瀑布和二百零七
眼清泉,是个风景极为秀丽的去处,向来有“南粤名山数二樵”之称。这里
的奇岩怪石,形状特别,细心观赏,引人入胜。西樵山天镇峰下的山坡上,
有一群怪石,形如鸟聚,被人们称为“百鸟归巢”。传说这一群怪石,还有
个来历呢。
说是广州有个李子长①,是个很出名的画师,晚年隐居在西樵山。他有一
支生花妙笔,能画出神奇的东西。有一次,他画了一只金丝猫,画得活灵活
现,很神。画好以后,就放在那里让它慢慢晒干。第二天清早起来,奇怪,
发现厅房屋角里有几只死老鼠。第三天又是这样。他把画收起来,放入抽屉
里,便不再见死鼠了。原来他画的金丝猫是活的,画挂起来,晚上金丝猫会
从画上下来捉老鼠。所以人们都称李子长是活画大师。
李子长只有个独生女儿,名叫彩凤。人很聪明,又长得俊俏,李子长十
分疼爱。彩凤有一副圆润嘹亮的歌喉,清早上山砍柴,下晚割草回家,常可
以听到她从西樵山上传来的歌声,所以人们又叫她是山凤。彩凤长大成人后,
许多人都来说媒,但都被她回绝了,原来彩凤自己看上了一个邻村的后生。
李子长看他长得清秀结实,又勤劳又忠厚,人品端正,也就把女儿许配了他。
彩凤到了二十岁,该出嫁啦。李子长说:“彩凤,你快出嫁了,我家贫
穷,无力替你置办嫁妆,就给你画几幅画吧。”彩凤知道家里的艰难,连连
点头。李子长便准备了一只箱子,精心作起画来,画好了就收藏在箱子里。
一天,他画了一幅中堂长轴,画幅上有株古榕,树上栖息着画眉、黄莺、
百灵等等,共有一百只鸟,有伏有立,形态极为生动。画好以后,李子长又
在上面题诗一首:
天生一只又一只,
三四五六七八只;
凤凰何少鸟何多,
啄尽人间千万石。
这首诗也很妙,一、二两句相乘相加:三四得十二,五六得三十,七八
得五十六,再加上一只又一只,正好是百只鸟。就把这幅画题名为《百鸟归
巢》,挂在厅堂上。到了第二天清早,只听见百鸟在厅堂里吱吱喳喳欢叫着,
十分热闹,一等人进去,一群鸟便从窗口飞了出去。到了黄昏,这群鸟又欢
叫着回来,飞入画中,栖息在古榕树上。李子长见了,心中暗暗欣喜。
后来,李子长就连同这幅《百鸟归巢》,把一箱子画给了彩凤做嫁妆。
谁知她夫家是个势利人家,很瞧不起她的嫁妆。那些姨妈姑姐,打开箱子,
一看全是些画,唧唧喳喳叫了起来:“这些破纸烂画有什么用呢?又不能吃,
又不能用!哈哈!往后叫家翁家婆吃破纸片去!”那家翁家婆早憋着一肚子
气,听旁人七嘴八舌一说,还不是火上加油,一气拿来一把火要把这些画烧
掉。
这时,彩凤沉不住气了,她细声细语地说:“叔伯婶母,容我说两句话。
这些画是我父亲的心血,全是一些宝贝呀。你们不信,仔细看看,不然就拿
一盅米来试试。”
① 李子长:清代广东广州画家。
那家翁也曾听到过一些传闻,但他不信有那么神的画。听彩凤一说,倒
有点半信半疑起来。他转身拿来一盅米,撒在地上。只见彩凤拿出一幅画,
展开挂起,立即有一群小鸟从面中飞下来,“的的笃笃”一阵子,就把地上
的米粒啄得干干净净。食完,“呼”地一声又飞回到画中去了。众人看了,
都惊奇得目瞪口呆;家翁家婆这才相信李子长真能画活画,庆幸没有把这些
宝贝烧毁了。
这样,彩凤的嫁妆全是宝画的事,就飞飞扬扬地传了开去。
邻村有个恶财主,听到这个消息,起了坏心眼,他命家仆去叫彩凤的家
翁来,对他说道:“听说你家里有几幅画,耕田人家有何用?不如把它拿给
我,我给你十担谷子,够你家吃个饱饭了。”
家翁知道那是些宝画,怎肯答应,说:“老爷,这些画是我家心婆①陪嫁
压箱的,哪能卖啊!”他喘了一口气,接着又坚决地说:“不卖!不卖!”
说完就走了。
那恶财主是个手狠心毒的人,索画不得,怀恨在心。到了一天深夜,他
叫恶腿子偷偷钻到彩凤家,放了一把火。那晚正刮北风,火乘风势,房子立
刻被大火吞没了,那些画也全被烧毁。可怜彩凤睡熟了,惊醒过来时火势已
经很猛,她又不立即往外逃命,反而往大火中去抢那些画,便葬身在火海中。
就在这个时候,突然从火海中飞出一群火鸟,领头的是一只凤凰,直向两樵
山北麓飞去。
后来,在天镇峰下的山坡上,便出现了一群怪石,形态模样如同一群小
鸟;当中有一块大石,像只展翅欲飞的凤凰,人们说它是彩凤变的。于是,
也就把这群怪石称为“百鸟归巢”。
刘克宽 小薇 搜集整理
① 心婆:广州方言,儿媳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航空论坛 ( 渝ICP备10008336号 )

GMT+8, 2024-11-22 05:49 , Processed in 0.027001 second(s), 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MinHang.C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