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论坛_航空翻译_民航英语翻译_飞行翻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4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用科技助推发展——访民航技术研究院姜春水 [复制链接]

Rank: 9Rank: 9Rank: 9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10 14:30:2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2011-01-10 《中国民航报》 记者程婕

2011年1月10日,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隆重成立,终结了民航这一公认的技术密集性行业长期缺乏顶级科研机构的历史,堪称中国民航科技发展历史上极其重要的一座里程碑。

  为了对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简称“研究院”)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本报记者走访了研究院院长姜春水。

  记者:研究院成立的初衷是什么?

  姜春水:从大的方面来说,民航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身又是一个高科技行业,必须和国家发展战略同步,因此大力发展民航的科技事业是提高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增强民航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具体到这个行业,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民航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年均增长率超过17%,远远高于GDP的增长。2005年以来,我国航空运输总周转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然而,民航在高速发展的同时面临着如何转变发展方式、保证持续安全、促进科学发展的严峻挑战。只有依靠科技发展和科技进步,提高科技创新和科技应用能力,培养出各专业领军人才和科研队伍,才是彻底解决相应问题的出路所在。为此,在2010年年初,李家祥局长在民航工作会议报告中,将“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推进科教创新体系建设”列为保障实施“民航强国”战略的重要基础工作之一,并将成立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作为工作重点,要求瞄准世界最新科学技术制高点,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产用研相结合的开放式科技创新体系。“研究院”也将秉承“立足科技创新,面向民航发展”的宗旨,实施“科研立院、产业富院、人才强院”的发展战略,力求成为中国民航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实验验证权威机构以及行业发展一流智库。

  记者:能够称得上“研究院”必须要具备一定的实力,您认为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目前是否具备这样的能力?

  姜春水:一般来说,“某某科学院”都被认为是某个行业科学技术领域的最高学术机构,并汇集了众多高科技人才。以著名的中科院为例,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中科院产生了许多开创性科技成果,奠定了新中国的主要学科基础,自主开拓了一系列战略高技术领域,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科研体系,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的前身是于1986年成立的北京航空科学技术研究所,并先后更名为民航第一研究所、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中心以及中国民用航空总局航空安全技术中心(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中心)。长期以来,研究院注重行业特色学科专业建设,已经形成涵盖民航各专业研究领域的学科体系,并且在注重发挥传统优势研究领域的同时,紧跟国际民航发展动态和民航科技应用的需求,不断加强新兴学科建设,提升科研成果水平,形成了一批在民航业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科研领域和成果。例如:在航空安全、事故调查、飞行标准、适航维修、航行技术、航空安保以及民航经济运行和发展规划等研究领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竞争优势;航空事故调查、飞行品质监控、飞行图形仿真、记录器译码、失效分析、基于性能导航(PBN)等方面的技术能力已跨入国际先进行列;

  民航经济运行分析与监测、飞行性能分析和程序设计、空域及机场容量评估、航空安保、机场运行安全等技术已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中国民用航空》、《中国民用航空学报》、《航空安全》、《空中交通管理》等杂志已在行业内外形成较大影响力。

  研究院曾先后承担了数十项国家863、自然基金和民航重大科技项目,多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其中“新一代空中交通服务平台、关键技术及其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飞行品质监控和飞行图形仿真系统”、“民航发动机可靠性研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十一五”期间,研究院共承担国家级科技计划任务15项,民航局科技计划任务50项,已完成近40项研究任务,承担标准项目任务58项,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有22项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

  在人才储备上,研究院现有各类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296人,博士及博士后49人,硕士以上学历的人数达到55%,中、高级职称人数达61%。多人荣获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民航局特聘专家、民航青年学术带头人称号,建立了中国民航第一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由此可见,目前研究院无论在研究能力还是人员配备上都具备了相当的实力,当然今后还有待进一步的发展。

  记者:当前,研究院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姜春水: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是民航局直属事业单位,是国家科技部批准的综合性科研机构,主要负责对民用航空安全和发展进行科学技术研究,为民航局决策和监督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持,为民航企事业单位和航空制造厂商提供技术服务。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项主要任务:

