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上午,某媒体发表了关于国内机票涨价的新闻。下午,某部门匆匆发表了否认的新闻稿。但随后,中国民航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航信”)内部发布了封口令,相关稿件都从各大媒体上撤下。经过仔细研究价格体系,并咨询相关人士,我们发现,原始的新闻大部分是真实的,并非中国民用航空局(Civi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 of China,简称“民航局”)所说的“失实新闻”,小部分属于记者误读。
机票的确要涨价
按照现有(即2009年4月19日前)的模式,国内票价格定义如下:民航局会根据航线长短发布一个运价指导价。如北京——上海航线,这个价格是900元。根据民航局的限价规定,航企可以对这个价格上浮25%。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北京——上海航线的全价票就是900元上浮25%凑整后的1130元。然后,根据这个价格,又会按折扣划分成9折、8折等等,构成了现有的公布运价体系。每个折扣会对应一个子舱位,如B舱、M舱,每个舱位的价格固定。
而4月20日后,企业将会采用新机票折扣率=1-[(1-X)/1.25]。全价票价格不变,用新的折扣去对应上面所说的子舱位。我们以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Air China Limited,简称“国航”)北京至三亚航线为例: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简称“国家发改委”)和民航局在航空业亏损问题上,始终采取非市场化的手段。首先,对于航空国企,如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China Eastern Airlines Corporation Limited,简称“东航”)、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China Southern Airlines Company Limited,简称“南航”),进行了几十亿的注资。其次,一直在筹划航空公司整合,为的是减少竞争,增加垄断。而现在,又想出让航企一齐涨价的手段。
事实上,在解决民航业金融危机的问题上,国家发改委和民航局的思路又一次回到了计划经济年代,即只考虑企业的利益,而不顾及消费者的利益。消费者只能被迫接受对于航空企业有利的条款。民航市场化的步伐反而在近一年开始大幅倒退。
亏损的问题并不在于低票价,而是在于非市场化只会给企业带来低效率和臃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