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翻译像其它翻译一样,是充当一种桥梁和沟通的作用。特别是现在的中国,越来越多的外国公司来到中国,而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在中国同外国间的交往中,政府官员、律师、商业人士等需要阅读、编写、翻译大量的法律文件,以便中方和外方能够理解所要达成的各项交易条款。 # U: l* r& _, M5 d6 Z
' l# a$ N+ ~, k8 Z然而,由于法律翻译同时涉足三个领域,即法律学界、语言学界和翻译界。因此,法律翻译对译者要求十分苛刻。法律翻译与其它翻译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它的准确性要求非常高,原文中的意思不得作任何扩大或缩小,而只能等同。这就要求译者在理解英文原文时要勤查工具书,切不可人云亦云,胡乱猜测。译者在翻译时,一定要不厌其烦地勤查专业工具书,对译文一改再改,使其达到严谨、准确、规范。同时由于法律语言句式冗长、结构复杂,翻译的难度要比其它翻译更大一些。翻译时,译者要经常研究它的句子结构,找出各个从句,并理出它们之间的各项逻辑关系。法律语言是一种非常正式的严肃的书面语言,要求译者在表达时应该尽量用正式的书面词语。
5 d2 }1 K2 Y3 r5 o" K4 R$ M. w6 | + W; a6 D* v+ _+ }( \
从事法律翻译的人士都有这样的尴尬与感慨:法律翻译太难了!即使译出来也是佶屈聱牙,专业人士看不起,非专业人士看不懂。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呢?导致这些尴尬情形的原因因人而异、因翻译对象而异,其中既有英汉语言差异和中西文化差异方面的原因,又有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之间差异的原因。著者把这些原因粗略地归结为以下几点:( 1 )译者对相关法律知识不甚了解,对相关法律概念和法律体系之间的差异认识不清;( 2 )译者对英汉法律语言缺乏感性认识和实践,因此缺乏对差异性的识别能力和理性分析能力;( 3 )译者对英汉两种法律语言的使用规律、文体特点、法律语篇规范及其间的转换规律缺乏实践和研究。 , k, h! G+ m2 c, L! }5 M
( N* ]3 e' p, e7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中文法律条文的英译已变得日益迫切。但中国当前的法律翻译状况相对于文学、科技、商业的翻译来说,却难让人满意。法律翻译的历史还不长,因此,精通双语的翻译者的需求量很大。另外,法律翻译的水平也亟待提高,培训一批高水平的法律译员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 |" Z* R3 T$ {) ?
. R; Y. w5 V. [( o 像所有专业学问一样,法律翻译是个博大精深的学课,一本书的篇幅只能反映其中的一鳞半爪。著者主要以自身的法律翻译工作实践出发,与读者共同分享法律翻译中的心得体会。由于著者法律翻译学识和水平方面的限制,在书中难免有诸多裨漏,望各位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 0 L9 e3 B. f- { H/ S
# k; n5 u) K4 q! G8 a著者有幸于 1996 年进入西南政法大学外语系师从宋雷教授学习法律英语,成为中国较早学习、从事法律专业翻译的工作团队一名。此后在华东政法学院上硕士研究生期间,又聆听了国内著名法律翻译专家陈忠诚教授的授课。同时,在北京好友胡清平先生的一再鼓励下,终于决定编写本书,以供国内法律翻译界爱好者共同学习提高。
+ B: `% ?4 T# q- v, i; `. ~# G
6 b7 A F2 J: F0 S- v: H法律翻译专业化是著者多年来的心愿,此次希望通过本书的出版能够结识一直为这个专业的成长和发展作出默默贡献的拓荒者以及有志投身这个专业的且准备接受严格磨炼的法律翻译爱好者。因此,希望有兴趣的读者能与本人直接交流法律翻译方面的心得体会。
0 O( Z+ V3 u+ U- q6 H
5 Z( W5 t' h2 D% v, } 7 R; g, T. t/ M. r% a9 q h
第一讲 法律翻译的基本特点和技能 * p/ s' h+ _0 g8 C5 S! a
8 r; g2 K, z% M5 h5 D; v& K5 d一、法律翻译的基本特点 6 ?9 s& x0 ~5 P, p6 w
% Y( Y" y2 _; B1 .主旨清晰、首尾贯通。在合同翻译中,合同文件的主旨在于确定合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在翻译文件中,译者必须清晰地表达原文件的主旨和含义,使原文蕴含的法律精神和法律效力得以体现。
