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论坛_航空翻译_民航英语翻译_飞行翻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3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走进遂宁航站,体验“分流一族”的酸甜苦辣 [复制链接]

Rank: 9Rank: 9Rank: 9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1-25 17:31:1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中国民航报》 通讯员肖婷心   9月21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新津分院(简称“新津分院”)驻遂宁分流训练年度飞行突破一万小时新纪录;10月20日,新津分院在遂宁机场夜航试飞成功。2006年4月到2009年10月,在三年半的时间里,新津分院进驻遂宁机场实施分流训练,从无到有,从有到精,以效率最高、效益最大、效果最佳而赢得了学院领导的高度评价。   带着民航飞行学院新津分院驻遂宁站点的疑问和好奇,笔者踏上了赴遂宁的巴士,走进“分流主战场”——遂宁航站,体验“分流一族”的酸甜苦辣。

认真负责的“总指挥”

  作为分院驻遂宁分流“大部队”的主管领导,称副院长黄文彦为“总指挥”毫不为过。一周有4天在遂宁,黄文彦副院长俨然已是半个遂宁人了。当我们笑称遂宁已成为他的第二个家时,黄文彦副院长笑着认真地辩驳道:不,是战场!对,战场,这里没有家的闲适,有的,只有责任,只有使命!在遂宁航站的招待所,在他的“战地指挥所”里,黄文彦副院长跟我们如数家珍地聊起分流情况。   “驻外训练是分院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非常正确、必要和科学的举措。”黄文彦副院长用这句话作为了自己的开场白,“从驻外训练对分院教学的贡献上完全可以证明这一点。”   作为第一个吃螃蟹者,分院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和效仿。遂宁与新津相距200多公里,如何在异地保证飞行安全和质量,实现对驻外人员的统一管理?新津分院在与遂宁航站的长期合作中得到了启示:一要建立领导负责制,分院党委分工黄文彦副院长主管分流训练工作,飞行大队必须有副大队长以上的干部随队负责;二要建立协调机构,分院抽调力量在遂宁航站成立了临时运行办,协调除飞行教学以外的所有具体事务,保持分院与航站的良好合作关系;三要重视制度建设,分院制定和完善了多部驻外训练的相关规章和制度,保证了驻外训练的规范化;四是要强化管理,突出安全重点、教学质量和师生管理,保证训练的高效进行。

敬业奉献的“耕耘者”

  背井离乡,离开自己舒适的“小窝”、熟悉的工作环境,到一个几百公里之外的地方飞行,对于每一位飞行教员来说,起初都会有一段的不适应。可这种不适应很快就淡化了,因为大家都能清楚地看到,驻遂宁机场的训练确实解决了困扰分院的一些科目上的困难,对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确实卓有成效。在这个流动的大家庭里,有一句话没有被写成口号贴在墙上,也没有被大家挂在嘴上,但你却能深深地感受到,那就是每个人的心里都有同样的心愿:“让分院放心,为分院排忧解难。”   说起分流,飞行大队二大队副大队长王永根和一大队副大队长钟伟都一致认为,对于驻外飞行,其实所有的教员们都有一颗平和的心。钟副大队长深有感触地说道,驻外训练的生活条件虽然艰苦一些,但是也特别能锻炼人,对提高教员的自我管理、组织能力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有一次正逢飞行一大队驻站,遇上主管领导和分管领导有事务处理,李璨,一名年轻的普通教员主动站出来,承担起了跟航站协调的工作。在分流驻地,所有的教员都很清楚,等、靠、要是行不通的。在这里,每一个教员都代表着新津分院的形象,每一个教员都是生力军,都是主人翁。

默默无闻的“保护神”

