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论坛_航空翻译_民航英语翻译_飞行翻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9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静态比例模型赛事浅议 [复制链接]

Rank: 9Rank: 9Rank: 9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3-21 20:17:0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邹辛乐 【摘要】本文是笔者根据四届“航宇杯”静态比例模型比赛课题的实践写成的,既是一个工作经验的总结,也是一份探索性的实验报告。全文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赛事回顾,温故知新。立项的指导意识是为中心的错位竞争,探索创意项目。按照 “办成科教性、公益性的市级非商业化比赛”的立项目标组织实施。在办赛程序逐步完善和发展的基础上,凭借科普、教育、体育联手的作用和影响,与模型厂商合作,拓展市场化办赛前景,“以赛养赛”,实现双赢。为创品牌赛事,投入较多的基础性工作,尽力按照国家规则实施规范化操作,以求起草一份比较完备的国家级的竞赛规则,向国家体总申报。 第二部分是赛事浅议,展望建言。在试办赛事的过程中,重视信息反馈,总结经验教训,同时也努力从其他模型比赛中吸取营养,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考察“他山之石”,增添一点工作悟性,不断完善自我。由此,试作模型活动与素质教育、科普教育、人才战略、市场前景等四点小议,以能从认识上构筑发展自我的信念,深信模型活动这朵“科普+体育”之花一定会盛开在学校素质教育的园地里;模型活动是科普教育中最富内涵,最具活力,最可普及的一种手段,科普模型化的教育方式不可替代;模型活动动手动脑,是夯实未来创新人才的基础最佳途径和手段;模型活动孕育市场,也离不开市场这个社会经济的支撑,实现双赢的前景无限。 与此同时笔者还提出了多项建议:①为创造“航宇杯”品牌赛事积极准备材料,向国家体总申报,审定竞赛规则;②为填补国内空白,可立项组建航空航天模型博物馆;③发挥我中心优势,组织广大模型爱好者,搭建航模技术平台;④利用年度杯赛有利时机构建模型生产、经销、代理、技术协作、贸易洽谈的商务平台;⑤策划参与模型活动的事业成功者,业界德高望重的开拓者,世界金牌获得者等著名人士,借用自身荣誉和影响力,推进模型事业和模型市场的发展。 【关键词】静态比例模型比赛 模型活动是一项动手动脑,开发智力,健康身心的体育活动。模型比赛作为一个竞技很强的体育项目,由来已久,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新中国成立后,航空模型与航海模型开展的活动最早,分别于1956、1958年举办了首届全国性比赛,车辆模型近二十年发展极快,融入空、海模赛事,合称为“三模”活动。模型制作技艺要求很高,探索性很能强,现今已有一批由青少年到成年,甚至老年,迷恋终身的爱好者,其中有凭借自身的阅历,高超技艺,结合历史、环境、时尚,开发出品位很高,极有欣赏价值的,仿真、仿古、仿生的像真模型,在模型赛事中不断开拓出一个个新的领域。 静态比例模型,顾名思义,她是依照原物形态与结构,按一定比例制作而成的像真模型。如果说静态模型是模型制作的初始作品,那么静态比例模型则是模型技术发展的基础。现代社会科技迅猛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工具、新材料层出不穷,纵观模型活动的各类赛事,大都趋于动态模型项目,而模型爱好者的追求却是多种多样的,有着不同的偏爱。静态比例模型的制作技艺则是最基本的,既可向高难度、艺术化发展,也可从外观像真的科幻、动漫等多个方面开拓,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爱好者的多样性追求,推动模型技术不断地向新的领域进取。笔者基于以上认识,立足科普,结合所在岗位的实际,借用体育竞赛这个舞台,提出立项试办静态比例模型比赛的设想,既不是回归,更不是倒退,而是试作新的探索。 “航宇杯”静态比例模型比赛,被爱好者撰文称为:“迄今为止全国范围内在静态比例模型方面最为正规和最具影响力的非商业化比赛,自然也得到了模型同行们的广泛拥护和热情支持”。航模界前辈的赞赏,业内同仁的援手和广大爱好者参与,弥足珍贵,顺致谢忱。现就赛事所做的工作及需要认识的问题试作小议,敬请指导。 一、赛事回顾 温故知新 “航宇杯”静态比例模型比赛,自2002立项组办,从认识到行动从策划到实施,已有四个年头,在所做的工作中,既有成功的做法,也有不少失误的地方。试从回顾中就其初始想法,主要工作和策划意向等作一小议,温故知新。 1、“航宇杯”赛事立项组办的初始想法 “航宇杯”静态比例模型比赛已历四届,实践证明:这次比赛,虽说是模型活动的基础赛事,但它是切合当前模型技术发展的实际,也是切合上海基层模型活动的实际,更是切合我中心错位竞争的实际。这三个实际由来于这次赛事策划立项的几点思考:①我中心虽说是我国最早的航宇航天科普基地之一,只是受诸多内外部因素影响,面对新建园馆的科普活动优势,每个“航宇”人是不甘心的,都在设想振兴“航宇”的新思路。就现实条件而言,只能扬长避短,错位竞争;②错位竞争需要特色,需要品牌,我中心多年来在科普宣传活动虽然很青睐实物图片的展示,但也一直重视航空航天模型的多样性展览,也曾多次组办航模比赛,与航模界有着紧密的协作关系,而且也拥有模型制作人才和航模界权威人士,因此搞航模活动来运作为科普教育的手段是可以成为我中心的一大特色;③航模活动这个体育竞技项目中,模型制作与学校劳技课相关联,科普、体育、教育三大系统联手,前景将会是很宽阔的,是有条件闯出一个品牌活动来,为基地增添人气和名气。这是立项组办“航宇杯”最初始的想法,现在还是可以相信,经过不懈努力,这个赛事一定可以成为我中心的品牌赛事,由上海走向全国的一天一定会到来。 2、“航宇杯”比赛策划实施的三个主项(人、财、物) 静态比例模型比赛经中心领导研究批准后,根据“办成科教性、公益性的市级非商业化比赛”的立项目标。在策划实施过程中,首先考虑的是必须做好:要有一定的参赛人数,要有相当水平的参赛作品,要筹措收支平衡办赛经费等三个方面的实质性工作。 参赛人数与参赛作品的组织发动 经与市内一些颁有“航模特色”的中、小学联系后,确有“时过景迁”之感。目前中小学的基础教育正在日益强化,学生功课较重,课外可支配的时间不多,兴趣小组活动的人数也很少,做模型也仅限于每周一次的劳技课,这样也就较难制作出有一定质量的模型作品来,原先计划在学校组办培训班的想法,一时也无法落到实处。面对这样的局面,决定更改全面发动的打算,转向重点发动,与市、区两级少科站联手,紧密配合学校老师去发动组织,以保有一定数量的学生和作品参赛;继而尽一切可能,加大宣传力度,直接联系社会上的广大模型爱好者,力促他们制作精品参赛。 首届杯赛实到报名人数为67人,申报参赛作品100件,荣获一、二、三等奖人数26名。经过四届赛事,参赛人数增加到114人,参赛作品增加到162件,比赛项目也增加到三个大类十四个专项,获奖人数也增加到46名,参赛作品的水准有了明显的提高。在2005年4月举办的“静模爱好者制作技巧讲座和参赛作品现场交流会”上倍受业界人士赞尝。但就赛事的总体而言,每届参赛的中、小学生人数仅有可估算的全市中、小学中模型爱好者的百分之一,参赛的模型制作高手也只有上海地区“发热友”队伍的十分之一。 这些情况说明:杯赛的普及面还不够,影响力还不强,有待于进一步发动,更深入的工作;同时也说明:办赛期望不宜过高,必须确立“重在参于”的观念。中、小学生学业重,无论在时间上与制作条件上,无法与学校以往的模型爱好者相比,现阶段必须降低初级参赛作品的“门槛”,并通过参赛作品的巡展深入学校,激发广大学生参赛兴趣与积极性。但是也应注重“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办赛思路,强化与社区科普活动联系,物色与鼓励分散的模型爱好者参与,既可扩大科普队伍,也可把深藏于社会的静模“发烧友”发掘出来,给他有一个大展身手的机会,可为参赛提供佳作,也可成果转化,为模型厂商提供开发新品的契机。 办赛经费的测算与筹划 首届赛事,原计划比赛获奖者的奖品全部由赞助商提供,收取参赛报名费用来贴补部分办赛费用。出乎意外的是:经与几家模型厂商联系,仅有一家同意提供部分比赛奖品;参赛报名费也因减轻学生负担,减半收费,由此造成了赛事经费的严重缺口。这样,也就只能紧缩掉预算中45%的正当开支,并把最终结算的差额由中心以试办费名义给以支持,这是市场化办赛,盲目乐观的苦果。其后几届赛事,在吸取教训后较好的应用市场化办赛规则,以参与“主办”或“协办”的名义,或以赛事广告、销售产品等形式进行联系洽谈,收到较好效果。