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17第444期
分享到:
买房要清楚自身定位侃房哥近日读到经济参考报的一则新闻,标题为《一线超90%工薪族买不起房》,文中举例说: 就目前中国的住房市场价格而言,不要说一线城市早就是天价了,与90%以上工薪阶层已经无关。即使是二三线城市,85%以上的居民也是无支付能力购买。有些居民即使购买,也会对其整个家庭消费具有严重的挤出效应。 比如在北京四环边上,一套100平米的住房,价格在400万元左右。而一个名牌大学毕业生在北京工作5年,年薪估计10万元左右,5年积蓄至多20万元。两个人5年积蓄至多为40万元。在这种情况下,两个人结婚要在北京购买一套100平方米的住房,两个人积蓄还得加上双方父母的一辈子积蓄(假定双方的父母都生活在南方县城,整个积蓄大概是60万元左右,北方的县城及农村还达不到),只能够支付这套住房的首付(假定双方父母各付40万元)。 在这种情况下,这对年青家庭住房是购买了,但严重的债务负担马上而来,其按揭贷款负债率会高50%以上。面对如此沉重的债务负担,这对年青家庭的日常生活消费将会严重挤出。同时,两个年青人双方父母的日常生活消费会严重挤出。因为,父母亲的养老积蓄突然减少了2/3。 侃房哥不禁想起网上流传甚广的人民日报1989年的调控房价的新闻。 虽然相隔25年,但是“房价高,超出工薪族购买力”的论调没有任何变化。“一线城市超90%工薪族买不起房”,难道不是正常状态吗?住房是每个人的必需品,并不是说拥有房子的产权是必需品,纯商品房、自住型商品房、配售型保障房、廉租房,对应的是不同购买力的人群,如果想要超出自己的购买力购买商品房,当然不会轻轻松松的,挤占日常消费也是肯定的。 新闻中提到的“北京四环边上100平米的住房”其实根本不是两个大学毕业五年的工薪族夫妻的选房范围,所以痛苦的根源在于错配,没找到自己能力范围内的房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