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 发表于 2010-8-14 02:01:27

中国民用航空导航技术政策

**** Hidden Message *****

航空 发表于 2010-8-14 02:01:44

<P>中国民用航空导航<BR>技术政策<BR>包毅<BR>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空中交通管理局通信导航监视处<BR>2007年4月17日<BR>目录<BR>&#1048708; 目的及关键问题<BR>&#1048708; 背景及现状<BR>&#1048708; 中国民用航空导航技术政策<BR>&#1048708; 结论<BR>目的<BR>&#1048708; 制定导航技术政策目的:<BR>&#1048709;指导民用航空导航系统设施的设计、建设、运<BR>行和管理<BR>&#1048709;推进导航新技术的系统性试验和应用<BR>&#1048709;为有关部门的规划、决策、技术发展等提供参<BR>考<BR>&#1048708; 中国民用航空导航系统将满足不同用户、<BR>运行者和管理者的需求,是天、地、空三<BR>位一体的综合导航系统。<BR>关键问题<BR>星基/陆基<BR>导航系统<BR>如何规划<BR>卫星导航<BR>如何实现传<BR>统设备向新<BR>技术的平稳<BR>过渡<BR>Constellation Viability</P>
<P>&#1048708; 星基/陆基导航系统如何规划:<BR>&#1048709;卫星导航系统:<BR>&#1048708; 主权以及运行风险决定了使用者必须对其进<BR>行有效监测,建设自主监测系统是必然的选<BR>择。<BR>&#1048708; 必须建立一整套严格的从系统开发到应用的<BR>质量评估体系,确保信息提供的可靠性。<BR>&#1048709;陆基导航设备:<BR>&#1048708; 总体数量不足,布局不尽合理;<BR>&#1048708; 使用方式上需要实现向基于性能的运行的转<BR>变。<BR>&#1048708; 如何实现传统设备向新技术的平稳过渡:<BR>&#1048709;为未来基于卫星导航系统的运行提供所需的冗<BR>余和备份能力是平稳过渡的必要条件<BR>&#1048709;突破向背台飞行的限制,重新整合现有导航设<BR>施资源,完善陆基系统的冗余和备份设备网络<BR>,充分发挥陆基导航设备性能<BR>背景<BR>&#1048708; 星基导航系统差距分析<BR>美国<BR>欧洲<BR>我国<BR>GPS:1992年应用于民航WAAS:2003年启用LAAS:2008年取证<BR>Galileo:2008年建成EGNOS:已用于非民航领域积极进行GBAS实施<BR>积极进行GBAS实施<BR>需要评估认证<BR>背景<BR>&#1048708; 我国导航系统主要差距<BR>&#1048709;陆基导航设备总体数量不足,布局不尽合理;<BR>&#1048709;导航技术和系统的应用和研究相对落后;<BR>&#1048709; GNSS及RNAV等新技术的应用和运行研究相对滞后;<BR>&#1048709;导航技术标准、运行程序的自主研发和评估能力<BR>滞后。<BR>背景<BR>&#1048708; 陆基导航设施数量<BR>背景<BR>美国目前5000英尺VOR覆盖<BR>美国目前18000英尺DME覆盖<BR>我国VOR/DME8400米覆盖<BR>我国VOR/DME3000米覆盖<BR>中国民用航空导航技术政策<BR>&#1048708; 主要研究的方面<BR>&#1048709; 意义<BR>&#1048709; 战略目标<BR>&#1048709; 运行要求<BR>&#1048709; 系统规划<BR>&#1048709; 关键技术<BR>&#1048709; 系统、设施建设<BR>&#1048709; 新技术应用研究<BR>&#1048709; 实施步骤<BR>&#1048708; 《中国民用航空导航技术政策》<BR>&#1048709;从提供导航信号过渡到提供基于性能的导航服<BR>务。<BR>&#1048709;中国民航计划在未来20年的时间内:<BR>&#1048708; 实现陆基导航系统向星基导航系统的过渡。<BR>&#1048708; 逐步在民航实施并推广RNP/RNAV。<BR>&#1048708; 虽然卫星导航技术发展迅速并在未来全球导航环境<BR>中起到重要作用,但至少在可预测的时间内陆基系<BR>统仍然要作为GNSS的所有飞行阶段的备份系统。<BR>中国民用航空导航技术政策<BR>&#1048708; 发展战略目标(2006-2025):<BR>&#1048709;完善陆基导航网络,合理推进卫星导航系统,<BR>形成陆基导航系统、星基导航系统和航空器自<BR>主导航并存发展的综合导航体制<BR>&#1048709;积极推动“自由飞行”概念,拓展RNP/RNAV运<BR>行模式,提供满足不同用户使用需求的能力<BR>&#1048709;提供为保证安全、提高效益的导航政策、技术<BR>标准、运行要求和设施装备。