8 u9 {( H* k7 Z: P' y+ _ . v+ y0 X: `( W; v0 S1 n3 K' V
2 .关注文义甚于文采。法律文件中的用词注重精确性。法律文件中凡是已有定义的用语,译者必须保持首尾一致性,而不能像文学翻译文件或其他商业性翻译文件那样,不断交替使用同义词以增文采。法律翻译文件中的术语一经确定,每次出现相对应的原文术语时,应当尽量使用同一术语,一般不得随意变更。翻译法律文件时,可以适当调整句序或拆并长短句,但绝对不得导致文义含糊或引起误解。一般情况下,法律翻译文件中尤其不适用文学翻译中常用的成语或惯用语。
! i8 K2 m8 T, w& H6 j7 B$ t# N
* Y+ k4 r( o6 N% f. R3 .译文风格紧贴原文。法律翻译可谓最注重紧贴原文风格的一类翻译文体。处理一般的翻译文件(如散文、广告等)时,译者通常有较大的自由度,可以顺应文化差异或受众读者的兴趣而改写原文。但是,法律翻译中绝不允许该自由度。法律文件中的行文用字始终比较严谨庄重,译文必须保持原文的风格。
. O; _: I' E2 T3 g1 `' b: {
q% |9 I: {. [$ l1 Z# I4 .译者须摒弃个人风格。在法律翻译领域,原文中的法律术语比较用相应的术语予以对应,措辞用语必须遵循相应的规则,既定的术语和习惯用语不能以其它语辞代替,以免引起法律文件解释中的歧义。译者翻译法律文件时,应当注意贯彻运用原文件中的措辞和文本风格,在译文中尽力隐藏自己的行文风格。 / O& f" K2 K0 ]3 C1 l
- u& P6 T) t* c! t, u7 E: _ z
二、法律翻译的基本技能 / ?4 w7 P8 m1 e, A" w& `1 L- s* s
2 u- Z( D) V, o# L9 N0 D1 .提高理解力
; ~! d/ _; G) W- q4 i
+ Y# [, z. g) k% o8 i: S$ I1 p 法律翻译是兼顾法律知识、语言知识和翻译知识的学科,具有较高的从业要求。对法律文件的理解力涉及两个方面,其一是普通语言的理解力,其二是法律概念的理解力。 - A* m" |4 Z& Y& K, s/ @
5 ?. e/ e& z$ U6 c( 1 )对于从事翻译工作者,特别是法律翻译工作者而言,提高语言水平始终是努力提高的方向。对文字的领悟能力固然与天分有关,但后天的努力学习更为重要。提高语言能力并无捷径,必须潜心钻研,多读多写多练。要提高法律文件的理解力,最好的方法是研读现有的中英文对照法律文件。目前中国政府颁布的大量法律法规文件已经翻译成英文,法律出版社业已出版了许可双语法规丛书,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研读提高。
m7 T% ~7 p( e+ ?/ D; {/ C 1 ~+ p# l) v# S" c- \4 ]1 S, o
( 2 )增加个人对法律概念的认识和理解,努力提高法律文件的理解力。例如,商务合同中的赔偿保证( Indemnification )、救济措施( Remedies )、权利放弃( Waiver )、责任范围或责任限制( Limitation of Liability )、免责声明( Disclaimer )、不可抗力( Force Majeure )以及保密( Confidentiality )等条款,均具有具体的概念含义,法律译者必须掌握方可做到译文的准确性。 + O4 V2 g7 _2 G: {
8 P r s& Q. \- a# ]/ m6 f5 Q
2 .提高表达力
2 V; B% ?5 I u: T' O5 V1 w- |
+ S( O- R8 ^! J( C& U, L$ I8 W( 1 )概念消化与配对能力
7 ~6 R% |% Y2 |6 H . l8 u `2 V) f6 \
即使法律译者事先搜集大量的参考资料,已经深刻地理解了原文的含义,要做到整个译文的达意和流畅,还须具有充分的表达力。表达力与后天的辛勤磨炼密不可分。学者闻一多曾经感叹“翻译是带着镣铐跳舞”。正因如此,写作是表达作者自己的意念,而翻译则是表达他人的意念。由理解到表达,中间存在一个概念消化和配对的过程。法律译者在提高理解力的同时,尚待提高自己的表达力。概念消化和配对能力的高低,通常取决于译者掌握的词汇量。在翻译过程中,译者理解原文表达的含义后,需要在大脑积累的海量词库中检索搜寻匹配的用语。搜索到最匹配的词汇后,再运用已经掌握的遣词造句能力,才能达到理想的翻译效果。 $ P" } o9 Y2 o* u3 j
X! ^) u' ^% o `$ f8 M8 s
( 2 )词汇量
3 f! |! e$ P ~/ s: Q! V
; A0 ~- ~4 _! D4 a. o+ G3 \! n4 e& m做到法律翻译需要掌握大量的法律专业词汇。词汇量的积累有主动和被动之分。被动积累词汇是指在翻译法律文件的同时,通过查阅参考资料、查看专业词典等积累法律专业词汇;而主动积累词汇是指在翻译工作外,通过研读法律文件、法律专业读物等掌握、积累法律专业词汇。
