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论坛_航空翻译_民航英语翻译_飞行翻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7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不断创新思路,推动科普基地可持续发展 [复制链接]

Rank: 9Rank: 9Rank: 9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3-21 20:05:3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内容提要:目前全国各地大多数科普场馆都面临资金匮乏,参观者寥寥的困境。怎样在现有的基础上可持续发展,是目前大多数科普场馆所面临的一大问题。《上海市科普事业“十一五”规划》的颁布,将科普工作放入城市发展的“大坐标”中,找到了更准确的定位。到“十一五”期末,上海将拥有40家专题性科技场馆和200个科普教育基地。那么“十五”之前建立的科普教育基地将如何与时俱进,持续发展?本文以上海航宇科普中心在“科普展示”和“科普活动”中所开展的工作为例,阐明了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是推动科普教育基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举措。 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科学普及和科技创新是政府科技管理的“一体两翼”,两者如同平行线,一个走“低端”路线,一个走“高端”路线,似乎不存在“交点”。《上海市科普事业“十一五”规划》颁布,则将科普工作放入城市发展的“大坐标”中,找到了更准确的定位,即科普是推动上海实施科技创新的基础工程,与国家以及上海的中长期科技发展战略有紧密的关联。 目前,上海已建成的市级科普教育基地有150个,其中专题性科技场馆15个。到“十一五”期末,上海将拥有40家专题性科技场馆和200个科普教育基地。 上海航宇科普中心是上海市和全国的首批科普教育基地,曾获“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称号。被评为“全国科普日活动先进单位”。2004—2006年连续三年获“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先进集体”等殊荣。那么,“十一五”期间,将怎样持续发展?上海航宇科普中心已在管理模式、网站建设、科普基地的共建和专家讲师团的组建等多方面,尤其是在 “科普展示”和“科普活动” 中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推动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一、在科普展示上创新思路 丰富多彩、高质量和有创意的科普展示,是科普基地吸引观众和充分发挥展教功能的关键。科普展示创新就是要反映科技重大方向;捕捉科技热点;运用高新技术深化教育,注重从展品和教育形式上突显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在设计内容和表现手法也要有所突破。 围绕科普展示上怎样创新,上海航宇科普中心做了很多努力,首先体现在新品开发上。面积为280平方米的飞机模型展示馆,是上海航宇科普中心近期新建的重要室内展区。第一期展览的主题是“中国飞机”,主要展示新中国航空工业最具代表性的约四十余种机型的一百余架大比例像真飞机模型,具有时代特征。特别是在展品的研制过程中,不是简单的“克隆”而是注重大胆创新,既能反映当前航空科技的现状和趋势,又能启发思维,帮助人们了解科学的基本原理,是基础和尖端新技术展示的并举,基础与前沿兼顾。由此打造出一个品牌特色展示馆,吸引观众要“看飞机模型就到上海航宇科普中心去”。 其次是在内容设计表现手法上的的创新思路。科普基地不是学校,不是培训中心,人们到科普基地来是怀着一种宽松的心情来体验科学、激发兴趣。要引起观众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所以在内容设计上可采用一种以故事线、知识链为依托主题的方式进行设计。上海航宇科普中心二楼展厅的布置就是用航空历史小故事的表现形式,形成一组短篇系列画廊,这也是国际上最先进的科技馆的展教理念,打破了原来一成不变的模式,深受参观者的喜爱。 善于反映科技重大走向,捕捉科技热点也是科普展示创新的重点要求之一。上海航宇科普中心曾作为协办单位参加了解放日报社大型活动部在人民公园组织的《世纪大阅兵展》,负责其中“航宇科普展”的展览工作。历时1个月的展览吸引了社会各界30多万人次前往参观,受到广泛好评。特别是参展中有“中美撞机事件”的及时报导及相关展品,组成了《阅兵展》外的一个小型展览会。“中美撞机事件”展板前每天站满了参观者,航宇中心是从互联网上获取的最新信息,及时抓住了这一社会热点来补充事件的报导,成了这次展览期间的一大亮点。 “神舟5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使中国航天、杨利伟成为热门话题。上海航宇科普中心及时捕捉这一反映科技重大走向的社会热点,赶制展品,吸引了学校师生、街道居民都争取在第一时间前来参观,或者希望把展览办到他们那里去,让更多人分享中国航天科技的成就。以此为契机,在“神舟6号”即将发射的日子里,又特别组织了“神舟6号与航空展”,受到社会各界的热烈响应。 上海航宇科普中心把科普展览举办到外省市,使有限的科普资源得以共享。