<BR>中国民用航空导航技术政策<BR>&#1048708; 运行要求和政策<BR>&#1048709;洋区导航<BR>&#1048708; 积极采用卫星导航、ADS(-C和-B)、CPDLC、<BR>RNP/RNAV、RVSM等技术,加强运行可监控性,提高<BR>运行安全性,降低飞行间隔标准<BR>&#1048708; 到2025年在洋区提供保障RNP-10航路运行的基础手<BR>段,并根据ICAO规划和地区性协调情况,逐步实现<BR>RNP-10向RNP-4的过渡<BR>&#1048708; 允许不具备RNP能力的民用航空器在非RNP航路继续<BR>使用现有洋区最小间隔标准运行<BR>中国民用航空导航技术政策<BR>&#1048708; 运行要求和政策<BR>&#1048709;航路导航<BR>&#1048708; 根据航路网规划需求,完善陆基导航网络,满足航<BR>路导航系统冗余和备份网络设施的装备要求<BR>&#1048708; 实现VOR/DME、DME/DME为基础的RNP 5航路运行<BR>&#1048708; 支持以DME/DME为基础的RNP 2航路运行<BR>&#1048708; 建设并完善基于GNSS的RNP 5和RNP 2航路运行<BR>&#1048708; 保持完善的陆基导航系统以继续支持民用航空器的<BR>非RNP运行方式<BR>中国民用航空导航技术政策<BR>&#1048708; 运行要求和政策<BR>&#1048709;终端区导航<BR>&#1048708; 积极推进以DME/DME方式为基础的RNP/RNAV运行<BR>&#1048708; 到2025年满足在主要终端区使用RNP 2,最高至RNP<BR>1的飞行运行<BR>&#1048708; 推进3D RNAV概念的研究、运行应用和技术装备;<BR>&#1048708; 推进4D RNAV概念的研究和试验<BR>&#1048708; 支持终端区不同进近方式的灵活应用<BR>中国民用航空导航技术政策<BR>&#1048708; 运行要求和政策<BR>&#1048709;进近和着陆<BR>&#1048708; 在GNSS系统达到所需性能和标准要求之前,ILS将继<BR>续作为在机场提供I/II/III类精密进近的主要导航<BR>保障系统<BR>&#1048708; 建成以京、沪、穗为龙头的大型枢纽机场III类ILS<BR>系统,根据气象条件和年度起降架次,完成重点干<BR>线机场的II、III类ILS设备改造<BR>&#1048708; 研究和建立APV I/II进近导航技术,在没有安装ILS<BR>的机场进行APV I/II运行应用试验<BR>&#1048708; WGS-84坐标转换<BR>&#1048708; 评估GPS系统导航性能<BR>&#1048708; 完善和推广GPS卫星导航完好性监测系统<BR>&#1048708; 建立基于GPS的设施、运行标准及配套规章,提供<BR>GNSS服务的试运行<BR>&#1048708; GPS地基增强系统CAT I的试验和推广<BR>&#1048708; 争取ICAO SARPs对我国卫星导航技术方案的支持<BR>&#1048708; 推动所需机载设施的装备<BR>卫星导航系统近期<BR>&#1048708; 建立评估多种卫星导航系统的导航性能平台<BR>&#1048708; 完善基于GNSS的设施、运行标准及配套规章<BR>&#1048708; 推动基于GNSS的RNP/RNAV的运行<BR>&#1048708; 多种卫星导航增强系统试验(<BR>GPS/GALILEO/GLONASS/我国二代卫星导航系统)<BR>&#1048708; GPS地基增强系统CAT II/III的试验<BR>卫星导航系统中期<BR>&#1048708; 推广基于GNSS的RNP/RNAV的运行<BR>&#1048708; 建立并完善卫星导航的运行体系<BR>&#1048708; 研究4D RNAV<BR>卫星导航系统远期<BR>陆基导航系统航路<BR>VOR/DME<BR>VOR/DME<BR>VOR Route<BR>RNAV Route<BR>VOR/DME<BR>RNAV Routes: FL290 above<BR>VOR FL290 below<BR>FLxxx Routes: FLxxx 在监视能力和通信能力的支持下,整合资源,确定航路导航的冗余网络和备份网络的基<BR>本架构<BR>DME/DME<BR>陆基导航系统终端区<BR>&#1048708; 做好RNAV SID/SIARS应用推广的设备保证<BR>&#1048708; 做好RNAV进近试验所需设备布局及性能的<BR>优化<BR>&#1048708; 保持ILS I/II/III类能力<BR>RNP/RNAV 进近<BR>中国民用航空导航技术政策<BR>&#1048708; 导航设施建设<BR>&#1048709; VOR<BR>&#1048708; 主要支持通用航空和满足特殊地区的备份导航能力<BR>&#1048709; DME<BR>&#1048708; 作为支持常规仪表飞行和区域导航飞行的主要基础<BR>设施<BR>&#1048709; ILS<BR>&#1048708; 作为机场着陆的主要导航设施,加强布局和建设,<BR>保持和适当扩大仪表着陆系统(ILS)II、III类运<BR>行标准的实施范围。