至第四届,主办单位扩大由中国航空学会、上海市航空学会、浙江省航空学会、上海市青少年科技教育中心、上海市闵行区科学技术协会、上海市军事体育俱乐部、《中学科技》编辑部等八家,多为比赛提供了经费支持;协办单位也由(株)爱德美科学教材社一家扩大到上海沃雅模型有限公司、广州小号手贸易有限公司、上海峰艺航模公司、《模型世界》杂志、战鹰企业有限公司、上海富松模型和广州欢乐反斗城玩具有限公司等七家。丰厚的比赛奖品全部由协办单位提供,从而使办赛经费走出困境,并略有节余。此时组委会仍严格遵循节约办赛原则,取之于比赛,用之于比赛,继续把赛务费用的预算控制在最低额度以下。从中可以看到科学普及借助学校教育、体育运动,联手组办赛事的作用和影响,与厂商合作,实现双赢的市场化办赛前景。 3、“航宇杯”比赛策划实施的正规化设想 根据静态比例模型比赛立项内容要求:“经3~4届比赛,完成该项目组办赛事的全套文件,成为可操作的正规化比赛”。组办赛事的成套文件包括比赛程序、比赛章程、专业评审规则及评分细则、参赛报名单、参赛作品成绩册等是通过四届比赛,逐年修改完成的。此项工作的完成 主要是依靠有一个具有代表性、权威性的专业评审机构。着手试办之动,在与组织机构建立的同时,就着力约聘有关业内著名的权威人士出任本赛事评委。首届评委六名,至四届时已扩大到:由德高望重,原上海市航空模型协会主席陆钟毅先生领衔的评委会十一人。为使比赛切实做到“公正、公平”,参照国家体育局颁发的相关模型竞赛规则,组织多次研讨会,仔细讨论每个比赛项目的评审细节,最终拟订了一套,包括飞机、舰船、车辆、科幻及动漫等类别的静态比例模型专业评审评分细则,填补了这个项目的国家竞赛规则中(暂缺)的空白。 在第四比赛中,评委们分组针对参赛作品的制作难度、组合打磨、涂装技巧、旧化手段、创意改造、情景构思以及历史考证等方面逐一评审打分,并为获奖作品写出评语,充分体现公正、公平,严谨、负责。这是本项目比赛中专业评审权威性的真实体现,得到参赛者称颂,业内人士高度评价,为提升本项目比赛档次与规格打下了坚实的桩基。 不能想像一场竞技性很强的正规比赛,一个颇有知名度的品牌赛事,可以没有国家级的竞赛规则来审定。为此设想在完成本项目比赛的全套文件的同时,继续组织起草《航空、航天、舰船、车辆、科幻及动漫专业静态比例模型竞赛规则》,并汇集相关的比赛背景材料,报送国家体育总局审定,按竞赛法规,纳入相关专业的竞赛规则,使比赛有法又循,有规可依。期望把航空航天科学知识的普及,与素质教育、健身运动相结合,融入模型竞赛,在“三位一体”的活动中开花结果。 二、赛事浅议 展望建言 模型赛事,既是一个公众性体育项目,也是国家对青少年进行素质教育和科普教育的重要途径,它的实践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已为社会所共识,体育事业的社会化,公益性体育活动必需得到社会的经济支撑,自然也存在互补的双赢关系,为增添一点工作悟性,试作赛事小议,加深认识。 1、模型活动与素质教育 “航宇杯”赛场上的参赛作品涵盖传统的空、海、车三类军事模型,民用车辆模型和新颖的情景、科幻、动漫模型。从其作品制作的精细和考证的周密上来看,无一不显示着作者的心力、智力、体力、耐力和毅力,也无一不浸透着学校教育、科普工作和体育教练三股育人的汗水。 我国历来十分重视对广大青少年的素质教育,提高到传承中华美德,复兴中华民族的战略高度,“科技兴国”、“人才强国”作为国策,部署在各个领域各条战线上,体育、科技、教育是实施人才战略的最前沿。模型活动作为一个体育项目,可以促进青少年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作为一个科普项目,既有多种学科的“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也是普及各门科学技术的载体。作为学校一门劳技课,动手动脑,是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基础的基础课。“航宇杯”参赛作品就是一个极好的体现,诸如,已不多见的作品“信天翁D”是全木质手工制作的模型飞机,就中学生而言有相当大的难度,让评审权威感叹地写下“令人钦佩”的评语;又有一些制作精巧的“三模”作品和科幻、动漫模型,现代意识极强,技术含量极高,给人极大启发,而这些都是学校劳技课、模型活动兴趣组,和区、市两级少科站科普教育活动的成果,也充分展示模型活动对广大青少年的魅力和在综合素质教育中的特殊作用。 