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中国民用航空华北地区空中交通管理局(简称“华北空管局”)北京管制区的管制频率中出现明显的“咔咔”声,导致管制员无法正常联系飞行员,虽然在各方努力下并未造成不良后果,但令人不安的是,这又是一起由于无线电干扰造成的严重安全隐患。
近些年来,随着无线电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类无线电设备日益增多。各种无线电设备之间由于频率不同、功率不同而互相影响,比如人们常听的收音机,很可能会在一些大功率设备的影响下出现杂音甚至无法接收信号,而这样的情况如果出现在民航的地空通讯中,其干扰对于民航安全运行的影响则超乎人们的想象。
据统计,北京区域管制中心在2005年至2010年期间,受到的无线电干扰次数分别为398起、507起、514起、740起、618起、706起,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在无线电干扰事件增多的背后,是干扰源种类的不断增加。
据华北空管局设备维修中心副主任李宝昌介绍,以前干扰源主要以寻呼机台为主,而目前的干扰源则涉及视频传输设备、有线电视信号泄漏、调频广播电台等多种干扰并存,特别是各种非法设台、违规使用的调频广播电台对地空通信的影响最为严重。层出不穷的干扰源表面上会影响地空通讯,实际上其危害远不止这些,特别是飞机的降落阶段如果与塔台失去联系,只能选择复飞来规避风险,想象一下,一只失去眼睛和耳朵的鸟,该如何定位自己的方向。
针对无线电干扰频发的现实情况,空管系统想了各种办法。但尽管如此,李宝昌表示,由于排查手段较为有限,查找工作的开展十分艰难。李宝昌说:“有些不定时出现的干扰,比如每次大概只出现五分钟左右,一天出现两次,这样的时间我们很难准确定位。”即便是对于已经可以明确定位的干扰源,定位也仅仅限于一个比较宽泛的区域,还需要工作人员进一步仔细排查。1月9日的无线电干扰是在工作人员整整寻找了15天之后,才在河北涞水地区找到了具体的干扰源。
面对当前无线电干扰的严峻形势,如何保护民航无线电频率安全也引起了国家职能部门高度重视,工信部于2011年1月5日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春运期间保护航空无线电专用频率工作的通知》;为进一步规范无线电管理,北京市无线电管理局特于2010年印制了《北京市无线电管理办法》。
华北空管局也加大了治理力度并制定了应对机制,多次召开相关会议,宣传、呼吁保护民航无线电频率,调整设备组合、合理布局优化接收效果,并频繁组织技术人员在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地区范围内严格查找无线电干扰源。2010年华北空管局为查找干扰源出动监测飞机2次,监测车419次,足迹遍布河北、天津、山西等地区,年均行驶里程近1.5万公里。
其实,不仅是民航单位,每一个人都有责任也有义务确保民航地空通讯的正常,既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每一位飞在天上的旅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