<BR>中国民用航空导航技术政策<BR>&#1048708; 导航设施建设<BR>&#1048709; MB/NDB<BR>&#1048708; 除非没有其它有效手段或存在特殊要求,将不再新<BR>建、装备NDB设备<BR>&#1048709; MLS<BR>&#1048708; 民用航空不采用和发展MLS系统<BR>&#1048709; TACAN<BR>&#1048708; 积极研究利用其作为民用导航源的可行性<BR>中国民用航空导航技术政策<BR>&#1048708; 导航设施建设<BR>&#1048709; GPS<BR>&#1048708; 作为大洋和边远地区的主用导航系统,以及在航路<BR>、终端区和非精密进近及着陆阶段的辅助导航系统<BR>&#1048708; 必须建立自有主权的监测和监控系统,以满足民用<BR>航空需求<BR>&#1048709; Galileo<BR>&#1048708; Galileo与GPS联合作为星基航空导航的主要手段<BR>&#1048709; GLONASS<BR>&#1048708; 根据其发展状况决定其应用<BR>中国民用航空导航技术政策<BR>&#1048708; 导航系统建设<BR>&#1048709;卫星导航完好性监视和增强系统<BR>&#1048708; 继续建设、完善和加强陆基完好性监视系统<BR>&#1048708; 鼓励进行有关GBAS的建设和精密进近试验<BR>&#1048708; 关注国际卫星导航完好性监视和增强系统的技术发<BR>展,广泛参与国际交流<BR>&#1048708; 卫星导航完好性监视和增强系统与GNSS系统为民用<BR>航空共同提供导航服务<BR>中国民用航空导航技术政策<BR>&#1048708; 导航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BR>&#1048709;持续关注,积极推进;<BR>&#1048709;在达到以下要求之前,任何新技术将不会被使用<BR>&#1048708; 系统性能满足所需性能要求;<BR>&#1048708; 通过应用该系统所带来的效益(包括安全效益)超过<BR>对其投资;<BR>&#1048708; 通过应用该系统所带来的效益(包括安全效益)不能<BR>被任何已经投入使用的系统代替,或者其效益超过现<BR>有系统。<BR>中国民用航空导航技术政策<BR>&#1048708; 实施步骤:<BR>&#1048709;近期( -2010):进行陆基系统的更新和补盲<BR>,开展星基导航系统试验与评估工作:<BR>&#1048709; 中期(2011 - 2015):建成基本陆基导航设备<BR>网络,逐步使用星基导航系统。<BR>&#1048709; 远期(2016 - 2025):完成陆基导航网络建设<BR>,推广星基导航系统,实现过渡运行。<BR>结论<BR>&#1048708; 中国民航将:<BR>&#1048709;在未来20年内实现由陆基导航系统向卫星导航<BR>系统的过渡<BR>&#1048709;机遇与挑战并存<BR>&#1048709;以自主创新为主实现导航系统过渡<BR>&#1048709;欢迎并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BR>谢谢!</P>

elantian 发表于 2010-8-28 23:10:32

<P>&nbsp;</P>
<P>谢谢楼主分享</P>

huihuixy 发表于 2010-11-3 22:10:51

谢谢 学习了

s22780 发表于 2010-11-4 20:19:47

<P>了解一下这个政策</P>

hijune 发表于 2010-11-11 10:24:38

谢谢楼主无私的啊

hellosharp 发表于 2011-2-18 16:03:49

Good, Thanks

guanshyy 发表于 2011-3-29 14:16:25

kkkkkkkkkkkkkkkkkkkkk

slhuang_05 发表于 2011-3-30 15:54:34

<P>辛苦了!</P>

daohaosb 发表于 2011-3-30 19:59:53

zhegeluntan good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民用航空导航技术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