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ficeffice" />
三 原因分析
为什么西宁机场的29号VOR/DME进近容易出现上述问题呢?我们知道任何事件的发生都是由一连串的因素所导致的,我们称之为“事故链”。导致上述情况发生也是由于诸多因素造成的。
(1)被忽视的关键点——机组对进近图的理解不够及进近图中应予强调的部分强调不足。
图中在FAF DME 6.2XNN之后仅以6%的下降梯度和到最后复飞点(MAPT)DME2.0NM有一个明确的标识,并未在飞机以6%梯度下降到最低下降高ffice:smarttags" />636ft的DME3NM处作一个标注,这样会对机组产生一个误导,误以为飞机可以一直下降到DME2.0NM处,或者错误地认为以6%的梯度从DME6.2下降直至到达,DME2.0NM才会到达最低下降高636ft(194m) ,实际上仔细阅图下文所列的距离,高度对照表我们可以明确地知道在DME3.0NM处飞机就已经到达最低下降高了,而这一点如图能在上方的下滑轨迹剖面图上作一个标注将会起到提示机组的作用。(如图)
(2) 被忽视的高原真空速变化——对西宁机场6%梯度所对应的下降率认识不足
我们知道下降率跟地速和梯度成正比。公式为:
下降率 = 地速 × 下降梯度
另外我们知道海拔上升1000英尺真空速大约增加2%,西宁机场的机场标高是7149英尺,也就是说真空速比我们经常飞的平原机场大约增加了10%---15%,真空速增加了相应的地速也就增加了,所对应的下降率也就增加,在静风条件下大约也要增加10%---15%,因西宁机场特殊的复杂地形所致,该程序的设计必须在最后进近阶段以一个相对较大的下降梯度下降,我们知道程序设计中规定了,最后进近阶段的下降梯度最大不超过6.5%,而该程序已达到了6%,那么6%下降梯度对应的下降率是多少呢?根据公式不难算出:
当飞机地速分别以135kt、140kt、150进近时下降率分别为:820 ft/分、850 ft/分、910ft/分。因此我们心中应该有一个大概的印象,即在FAF D6.2XNN之后正常的下降率应至少在800 ft/分或更大,这是根据地速及飞机实际高度偏差来决定的。即地速越大,高度偏高时,下降率常常会大于800 ft/分,例如表速为135kt,6.2NM处高度为9000FT则真空速大约为135的1.18倍约为159kt,此时即使在正确的下滑线上的下降率也达到968ft/分。假如略有顺风,或高度稍高,要想达到正常的下滑线,都将会使下降率达到甚至大于1000ft/分。而事实上我们通常所抱有的“高度宁高勿低,速度宁大勿小”的态度会让我们忽视,这将会加剧我们在最后进近的最后阶段目测高的风险。实际飞行中由于地形风的影响,五边有顺风时地速大于140,150甚至160的情况都是很常见的。因此我们也应当有一个需要注意的概念,在此机场下降率900,1000都可能只是是正常的下降率,而不是我们需要修正高于下滑线所用的修正下降率。此时机组应具体情况具体对待,根据地速的大小来估算出合适的下降率,并且准确地与图中标出的高度,距离表来进行比对,尽可能减小高度偏差,既不能低,也不要高。同时我们要比在平原机场飞行时更加关注由于地速的变化而产生的对下降率造成的影响,以及在最终进近点前调至最小进近速度的重要性。
(3) “忙碌的决断点”——运行规则规定及飞行程序原因会加剧高度偏差的产生:
我们的运行规则规定高度在预调时应遵循以下规则,当最低下降的高度不是整数时,MCP板高度窗以百英尺向上取整,如7721 ft应在MCP板上调7800 ft<南航运行手册6.32>经过计算可知,在当飞机下降到最低下降高度7800 ft时实际DME显示应为(3.16NM)3.2NM,而在飞机达到7800 ft之前,飞行会显示高度截获会处于改平状态,事实上飞机在改平的过程中,飞机的下降率将会减小至零,而此时飞机的下降梯度将不再是6%,我们前面计算过,能见度3200m 时,飞行员应在DME3.07NM处看见跑道,若在3.2NM时尚未看清跑道,根据飞行规则我们将使飞机保持在7800 ft的高度上不再下降。当DME3.1时看见跑道后再下降,此时飞机再由平飞状态转为下降状态,我们将会高出6%梯度的下降剖面下降,加上飞行员的反应时间和飞机的反应时间这个高度偏差将会理一步加大。假如我们以7800 ft的高度在DME2.9NM时下降的话,如果想以正常的50ft进跑道,下降梯度将达到7%,如果当时的地速为140kt,则应使用1000 ft/分的下降率,7%的下降梯度以超过了程序设计所要求的最后进近阶段的最大下降梯度6.5%,如果飞行人员及飞机的反应时间更长则会使这个下降梯度更大,所需的下降率也将更大,假如此时地速又很大时,这一矛盾将以叠加的方式更加突出。
由图我们可以看出,在DME3NM附近是产生偏差的关键,是最容易产生偏差的位置。同样此时的矛盾也是由多种诱因所致。在此时,飞行人员的工作压力达到仪表进近阶段的峰值,此时航向道(VOR)的反应偏差已大大加快,飞行员又处于由仪表进近转入目视进近的关键目刻。由于西宁29号跑道的灯光系统在一定条件下(如雨中)不太好判断,虽可判断大致位置关系,但不易清晰辨别坡度灯,飞行人员此时又多在忙于将处于288°VOR经向线上的飞机修正到291°的着陆轨迹上,往往先前对高度的那种兼顾程度会有所放松,甚至会对飞机的改平和飞机高距比对照的情况处于失察状态,待发现坡度灯的迅速变化(由双红双白到三白甚至到四白灯的过程非常迅速)才采取措施时,此时的偏差已经很大了,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反应时间越长(人的反应和飞机的反应)则偏差就会越大,修正起来就越困难。而且由于此时飞机距跑道头的位置太近,即便是不太大的偏差也会导致较严重的后果。假设我们到了DME2.0XNN处仍有高出100ft的偏差,此时由于以大下降率下降又积累了一定的速度,假设我们当时的地速为145kt,此时若要正常以50ft进跑道,则我们需要的下降梯度为8.10%,下降率将会达到1200ft/分,(已构成QAR记录的Ⅲ类事件),另外在真高这么低的情况下,加上29号端头大坑的影响,以如此大的下降率下降将会触发“TERRAIN,TERRAIN”近地警告,对飞行安全是极为不利的。(如果在DME2.0XNN处高出155ft,则即便是地速只有125kt,也将会使下降率达到1200ft/分)。事实上,我们在实际的飞行中会遇到各种可能性性,不要自信的认为以上那些近乎巧合的假设我们自己永远不会遇到:边缘的天气条件,注意力分配的偶尔不当,过重地心理压力,五边的小顺风和正好准备不足的进近方式怎么会同时遇上呢?事实上以上的情况遇到两种以上便可能形成我们曾提到过的“事故链”,我们正是为了切断这条事故链才在这里分析和讨论的。只有更加了解有可能出现的各种引发偏差的条件,才能更好的在实际飞行中避免可能出现的非正常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