  机务人员被称为“飞机的保护神”,为了这一光荣的使命,分院成立了临时的分流中队,固定了人员,规范了制度。12名机务人员,分两套小组转战遂宁机场完成保障任务。6个人15架飞机,他们每个人承担了新津本部三倍到四倍的工作量。他们既要到现场日常维护,参加排故,还要负责技术管理,为了解决分院调机的麻烦,他们又承担起了50小时定检工作。但是没有怨天尤人,没有斤斤计较,大家以强烈的责任感,共同营造出一种特别团结和谐的工作氛围。正如机务主管领导,王凯副主任所说:分流训练是分院训练的一部分,分流中队是机务部的一部分,而每一个机务人员都是分流中队不可或缺的一员,每个人都代表新津机务的形象,每个人都是一面旗帜!   这学期刚开学,就遇到反常高温天气,遂宁当地气温达到39摄氏度,停机坪座舱内的温度更是高至50摄氏度。就是这种极其恶劣的工作环境下,9月2日至5日,他们完成了9架飞机的50小时定检;12日至14日,又配合定检队完成10架飞机的100小时定检。9月6日,在接到服务通告,对赛斯纳172型飞机的一个接头进行更换检查后,当时当班的3名机务人员冒着高温连续作战,3天时间准时完成了13架飞机的更换检查任务。为了防止汽油系统污染,工作期间他们不能开风扇,在灼热的高温环境下,机械副队长王鲁川在狭小的坐舱内钻进钻出,手臂被划出了一道道血痕。   正是有了这些不怕吃苦,乐于奉献的机务人,我们的飞机才有了可靠的安全保证。无怪乎,民航飞行学院书记朱勇在遂宁视察工作期间,也曾由衷地感叹,分院机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几乎达到了国际水平!

全心全意的“红管家”

  一间陋室,一台电脑、一台打印机,两个男人——王龙发、周承江,构成了分院驻遂宁的临时运行办公室。运行办是驻外领导的得力助手,可以说,除了不管飞行,运行办什么都要管。它是一个重要枢纽,不管是所有总局、学院、分院的各类文件精神的传达领会,还是各种文档的归纳整理;不论是学生管理、飞行调机的大事,还是分流人员吃喝拉撒、寝室里换个灯泡之类的这些所谓小事,都是运行办不可推卸的责任。   周承江,一位在新津分院挂职锻炼的学院组织部干事,在运行办成立不久就走马上任。他用言简意赅的六个字概括了自己的职能——“管理、协调、服务”。每天早上6点20分起床,叫醒学生们起床、集合、吃早饭,忙碌而琐碎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作为管理机构,你可别小看了一天那几顿饭,因为人员的流动性强,没有一顿饭的就餐人数是相同的,为了避免造成浪费,也为了航站食堂及时做好准备,每餐之前他们都必须准确统计人数通知食堂。细心的他每天饭后,总会习惯性地转到教员们、学生们的饭桌边看看,大家喜欢什么样的菜肴一目了然,然后他就会跟食堂人员交流意见,更好地搞好伙食。我们在这里采访的当天晚上,一位飞行学生的背部不小心被划伤,他立即开着车把学生送往遂宁医院,处理好伤口回到单位已经是半夜12点了。这样的事情对于他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但他没有半点怨言。   事实证明,运行办的两位当家人是绝对称职的。家住成都的王龙发,去年就已退居二线,但在接到任务后,没有半点推托立即奔赴新的岗位,而由于家住遂宁,周承江付出的自然就更多了。

尽职尽责的“服务明星”

  说起王继飞,在新津分院已经小有名气了。今年6月18日发表在院报上的两篇专访,让大家记住了这个高高壮壮的司机。2006年3月19日至今,从新津到遂宁的266公里道路上,留下了他驾驶着的那辆深蓝色大客车奔驰的足印,也写下了他从一名普通司机成长为“服务明星”、“安全标兵”走过的足迹。交通班车作为维系分院分流训练的生命线,每年接送人员一万人次以上,行驶里程达到十万公里以上。责任的重大自不必多说了,每一趟班车上几十名飞行机务人员的安全都交给了他的方向盘,那是绝不能出一点点差错的。不过,有着28年驾龄的王师傅用自己零差错的纪录交给了大家一份最满意的答卷。   这学期开学,因为分流人员的增多,分院又增加了一辆中客车执行运送任务。于是,另一位司机——孙殿华也成为了“分流族”中的一员。两位司机坚守着自己平凡的岗位,手握方向盘,在这条早已熟悉的道路上,继续书写着“安全、迅速、准时、可靠”的服务承诺。   在遂宁的当晚,我们有幸参加了分流“军团”一次热闹的聚会。来自飞行、机务、车队的工作人员聚在一间小小的寝室里,没有美酒,没有佳肴,可气氛和谐而融洽。但在这个特殊的地方、特殊的时刻,同样远离分院、远离家庭,来自于不同岗位的他们,已经从陌生到熟悉,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无论领导还是普通职工,不论飞行教员还是车队司机,大家畅所欲言,不分彼此,因为他们属于同一个称谓——新津分院人,更因为他们正在为了同一个目标,在同一个战壕里并肩战斗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航空论坛 ( 渝ICP备10008336号 )

GMT+8, 2024-11-25 08:46 , Processed in 0.022001 second(s), 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MinHang.C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