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论坛_航空翻译_民航英语翻译_飞行翻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5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误打误撞入行 下辈子还干我的民航气象事业 [复制链接]

Rank: 9Rank: 9Rank: 9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0-13 12:36:23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中国民航报》 张安乐   我和老伴在民航工作了一辈子,如今她已谢世多年,我也早已年过古稀。好在几个孩子都子承父业,不论在天上的还是在地面的,都努力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回想往事,我无悔当时的选择,无憾我走过的路。

误打误撞入了气象门

  我出生在浙东农村,祖祖辈辈租种地主的几亩薄田,几代人都是“斗大的字不识半升”的“睁眼瞎”,是党和毛主席把我这个放牛娃培养成了全村第一个大学生。当大学录取通知书送到我家时,人们扶老携幼前来祝贺。我母亲含着热泪向前来贺喜的父老乡亲作揖致谢,嘴里由衷地念叨着“感谢共产党,感谢毛主席”。   喜庆之余,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被录取在了气象专业。我的理想是做一名记者或是法官,与气象风马牛不相及。到学校报到后,我才知道这里确有一番“天作之合”:那年刚好赶上全国高等院校系科大调整,决定在我校开办一个气象本科班(即现在的浙江大学大气科学系前身)。因事先没有招生计划,只得从已经录取的新生中抽调,我们全班同学无一例外地被“拉郎配”入了气象门。   党叫干啥就干啥,“入了气象门就要做好气象人”。4年的大学生活给了我丰富的专业知识,同时也坚定了我人生路上的目标。大学毕业,我满怀报效祖国的豪情。我是独子,完全有条件留在离家较近的地方工作。分配名单宣布了,我被分配在当时的兰州民航管理局。我担心为我操劳一生的母亲会心里难受,正在考虑应如何向她老人家开口时,谁知她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儿呀!妈虽然没有文化,可心里明白着呢。生你的是娘,但培养你长大成人的是党,党是你的再生父母。听党的话,放心去吧!”面对着深明大义的慈母,我不禁热泪盈眶,也坚定了西行的决心。于是,我拜别了早已双鬓染白的双亲,毅然踏上了西行的列车,千里迢迢地从东海之滨的西子湖畔来到了皋兰山下的金城兰州。   上世纪70年代初,兰州中川机场(简称“中川机场”)即将开航,需要人才。于是,我又主动请缨,随着第一批建站大军来到了中川。住帐篷、睡窑洞、风餐露宿、披星戴月,艰苦的生活锻炼了我的斗志。那时没有节假日,根本无法顾及在城里的妻儿老小。为了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在组织的帮助下,我说服了爱人,让她也来到了中川机场工作,成了第一批“中川人家”。

当“赤脚大仙”又何妨

  刚到中川的时候,机场除跑道、滑行道、停机坪以及通信导航等供飞机起降的主要工程外,候机楼、办公楼等一些配套工程有的刚刚破土动工,有的正在进行收尾工作。从帐篷驻地到上班的路上,是一片虚土。晴天时一脚下去虚土埋过脚背,有时甚至到了小腿;雨天,泥泞的黄土更会“捉弄人”,前脚踏下去,后脚就很难拔出来,有时脚出来了,鞋却被扣在那里留作“买路钱”。   经过一段时间的“艰难跋涉”后,一天,我想不妨来个“因陋就简”,索性赤脚试试。我脱了鞋,把两只鞋的带子结起来往肩上一背,又紧紧地挽起裤腿,小心翼翼地上路了。我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到了目的地,发现这个方法不错。虽然有时也会被深埋土中的铁丝划破一层皮流点血,但那都是小菜一碟。我甚至想,当年宰相寇准求贤若渴,可以背靴夜探天波杨府,落下了“寇准背靴”的美谈。今天我们为了赢得时间,背鞋上班又何尝不可呢!更何况,那时候“赤脚医生”风靡全国,或许我赤脚上班还是一种“赶时髦”呢!

