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论坛_航空翻译_民航英语翻译_飞行翻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9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云南航”思变 东航“掌门人”刘绍勇松绑 [复制链接]

Rank: 9Rank: 9Rank: 9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3-21 13:55:0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China Eastern Airlines Corporation Limited,以下简称“东航”)云南分公司(以下简称“云南航”)正在经历一场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的蜕变——从东航直接管理、调度的一个分支,变身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东航全资子公司——东方航空云南有限公司。
  2009年3月10日,云南航总经理赵晋豫向本报记者透露,东航云南有限公司的工商登记注册3月底可以完成,而从1月份开始,公司已经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自主经营”受到了云南航干部、职工的热烈欢迎,云南航运控部总经理郭立保兴奋地对本报记者称:“大家突然被唤醒了,职工们的积极性一下子迸发出来。最近我们主动与当地空管部门协商,仅三条航线‘截弯取直’,预计今年就可节油1000万元。”为此他感慨不已,“一个政策可以救活一个企业!”
  “今年是自主经营第一年,总部要求我们略有盈利。”赵晋豫说。

人心思变

  郭立保清晰地记得新政策宣布那一天的情景。
  2008年12月22日上午,执掌东航仅10天的刘绍勇来到昆明,在云南航干部、职工大会上,面对台下近千张焦灼、困惑却充满期待的脸庞,他宣布:从2009年1月开始,云南航将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刘总举了一个他曾担任董事长的南航的例子。”郭立保回忆。作为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China Southern Airlines Company Limited,简称“南航”)的子公司——厦门航空有限公司(Xiamen Airlines Ltd.,简称“厦航”)多年来一直自主经营,业绩令人啧啧称道。然而,南航却有人提出要把厦航的管理和经营权收回母公司。“当时我对他们说,厦航搞得这么好,不用我们操心,还给我们缴钱,我们把它收回来干什么?”刘绍勇在大会上明确表示,“厦航的经验值得借鉴。”
  云南航丽江基地副总经理和国武那天特地从丽江赶到昆明参加了会议,事隔近三个月,谈起当时的情景他仍激动不已:“刘总的话说到大家心坎上了,三次被掌声打断。我们很久没有这样鼓过掌了。”
  事实上,云南航的干部、职工早就人心思变。
  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作为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的直属企业,云南航空公司几乎垄断了云南的航空市场,并赚得盆满钵满。但进入21世纪,其独霸天下的局面一去不返。2002年,云南航空公司被东航重组后,竞争力不升反降,经营每况愈下。“我们自己管不了自己了,员工的积极性受到打击。”此次采访时,云南航的多位干部仍有抱怨。
  资料显示,东航将云南航空公司收入麾下不久,就将它捆得严严实实。2003年2月初,在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China Eastern Air Holding Co.,简称“东航集团”)召开的重组后第一次工作会议上,东航就要求云南航实行运输主业的“五统一”,即统一航线布局和运力安排,统一机队规范,统一市场营销策略,统一标识、代码、服务和培训,统一机务维修及航材配置。
  “五统一”使云南航的人、财、物控制权彻底旁落,并丧失了航线、航班的布局、安排以及市场营销的主导权,一些好飞机和优秀飞行员被抽调。为此,云南航的员工颇有怨言:“云南的航班也要总部安排,但他们并不了解这儿的市场状况。”
  此次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赵晋豫也表示:“前几年,连招飞行员我们自己都说了不算,招完以后总部要统一分配。公司盈亏也不能自己核算,由总部统一平衡。”
  并且,近几年,随着云南航空市场的逐步开放,竞争日趋激烈。
  如今已有28家航空公司进入了云南市场,云南祥鹏航空有限责任公司(Lucky Air co., Ltd.)、昆明航空有限公司等新组建的航空公司开始崭露头角,云南航的市场份额呈不断下降之势:从刚重组时的58%,滑落到2007年的47.5%和2008年的40%;2008年3月31日“返航门”事件发生后,其市场占有率更一度跌到36%的历史低点。当时,云南航员工要求改变东航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的声音已日益高涨。
  正是在这样的情势下,刘绍勇赴任东航第10天就来到云南航,为它松绑。

携手地方政府

  其实,松绑云南航,只是刘绍勇在云南这个航空大省布局的第一步棋。
  为了扩大东航在云南的市场份额,牢牢掌握云南航空市场的主导权,东航正谋划与云南省政府联姻,将双方的利益捆绑在一起。
  “东航的想法与省政府不谋而合,省政府想把云南从航空大省打造成航空强省,它需要一个有实力的合作伙伴。”昆明的一位知情者告诉记者,“现在双方已经谈得比较深入,具体方案是由云南省政府参股东航的全资子公司——东航云南有限公司,如果进展顺利,今年上半年合资公司就可以浮出水面。”
  云南是蜚声国内外的旅游胜地,然而,绵延起伏的高原地理环境却成为云南旅游业发展的瓶颈。例如,从昆明到丽江,坐飞机仅需40分钟的航程,走公路却要耗费7个多小时。此外,在云南筑路成本高昂。“云南和其它地方不一样,在这里修一条高速公路,1公里就要7000万元。”赵晋豫介绍说。
  但这恰恰为云南发展航空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建一个机场只需要近5亿元,仅相当于5公里半高速公路的投资,还不需要打洞、架桥,机场建好后也不需要政府再花钱。”赵晋豫说,“因此,发展航空业成为云南省政府多年来的发展思路。”
  据云南航地面服务部党委书记王银平介绍,云南全省现有12个机场。其中,昆明机场每天出港的航班数量达200多个,超过上海虹桥机场。然而,多年来,云南省政府手中却没有一个可以方便地调动和指挥的航空公司。因此,参股乃至组建一个自己的航空公司,已成为云南省政府的迫切议题,而在云南土生土长的云南航无疑是云南省政府的理想选择。
  “其他航空公司只飞挣钱的地方,我们12个机场都飞,再艰苦、再不挣钱的地方都要飞。”云南航的一位高管表示,“我们要满足省里的需求,地震期间,省政府随时可以调动我们,打一个电话过来,我们就起飞了。”
  云南航现有飞机36架,其中主力机型波音737有28架。赵晋豫的目标是,两年之内,云南航在昆明的市场占有率达到50%以上,今年就要达到45%。而与云南省政府计划中的合资,显然增加了赵晋豫的底气:“3年之内,我们的飞机总数要达到50架,今年就要引进4架波音737-700。”
  另据云南航规划发展部的一位干部透露,下一步,他们还将与云南各地的机场进行全面合作。
  “过去我们不算账,都在一个大锅里,现在我们每天都要算账,控制成本细化到每条航线、每个航班,比过去累多了。”云南航财务部的一位干部感叹,“现在公司是我们自己的,我们在给自己干活。”
  但云南航“自主运营”的效果仍有待观察。
  事实上,东航旗下的武汉航(中国东方航空武汉有限责任公司)和江苏航(中国东方航空江苏有限公司)都早已是自主经营的独立法人,但2008年,两公司却都亏损。由于亏损累累,2009年3月初,武汉航管理层刚刚进行了调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航空论坛 ( 渝ICP备10008336号 )

GMT+8, 2024-6-16 20:26 , Processed in 0.015600 second(s), 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MinHang.C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