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执行西藏阿里机场校验飞行工作的中国民航飞行校验中心副主任魏刚。摄影:董义昌
“在阿里机场这类高高原机场,校验飞行可能遇到的主要问题包括云层高度和不确定的天气状况。我们从阿里方面了解到,今天阿里的天气不错。”2009年10月13日8时,在被夜色笼罩的新疆和田,马上要率队执行西藏阿里机场校验飞行工作的中国民航飞行校验中心副主任魏刚如是说。
飞行校验是机场开放和航路运行的最基本前提之一,是保证通信、导航、雷达等设施设备符合航班正常运营要求的必要手段。每一座新机场,每一条新航路迎来的第一架飞机都出自中国唯一的飞行校验机构——中国民航飞行校验中心。魏刚担任机长的这个校飞机组,任务即是对2007年开工的阿里机场进行投产校飞。
但在这之前,已经有一架飞机飞过阿里执行任务,它就出自中国民航飞行校验中心,机长依然是魏刚。在2010年7月1日阿里正式通航当天,在海南出差的魏刚在电话里向记者讲述了他第一次飞阿里和对阿里机场进行投产校飞的感受。
“第一次飞阿里前,我们做了很多准备,包括对飞机高原性能的计算,各种应急程序的准备,以及高原型机场的特点研究。不过这些也只能说是纸上谈兵。那次是9月初,天气还比较热,而温度一高就要减载,给运输任务带来难度。”虽然有丰富的高高原机场的飞行经验,那一次魏刚还是感觉有些紧张。
“我们是掐着时间从和田往阿里飞的,如果太阳出来了,气温会上升很快,飞机减载的压力就大了;而如果飞得太早,阿里机场当时还没有夜航保障能力。我们整个飞行都按照预先的计划进行,并做好了最坏情况的准备,结果从阿里返航时的温度只有3摄氏度,在我们的准备范围之内。当时温度如果达到8摄氏度,我们可能就要下人了。”
由于第一次飞阿里即面对了时间、安全、天气以及各种不可控因素的挑战,因此2009年10月13-18日对阿里机场的校飞,在魏刚看来压力小了很多。他说,主要面对的难题有三个,一是天气,如果天气不好,飞机要备降,而最近的备降场距离也较远,对飞机油量的要求比较高;二是对飞行员的技术要求,高原地区的地形、天气特点都比较复杂,甚至在高原机场着陆都是对飞行员的考验;三是对整个机组身体条件的要求,“我们的机组是要经过挑选的,机组成员的身体要能适合高原特点。特别是校验员,还要做地面架站的工作。”
魏刚说,他们中心已对阿里机场进行了3次校飞,接下来还将按照规定,每9个月对其进行一次常规校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