向老乡讨教气象经验

  “天有不测风云”,对我们搞天气预报的人来说,工作失误甚至“出洋相”的事是难以避免的。   上世纪70年代初的一个夏日,我作出了当日下午有雷雨的禁航天气预报。航行调度部门根据我的预报,决定暂缓接收进港飞机。14时以后,我焦急地等待出现雷雨的征兆,可是老天好像有意与我开玩笑,不但没有见到雷雨的踪影,连原有的一点云也散了。直到夜幕降临,我们才决定接收飞机。望着迟归的飞机,目睹着带着倦意走下舷梯的机组人员和旅客,我心如刀绞,无地自容,真想痛哭一场。此后,我茶不思饭不想,连夜翻阅天气资料,反复寻找失败的原因。这件事使我深深体会到,失败是痛苦的,但只有经得起错误和挫折的考验,从中吸取教训,才能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虽然是“科班”出身,又有几年的实际工作经验,但我对于中川的地方性天气总是有点摸不着门。为此,我查阅了1968年以后的气象观测资料,并决心向当地老乡请教。于是,我挎上水壶,带上干粮,走遍了机场周围的几个乡村院落。我业余时间帮助老乡锄地、拔麦子,边唠家常边向他们请教当地的天气特点。特别是一些七八十岁的老大爷,我把他们视为自己的长辈,不止一次登门,聆听他们的教诲。当地的一些牧羊人,长期以来爬坡越沟,风里来雨里去,对天气变化最为敏感,测云观天独具匠心。于是,我与他们交上了朋友,一起漫山遍野地捡过发菜、采过地皮,也一起品尝过烤土豆的美味。   通过几个月的走访,我搜集的天气资料记满了几个笔记本,还搜集到了一些十分珍贵的天气谚语,结合所学的专业知识,初步掌握了中川地区雷雨、风沙、云雨变化的规律。此后,我十分注重边工作边总结,撰写的专业或科普等各类文章,多次发表在甘肃省内外各类刊物上,曾荣获甘肃省科普一等奖,也受到过国家气象局和全国气象学会的奖励。

心正才能眼明

  记得有一年隆冬,我国北方地区普降大雪,从兰州飞往成都、西安方向的两架航班,因预报航线上有中度到严重积冰而连续取消了两天。第三天上午我接班,早班的同事交班时仍认为当天结冰形势严重,不能正常飞行。   我接班后,不断接到来自各部门询问天气的电话。本来,我完全可以“顺水推舟”坚持禁航预报。面对值班首长和各部门的期盼,面对旅客焦急的心情,我请交班的同事留下来再次进行集体会商,仔细分析各方面的气象资料。根据平时积累的经验,我认为,航线结冰的形势依然存在,但已是强弩之末,航线上有云层间隙,只要调度部门采取本场爬高,避开积冰层后加入航线,机组适时采取防冰措施,飞机是可以放行的。于是,我坚定地重新作出了适航预报,首长也及时地采纳了我的意见。   在调度、飞行部门的配合下,延误了两天多的航班终于被放飞了。航线上机组报告,基本上是云层里飞行,只有短时出现轻冰,顺利飞抵目的地。事后,当天的值班首长在讲评会上对我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表彰。这件事使我进一步懂得,作为一名专业技术人员,不但应该有娴熟而过硬的业务技术,更应该有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主人翁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心正眼明做好工作。

活到老学到老

  1998年底,我年逾花甲而退休。离开自己钟爱并毕生为之奋斗的气象事业,离开了朝夕相处、荣辱与共的战友,难免有留恋之情,但我并不孤独,也无失落之感。   活到老、学到老。老年大学焕发了我的青春,甘肃省图书馆经常有我的身影,民航各类刊物上经常有我的“豆腐块”。回想曾经戴在我头上的五好战士、先进工作者、安全生产标兵、优秀科技工作者、优秀党员等各种光环,面对着陈列在书橱中的一摞摞五光十色的各类奖状,眼看着我亲自授课、手把手培养出来的一个个年轻的大学生正走上领导岗位或成为业务骨干,我感到无比欣慰。我想,我是“搭错了花轿嫁对了郎”,如果有来世的话,下辈子我还干我的民航气象事业。   (作者系甘肃空管分局退休职工,高级工程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航空论坛 ( 渝ICP备10008336号 )

GMT+8, 2024-10-6 20:22 , Processed in 0.021001 second(s), 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MinHang.C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