  第一,开展民航行业发展战略、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及规章标准的研究;承担行业重点、热点问题的决策支持研究以及重大、关键性技术问题研究;承担重大项目的预评估和后评价工作。

  第二,在民用航空安全、飞行标准、航行技术、适航维修、适航审定、机场运行、空中交通管理、航空安保等领域开展研究,并为民航局提供技术支持。

  第三,在民航行业发展规划、航空运输经济与管理、市场管理、环境保护、国际航空权利及事务等领域开展研究,并为民航局提供技术支持。

  第四,跟踪研究国内外民航发展动态,负责民航安全信息和经济运行信息的收集、统计与分析,为航空安全和民航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第五,参与组织民用航空事故、事故征候、不安全事件调查,承担重大事件的技术分析、材料失效分析和飞行数据记录分析以及事故再现工作,为事故调查和重大事件调查提供技术支持。

  第六,协助民航局管理民航重大科研项目,组织开展行业科技交流和成果推介;开展民航信息化基础技术和应用研究,承担民航行业信息资源开发、建设和服务工作;承担民航行业标准化技术归口的相关工作。

  第七,开展以社会效益为主的技术交易服务、科技成果应用、信息服务、专利服务、技术咨询、技术培训、技术检测、实验验证、分析鉴定、项目评估、环境检测等社会中介和公共服务;负责民用航空技术资料、刊物的编辑、出版和发行工作。

  最后是承办民航局交办的其他事项。

  记者:您认为研究院未来将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姜春水:“十二五”期间,我国社会经济和民航持续快速的发展环境将给研究院带来重大机遇:一是民航持续安全和强国战略的实施,为研究院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二是新一代航空运输系统的建设和国产民机项目的实施,对加强基础创新、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提升科技核心能力提出了巨大需求;三是民航实施的“1516”工程为研究院的科研平台建设、信息化建设和重大成果(项目)突破带来了契机,为研究院科技人才的快速成长和技术创新提供了机遇;四是研究院的组建和航空安全实验基地的建设将为理顺体制、优化结构、健全机制、完善基础设施创造了优越条件;五是民航行业的稳定快速发展,为研究院拓宽科技服务市场搭建了便利的平台。

  研究院所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一是持续安全理念和民航强国战略对研究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亟须研究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航空安全和民航运行领域的实验基础设施,建立满足持续安全和强国战略要求的科技实力。同时,世界民航发展的新趋势和出现的新问题,为研究院开拓新的研究领域提出了新需求;二是为促进研究院稳定健康发展,需要研究院各部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业务结构,力争科学研究、技术支持和科技服务能力三方面均衡发展;三是来自国内外同行的竞争压力日益增大,培养核心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

  记者:作为民航首个研究院的首任院长,您对今后研究院的发展有何期待?

  姜春水: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努力建成以民航安全、民航发展和运行技术等为主攻方向的我国民航科学综合研究基地;以民航安全、飞行标准、航行技术、适航维修、适航审定、机场运行、空中交通管理、航空安保、民航发展规划、运输管理等为核心业务领域;建成新技术、新标准、新设备的实验验证以及产品、系统的鉴定、评估、检验和检测基地;成为民航科技人才的培养基地,高层次科技专家人才的主要聚集地;成为民航技术与成果对外交流合作的重要窗口以及行业技术服务的主要提供者。

  为此,我们将以研究院成立为新的起点,以引领民航科技进步和建设民航强国为己任,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加快科研人才培养,加快科研能力建设,为提高我国民航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作出新的贡献;将充分发挥研究院在科研方面的主力军作用,集中力量重点研究关系到航空安全和民航发展的重大和关键性技术难题,突破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多出成果,出重大成果;用新的体制、新的思路、新的理念、新的机制走出现代科研院所管理和建设的新路子,建立起研究院持续、良好、快速发展的新模式。

  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是综合实力的竞争,其根本上是高技术、高素质人才的竞争,本质上比拼的是科技和教育。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的成立对于建设民航强国战略意义深远,必将为中国民航未来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燃料和动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航空论坛 ( 渝ICP备10008336号 )

GMT+8, 2024-12-26 08:14 , Processed in 0.023001 second(s), 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MinHang.C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