模型活动对人的素质教育所起的作用,世界上一些科学技术发达的国家早就认识到了,在1985年,时任美国总统的里根,专门给全美第59届航空模型比赛大会写的贺信:“你们所从事的活动既富有乐趣,又有教育意义,爱好这项活动的人所能学到的东西,远不止如何放飞和维护他们的模型飞机。我完全相信,参加比赛的许多年青人,今后将成为飞行员、航空工程师或者其他专业人员中的佼佼者。他们将使美国在航空和技术方面保持领先地位”。俄罗斯早在1910年就举办了航空模型比赛,发起人就是后来被称为“俄罗斯航空之父”的茹科夫斯基。“十月革命”后大力提倡开展航模运动,计有500万人参加,涌现出一大批航空、航天的著名科学家和英雄人物。我国航模运动虽然开展较晚,但仍有不少著名飞机设计师,航空航天专家,如顾涌芬、程不时等,对国家科技发展有重大影响的著名人物,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国家科技一等奖获得者高歌等,都来之于航空模型爱好者和积极参与者的队伍。 愿把这些信息,与广大的素质教育工作者共享共识,让模型运动这朵“体育+科普”之花盛开在素质教育的园地里。 2、模型活动与科普教育 当今世界的科学技术竞赛已进入白热化,“科学兴国”“人才战略”莫不出诸于前沿学科的占领,高端科技的争夺,这个竞争的大趋势关系着国家的生死存亡。体育也不例外,纯粹体力型的体育项目正在被注入科技含量很高的科学训练方法、技巧、器械后,向着“体力+智力”,“体育+科技”的方向转化,模型运动犹为典型,航模运动员的感受更为深切。一架模型飞机从制作到放飞,要学习许多门学科知识,诸如材料力学、空气动力学、飞行力学、结构力学、电子控制、发动机原理、制造工艺等,虽然不一定要有“科班”水准,但至少也有实际应用上的入门基础,因此航模活动的本身就是航空航天科学知识的普及,就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从而培养了热爱科学的情感,锻炼动手动脑能力,积累专业知识,学会捕捉信息、超越自我的本领,为今后成为航空航天全面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模型具有很大的表演力,它可以成为宣传科学,普及各门学科知识的载体。模型可以展示原子的结构,破解物质微观世界的奥秘;模型可以搭建天体、星系的运行轨迹;模型可以显示人种微小差异,人体可以被制作得惟妙惟肖,栩栩似生。广大青少年在参加模型活动中,从各自不同的兴趣与爱好中了解本门学科的发展、发明和创造,激发创新追求和探索勇气,更加热爱科学。同时模型可以搬迁运移、上天入地,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都可进行展教活动,也可由专业人员组织模型表演,模示与宣讲结合,提高科普的宣教效果。 上海是我国航空事业发展最早的城市,也是全国的航空枢纽、航运中心,上海航宇科普中心作为国家级普及航空航天知识的教育基地,介绍航空航天的历史,展示航空航天的成果,传播航空航天科技的新发展,既是职责所在,也是都市形象和标志。目前基地室外展场面积有限,实物展示较难扩容,但室内展厅拓宽航空模型布展是有条件的,如果能进一步设想,立项组建“航空航天模型博物馆”可能是适时的,可以填补上海空白,也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社会效果。” 3、模型活动与人才战略 据“航宇杯”四届杯赛的参赛作品统计,航模居首位,其中有考证严谨细致,制作精细,色彩准确的“二战”军机模型,也有极具现代观感,仿真程度极高的航天飞机模型,……这是航模特具魅力的反映。航空百年,航模则是她的探路先锋,航空、航天、航宇的每一个成功都离不开航模的先行。航天科技历来就是引领现代科技发展的火车头,涵盖多门学科、多种技艺,参加航模活动必将受到多方面的熏陶和教育,所以航模活动在人的综合素质教育中具有特殊的作用。 航模活动给人的特殊的教育作用,主要体现在“三高”:一是高科技——从模型设计、制作、调整、试飞到比赛,凝紧着多个高新科技的精华,航模活动的全过程就是知识、技艺、信息的学习与积累,这是培育创新人才的基础;二是高风险——航空百年,风险依旧,与舰艇、车辆发展所遇的风险相比要大得多,航空模型是各类飞行器(飞机、飞船、火箭)的铺路石,探索的先躯,这是创新与奉献的灵魂;三是高难度——完成一架高性能像真飞机模型的设计和制作,要付出足够的时间和无数次的试验,没有一定的耐力和毅力是不可想象的。