在浙江金华、温岭、嘉兴举办的“鹰击长空——航空航天国防教育大型科普展”盛况空前,有近10万青少年学生、各界人士前往参观。“梦圆神州”大型航天航空知识科普展在常熟市隆重开幕,历时9天,吸引了周边方圆几十里的观众,日参观人数最高达2万以上,接着又移师溧阳市10天,日参观人数最高也达2万以上。走向社会,举办展览,既提升了科普功能又推动了基地的可持续发展。 二、在科普活动中创新思路 上海科普“十一五”重点任务之一是丰富科普活动,并明确在 “十一五”期间,上海将大力开展拓展型、研究型科技教育,建立科普场馆和学校教学课程衔接、联动的有效机制,全市160余万名中小学生将分期分批走进科技场馆。目前已经把这一任务作为研究型课程编入教学计划。 为此,上海航宇科普中心从2005年起配合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联合会等单位策划一个名为“小小探索者”的科普系列活动。该活动的目的是利用现有科普教育基地资源,配合学校科普教育,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索精神及科学的思维方式,让他们体验探索的乐趣,成为热爱生活,并富有创造力的一代新人。这项活动上海航宇科普中心已坚持举办了三年。2005年活动的主题为“寻找飞机的奥秘”,挑选了上海市燎原实验学校和闵行区罗阳小学两所学校作为活动的主体。当年的活动分5次进行:首先是带着与飞机有关的问题去参观航宇中心,有重点地了解各类飞机并寻找答案。然后在上述两所小学之间进行小小航空知识竞赛,以相互提问并由同学自己来解答的方式交流所学到的航空知识。之后聆听特邀的中国航空博物馆研究员江东老师的专题讲座,撰写并相互交流“小小探索者”报告。其中 “给飞机上保险”一文,经过航宇科普中心老师点评后,已刊登在《上海科普教育》杂志上。 2006年“小小探索者”的主题是“勤思考、用心记、动手写、动手做”系列,活动分为三项内容:航空航天知识竞赛、“奇思妙想”征文和“动手动脑”小制作,主体由凉城新村第三小学、樱花园小学等5所学校来担当。2007年的主体已经扩展到7所以上小学,主题是“月亮上能住人吗?”通过探索活动,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开阔了视野,学到了知识,其乐融融! 另一个在不断探索创新中逐步完善的科普活动是“航宇杯”静态比例模型比赛。上海航宇科普中心曾与上海市军体俱乐部联合举办过六届上海市实体像真飞机模型比赛。“航宇杯”静态比例模型比赛是在此基础上拓展出来的一个全新项目,是一项创意性较强,制作难度较高的科普竞赛活动。上海航宇科普中心从2002年开始组织第一届上海“航宇杯”静态比例模型比赛,以后每年举办一届,参赛作品包括传统的空、海、车三类军事模型,民用车辆模型和新颖的情景、科幻、动漫模型。青少年学生在参赛模型的制作实践中能扩展视野,增进科技知识,尤其是动手动脑的制作过程,令他们能接受到工艺性的技能训练。 “航宇杯”静态比例模型比赛,吸引了众多中、小学生和模型爱好者,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等媒体对此作了相关报道,部分作品也被收录到《模型世界》和《航空模型》中。 上海航宇科普中心在前几届比赛的基础上,已经逐步修改完成了组办“航宇杯”比赛的成套文件,并组成了一个具有代表性、权威性的专业评审机构。为使比赛“公正、公平”,参照国家体育局颁发的相关模型竞赛规则,经过多次研讨,最终制定出一套包括飞机、舰船、车辆、科幻及动漫等类别的静态比例模型专业评审评分细则,填补了这个项目国家竞赛规则中(暂缺)的空白。 “航宇杯”这样同类的比赛在海外每二、三年有一次,在我国大陆仅有上海“航宇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国际少年儿童航空绘画比赛”是上海航宇科普中心成功举办的科普活动项目,多年来已经取得了4枚国际金奖、4枚国际银奖、6枚国际铜奖、3枚国际特别奖、390枚全国等级奖以及连续13年荣获全国优秀组织奖的好成绩,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从2006年开始上海航宇科普中心在组织筹备该活动时更多为参赛者着想,增加了作品观摩、参与评审和网上作品公布等,这项传统特色活动又焕发出新的活力。如何继续开拓思路,使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的传统特色活动能更持久地发展下去,吸引更多青少年学生参与其中,也是上海航宇科普中心在科普活动中创新思路的新课题。 总之,科普展示和科普活动是科普基地最有生命力的表现形式和科普手段,也是科普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普基地的发展离不开丰富表现形式、提升教育手段等方面工作思路的创新。只有不断创新,科普基地才能在科学思想、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的普及和在接待参观、启迪观众创新思维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接待和管理水平,受到公众的欢迎和社会的认可,真正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它的可持续发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航空论坛 ( 渝ICP备10008336号 )

GMT+8, 2024-4-28 20:54 , Processed in 0.015600 second(s), 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MinHang.CC.

回顶部