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论坛_航空翻译_民航英语翻译_飞行翻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1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腾空出世-苏-33与我国舰载战斗机 [复制链接]

Rank: 9Rank: 9Rank: 9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5-21 09:06:5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苏-33即将黯然落幕
目前 俄罗斯唯一的航空母舰“库滋涅佐夫”号将迎来自己服役后的第一次大修,在这次大修中库舰将用米格-29K舰载机替代原来的苏-33,消息传来让许多侧卫迷感觉惋惜和不解,毕竟苏-33是一型服役不久的、性能比较优秀的舰载战斗机。
不过很快传出一个消息,在东方海侧卫的一个远亲已经展翅欲飞,甚至网络出现该机已经试飞成功的消息,编号为歼-15,如果说前则消息是前者在俄罗斯黯然落幕,那么这则消息可以看作后者腾空出世。

苏-33的位置将由米格-29K取代

米格-29K配备有俄罗斯新一代航电系统,图为其玻璃化座舱
有文章说俄罗斯选择米格-29K是因为该机具备较强的空战及多用途作战能力,比如米格-29K具备发射R-77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的能力,可以发射KH-31A/-35反舰导弹,还能配备KH-31P反辐射导弹具备防空压制能力,而苏-33只能使用R-27半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且不具备投放空地/海精确制导武器,实际上米格-29K具备上述能力是因为其采用了新一代航空电子系统而已,包括ZHUK-M多用途火控雷达、BTSVM-486-02K任务计算机、MFI-10多功能座舱显示器等,但是这些都可以配备到苏-33上面,实际上同属于侧卫系列的苏-27SM就装备有上述设备从而具备多用途作战能力,实际上航空电子系统方面的差异是最容易的弥补的,比如F-16A/B不具备超视距及对地作战能力,但是经过中期延寿升级后-MLU,可以发射AIM-120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可以投放对地精确制导武器的能力,而F-16CJ原来只具备防空压制能力,经过CCIP升级后则既可以发射反辐射导弹又可以投放精确制导空地武器的能力,实际上前苏联也有将苏-33升级为苏-33MK标准的计划,即雷达由NO01K更换为ZHUK-PH无源相控阵雷达,采用玻璃化座舱,可以使用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和精确制导空地武器,进入本世纪俄罗斯海军也曾经把ZHUK-MS多功能火控雷达安装在苏-33KUB双座多功能舰载战斗机上进行测试过,但是无疾而终,不过却从另外一个角度说过苏-33如果想达到现在米格-29K的多用途也不是什么难事。

苏-33落后的航电系统限制了其能力的发挥,图为其简陋的座舱
实际上在最初苏-33和米格-29K并不存在着竞争关系,前苏联海军为苏-33下达的作战任务是;为编队提供空中掩护;为我方导弹攻击飞机提供护航以及空中侦察等,为米格-29K下达的作战任务是为编队提供空中掩护,攻击水面目标,支援登陆作战及实施海上布雷和侦察,这个搭配与美国航母舰载机联队的高低搭配相当,这个结构与美国的航母配备大致相当,美国航母一般搭载有20架F-14和24-36架F/A-1/8(目前F-14已经被F-18E/F取代),因此苏-33是相当于美国的F-14纯粹空优作战飞机,而米格-29K则是类似于美国的F/A-18多用途战斗机,实际上前苏联最初拟定的PROJECT1143.5舰载机配备方案就是18架苏-33,28架米格-29K,但是PROJECT1143.5型首舰“库滋涅佐夫”服役的时候,其满载排水量在6.5万吨左右,但只搭载了24架苏-33战斗机,这让外界可谓大跌眼镜,因为满载排水量只有4万吨的戴高乐号就可以搭载30架左右的阵风M舰载战斗机,而吨位与其相近的英国最新的CVF,舰载机数量接近40架,造成这样的原因主要是在考虑到技术难度及经济原因,上世纪80年代初前苏联缩小了PROJECT1143.5舰的规模,让其从一般近8万吨的核动力航母变成了一般6万吨的常规航母,在舰体空间缩小的情况下同,还要为增加了航母燃料寻找地方,这就直接减少了库舰搭载舰载机的空间,更令库舰雪上加霜的是,由前苏联研制蒸汽弹射器的时候,碰到了弹射器在气候恶劣的巴伦支海工作时容易结冰的问题,因此库舰不得不改用滑跃甲板,这样舰载战斗机只能轻载起飞执行防空任务,远程攻击只能寄托于远程反舰导弹,这样本来就紧张的空间还要配备P-700远程反舰导弹,这些都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库舰的载机能力,再加上苏-33的尺寸较大,这些都影响了库舰的载机能力,也是为什么其载机数量要远小于排水量低于自己戴高乐号的根本原因。