这“三高”锤炼了航空航天人的基本素质——热爱科学,探索创新,坚韧不拔,协作奉献。 2003年10月纪念航空百年在第三届中国国际模型博览会期间,举办了一个高层次的“早期航空教育及航空模型研讨会”上,与会代表达成一个共识:“要落实党的科教兴国战略,在新世纪振兴我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必须培养和选拔一大批高素质的后备人才;在广大青少年,包括在大学生中,广泛开展航空模型活动是达到此目的最佳途径和手段”。面对这份意义深远的倡议,作为航宇科普基地的一名普通工作者、爱好者,组办好模型基础赛事,也算尽一份心力,作一个积极的响应。 4、模型活动与模型市场 在模型比赛的赛场上,无论从每一件参赛作品,每一个作品的零部件及器材上,或从参赛者,场内场外爱好者流露的目光里都在呈现出无限商机。看了《航空模型》04年6期的《美国人“玩”航模》访谈录,颇多启迪。 第七届全运会后,国家为了实施奥运战略,取消了航模这个非奥运项目,全国各省(区)、直辖市相继撤消这个专业的运动员队伍,使航模运动跌入低谷。其后转入社会办体育的探索,逐步走上市场化道路,比赛靠协作,经费靠赞助。 根据相关部门了解:目前全国仅有5支保留着的航模专业队伍,编制不足50人,仅为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的二十分之一,高水平的运动员面临断档的危险。由于模型活动已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在国家五个部委联合主办“飞向北京”的比赛中,首届参赛人数达到80多万,而后被确定为传统比赛项目,延续至今。根据业内人士的估算:北京、广州、上海三地拥有一批比较成熟的模型爱好者,约各有近万人,加上其他各省市总数在20~30万人左右,而这个数据透出的信息是:它仅有美国AMA(美国航空模型协会)会员人数的五分之一。但从我国科普工作对象这个总体来说,潜在人数何止百万;若从模型进课堂,纳入学校综合素质教育,中小学生这一块的发展空间那就更为庞大。    根据以上的信息,如果能从体育、科普、教育各自肩负的社会责任和国家使命,遵循“科教兴国”这个大政,紧紧围绕青少年素质教育,国家人才战略,全民健身活动,海陆空国防建设,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活跃模型赛事,壮大爱好者队伍,模型活动前景无限;与模型厂商联手,培育模型市场,规范模型市场,把模型产业这块“蛋糕”做强做大,使模型厂商逐步摆脱困境,走向繁荣,也是完全可能的;同时,也必然会使模型活动在社会经济支撑下,在科普这个舞台上的演出,精彩纷呈,人才辈出,并把中、小学生的素质教育落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处,把这个体育加科技的竞赛项目搞得有声有色,成绩斐然。如果如愿笔者所想,那就期盼: (1)模型界德高望重的开拓者,世界金牌的获得者,以自身的荣誉焕发出来的智慧和力量,扶一把、促一下,让模型产业的创业者一步一个脚印地闯一闯,正如《航空模型》载文的《模型市场发展新思路》中提到:“旗帜可以提高自身的社会形象,吸引爱好者和厂商的参与”。 (2)简化赛事,多办小型比赛,吸引广大青少年参与,发掘人才,储备人才,扩大爱好者队伍。 (3)组办品牌赛事,提高与普及相结合,出精品,出人才,参加世界比赛,为国争光,提升品位,扩大影响。 (4)充分利用科普、科教及体育场馆的优势,开办培训班,既把科普、教育的使命实施到位,又可在整体上提高模型运动的技术水平。 (5)组建各类模型俱乐部,空、海、车模的活动基地,让广大爱好者有一个可供活动、咨询、交流的场所,也可由此构建模型生产、经销、代理、贸易洽谈的商务平台,也可由此造就模型活动的新产业。 (6)组建各种专业模型表演队,利用模型表演功能作宣传、做广告,服务科普,服务教育,服务体育,服务社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航空论坛 ( 渝ICP备10008336号 )

GMT+8, 2024-12-22 23:58 , Processed in 0.022001 second(s), 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MinHang.C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