( E" [" v' q; l( [6 z6 r/ v$ P# ]5 b
6 M- }( b `7 O6 H2 m' R: n$ M: Q/ B7 E4 S( 3 )遣词造句能力 ! S" P A5 _4 d- B( H3 w" S
1 K2 R% W6 d4 U( K5 h遣词造句是表达力的关键。表达力也包含对语言的敏感性,表现为译者是否能够感觉到译文中的用词精确性和搭配准确性。这种能力也是译者优于电脑翻译系统和翻译软件的优势所在。正因如此,一名好的法律译者需要不断地磨炼这方面的能力,提高法律语言的遣词造句技能。具体而言,译者可以多阅读法律专业文件,多阅读翻译领域的批判文章,尤其是实例阐释翻译的文章。
% L! U: r3 ]9 C $ a: {" j/ M" @4 @" e
3 、扩大知识范围 3 x @, b& H" a+ x r
, W+ T. F) s( X/ c: F# T( 1 )增加基本常识
9 L6 F: \5 }, h% F0 C# w6 Y* y9 p
" i5 @" H* X& g% _+ P译者从事法律翻译工作中,经常遇到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文件,包括不同法系、不同国家和跨国机构的法律文件。平时多研读有关法律文件、多留意国际政治经济新闻,例如国际间关于保护知识产权的协定、世贸组织关于成员国市场的协定、国际主要机构的全名和简称等,将对法律翻译工作带来很大帮助。 # ?6 D4 a- t* g5 h) j
/ G3 y/ Z0 o* |/ Z7 I其他专业概念的简称也须注意,例如“七通一平” 、“三包” 和“三同时” 等概念。遇到这些概念时,译者必须了解这些概念的完整含义并将其含义在译文中进行完整表述。 % c o, N) x% C% s7 P0 \2 N
6 C3 m' I4 w s( 2 )吸收新知识
( U& E" M2 P5 {/ u- B D0 N 8 l, M, d( v! S
除了基本常识外,译者还须涉猎新兴领域的相关知识,如电子贸易、信息技术、网络安全等方面的知识。法律翻译特别讲究精确性,唯有广泛的知识基础,方能全面准确地把握原文含义,精准地将原文翻译成目标语言文本。因此,广泛阅读、积极研讨、浏览网页始终应当成为法律翻译工作者生活中的一部分。 ( n8 W' G5 Y( ] r4 x8 g& `
1 u+ y8 { F$ G" l& m8 g
4 、收集查阅工具书
5 ~. A0 {- X1 r9 B' p
8 s3 K0 q4 K5 L3 i7 a2 a法律译者将与工具书(主要是法律辞典)终生为伴,译者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备。遇到不认识的词汇时固然需要查阅辞典,遇到似曾相识但不甚熟悉的词汇时更要勤查辞典,误译的笑话通常是在一知半解的情况下造成。国内比较值得推荐的法律专业辞典当属由潘汉典教授等学者组织编写的《元照英美法辞典》,该辞典在全面介绍英美法的基本制度、概念等方面填补了目前我国法律辞书在此方面的空白。本书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一是编译者的权威性。本书以倪征日奥、王名扬、杨铁梁等八位国内外著名学者为学术顾问,并组织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北京大学法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等多家国内著名法科院校、科研机构中的二百余专家、学者参阅大量资料文献,历经多年,反复修订而成,并最终由徐开墅等数十位专家学者加以审定。二是收录范围的广泛性。收入及注释 5 万余词条,包含词组的一般法律用法,附图表 30 余份,历史文件八件。内容涉及法理、宪法、刑法、民法等英美法各大领域。三是对词条解释的准确性、全面性。每个词条都标明了其辞源,包括拉丁文、法文、德文。对每一词条的解释非常全面,即便此种意义在现代法已罕用,对学术研究极负价值。而且由于编译者熟悉我国法律制度,对各个法律领域的基本制度都有较为精深的研究,因此,本书对我国法和英美法的基本概念对应准确,解释极为精到。另外《布莱克法律辞典》( Black's Law Dictionary )、《牛津现代法律用语词典》( A Dictionary of Modern Legal Usage )等也是法律翻译工作者常备的辞典。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不可似乎网络搜索引擎的“辞典”功能。以网上最著名的搜索引擎 Google 为例。法律译者遇到不认识且工具书上无法查到的新词时,可以在 Google 中输入查询原文的解释含义,如果能够查到相应的译文则更好。遇到不太确定的词汇时,也可以输入 Google 中以精确搜索方式查询该词汇的使用频度,以核实该词汇的准确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