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侯合领与张继红交接班时,在查看辅助发电机
初冬的冷风吹拂在荷包湖的田野上,成畦的白菜仿佛被冻得缩住了手脚,不敢舒展。菜畦旁的一处荷塘里,几支残荷随风摇曳。一座灰色围墙的院落立在田地中,两座样式独特的铁塔突兀地从院中伸向天空,显得格外与众不同。
这个院落的门上,挂着一个牌子,写着“天河机场荷包湖导航台”10个大字。导航台常年仅有张继红和侯合领两名看守人员。
14日早上8时,张继红骑着摩托车,沿乡间小道往院落开去。听到摩托车响,院子里两条黄狗跃起来,飞奔到门口,侯合领也已站到了大门口。“猴子,情况怎么样?”张继红一边停摩托一边问。“蛮好,一切正常。”有记者在,侯合领脸微红,对张继红说,“小张,不要叫我猴子,叫我小侯。”
张继红笑着答应,和记者打了招呼后,一起往值班室走去。
每天为200多架飞机的降落“引路”
许多坐过飞机的旅客可能会纳闷:空中的飞行员,如何精确地对准跑道让飞机安全着陆?
荷包湖导航台里可找到答案。
该导航台坐落在东西湖区的荷包湖农场,四周都是农田和池塘,正好处在天河机场跑道往南21公里处。
导航台里,一台高1.6米多的、名叫无方向信标机的仪器,会持续向空中发出导航信号,飞机接收到信号时,飞行员即知晓已接近机场跑道,便会调整飞行角度,准备降落。因为导航台在机场跑道笔直的延长线上,飞机飞到这个导航台的上空后,便开始下降,沿直线飞行约7分钟后,就可降落在跑道上。
该导航台被称作是天河机场导航系统的心脏,是引导飞机前往天河机场降落的第一关。而小张和小侯,通过看守该导航台,平均每天为200多架飞机的降落“引路”。
每隔10多分钟就要查看一下仪器
8点30分,张继红在检查完仪器后,在日记本上一笔一划地写道,“检查工具、钥匙齐全,电磁环境保护区情况良好……并向导航站汇报设备参数……”
对40岁的张继红和41岁的侯合领来说,荷包湖的日子,既忙又不忙:每隔10多分钟就要查看一下那台仪器,并检查一下其他辅助设备。天河机场投入使用后,他们在荷包湖导航台这样度过16年时光。在他们眼里,那台仪器如同他们的“儿子”一样,需要他俩全心呵护。
那台仪器,主要靠自身发出的导航信号和飞机进行交流。两人无需和飞行员对话,日常的工作主要是记录和维护仪器的正常运转,能确保信号发送到飞机上。两个人每次各值班24小时,之后换班,16年风雨无阻。
导航台所在的院子不小,有30亩大,分为生活区、工作区两大部分。生活区除了一排住房,还有几块农田。1993年两人从部队退伍后,第二年就来这上班。从此,他俩在这里安家并结婚生子。2008年,孩子们要读中学了,而附近只有所小学,两人才陆续将家搬出这个院子,到附近的镇上置房。
值班的闲暇时间,张继红喜欢弄一下院子里的几块菜田,侯合领则喜欢逗弄那两条狗。
院子很大,张继红和侯合领将几块空地开垦出来,种了桃树、梨树、竹子,还种了几畦白菜、菜薹。两人不忙的时候,就翻下地,弄下花,逗下狗。16年一路走来,老哥俩相互熟悉得用眼神就可以交流。
身材敦实、有些发福的张继红,瘦削、高挺的侯合领,都留着平头,依稀还有当年当兵时的风采。在这座院落里,两个人,两条狗,两座铁塔,在冬日的天空下,像是一幅静谧的油画。
两人只愿一生守候在荷包湖
那台仪器很娇贵,被封闭在一个玻璃房内,两台空调对着它,热时吹冷风,冷时吹热风。而小侯与小张的值班室内,却没有空调。
16年孤守野外,工资低,辛苦,单调。天河机场的许多员工,甚至不知道他们的存在。他们的亲友,经常劝他们离开台站。但他们不后悔自己的选择。
侯合领说,2006年前,他的工资只有几百元,爱人也下了岗,在东西湖承包了几亩鱼塘,劝他一起养鱼。他确实曾打过退堂鼓,但舍不得导航台的一草一木,舍不得那台引导飞机降落的仪器。“感情深,责任重。”张继红说,刚开始工作时,心里就有一种自豪感。工作久了,更意识到他们的守候,关系到众多旅客的生命安危。隔一天不往放置仪器的值班室里走走,他就浑身不舒服。
在台站呆的时间一长,附近种田的村民也和他们熟识了。村民们不能进入导航台内,有时候,收了白菜啥的,会悄悄地在他们门口放几棵。
现在,两人都已转为天河机场的编内人员,工资也从四五百元涨到了2000多元。每天,听着仪器发送导航信号的滴滴答答声,望着天空飞过的飞机,两人心里会浮起一种独特的享受。
他们说,这一生,只愿守候在荷包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