库舰吨位虽大,但舰载搭数量较为有限

尽管数量较少,但是库舰机库仍显拥挤

库舰甲板下的P-700远程反舰导弹发射井
那么前苏联海军为什么会选择苏-33而不是更小的米格-29K作为舰载机呢?理由也很简单,我们知道米格-29最初的定位只是前线制空战斗机,其主要负责方面军战役纵深的防空与空优作战行动,因此其技术战术指标对于航程和载荷并没有做过多的要求,早期的米格-29(产品-13)空重10.9吨,内油只有3300公斤,航程为1500公里,转场航程(带一个副油箱为2000公里),外挂架7个(其中翼下6个,机腹中心支线1个),载荷3吨,这些指标在第三代作战飞机中属于最低的,虽然较低的燃料和载荷保证飞机具备较好的机动性能也严重降低了该机的升级与多用途能力的扩展,所以米格-29的改进几乎都在围绕着增加内部燃油和载荷来进行,包括米格-29K,(产品-31),米格-29K与米格-29相比最大外部特征取消了后者边条上的辅助进气口,腾出空间增加燃料,其内油增加到4500公斤左右,航程增加到2000公里,转场航程(带2个副油箱为2500公里),同时翼下挂架增加到8个,载荷增加到4.5吨,由于机内燃料及结构的增加导致飞机空重的上升,米格-29K空重超过12吨,所以米格-29K换装了RD-33K发动机,其推力由RD-33的81.4千牛提高到86.3千牛,飞机空重的增加也让飞机翼荷随之上升,所以其机翼面积也由原来的38平方米增加到42平方米,并且加大了边条面积、换装了三轴四余度电传操纵系统,米格-29K各项性能比米格-29有较大的提高,但就航程和载荷来说比苏-33仍旧有较大的差距,苏-33空重为19吨左右,载油即超过8吨,内油航程在3000公里左右,拥有12个外挂架(翼下8个,机身下4个)载荷超过6.5吨,也要低于尺寸与自己相近的阵风战斗机,后者在空重不到10吨的情况五,载油可以达到4.5吨,最大载荷为9吨左右,远大于米格-29K,尽管受限于航母指挥控制系统的能力,舰载机一般来不会远离编队,即使是F-14也只是在离航母大约300公里左右的地方进行战斗空中巡逻,但是较大的航程亦可以保证舰载具备较长的滞空时间,F-14在挂载副油箱和AIM-54不死鸟空空导弹的情况下,可以在距离母舰300公里的空中巡逻2个小时,而阵风M在满载外挂武器与副油箱的情况下可以达到3个小时,苏-33的性能也大致相当,较长的滞空时间意味着舰载机可以尽可能的在编队上空停留提供尽可能多的空中掩护,而如果航程近则意味着滞空时间短,如果达到同样的空中掩护效果可能要使用更多批次的飞机,从而带来母舰指挥控制、后勤支援方面的难度,同时也削弱的载舰执行作战任务的能力,因为航母一天出动多少架次是有限制,如目前世界最大的尼米兹级舰载机最大出动架次大约为140架次,如果过多的用于防空巡逻架次过多就会影响执行对地攻击任务的出动架次,因此从编队防空这个角度来说苏-33的效能的确要比米格-29K高的多。

早期的米格-29航程和载荷都比较有限

米格-29M增加了燃料和载荷,注意其取消了早期米格-29的边条辅助进气口

米格-29K的机体与米格-29M基本相同,注意其也没有边条辅助进气口

挂架布局也与米格-29M相同,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米格-29航程/载荷能力不足的问题
苏-33比米格-29K的效能高的地方还体现在其多用途能力的扩展上面,前面说过尽管米格-29K在这些方面也经过了较大的努力,但是相关指标比苏-33还是要低的多,比如载荷,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先天设计的限制,其无法在机身外挂武器,而只能把所以挂架都布置在机翼挂架,从而增加了飞机的阻力,进一步影响了飞机的航程,并且由于机内燃料有限,在执行对地攻击任务时,势必要挂载副油箱以增加航程,但是这样就会衍生机载武器尤其是重型空地精确制导武器与副油箱争夺挂架的问题,而苏-33侧要优越的多,其可以在机身挂架外挂尺寸较大的中距空空导弹,翼尖挂架挂近距空空导弹,其增加了阻力小于米格-29K,加上机内燃料多,不需要挂载副油箱,因此其至少还有4个外挂能力较强的外挂架留给空地精确制导武器,其执行任务的灵活性要远大于米格-29K,实际上这也是重型战斗机对于中、轻型战斗机的优势,即拥有更大的空间可以搭载更多燃料和武器以执行更远距离上的作战任务,因此在同一技术条件下重型作战飞机的效能通常高于后两者,这也是为什么苏-27系列能够在国际市场全面压制米格-29的最主要原因。这样我们就不能理解为什么俄罗斯要为库选择苏-33舰载作战飞机了,在库舰缺乏操纵两种飞机的空间的情况下,选择作战效能较高的重型作战飞机显然是最理想的选择。

