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份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State-owned Assets Supervision and Administration,简称“国资委”)10月10日发布的“中央企业2008年度分行业运行情况”报告,将航空业推上风口浪尖。报告显示,包括钢铁、电力、水运在内的九大行业中,仅有航空业“未实现国有资产保值”。
“这个‘帽子’实在太大了。”一位要求匿名的国有航空公司高管极其谨慎的告诉记者,这个报告在航空业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事实上,航空公司有很多难言的苦衷。”
惹人争议的是,相比水运等其他交通运输业,唯有三大航空集团在2008年交出了282.2亿元的亏损账单。巨亏背后,航空公司的运营真相到底如何?实现账面盈利以后,是否航空业就真正得以扭转乾坤?
秋后算账
国庆长假后的第二天,三大航空集团(中航集团、东航、南航)就收到一份意外的成绩单。在国资委发布的“中央企业2008年度分行业运行情况”中,航空运输业以282.2亿元的亏损高居榜首。
报告显示,在国资委公布的九个行业中,除了航空运输业,其他八个行业皆实现了100%左右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而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Air China Limited,简称“国航”)、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China Eastern Airlines Corporation Limited,简称“东航”)、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China Southern Airlines Company Limited,简称“南航”)2008年经营亏损达到282.2亿元,比上年减利379.3亿元,未实现国有资产保值。
事实上,航空业一直是受金融危机影响的重灾区,为了帮助航空公司走出低谷,国家分别向南航和东航注资30亿元和70亿元。是什么原因,让和蔼的出资人忽然变脸“问责”?
“国资委的点名还是比较深刻的,在我看来,这与航空公司在金融衍生品中的巨额亏损事件有关。”一位来自中国航空运输协会(China Air Transport Association)的业内人士向记者分析。
事实胜于雄辩。2008年,东航与国航在石油价格套保交易中纷纷亏损,其中国航在该业务的浮亏达到74亿元,而东航则为62亿元。这几乎占据了三大航空集团全年亏损的一半。南航因为没有参加而侥幸逃过一劫。
“国资委的用意很明显,一方面要整肃衍生品场外交易,为航空公司敲响警钟;一方面要向航空公司施压,提高经营效益水平。”上述人士表示,现在国资委传达的信号越来越明确——股东不但会掏钱,还会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