苏-33的载荷航程能力明显优于米格-29K,如果配备弹射器优势更加明显
至于俄罗斯此次选择的米格-29K,与以前的米格-29K还是有区别的,其应该是出口到印度的米格-29K(产品9-41)该机以米格-29SMT(产品-17)的舰载型为基础(产品-17K),可以视为用米格-29SMT的设备改装米格-29K,其最大的变化在进一步增加了燃料,机内载油超过5吨,空重也随之增加到13吨左右,为此采用了RD-33MK发动机,最大推力增加到88.1千牛,同时增加了外挂能力,外挂架增加到5.5吨,这些指标比米格-29K(产品-31)有进一步的提高,但是仍旧与苏-33有差距,因此在作战半径、滞空时间及载荷等能力也低于其他如阵风M等舰载机,那么俄罗斯为什么要选择米格-29K来替代苏-33呢?答案非常简单;没钱,我们知道受经济疲弱的影响,加上有限的经费都用在于海基战略导弹的更新换代上面,所以俄罗斯近年来几乎没有服役新的水面舰艇,因此苏-33舰载机的规模一直偏小,这样其操纵、维护的成本就比较昂贵,那么在近期无法建造新的航母来扩大苏-33机队规模的情况下,俄罗斯只有把希望寄托于能够外销,所以在海外报道的我国采购苏-33的消息中,俄罗斯方面始终坚持合同金额应该包含重启生产线费用,实际上就是想把后勤保障方面的成本转嫁出去,但是我国选择了自己研制歼-15型舰载战斗机,让俄罗斯如意算盘落空,在这种情况下印度就成为俄罗斯的希望,但是印度目前不论正在俄罗斯改装的“维克拉马蒂亚”号还是正在建造的先进防空舰,这两者的吨位和尺寸都较小,难以搭载苏-33这样的重型战斗机,只能搭载米格-29K,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别无选择,只有更换舰载机联队的型号,这意味着俄罗斯海航原来围绕苏-33建立的训练操作、后勤保障体系要全部更换,光飞行员的换装就需要大量的投入,当然这些费用最终还会“羊毛出在羊身上”,以各种形式打入到印度采购的米格-298K及零部件的成本中去,反正这些钱给印度斯坦航空公司也造不出来与米格-29K相当的舰载机。

甲板列队的苏-33也许不会再出现

米格-29KUB已经上舰进行测试,它将接替苏-33的位置
苏-33在俄罗斯的黯然落幕,歼-15在我国腾空出世,这实际上反应了两国综合国力的此消彼长,俄罗斯国力有限,只好接受现实,暂时采用米格-29K来维持海军水面编队的基本作战能力,以为未来的复兴打下基础,而我国随着综合实力的迅猛增长,在国内已经基本掌握三代机及配套设备、武器的情况下,为航母配备重型战斗机是情理之中,特别是新一代航母极有可能配备有弹射器,可以更加发挥出重型舰载机在航程/载荷方面的优势,也可以让航母编队作战能力更加强大和全面,另外从更高角度来说航母编队是未来捍卫我国国家安全和权益的中坚力量,而舰载机又是这种力量的核心部分,因此以此为契机建立我国自己的舰载战斗机研制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我国为什么要自行研制舰载战斗机的根本原因。

如果航母尺寸较大,则重型舰载战斗机是个理想的选择

我国已经基本掌握三代重型战斗机技术的情况下,自行研制舰载战斗机是正确的选择

有了弹射器,可以更加发挥出重型舰载战斗机的优势
显然我国自行研制舰载机为一帆风顺,就如同我国的发展不会没有曲折起伏一样,但是相信经过不懈的努力,我们一定会看到国产舰载机翱翔海空,就如现我们一定会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更多精彩,请关注网易军事频道。
本文专供网易军事(http://war.news.163.com/),禁止商业性转载,非商业性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及本声明  
注:
参考资料;
1、世界飞机手册
2、国外舰载机发展回顾
3、米格-29何去何从? 朱宝流
4、本文配图来源于网上,权利归原作者所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航空论坛 ( 渝ICP备10008336号 )

GMT+8, 2024-11-28 11:37 , Processed in 0.023002 second(s), 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MinHang.C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